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习题篇一: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本习题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本习题 【学思之窗】答案提示: 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本课测评】答案提示: 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 、枢密使(掌军权) 、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学习延伸】答案提示: 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 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 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 宰相制度的废除 (1) 背景: (2) 措施: (3) 影响: 2. 内阁的出现 (1) 背景: (2) 过程:a 创立 b 发展 (3) 性质: 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清朝初年 (1)机构: (2)结果: 2.康熙时期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1) 目的: (2) 特点: (3) 职责: (4) 影响: 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本习题 【学思之窗】答案提示: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 ,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 ,此其弊也。 【本课测评】答案提示: (1)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 (2)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以及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学习延伸】答案提示: (1)解读年表可以看出:从秦朝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中,出现了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次大一统,时间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统一或基本统一(北宋)的时间占三分之二以上。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等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但其结局都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统一。因此,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历史延绵不断”是中国历史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历史显著的不同点。 (2) 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进程中,皇权与相权之间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创立与不断强化,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第 5 课程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 希腊文明的摇篮 1.自然环境(1) (2) 2.城邦政治 (1)城邦含义:(2)城邦特征:(3)城邦政治影响: 3.经济条件 二、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 奠基:梭伦改革 (1)背景: (2)时间: (3)内容: 2.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1)时间: (2)内容: (3)意义: 三、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 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 (2)内容:2. 历史影响 (1)意义:(1) (2) (2)缺陷:(1) (2) 篇二:练习题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 答案:A 2、宋太祖曾经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 ,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从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 ,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管 D、 “强干弱枝,受内虚外” 答案:A 3、在元代的行省制度下有十大行省,但也有些地区不包含在师大行省之内,它们是( ) 岭北 西藏 湖北 今北京周围地带 A、 B、 C、 D、 答案:D 4、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变,房可奏行。 ”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与省, 若有边徼(jiao)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答案:D 5、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答案:C 6、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 A、中朝 B、外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 答案:A 7、唐朝时刘晏长期长官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答案:A 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工作顺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9、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工业,覆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B、唐朝中书省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答案:A 10、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 ) 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答案:C 11、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利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答案:D 1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述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民主,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优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C 1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治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答案:D 14、 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 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 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进士科受时人追捧 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 A、 B、 C、 D、 答案:A 15、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 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 B、 C、 D、 答案:A 16、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失败”的认识吃法,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郡县制 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D 17、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华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争取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升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答案:D 18、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 ) 篇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历史必修 1(人教版) 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基础达 标1下面两幅图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答案:A 2. 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答案:B3北宋“三司使”的职责是( ) A总管中央行政事务 B负责转运地方赋税 C掌管国家监察事务 D管理中央财政事务 答案:D 4(XX衢州质检)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信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尚书令”可知既保留三公九卿制度,又设尚书令,故选 B 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央实行中书省,故 C、D 两项错误。 答案:B 5.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从“皇甫鎛奏请?崔祐封还诏书”可以看出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制衡与权力分散,故选 B 项。 答案:B 6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宋朝的冗官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的后果,故 C 项正确。A 项是现象,B、D 两项是次要原因。答案:C 7(原创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课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 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杨晔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途径和主要标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分析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总结汉代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回答选官标准。 第(2)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从世家大族把持权力角度进行分析。 第(3)问,首先根据材料二明确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与材料一的察举制类似,二者与材料三的科举制比较,可以找出新变 化;其次,从科举制重视才学,不重视出身,以考试为依据等特点,逐一分析其影响。答案:(1)制度:察举制;途径:地方举荐;主要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部分区化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二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南通市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化学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胆囊切除术后饮食指导
- 神经外科脊髓损伤康复教程
- 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 麻醉后术后复苏护理标准指南
- 口腔科牙周炎局部护理要点
- 2020-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合同协议聘请短期电工服务合同书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11
- 病人欠费催缴通知单
- GB/T 23180-2008饲料添加剂2%d-生物素
- GB/T 16857.901-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第901部分:配置多影像探测系统的坐标测量机
- GB/T 12624-2006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 GA 576-2018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 计票结果报告单工会
- 注塑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
- 员工怀孕免责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