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抗旱先进的材料_第1页
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抗旱先进的材料_第2页
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抗旱先进的材料_第3页
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抗旱先进的材料_第4页
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抗旱先进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抗旱先进材料20xx 年,百年不遇的西南特大旱灾肆虐县大地,江河断流,田地开裂,草木枯萎,庄稼绝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抗大旱,保民生”的紧要关头,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奔赴救灾一线,与当地乡党委政府一起,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做好抗旱工作提出的“五个到位” 、 “四个集中” 、 “三个深入”的要求,带领人民群众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度过了难关,战胜了旱魔,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赞歌。一、掌握旱情,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乡抗旱救灾工作组不怕辛苦,连续天,翻山越岭,深入村组农户,了解实情,分析旱情,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与乡党委政府一起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乡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区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 29 公里,全乡辖 12 个村委会,155 个村民小组,182 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余人。20xx 入秋以来,乡境内降雨量稀少,气温持续偏高,造成罕见的秋冬春及初夏连旱,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人蓄饮水造成了较大困难,抗旱形势异常严峻。全乡现有库坝169 座,其中:小(一)型水库 1 座,小(二)型水库 17 座,小坝塘 151 座,总库容万立方。截止5 月 10 日,库坝蓄水量为 237 万立方,仅占总库容的 25%,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群众难过地讲:眼望千里无云飘,坝塘里面无水挑。深山水源快枯尽,万民心里似火烧。全乡因旱出现人蓄饮水困难的有 94 个村民小组,涉及 3166 户、14258 人、5535 头大牲畜,缺水人口 7690 人。饮水较为困难的 39 个村民小组的生活用水靠人挑车拉维持,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全乡农作物受旱面积 33047 亩,其中粮食作物 26516 亩,经济作物6531 亩,绝收面积 12257 亩,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 585 万元。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抗旱救灾工作组高度重视,与乡党委政府一起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精神和相关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协调。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领导和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了解情况,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深入山中找水源,摸清水情,算好水帐,和群众共同努力,想方设法使省、市、县委、政府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在调查研究,分析旱情,研究对策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 4 次班子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了乡领导,村组干部和乡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决定实行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领导和党员包户的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旱区,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全乡开展了轰轰烈烈、有条不紊的抗旱救灾。二、落实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旱灾,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保障全乡农业及饮水供水安全。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党委政府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能,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减少因干旱带来的各项损失,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5 月 30 日用用水需求倒排制,通过全面摸底,结合乡各村组实际,制定了供水应急方案,做到“一村一案,一村多案,一组策” ,想尽一切办法让群众有水喝、有粮吃,保证群众收入不下降。具体抓好项工作:一是坚决保证受灾群众有水喝。对没有水源,边远困难的受灾群众,想方设法找水、运水,坚决保证群众有水喝。二是坚决保证受灾群众有安全水喝。随着旱情的发展,高度重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在保证群众有水喝的情况下,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产生饮水安全的事故,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事故。三是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在保证学校师生有水喝的同时,保证了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四是深入基层走访,做好对困难户及时发放救济粮款和春荒夏荒的救济工作,保证了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没有出问题。认真做好水事纠纷的调处和预防工作,是做好抗旱救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任务,抗旱救灾工作组根据乡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进村入户,对有可能引发的矛盾隐患进行了详细排查,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安排专人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工作队的同志和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及时调处用水矛盾,杜绝因用水问题引发纠纷。对跨村跨组用水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容易引发水事纠纷的地域、高度警觉、提前介入,依法调解,确保矛盾不激化,做到人员不分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是党和政府保民生的重要工作。抗旱救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支持灾区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建立特困灾民救助花名册,动态掌握灾民情况,制定完善救灾措施,妥善安排好灾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及时把饮用水、粮食等救灾物资送到特困灾民手中,千方百计保证因灾缺水、缺粮农户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安定了群众,维护社会的和谐。通过抗旱救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 5 月 5 日,乡累计筹到捐款 13万余元,各村完小累计收到企业主捐赠纯净水2200 余吨。县级投入抗旱资金 60 余万元,乡级投入抗旱人数 3800 人,抽水机 13 台,运水车辆 26辆,抗旱用油 52 吨。发放抗旱桶 700 只,1 立方抗旱小袋 40 个,为 451 户困难户发放“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万元。为 613 户贫困农户及缺粮户发放临时救济粮万公斤。为 153 户特困户发放临时救济金万元,医疗救助金万元,分发衣服 200 余件,被子 150 余床。三、认真努力,完成保春耕促发展任务保春耕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把抗旱救灾与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依靠科技力量,大力推广抗旱技术,围绕烤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做好抗旱促春耕。抗旱救灾工作组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抓好烤烟生产的各项工作。XX 年县里给乡的烤烟指令性种植面积 27550 亩,其中:田烟 17200 亩、地烟10350 亩。烟叶交售计划 500 万公斤,种植品种为k326。落实烤烟种植 12 个村、152 个村民小组3891 户、17419 人。我们落实了种烟面积 39118 亩,其中:田烟 21993 亩,地烟 17125 亩。烤烟生产是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抓好烤烟生产抗旱备耕工作,事关全年烤烟生产任务目标的圆满实现,事关保证群众收入不下降和烟农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抗旱救灾工作组以对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努力、严格抓紧抓好烤烟生产。一是抓好育苗关。把抗旱育苗工作列为抓好农业生产的工作重点,科学安排播种时间,投资 19 万元,完成育苗场地平整 7 个点 6000 多平方米,落实安排小棚育苗 135 个点、5049 棚。根据旱情和各村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有水源的地方按节令适时育苗。对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异地育苗措施,确保在最佳节令内育苗。二是抓预整地质量。今年由于干旱严重,小春成熟期提前,为做好预整地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烟农提前做好烤烟预整地工作,采取深耕晒垡,送农家肥到田块等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的有效措施,按规范化移栽的要求做好大田预整地。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和物资供应,全乡召开烤烟生产培训会议165 场次,参会人员达到 2 万余人。落实样板面积5246 亩,完成科技培训 52 期,培训人数达到14073 人次。完成新建烤房 78 座、普改密 80 座。就位烤烟专用复合服化肥吨,基质 1625 方,地膜45 吨,烤烟用煤 6317 吨。四是加快烟苗大田移栽进度,截止 5 月 10 日全乡累计移栽 32600 亩,占落实面积的 83%,预计 5 月 25 日前烟苗移栽全面完成,逐步转入中耕管理。全乡全年大春粮食计划种植面积 15000 亩,其中包谷面积 1XX 亩,水稻面积 3000 亩。根据各村受旱实际,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降低小春生产减产的损失。认真算好水帐,提出科学的粮食、烤烟、经济作物布局计划,对水利条件差、水源无保障区域下决心实行水改旱,超前谋划,把作物结构调整落实到田间地块。通过结构调整,加大了水改旱工作力度,压缩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调减水稻面积,扩大烤烟、包谷、小杂粮等旱育农作物种植面积,适当增加甘蔗、马铃薯、大豆、蔬菜、花卉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依靠水改旱作物结构调整,大牢大春增收基础。目前,已落实水改旱面积 5486 亩,在鲁一尼等村推广种植甘蔗 150 余亩,在白达莫等村新增种植大棚花卉 30 余亩,基本取得了保春耕促发展的任务20xx 年,百年不遇的西南特大旱灾肆虐县大地,江河断流,田地开裂,草木枯萎,庄稼绝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抗大旱,保民生”的紧要关头,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奔赴救灾一线,与当地乡党委政府一起,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做好抗旱工作提出的“五个到位” 、 “四个集中” 、 “三个深入”的要求,带领人民群众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度过了难关,战胜了旱魔,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赞歌。一、掌握旱情,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乡抗旱救灾工作组不怕辛苦,连续天,翻山越岭,深入村组农户,了解实情,分析旱情,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与乡党委政府一起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乡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区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 29 公里,全乡辖 12 个村委会,155 个村民小组,182 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余人。20xx 入秋以来,乡境内降雨量稀少,气温持续偏高,造成罕见的秋冬春及初夏连旱,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人蓄饮水造成了较大困难,抗旱形势异常严峻。全乡现有库坝169 座,其中:小(一)型水库 1 座,小(二)型水库 17 座,小坝塘 151 座,总库容万立方。截止5 月 10 日,库坝蓄水量为 237 万立方,仅占总库容的 25%,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群众难过地讲:眼望千里无云飘,坝塘里面无水挑。深山水源快枯尽,万民心里似火烧。全乡因旱出现人蓄饮水困难的有 94 个村民小组,涉及 3166 户、14258 人、5535 头大牲畜,缺水人口 7690 人。饮水较为困难的 39 个村民小组的生活用水靠人挑车拉维持,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全乡农作物受旱面积 33047 亩,其中粮食作物 26516 亩,经济作物6531 亩,绝收面积 12257 亩,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 585 万元。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抗旱救灾工作组高度重视,与乡党委政府一起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精神和相关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协调。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领导和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了解情况,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深入山中找水源,摸清水情,算好水帐,和群众共同努力,想方设法使省、市、县委、政府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在调查研究,分析旱情,研究对策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 4 次班子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了乡领导,村组干部和乡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决定实行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领导和党员包户的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旱区,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全乡开展了轰轰烈烈、有条不紊的抗旱救灾。二、落实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旱灾,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保障全乡农业及饮水供水安全。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党委政府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能,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减少因干旱带来的各项损失,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5 月 30 日用用水需求倒排制,通过全面摸底,结合乡各村组实际,制定了供水应急方案,做到“一村一案,一村多案,一组策” ,想尽一切办法让群众有水喝、有粮吃,保证群众收入不下降。具体抓好项工作:一是坚决保证受灾群众有水喝。对没有水源,边远困难的受灾群众,想方设法找水、运水,坚决保证群众有水喝。二是坚决保证受灾群众有安全水喝。随着旱情的发展,高度重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在保证群众有水喝的情况下,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产生饮水安全的事故,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事故。三是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在保证学校师生有水喝的同时,保证了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四是深入基层走访,做好对困难户及时发放救济粮款和春荒夏荒的救济工作,保证了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没有出问题。认真做好水事纠纷的调处和预防工作,是做好抗旱救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任务,抗旱救灾工作组根据乡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进村入户,对有可能引发的矛盾隐患进行了详细排查,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安排专人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工作队的同志和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及时调处用水矛盾,杜绝因用水问题引发纠纷。对跨村跨组用水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容易引发水事纠纷的地域、高度警觉、提前介入,依法调解,确保矛盾不激化,做到人员不分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是党和政府保民生的重要工作。抗旱救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支持灾区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建立特困灾民救助花名册,动态掌握灾民情况,制定完善救灾措施,妥善安排好灾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及时把饮用水、粮食等救灾物资送到特困灾民手中,千方百计保证因灾缺水、缺粮农户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安定了群众,维护社会的和谐。通过抗旱救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 5 月 5 日,乡累计筹到捐款 13万余元,各村完小累计收到企业主捐赠纯净水2200 余吨。县级投入抗旱资金 60 余万元,乡级投入抗旱人数 3800 人,抽水机 13 台,运水车辆 26辆,抗旱用油 52 吨。发放抗旱桶 700 只,1 立方抗旱小袋 40 个,为 451 户困难户发放“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万元。为 613 户贫困农户及缺粮户发放临时救济粮万公斤。为 153 户特困户发放临时救济金万元,医疗救助金万元,分发衣服 200 余件,被子 150 余床。三、认真努力,完成保春耕促发展任务保春耕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把抗旱救灾与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依靠科技力量,大力推广抗旱技术,围绕烤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做好抗旱促春耕。抗旱救灾工作组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抓好烤烟生产的各项工作。XX 年县里给乡的烤烟指令性种植面积 27550 亩,其中:田烟 17200 亩、地烟10350 亩。烟叶交售计划 500 万公斤,种植品种为k326。落实烤烟种植 12 个村、152 个村民小组3891 户、17419 人。我们落实了种烟面积 39118 亩,其中:田烟 21993 亩,地烟 17125 亩。烤烟生产是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抓好烤烟生产抗旱备耕工作,事关全年烤烟生产任务目标的圆满实现,事关保证群众收入不下降和烟农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抗旱救灾工作组以对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努力、严格抓紧抓好烤烟生产。一是抓好育苗关。把抗旱育苗工作列为抓好农业生产的工作重点,科学安排播种时间,投资 19 万元,完成育苗场地平整 7 个点 6000 多平方米,落实安排小棚育苗 135 个点、5049 棚。根据旱情和各村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有水源的地方按节令适时育苗。对水源不足的地方,采取异地育苗措施,确保在最佳节令内育苗。二是抓预整地质量。今年由于干旱严重,小春成熟期提前,为做好预整地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烟农提前做好烤烟预整地工作,采取深耕晒垡,送农家肥到田块等改良土壤、防止土壤板结的有效措施,按规范化移栽的要求做好大田预整地。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和物资供应,全乡召开烤烟生产培训会议165 场次,参会人员达到 2 万余人。落实样板面积5246 亩,完成科技培训 52 期,培训人数达到14073 人次。完成新建烤房 78 座、普改密 80 座。就位烤烟专用复合服化肥吨,基质 1625 方,地膜45 吨,烤烟用煤 6317 吨。四是加快烟苗大田移栽进度,截止 5 月 10 日全乡累计移栽 32600 亩,占落实面积的 83%,预计 5 月 25 日前烟苗移栽全面完成,逐步转入中耕管理。全乡全年大春粮食计划种植面积 15000 亩,其中包谷面积 1XX 亩,水稻面积 3000 亩。根据各村受旱实际,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降低小春生产减产的损失。认真算好水帐,提出科学的粮食、烤烟、经济作物布局计划,对水利条件差、水源无保障区域下决心实行水改旱,超前谋划,把作物结构调整落实到田间地块。通过结构调整,加大了水改旱工作力度,压缩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调减水稻面积,扩大烤烟、包谷、小杂粮等旱育农作物种植面积,适当增加甘蔗、马铃薯、大豆、蔬菜、花卉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依靠水改旱作物结构调整,大牢大春增收基础。目前,已落实水改旱面积 5486 亩,在鲁一尼等村推广种植甘蔗 150 余亩,在白达莫等村新增种植大棚花卉 30 余亩,基本取得了保春耕促发展的任务20xx 年,百年不遇的西南特大旱灾肆虐县大地,江河断流,田地开裂,草木枯萎,庄稼绝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抗大旱,保民生”的紧要关头,乡抗旱救灾工作组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奔赴救灾一线,与当地乡党委政府一起,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做好抗旱工作提出的“五个到位” 、 “四个集中” 、 “三个深入”的要求,带领人民群众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度过了难关,战胜了旱魔,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赞歌。一、掌握旱情,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乡抗旱救灾工作组不怕辛苦,连续天,翻山越岭,深入村组农户,了解实情,分析旱情,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与乡党委政府一起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工作。乡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山区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 29 公里,全乡辖 12 个村委会,155 个村民小组,182 个自然村,总人口万余人。20xx 入秋以来,乡境内降雨量稀少,气温持续偏高,造成罕见的秋冬春及初夏连旱,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人蓄饮水造成了较大困难,抗旱形势异常严峻。全乡现有库坝169 座,其中:小(一)型水库 1 座,小(二)型水库 17 座,小坝塘 151 座,总库容万立方。截止5 月 10 日,库坝蓄水量为 237 万立方,仅占总库容的 25%,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群众难过地讲:眼望千里无云飘,坝塘里面无水挑。深山水源快枯尽,万民心里似火烧。全乡因旱出现人蓄饮水困难的有 94 个村民小组,涉及 3166 户、14258 人、5535 头大牲畜,缺水人口 7690 人。饮水较为困难的 39 个村民小组的生活用水靠人挑车拉维持,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全乡农作物受旱面积 33047 亩,其中粮食作物 26516 亩,经济作物6531 亩,绝收面积 12257 亩,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 585 万元。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抗旱救灾工作组高度重视,与乡党委政府一起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精神和相关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协调。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领导和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了解情况,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深入山中找水源,摸清水情,算好水帐,和群众共同努力,想方设法使省、市、县委、政府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在调查研究,分析旱情,研究对策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 4 次班子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了乡领导,村组干部和乡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抗旱救灾工作要求,决定实行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领导和党员包户的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旱区,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全乡开展了轰轰烈烈、有条不紊的抗旱救灾。二、落实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旱灾,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保障全乡农业及饮水供水安全。抗旱救灾工作组与乡党委政府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能,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减少因干旱带来的各项损失,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5 月 30 日用用水需求倒排制,通过全面摸底,结合乡各村组实际,制定了供水应急方案,做到“一村一案,一村多案,一组策” ,想尽一切办法让群众有水喝、有粮吃,保证群众收入不下降。具体抓好项工作:一是坚决保证受灾群众有水喝。对没有水源,边远困难的受灾群众,想方设法找水、运水,坚决保证群众有水喝。二是坚决保证受灾群众有安全水喝。随着旱情的发展,高度重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在保证群众有水喝的情况下,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产生饮水安全的事故,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事故。三是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在保证学校师生有水喝的同时,保证了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四是深入基层走访,做好对困难户及时发放救济粮款和春荒夏荒的救济工作,保证了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没有出问题。认真做好水事纠纷的调处和预防工作,是做好抗旱救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任务,抗旱救灾工作组根据乡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进村入户,对有可能引发的矛盾隐患进行了详细排查,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安排专人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工作队的同志和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及时调处用水矛盾,杜绝因用水问题引发纠纷。对跨村跨组用水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容易引发水事纠纷的地域、高度警觉、提前介入,依法调解,确保矛盾不激化,做到人员不分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是党和政府保民生的重要工作。抗旱救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支持灾区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建立特困灾民救助花名册,动态掌握灾民情况,制定完善救灾措施,妥善安排好灾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及时把饮用水、粮食等救灾物资送到特困灾民手中,千方百计保证因灾缺水、缺粮农户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安定了群众,维护社会的和谐。通过抗旱救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 5 月 5 日,乡累计筹到捐款 13万余元,各村完小累计收到企业主捐赠纯净水2200 余吨。县级投入抗旱资金 60 余万元,乡级投入抗旱人数 3800 人,抽水机 13 台,运水车辆 26辆,抗旱用油 52 吨。发放抗旱桶 700 只,1 立方抗旱小袋 40 个,为 451 户困难户发放“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万元。为 613 户贫困农户及缺粮户发放临时救济粮万公斤。为 153 户特困户发放临时救济金万元,医疗救助金万元,分发衣服 200 余件,被子 150 余床。三、认真努力,完成保春耕促发展任务保春耕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把抗旱救灾与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依靠科技力量,大力推广抗旱技术,围绕烤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做好抗旱促春耕。抗旱救灾工作组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抓好烤烟生产的各项工作。XX 年县里给乡的烤烟指令性种植面积 27550 亩,其中:田烟 17200 亩、地烟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