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_第1页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_第2页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_第3页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_第4页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篇一: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和答案中国文化导论选择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 C 】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 旱灾特重,其次是 【 C 】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 D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 D 】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 D 】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 C 】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 D 】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 C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 】 A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 D 】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 C 】 A公元 6 世纪 B公元 8 世纪 C公元 12 世纪 D公元 16 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B 】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C 】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 C 】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D 】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 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 ,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 A 】 A 左传 B 周礼 C 论语 D 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 D 】 A 周礼 B 庄子 C 周易 D 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 B 】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这位“天师”是 【 A 】 A张道陵 B张角 C张鲁 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 【 D 】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 【 A 】 A仁 B义 C礼 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 C】 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 B 】 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C 】 A陈独秀 B胡适 C陈寅恪 D钱穆 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 、 西游记、 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 【 B】 A 金瓶梅 B 红楼梦 C 聊斋志异 D 牡丹亭 26.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绪论-7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事象 D.文化观念 27.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1-14 A.“世界高原” B.“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 D.“屋脊世界” 28.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1-18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29.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1-28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资源 30.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2-34 A.文化内涵 B.文化外延 C.文化经历 D.文化结果 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C)2-41 A.郭沫若 B.于省吾 C.陈梦家 D.徐中舒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2-63 A.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3-111 A.天象观 B.勤农观 C.占验观 D.地利观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C)3-153 A.蒙古族 B.匈奴族 C.汉族 D.高车族 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3-155 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D)3-157 A.张衡 B.毕昇 C.祖冲之 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4-160 A.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4-166 A.秦代 B.汉代 C.隋唐 D.明代 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4-166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C)5-213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生产生活文化 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5-219 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 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B )5-247 A.孝 B.仁 C.义 D.礼 篇二:XX 年 1 月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国 XX 年 1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C) A.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B.文化产品 D.文化观念 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 A.“世界高原” B.“世界屋脊” C.“高原世界” D.“屋脊世界”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资源 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A.文化内涵 B.文化外延 C.文化经历 D.文化结果 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于省吾 C.陈梦家 D.徐中舒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A.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A.天象观 B.勤农观 C.占验观 D.地利观 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匈奴族 C.汉族 D.高车族 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素问B.(来自: 小龙文 档网: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他们把(,)列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之首)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 C ) (D) ( C ) ( C ) ( C ) (B) C ) ( A ) ( D ) ( C.祖冲之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 B ) A.夏代 C.商代 B.周代 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 A.秦代 C.隋唐 B.汉代 D.明代 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D )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生产生活文化 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孙子 B.尚书 C.春秋 D.诗经 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A.孝 B.仁 C.义 D.礼 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A.木结构 B.左右对称 C.讲究装饰 D.廊柱结构 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A.书 B.乐 C.礼 D.易 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 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A.汉藏语系 B.蒙古语系 C.阿尔泰语系 D.南岛语系 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A.禁忌 B.崇拜 C.恐惧 D.避讳 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 () C ) ( A ) B ) ( C ) ( B ) ( B ) ( B ) ( B )A ( C.四次D.五次 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 ( B ) 年 年 年 年 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 B ) A.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杂家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 AE A.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E.长江三角洲平原 27.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 AB A.永济渠 C.广济河 E.金水河 28.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 BCE A.孝廉 C.考试 E.察举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 ACDE A.环境标志 C.性别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A.艺术 C.道德 E.宗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15 分) 31.文化事象 32.九流十家 33.血缘九族制 34.家天下 35.中庸 B.政治 D.风俗习惯 B.等级标志 D.年龄标志 B.征辟 D.举人 B.通济渠 D.惠民河 B.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6.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 37.简述敬顺吴天的宗教现实功能。 38.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9.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 40.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分) 41.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42.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篇三:XX 年 1 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事象 D.文化观念 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B ) A.“世界高原” B.“世界屋脊” C.“高原世界” D.“屋脊世界”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C )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D )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资源 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A.文化内涵 B.文化外延 C.文化经历 D.文化结果 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C ) A.郭沫若 B.于省吾 C.陈梦家 D.徐中舒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C ) A.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B ) A.天象观 B.勤农观 C.占验观 D.地利观 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C ) A.蒙古族 B.匈奴族 C.汉族 D.高车族 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 )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D ) A.张衡 B.毕昇 C.祖冲之 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B ) A.夏代 B.周代 C.商代 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