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1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实习作业学号 姓名 一、实习题目: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综述二、我所选择的检索工具: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 1998 年提出。CNKI 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 1999 年 6 月。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清华大学的直接领导下,CNKI 工程集团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 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 CNKI 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借优质的内容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中国知网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 2007 年,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获提名奖。这是中国出版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十一五”重大网络出版工程-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也于 2006 年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鉴定验收。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体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 5 万篇以上。我之所以选择中国知网作为我的检索工具,就是因为它的数据库庞大而且全面,更新速度快,检索方便。而且学校图书馆给我提供了免费查阅的机会。三、检索词:孙中山 思想 教育 研究四、检索过程概述首先我进入中国知网的页面,点击“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选择标准检索,运用的检索式是:主题, (孙中山) ,共有记录 33429 条。我觉得数目过多而且不是太精确,于是我又运用检索式:主题(孙中山 And 思想) ,共有记录 6928 条。我觉得还是记录数目过多而且不够精确,接着我又运用检索式:主题, (孙中山 And 思想)And(研究) ,共有记录169 条。最后,我试着运用检索式:主题, (孙中山 And 教育)And(思想 And 研究) ,共有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2 -记录 44 条。我选择了相关度最高的十篇文献下载下来,结束检索。5、相关度最高的十篇文献的文摘信息1邢淑霞.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2011.04:6768【关键词】:孙中山 哲学观 教育思想【摘 要】:孙中山的哲学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具有革命性的突出特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没有忽视教育鼓动革命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看作中国革命的一个条件,也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他认为一切“知”都来源于“行”,知识的获得在于由浅而深,日积月累,强调青年人应该立大志和明确学习目的;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观也是孙中山教育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把人人都有受教育之机会作为革命的理想之一;他认为人才是成大事的基础,强调在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上要做到:养以备用,用有所养,人尽其才。2刘保刚.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研究J.纪念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04:77-78【关键词】:孙中山 研究 教育思想【摘 要】:民(近代思想家多称作国民)是与臣民、百姓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在中国,公民概念的提出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时很多思想家都希望以公民意识的觉醒,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基础。孙中山作为一个思想家、革命家,当然也非常重视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其公民教育思想。本文从培养国民意识、规复国民人格、养成国民能力、振作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几方面,对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做一系统研究。3李本义.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2000.06:3-4【关键词】:孙中山 教育思想 影响 【摘 要】:孙中山从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文章从普及国民教育、加强成人教育、发展师范教育、鼓励留学教育、高校联合办学教育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鲜明政治性、显著时代特征及深远历史意义。4雷克啸.孙中山的教育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3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1986.02:1-2【关键词】:孙中山 普及教育 教育思想 女子教育 三民主义 行为基础 受教育【摘 要 】:孙中山(1866 1925 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思想家.孙中山是二十世纪初叶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他在教育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总结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孙中山这位伟大人物的认识,而且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有所裨益。5晏立豪.略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2001.02:3-4【关键词】:孙中山 辛亥革命 教育 思想 人才【摘 要】:本文简介了孙中山的教育活动 ,并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以及育才、选才、用才的几个方面 ,较全面地阐述了孙中山的教育思想体系。同时 ,评述了孙中山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6余晓宏.略论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两个突出特征J.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Tenchers College,2005.03:5-6【关键词】:孙中山 教育思想 国民教育 革命性 普及性【摘 要】本文细致分析了孙中山关于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的阐述,进而认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一方面突出了普及全民教育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7傅晓静;徐晓霞.试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J.科技信息,2010.10:369370【关键词】:孙中山 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教育【摘 要】:孙中山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认为发展中国经济,振兴实业,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发展中国的科技力量,而壮大中国科技实力的途径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传授最新的科技知识。8栾英.浅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04:7071【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人文素质【摘 要】: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战斗的教育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4 -思想,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无情批判,欲为教育变革扫除障碍;它对“教育救国“论进行了批评,摆正了革命与教育的关系,指出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正确路子;它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推动了近代教育的演进,使民初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新体系。9林新军.论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07.06:5-6【关键词】:孙中山 教育思想 历史地位【摘 要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20 世纪初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孙中山在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斗争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革命教育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孙中山素来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批判封建专制教育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的基础上,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把教育纳入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的轨道,孙中山的教育思想从本质上,是一种革命教育思想并成为其政治社会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孙中山革命教育思想的形成、孙中山革命教育思想论析、孙中山革命教育思想的历史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0徐薇.孙中山教育思想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09.02:2-3【关键词】:孙中山 教育思想 教育平等 人才观【摘 要】: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了教育和人才发展的重要性,他揭露了封建教育的弊端,提倡采用近代教育的方式。孙中山主张教育平等和教育普及,他认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进行才能够缓解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局势。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意义。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5 -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综述【摘 要】: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作为学贯中西的一代伟人,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卓越的革命家思想,在他 40 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强调教育的作用,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著,但作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在革命演讲和论述中的教育思想以他的革命活动中对教育的定位、教育培养的目标、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开放、发展职业教育等教育发展问题做了许多精辟的论述。辛亥革命后,教育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封建主义的传统旧教育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的新教育。孙中山教育思想是中华民国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教育活动的思想。【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培养方式 研究调查 一、主要教育活动孙中山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极为重视学校教育,他把学校作为宣传革命、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亲自创办学校为革命培育人才。早在青年学生时期孙中山就以学堂为鼓吹革命之地。1894年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 ,信中请求清政府大办教育,培养人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1895年他把“立学校,以育人才”规定为兴中会的大事之一。孙中山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教育活动。20世纪初他就积极创办学校,1903年,他在日本创办了青山军事学校,以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在日本孙中山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航空学校“中华革命党近江八日市飞行学校。 ”(1916年航空学校迁回中国内地)。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后,任用教育家蔡元培为教育总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改革。1914年5月,孙中山在东京设立政法学校,以培养政法干部。1924年1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了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聘请苏联顾问,仿照苏联的军事制度,培训革命武装干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在辛亥革命后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曾到校讲“三民主义” ,孙中山逝世后,改为中山大学。孙中山对妇女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派出自己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廖仲恺接办广东女子师范学校,并于1912年5月6日亲自到校宣讲“女子教育之重要” 。孙中山教育思想在“三民主义” 、 “建国方略” 、 “建国大纲”中得到完整的体现。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上李鸿章书 、 民国教育家之任务 、 女子教育之重要 、 心理建设等。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孙中山对教育的重视是从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出发的。他认为用三民主义教育士民,“唤起民众” ,是革命成功最重要的因素。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6 -孙中山认为中国的复兴, “首在陶冶人才” ,指出:“教育为立国的要素” ;“学者,国之本也,若不从速设法修旧起废,鼓舞而振兴之,何以育人才而培国脉。 ”注1又说:“我们中国人民受专制者已数千年,近二百六十余年,又受异种族专制,丧失人格久矣。今日欲回复人格,第一件事须从教育开始。 ”注2 “革命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学问为立国之本,东西各国之文明皆由学问讲来” 。注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强调“建设之学问” 、 “文明之学问” 、国民“道德的培养” ,反对“破坏之学问” , “野蛮之学问” ,他说:“今破坏已完,建设伊始,前日富于破坏之学问者,今当变建设之学问从此研究文明学问。铲去野蛮学问,使我国之道德日高一日,则我国之价值亦日高一日。价值日高,则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位,而瓜分之说,自消灭于无形也” 。注4 “民国的人民,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要替国家做事的,所以建设一个新地方,首先在办教育” 。注5 “以后建设,万端待理,负责何人?则学生是也。 ”注6非学问无以建设 。他说:“要教育少年,那班少年受了教育,十多年后,便成有用的人,可以继续你们前辈之办事。如果他们失去了教育,你们以后的人才,便新旧不接,以后的事业,便没有人办。 ”注7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观点。要恢复人民的人格,恢复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办教育,要建设国家必须办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获得知识,才能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一句话,就是教育为民国立国之本,建国之本。孙中山指出,欧美国家强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办好了教育。他认为欧洲的富强主要是做到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贷畅其流”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 ”注8 “教养有道”就是讲要办好教育。只有办好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人才,才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才能。又说:“有学校陶冶之,则智者进焉,愚者止焉,偏才者专焉,全才者普焉。 ”注9孙中山反对生而知之,认为人的知识是从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教育对人的知识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作用。他说:“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注10他虽然承认人的天资和智力是不同的这个客观事实, “质有智愚,才有全偏, ”但是决定因素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习,而不在于人的遗传素质。他说:“人无贵践皆备于学, ”“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人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 ”注11他又说;“甲乙二人,甲聪明而不好学,乙聪明虽不如甲,而好学过之。其结果,乙之所得,必多于甲,此则由于力学也。 ”注12孙中山的上述论点都是正确的,都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孙中山在“心理建设”中提出了“知难行易”学说。 “真知特识”是从“行”(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知”后于“行”而难于“行” 。 “先行后知” , “知以进行” 。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从学习中得到的。并提出了“行其所不知,以至其新知”的正确观点。他从“先行后知”思想出发,强调教育在“知”的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以行而求知, “因知以进行” 。 “知”虽然后于“行” ,但“行”需要“知”的指导。因此,忽视革命实践和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7 -轻视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学习都是错误的。三、教育的目的孙中山认为教育的目的与求学的目的应是一致的,就是“为国家服务” , “为社会服务” , “替众人来服务” ,把“中华民国重新建设起来” 。学生读书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大事” ;学生要立志“为平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 ”注13他说:“要有知识才能进步,有了知识,那个进步才很。我们人类是求文明进步的,所以人类便要求知识” ;注14“有了学问之后,便要立志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 ;“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替众人服务;” 1919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在接见安徽的学生代表时说:“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命运,都落在你们这一代青年的身上了。你们要学科学,要爱国。 ”把民主革命和建设国家的厚望寄托在年青一代身上。四、教育制度孙中山是普及国民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普及国民教育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教育制度,才能使国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翁,才能消除贫困落后,从而达到国富民安。孙中山对清朝统治下,民众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极为不满,认为这是我国民贫国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说:“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无闻焉,综人数而核之,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风俗安得不颓,国家安得不弱?”注15孙中山指出了“园颅方趾,同为社会之人,生于富贵之家,即能受教育,生于贫贱之家,即不能受教育,此不平之甚也”注16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他认为普及教育是建设新国家的根本大计。但是在黑暗统治下,根本不可能进行普及教育。要普及教育先要治“本” ,先用革命的办法推翻反动政权,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普及教育。因为人民的无知对反动统治有利,统治者实行的是愚民政策;同时反动统治者自己也是“绝对无知的” ,他们无法认识教育的重要性。要普及教育必须要解决国民的贫困问题。国家经济发达了,财政增加了,教育所需资金就会得到解决。孙中山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找到了普及教育的正确方向。“让人人都能够读书,才可以说是普及教育制度。 ”他主张“多办义务学校让一般没有钱的人都可以去读书。 ”注17 “实现人无贵贱皆奋于学 ”注18的全民教育。孙中山认为要使教育平等就要例行教育普及,以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 ;“教育主义首贵普及,作人之道,尤重童蒙。 ”要使贫苦儿童都能安心上学,就要免收学费,并且要解决他们的衣、食、住、书籍等问题。他说:“要那些穷家小孩都能够读书,不但是学校内不收学费,有书籍给他们读,还要那些读书的小孩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 ”注19在他为政府所制订的“地方自治实行法”中,更明确地规定:“凡在自治区域之少年男女,皆有受教育之权利。学费、书籍、以及学童之衣食,当由公家供给。学校之等级,由幼稚园,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8 -而小学,而中学,当陆续按级而登,而至大学而后已。教育少年之外,当设公共讲堂、书库、夜校、为年长者养育知识之所。 ”孙中山对师范教育特别重视,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做“国民之模范。 ”他认为要普及教育就必须解决师资问题。 “欲兴办中小学校,非养成多数教员不可。欲养成多数中小学教员,非多设初、优级师范学校不可。 ”认为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是普及国家教育的关键。他说:“欲四万万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师范,此师范所而急办者也,而女子师范尤为重要。 ”注20要普及教育首先要提倡女子教育,因为女子教育特别落后。他说:“中国女子虽有二万万。惟教育一道,向来不注意,故有学问者正少,处于今日,自应提倡女子教育为最要之事。 ”注21孙中山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注意到蒙藏同胞的教育问题,要改变他们的落后面貌,使之成为“共和国主人翁” ,就要把教育普及到他们中间。他在教育部设立蒙藏教育司,专管少数民族教育事宜。孙中山重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他发表过不少关于开办农业教育、工矿教育、军事教育的指示,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意见。他对实业教育特别重视。 “要从事扩张教育,振兴实业。 ”注22他说:“即资质不能受高等教育者,亦按其性之所近,授以农、工、商技艺,使有独立谋生之才,卒业以后,分送各处服务,以尽所能。 ”注23孙中山关于建立以普及国民教育为中心的新教育制度的主张,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对民国的教育制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五、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孙中山根据革命和建国的客观需要,提出了全面的切合实际的国民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教育、军事教育等,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强调:“必须要全国人民都有体育、智育、德育的人格才好。 ”孙中山把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他说:“我们要人类进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就应减少兽性,增多人性。 ”注24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其爱国心强者,其国必强,反之则弱。 ”注25教育青年学生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他又说:“各个家庭都要靠国家才可以生活。 ”注26 “明白三民主义和实行三民主义,便是诸君对国家的责任。 ”注27他要求人民要具有“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 ”注28 “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注29他认为爱家庭、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和爱祖国都是每个国民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和政治责任, “学生受先生的教育,知道对于学校,有尊敬师长,爱护学校的责任;对于家庭,有孝顺父母,亲爱家庭的责任;对于国家也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更重大的,是四万万人应该有的责任。 ”注30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秋季)公共选修课作业- 9 -孙中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的,推陈出新以适应民国的需要。他说:“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要保存,不好的才可放弃。 ”他说:“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注31又说:“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 ”注32孙中山对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很重视,极力主张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迎头赶上世界潮流。他说:“凡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也,舍科学而外之所谓知识者,多非真知识也。 ”又说:“我们要学外国,是要迎头赶上,不要向后跟着他,譬如科学迎头赶上去便可减少两百年的光阴。 ”注33孙中山主张:“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月之事,皆列于学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 ”注34 “学校之中备各种学问,务令学成之后,独立为一国民,可有参政、自由、平等诸权。 ”注35孙中山主张读书要和客观事物的考察实验相结合, “行以求知” ,把观察所得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反对脱离实际去“死读死记” 。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熟读或照搬前人或别人的经验,而应当从“考察” 、 “事实” 、 “实验”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他说:“宇宙间的道理,都是先有了事实,然后才发生言论,并不是先有言论,然后才发生事实。”注36所以, “我们要研究宇宙间的道理,须要先靠事实,不可专靠学者的言论。 ”大科学家考察万事万物,不是专靠书;他们考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观察,即科学,一种是用判断,即哲学。到了能知,便能进步。注37知行互相促进,才能增进知识,不断提高。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基础是三民主义,同时吸取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彩部分和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民主革命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创造,形成了进步的教育思想体系。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进步的呼声,对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努力研究、学习、借鉴。对我们正在进行着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