中华传统美德调查报告_第1页
中华传统美德调查报告_第2页
中华传统美德调查报告_第3页
中华传统美德调查报告_第4页
中华传统美德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传统美德调查报告篇一:中学生传统美德行为调查报告.doc3中学生传统美德行为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对中学生传统美德行为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我校学生传统美德现状和当前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调查时间:XX 年 9 月 29 日 调查地点:德庆县悦城中学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总结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内容:(附表后)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附表后)注:全校参加调查的人数:551 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一)孝道在当今的学生身上体现不够充分。 如上图所示,第 2 题:会主动帮忙做家务吗?A经常会,B偶尔会;选 A 的概率是%,选 B 的概率是%;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我们从小明白的道理,但经调查发现,少部分的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还是有待加强的,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孝顺父母更多的是要体现在行动上。 (二)攀比奢侈现象较为严重。 如上图所示第 8 题:爱惜财物不攀比,不奢侈方面做得怎样?A很好,B有些方面做得好;选 A 的概率是%,选 B 的概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存在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的倾向,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也普遍性攀比心理且较为严重。(三)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如上图所示第 12:题遵守公德,关爱老幼残疾人方面,会A有公德心,关心老幼,B表现不稳定;选 A 的概率是%,选 B 概率是%;由此表明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有些人虽具有公德认知,但较少付诸实际行动,缺乏自律,缺乏集体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四)诚信缺失。 如上图所示第 14 题:言行一致,信守诺言方面表现如何?A诚实守信,B表现不稳定;选 A 概率是%,B 的概率是%;由此说明由于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自身认识不足等原因,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令人堪忧。(五)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普遍不高。 如上图图所示第 15 题: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什么样的表现?A勇于面对,合理诉求,B无所适从,迷茫;选A 的概率是%,选 B 概率是%;说明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缺乏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勇敢、坚韧等意志品质。 综上所述: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四、解决的方法 (一)孝道就是感恩,我们要多对学生进行一些感恩的教育,使其明白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无论是从道德角度和法律角度说,孝道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优良品质。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孝道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要付诸于行动。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攀比”的内容有所改变,把“攀比”从物质化转变为精神化,比如文明礼貌,孝心,助人为乐的精神等。 (三)引导学生要热爱国家,热爱自己的集体,树立奉献意识和服务的精神。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多开展一些相关的公益活动。 (四)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在社会安身立命之本。学校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五)要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等意志品质和乐观的心态,遇到事情要学会理性分析,冷静对待。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常迫切的,且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要教育学生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调查报告的内容:肇庆市中学生传统美德行为调查表 1 学生姓名: 篇二:高中学生传统美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传统美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 段文海 付秀华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面对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与矛盾,面对着各行各业激烈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人心不古,面对着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思想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冲击,我们决定到传统美德中去寻找教育的力量与对策,但是目前传统美德在学生的心中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他们把自己的审美点定位在哪里?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究竟如何去评判??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者所应该掌握到的,也只有把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找准切入点,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生活中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开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对孝与孝道的认识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对象。 a) 调查研究的方法:初期以问卷为主,召开座谈会,召开传统美德报告会,举办中华诗词朗诵会,建立校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辅导站为辅。 b) 调查研究对象:韩村河中学高二年级 143 名同学 三、调查的内容。 青年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孝道”现象的看法。 四、调查的问题及统计分析。 本次测试共 8 个题目,要求学生将最符合自己的想法的选出来。 1、您如何看“现在的一些人只知道心疼自己的儿女和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却常常把自己的老父母冷落在一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现象? 在问卷调查中“坚决反对”的有 121 人,占所调查人数的%;“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有 4 人,占总人数的27%;认为“虽觉得不对,但是也很无奈”的共有 18 人,占%。 2、每年过年全家团聚时,家中的晚辈们是否都能举行仪式,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 其中认为“这是家里的传统”的有 63 人,占%;“偶尔会有”的有 23 人,为%;“从没搞过什么仪式,大家只是在一起吃顿饭”的 57 人,占% 3、您的家里有家谱吗? 回答“有”的有 14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回答“老辈有,现在没有”的有 129 人,占%。 4、在您看来,怎么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时时事事都要遵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不能违背,以免让老人生气”的 10 人,占%;“要让自己的父母吃饱、穿暖、手里有零花钱”的有 8 人,%; “节假日多陪陪父母,多与父母交流,不要让他们觉得太寂寞”的共有 102人,占%;“给父母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老有所乐”共有 21 人,占%; 5、您认为要处好与家中老人关系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应该一起生活,同时尊重老人的爱好、愿望与要求”的有 121 人,所占比例为%;“分开生活好,但要安排好老人的衣食住行” 的有 37 人,占%;“分开生活各自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可向老人支付一定的赡养费”有 4 人,占28%“将老人送往托老所 ,科学安排老人的生活起居” ,有 2 人,占 13% 6、您认为有些人不敬顺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认为“老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中用了”的有 47 人,占%;认为“经济上非常困难,无力承担老人的赡养问题”的 39 人,占% ;认为“和老人一直就没有感情,关系不好”的 37 人,占%;认为“老人不体谅作儿女的难处”的 7 人,占%;认为“嫌麻烦”的 2 人;“家庭内部矛盾”的 2 人;“不愿承担其赡养费用”的 1 人, “和老人思想、看法不同”的 1 人;“只是不愿去照顾,觉得照顾他们是一种负担”的 1 人。 7、出门在外,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您是否会主动去帮助他们? “一定会,我总是这样做”的 59 人,占被调查总数的;“如果自己心情好,偶尔会帮一帮”的 15 人,占被调查总数的;“会考虑帮助,但要分是什么情况,不要因为好心帮助老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的 55 人,占被调查总数的;“除非有必要,否则不会去主动帮助他们”的有 6 人;“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有 8 人。 8、您的家中是否有清明节祭祖的习惯? 回答“有”的 94 人;回答“没有”的 49 人。 这种清明节祭祖的习惯是否代代相传? 回答“是”的 87 人;回答“不是”的有 56 人。 根据上面对调查问题的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孝道的认识,通过这些认识,我们也能反观社会现实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一)学生对孝道的认识 孝亲意识: 第一道题:“您如何看现在的一些人只知道心疼自己的儿女和 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却常常把自己的老父母冷落在一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现象?” 学生中“坚决反对”的有121 人,占所调查人数的%;“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有 4人,占总人数的 27%;认为“虽觉得不对,但是也很无奈”的共有 18 人,占%。从学生对这道题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非观念是非常明确的:他们不希望看到冷落父母的现象。第二道题:每年过年全家团聚时,家中的晚辈们是否都能举行仪式,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其中认为“这是家里的传统”的有 63 人,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家庭把“孝道”看得是很重要的,虽然这只是一种仪式,但也是睦亲教育的一种手段,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道题:在您看来,怎么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回答“节假日多陪陪父母,多与父母交流,不要让他们觉得太寂寞”的共有 102 人,占%;第五道题:您认为要处好与家中老人关系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怎样的?选择“应该一起生活,同时尊重老人的爱好、愿望与要求”的有 121 人,所占比例为%;同学们对“第六道题:您认为有些人不敬顺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经济上非常困难,无力承担老人的赡养问题”的 39 人,提出了置疑, “小的时候,也许他们家很困难,他们父母为什么没抛弃他们?” ;笔者深刻地感到,自从我校召开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社去互动教育研究现场会,学生对孝敬父母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经小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 ,亚圣孟子也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测试后,我们又与部分学生召开了座谈会,当重复问到这一问题时,学生抢着表达自己对孝敬父母的看法,大体有两种意见,第一种:作为人,不能忘本,父母生养我们不易,从一出生到上小学、中学,我们自己还没有谋生的能力,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需要父母的操心,从咿呀学语父母就关注我们的成长,直到今天这么大,每天出门父母都要嘱咐我们注意安全,有形的,无形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我们现在还没有机会回报,我们长大后一定会孝敬父母的。对于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对问题中谈到的那种人表示愤慨,甚至嗤之以鼻。 。第二种意见认为父母不独给了我们生命,更重要的是父母给了我们家庭的温暖,无限的关爱。我们对父母也不该仅仅是赡养,而应在思想深处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应该多听听父母的意见,认为应该让题目中所提到的那种人多听听陈红的常回家看看 。 我们认为学生的第二种看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孔子说过:人们都说能养活父母就是孝,然而,对狗和马人都要养活,如果不孝敬父 母,只是养活,这与养狗、养马有何区别呢?所以说要真正做到孝敬父母,还需在“敬”上下功夫。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本事,我们都要尊敬和爱戴他们,要多与父母聊聊天,多听听父母的想法,说话时一定要和气,万万不可顶撞父母,避免父母伤心。助老意识 助人乃快乐之本,这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助老意识更是一种美德。在回答第七道题时,有的同学表示“出门在外,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一定会主动去帮助他们,而且总是这样做。 ” 助老意识、助残意识,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福利院、助残中心、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机构,就是国家、社会对这种传统美德的大力弘扬。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都认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如果以自己能帮助他人、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等利他行为为乐事,那么我们说这的确是整个社会所应大力提倡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下这些行为都在助人为乐的行列:能够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尊敬师长,以校为家;责己宽人,睦亲友邻;在公共场合能够扶老携幼,热心助人,不图回报;遇到危急情况,勇于见义勇为? (二)社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可以反观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的强有力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人心不古,许多人开始抛开传统的道德,只要能赚到钱,管他是否坑人;只要能捞到权,管他是否害人;只要能换取好名声,管他是否蒙人。现在的成人中,很多人对“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温良恭俭让”等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核心的传统美德意识淡漠。我们的教育多想扭转这样的尴尬局面啊,可是大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时为了追求成绩、完成指标,就别提治本了,连标都顾不得了。 当问到“出门在外,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您是否会主动去帮助他们?” 有“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心情好,偶尔会帮一帮” ;有的人“会考虑帮助,但要分是什么情况,不要因为好心帮助老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 6 人认为“除非有必要,否则不会去主动帮助他们”的;“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有 8 人。助人要考虑前因后果的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忧虑呢?原因很简单,社会上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很多“救人反被污受辱”的事儿。 有些同学对“现在的一些人只知道心疼自己的儿女和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却常常把自己的老父母冷落在一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现象看得多了,自然就回答出了:“虽觉得不对,但是也很无奈” 。当问到:“您认为有些人不敬顺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时,凭着对周围社会生活的认识,学生的答案自然就有了:认为“老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中用了”的有 47人,占%;认为“和老人一直就没有感情,关系不好”的 37人,占%;而认为“老人不体谅作儿女的难处”的只有 7 人;认为“嫌麻烦”的有 2 人;认为有“家庭内部矛盾”的有2 人;认为“不愿承担其赡养费用” 、 “和老人思想、看法不同” 、 “只是不愿去照顾,觉得照顾他们是一种负担”的有1 人。有这些认识,就证明我们的身边有这些不同种类型的不孝敬老人的人存在。 五、讨论与建议: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有利于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更好地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气氛,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经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及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看法,尤其是关于“孝道”的认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做法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关于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还是欠缺的,今后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大力宣传,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归并发扬光大。 篇三: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 10 道选择题,每题有 3-4 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 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 70 份,收回 70 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 C 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 B 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2、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 , 9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清明节和端午节。 3、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90%选择C 五月初五,10%选择了 A 八月十五。 4、在关于“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84%学生选择 B 扫墓,16% 选择其他。5、在关于“中国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选择砚台、毛笔、宣纸、墨的 78%,22%选择了其他。 6、在关于“你知道哪些中国的传说和神话?(请写出三个。)78%的学生写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16%写出了两个,6%写出了一个。 7、在关于“你会补充下列对联吗?”70%学生能够按照楹联的格式正确补充,30%学生填错或不会填。 8、在关于“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 ,60%学生选择 B 比较喜欢,听过一些;14%学生选择 C 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18%学生选择 A 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8%学生选择 D 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9、在关于“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 ,60%学生选择 B 可以区分,但看不出某个名家字体;24%学生选择 C 勉强可以;13%学生选择A 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3%学生选择 D 不能区分。 10、在关于“你对学校开设国学启蒙社团有何看法?”95%学生同时选择了 ACD 三个答案,即 A 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C 能让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D 学习传统文化很有趣也很有用,我愿意学习和继承;5%学生选择 B 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大。(七)调查结果对策分析今天的孩子对古典乐器很陌生,古时经典名曲基本上没有听过,即使听过没有深刻体会,或者说欣赏不好这样的音乐。在调查中,当问到“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时,有 180 人选择了“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 36%,有 158 人选择了“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仅有 36 人选择了“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如何让现代的小学生喜欢传统名曲无疑是摆在复兴传统文化教育目前的一个难解问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然后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