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二OO九年七月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07SCIVICi目录1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11.1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11.2规划期限.11.3规划发展目标.11.4产业导向.11.5功能区布局.21.6用地规划.21.7产业布局规划.31.8道路系统规划.41.9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41.10环境保护规划.51.11市政公用设施规划.61.12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72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82.1入园项目基本情况.82.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82.3环保搬迁情况.82.4产业集聚区现状及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2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134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145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186规划实施的承载力分析.197规划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207.1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207.2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208集聚区环境准入条件.219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210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310.1规划方案优化建议.23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07SCIVICii10.2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调整.2410.3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410.4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2611总体评价结论.28附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位置及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规划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07SCIVIC11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1.1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宜阳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位于县城东部,为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用地分布于洛河两岸,总规划用地面积11.96km2。洛河北区西起龙羽宜电西侧无名沟,东至寻村镇黄窑村西200m,南临洛河,北依香鹿山,规划面积6.68km2;洛河南区西起城关乡高桥村,东至城关乡杨店村,北至洛河南岸,南到洛宜铁路南,规划面积5.28km2。1.2规划期限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1.3规划发展目标(1)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1.96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78km2。(2)人口容量至2020年,规划安置人口3.86万人,包括规划范围内村庄居民安置和集聚区就业人口安置。(3)经济目标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把集聚区建成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使入驻企业达70家以上,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利税70亿元,成为带动宜阳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总引擎。1.4产业导向(1)以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同时兼顾一类工业的“高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以高新产业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充分利用紧邻洛阳市洛南新区及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利用洛阳市科研院所及科研开发的优势,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的发展,走依靠科技发展的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产业集聚区发展初期,考虑多种产业多样发展的可能性产业集聚区初期发展带来招商引资在实际工作中的难度较大,往往是企业主导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07SCIVIC2型,而非产业集聚区主导型和规划主导型。规划建议只要是在产业规划原则的大框架下,可以允许产业适当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像装备制造业、硅产业、铝产业、镁产业、化工、新兴建材等产业。(3)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区特色工业产业依托现有工业企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产业,重点培育现有竞争优势产业,挖掘潜在优势产业,力争形成以硅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兴建材产业为特色的、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走规模化和集群化的道路,树立产业集聚区自己的品牌。1.5功能区布局产业集聚区七个功能区布局为:一类工业产业区以一类工业为主,位于产业集聚区北区西部、李贺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附近及沿洛河两岸,体现产业集聚区形象的窗口。二类工业产业区以二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主要位于北区用地东部李贺大道北侧及南区中部安虎线南侧。三类工业产业区主要为已入驻的三类工业,主要位于北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南区南部。该类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和污染,且已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仓储物流产业区北区位于用地东部,产业集聚区对外交通道路李贺大道北边,靠近洛阳市区方向;南区位于创业路和洛宜铁线交叉口,方便物料的转运,为产业集聚区提供货物周转用地。三产产业区位于洛河南、北两岸,主要为住宅产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等用地。混合产业区位于南区创业路东侧。考虑地块位置的特殊性,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留下较大的灵活空间。配套产业区指产业集聚区规划的供电、邮电等市政公用设施。1.6用地规划集聚区用地规划为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用地。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和规划范围内用地情况,规划有混合用地和预留发展用地。混合用地,即根据将来发展情况可以规划为或商业、或居住、或工业用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07SCIVIC3地。用地北部受地形限制规划为预留用地,将来可发展一类工业。用地平衡见表1-1。表2-1用地平衡表分类代码用地名称规划2012年规划2020年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R居住用地-98.298.34R2一类居住用地-98.29C公共设施用地0.530.1520.711.76C1行政办公用地0.53-0.53C2商业金融业用地-12.35C3文化娱乐用地-3.21C4体育用地-2.24C5医疗卫生用地-2.38M工业用地209.4859.60634.9453.89M1一类工业用地30.23-129.95M2二类工业用地55.39-123.90M3三类工业用地123.86-381.09W仓储用地6.121.7413.021.11W1普通仓储用地6.121.7413.02T对外交通用地20.265.7623.011.95T1铁路用地-2.75T2公路用地20.2620.26S道路广场用地24.997.11137.9311.70S1道路用地24.99134.83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3.10U市政设施用地0.160.058.310.71U1供应设施用地0.166.96U3邮电设施用地-1.35G绿地54.2215.43180.1015.29G1公共绿地0.4831.45G2生产防护绿地53.74148.65H混合用地-26.212.22预留发展用地35.6910.1635.693.03建设总用地351.451001178.21100E水域和其他用地0.2217.79E1水域0.228.19E7弃置地9.609.60规划范围总用地361.271196.001.7产业布局规划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09.07SCIVIC4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产业,各产业布局为:一类产业:位于一类工业用地,布置在产业集聚区北区西部、李贺大道和创业路交叉口附近及沿洛河两岸,用地内均考虑建设24层标准厂房,形成标准厂房区,成为产业集聚区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二类产业:位于二类工业用地,布置在产业集聚区北区用地东部李贺大道北侧及南区中部安虎线南侧。对环境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以二类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可以允许多种产业多样发展的可能性,像装备制造业、硅产业、铝产业、镁产业、化工、新兴建材等产业。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将以高新产业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类产业与其它用地之间利用绿化带隔离。三类产业:主要为已入产业集聚区的三类工业,位于北区的西北部、东南部和南区南部。该类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和污染,且已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于这些已经入产业集聚区的三类工业,应加强对三类产业区的环境保护和控制,并加快这些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升级换代,力争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1.8道路系统规划以产业集聚区内的对外交通道路李贺大道、安虎线和产业集聚区主干道创业路构成“”字形基本骨架,结合保留已建及拟建的部分路网,形成“”字形+“四纵六横”的主次干道系统。四纵龙羽西路、创业路、寻石路、东一路;六横北环路、滨河一路、滨河三路、南区滨河路及焦枝铁路洛宜支线两侧道路。1.9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1.9.1绿地系统规划采取点、线、面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