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度模型_第1页
公共政策制度模型_第2页
公共政策制度模型_第3页
公共政策制度模型_第4页
公共政策制度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制度模型篇一:政策模型1. 传统理性模型:理性选择就是要做出价值最大化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方案。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如下条件: 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决策过程中可以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最优选择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决策目标。(2)提出备选方案。(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最优选择从理论上可行,有其目标意义,但现实中很难做到。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有缺陷,而在于其前提假设有问题。 第一,一般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 第二,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受到个人偏好、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影响。 第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及时、不对称影响人做出最佳决策。 第四,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价值观难以一以贯之。 第五,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 2.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满意模型、次优决策模型,是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西蒙认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只有在非常例外的情况下,才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原因是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客观条件充满局限,人们根本无法求得最优解和准确解,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寻求足够好的解。 有限理性模型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3. 渐进主义:在批判传统理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小变为大变”的过程。 渐进模型多适用于稳定的社会形势,有很大的局限,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 4. 小组意识模型:决策小组在做决策时,小组成员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他人寻求一致的心理倾向,从而忽略了去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5. 精英理论:它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主要观点是: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此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精英理论引起了很多争议,但它为政策分析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6. 制度理论:源于传统的政治学。认为公共政策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政府制度是公共政策的母体,它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政府制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输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度的产物。 制度模型逐渐成为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 7. 博弈理论: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这种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在相反的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 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当孤立的最优选择不存在,只能根据他人的选择做出自己最佳的决定时,博弈理论就可以派上用场了。8. 团体理论:源于政治学对组织问题的思考,认为所有政治现象都可以归结为团体现象。团体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制约这种平衡的力量来自不同利益团体的相关影响。 团体理论可能过分夸大了团体的作用,而低估了政策制定者的作用。 9. 系统理论:源于分析政治系统的方法研究,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做出的反应。环境指政治系统的外部条件与状况;压力指环境作用于政治系统的要求与支持;政治系统指对社会价值分配具有权威作用的相关机构和运行过程。系统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输出是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要求与支持的输入是社会团体与个人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表现。 系统理论从宏观角度对政策过程进行了分析,但对政治系统这“黑箱”缺少针对性的分析。 10. 生命周期理论:也称政策的过程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公共政策的过程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任何社会都存着社会问题。 2)社会问题的确认。指发现社会问题的内涵和界限,界定社会问题的性质、深度和广度、严重程度和关联性,寻找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以及进行社会会问题分析的过程。3)政策议程的建立。指将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过程。 4)政策规划。政策议程建立之后就进入了政策规划阶段。政策规划指政策方案策划、设计、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5)政策方案的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就进入政策执行阶段。政策执行就是把政策方案的内容转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 6)执行效果的评估。也称为后评估。这种评估是信息不断反馈的过程,目的是确定政策价值和决定政策取向。7)政策的调整与改变。经过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不宜继续执行,需要作出调整。 8)政策的终结。经过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达到预期效果,一些政策失败无效的,都应进行终结。 篇二:XX 年 4 月考试_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XX 年 7 月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 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政策方向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 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C.部门政策 B.基本政策 D.总政策 41977 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 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C.法国 B.德国 D.加拿大 B.政策支持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C.法国 B.瑞士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浙 00318# 公共政策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A.机构制度模型C.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C.政治人物 B.大众传媒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 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C.类别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C.公众议程 B.政策议程 D.系统议程 B.多角度分析 D.层次分析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4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 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称为 B A.政策设计 C.政策论证 15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三个环节是 D A.政策论证 C.政策确定 B.政策审议 D.政策采纳 B.政策规划 D.政策制定 16由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C A.过程模型 C.系统模型 B.博弈模型 D.综合模型 17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是 A A.执行性 C.权威性 B.服务性 D.法制性 18 “挂羊头,卖狗肉”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 B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替代式政策执行 浙 00318# 公共政策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规避式政策执行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 A A.政策价值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B.政策成本评估 D.政策效益评估 20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 D A.麦克拉夫林 C.巴达克 21内部政策监控的主体是 D A.立法机关 C.政党组织 B.司法机关 D.各级行政机关 B.雷恩 D.史密斯 22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 过程称为 B A.政策变动 C.政策调整 B.政策维持 D.政策接续 23公共政策调整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调整是 C A.政策目标调整 C.政策措施调整 B.政策方案调整 D.政策关系调整 24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形式中的 A A.线性接续 C.政策部分终结 B.非线性接续 D.政策分解 25在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中,最直接、最彻底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B A.政策替代 C.政策合并 B.政策废止 D.政策缩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 ABDE A.宪法 C.行政法规 E.其他法律 浙 00318# 公共政策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B.基本法律 D.人大决定 27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 ABCEA.利益聚合 C.政策传递 E.政策监督 28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 ABE A.利益型政策网络 C.政党型政策网络 E.混合型政策网络 29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做的政策评估工作主要有 ABCDE A.政策调查报告 C.公民意见和投诉 E.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30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 ABCD A.接近 C.游说 E.宣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管制功能引导功能 调控功能 分配功能 32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 包括:地理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政治法治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国际环境。 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执行者因素 资源因素 工具因素 环境因素 34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决策者的变动 政策环境的变化 政策资源的现值 政策的失效或低 效 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35简述知识的特征。 不可逆性 共享性 非磨损性交换的不对称性 可传播性。 浙 00318# 公共政策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B.提供信息 D.提供竞选支持 B.政府工作报告 D.政策听证会 B.意见型政策网络 D.社团型政策网络 B.利益表达 D.利益整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 XX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 1951 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 D A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 C A 诗经 C.尚书周书 B.礼记 D.春秋 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 B A福特基金会 C.胡佛研究所 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A A信息传播 C.目标人群 浙 00318# 公共政策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B.政策问题 D.政策环境 B.兰德公司 D.美国企业研究所 篇三:公共政策学题库公共政策学 1.阿米泰埃兹奥尼将理性方法和渐进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种决策方式:(D ) A精英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系统决策模式 D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2.罗杰W科布等在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设定中将议程构建模型分为:( C ) A.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 B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 C. 外部推动模型、内部推动模型和动员模型 D 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团体协调模型、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3.政策客体的两个方面是(AB ) 。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政策主体 D政策环境 4.公共政策学的特点是( AB )A交叉科学 B应用科学 C “硬科学”D “软科学” 5.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 D) A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 C党的政策与国家政策 D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6.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该三部曲是指(BCD) A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B 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C 政策科学探索D 政策科学构想 7.下列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假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BCD ) A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并不具有超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B假定决策者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行事,不断寻求最佳方案。 C假定决策所需信息是完备的,决策中对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共识,对备选方案的拟定无遗漏。 D假定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决策所需信息和比较各种方案。 8.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特点是: ( ABC ) A强调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B强调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C强调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系特征 D强调政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协调 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是: ( C) A澄清问题确立议程确定目标方案设计 B澄清问题确立议程方案比较方案采纳 C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择优 D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采纳 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 ABCD) A合理的层级,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 B合理的幅度,能使组织目标按性质和业务类型得以分解,管理职能得以综合或扩展,有利于政策执行的专业化、程序化。 C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的提高有助于政策执行。 D行政组织系统内部的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得到有机结合有助于政策执行。 11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有:( BCD ) A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合法化的政策 B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且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C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 D相对成熟和有效的政策 12公共企业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CD ) A公共企业的竞争性和效率性是其显著特征。 B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以市场交换为媒介,属于纯公共物品。 C建立公共企业所需信息成本比自愿性工具和规制要低得多。 D公共企业能够生产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13.从政策评估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路线与侧重点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 B D) A政策评估沿着“回应”“判断”“描述”“测量”的路线发展。 B政策评估沿着技术评估道德评估(社会评估)综合评估的路线发展。 C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注重政策价值转向价值中立。 D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政策效果和效率转向政策价值和政策民主。 14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重要特征有:( ABC ) A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B社会利益集团具有垄断性和官僚化特征。 C政府与社会利益团体进行政治交换、利益合作、相互制约、共同制定公共政策和整合社会秩序。 D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重要的,在政策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协调者、裁判者地位。(集团决策模型) 15. 在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路径中,新制度主义为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进一步推动公共政策研究的深入发展。这种新制度主义的流派有: ( ABC )A历史制度主义 B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C社会学制度主义 D传统制度主义 16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调适模型说明了: ( B ) A政策系统内外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政策效果。 B成功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的政策执行,而成功的政策执行则有赖于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行为调适的成功。 C政策环境和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D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 17.精英决策模型的核心观点在于:( AD ) A政策不是由多数民众决定的,而是由少数精英制定的。 B精英领导着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奉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的观念。 C政策变迁是精英们根据自身价值观、偏好的变化而对政策重新界定后产生的结果。 D公共政策反映民众意愿只是一种虚构的神话。 18.政策规划的原则是: ( ABCD ) A信息完备原则 B系统协调原则 C科学预测原则 D民主参与原则 19自愿性组织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 AB ) A自愿、灵活、有效率地采取行动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既可满足社会需要,又能节约公共服务成本、减少政府的负担,还能为某些新型的公共服务提供实验机会。 B自愿性组织的公共服务在推动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团结、平等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C自愿性组织能够为解决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发挥力量。 D自愿性组织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于政府,因而是一种有效率的政策工具。 20.行政机关作为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在于: ( AD ) A来自代议民主制的运作,大多数国家的行政首长或者由民选产生,或者由代议机构选举产生并向其负责。 B来自行政机关的效率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日益繁复,需要赋予行政机关更多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政策制定权限。D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日益繁复,行政机关的专业技术优势使其在政策问题上的发言权举足轻重。 21.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特殊特性在于: ( ABC ) A公共政策问题更加复杂化 B公共政策内容更为丰富化 C公共政策模式方法日益多样化 D注重以经济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分析公共政策 垃圾桶决策模型: 20 世纪 70 年代,科恩、马奇、奥尔森等学者提出,是一个典型的非理性决策模型描述目标模糊、环境复杂、问题变动、决策者和执行者流动性参与、决策手段不明确等情境下的决策行为。 政策合法化:政策制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人们的认同,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批准、公布和宣传的过程。 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执政党和政府部门选择并确定的、用来实施政策方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达到政策预期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政策方案规划、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进行估计和评判的活动。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操作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围绕共同的、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政策调整:政府部门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政策形式或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具有渐进性(改进性、延续性) 、局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一简述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分类。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1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2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3 渐进决策模型 4 混合扫描决策模型 5 综合性公共政策模型 6 非理性决策模型 二)揭示权力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1 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2 集团决策模型(团体协调模型)3 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4 精英决策模型 5 政治系统论政策过程模型 6 制度主义政策过程模型二.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 1.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多元的,公共政策活动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公共政策的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需要科学民主地决策。2.公共政策的目标。公共政策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或推动某项事业,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3.公共政策的过程。公共政策一系列活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表现为政策方案的规划、采纳、执行、评估、调整和终结等环节。公共政策是政治过程与社会治理过程的统一。4.公共政策的形态。公共政策通常表现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司法解释、党的路线方针、会议决议和文件等行为准则。 三.“政策问题”的含义是什么? 1 政策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公共问题,表明现状出了偏差或存在不足;2 政策问题与公众流行的价值观有冲突,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或不合理的;3 政策问题已被多数人所察觉,有了明确的“问题”意识;4 政策问题已通过个人或团体的行动予以表达,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5 政策问题属于政府职权范围,被列入政府议程。 四.简析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1.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客体:社会问题(事的角度) 、目标群体(人的角度)3.政策环境:社会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美国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二战后美国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孕育美国公共政策运动 2、现实的政策辩论促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 3 美国特有的接受政策替代的文化也是促使公共政策学产生的重要因素 4 美国政策研究组织的兴盛及充足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六.对集团决策模型做出简要评价。 能够较好地说明某些政策的制定,更适用于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因为其利益集团数量多、组织程度高、行动活跃。 局限性:低估重要政治人物及行政官员的作用;忽略无组织的利益也常能够在政策制定中得到反映;没有综合考虑一国的各种政策环境,许多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与集团力量无关,且某些集团的出现本身就是特定政策所促成。七.简析政策创新的特点。 1 政策创新的边界性,政策创新以不损害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制度为边界。2 政策创新的新质性,政策创新活动累积起来所形成的政策体系在整体上区别于原来的政策体系。3 政策创新的持续性,政策创新既要克服旧体制的惯性,又以创新型政策之间相互配合发展为条件,因而是一个持续过程。4 政策创新的互动性,公共政策创新须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结合起来进行。5 政策创新的渐进性,渐进式的新旧体制交替的特点,使得公共政策创新具有一种缓慢演化的属性。 八.公共政策执行须遵循哪些原则? 1执行目标与政策目标统一原则 2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原则 3刚性制约与柔性协调互补原则 4时效性与稳妥性兼顾原则 5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原则 6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并举原则 7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九.简述约翰W金登的政策议程模型。 政策议程的构建是三条相互分离、各有特点的“过程溪流”共同作用的结果。1 问题溪流:关注问题的识别与认知 2 政策溪流:聚焦于备选方案和政策建议的产生 3 政治溪流:政治体系及内部各参与者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包括国民情绪、政治气候、政府状况、利益集团的压力活动等。 这三种因素中若缺少一种,那么政策议程会转瞬即逝“政策之窗”可能很快关闭。而现实政治中更多时候出现的是这三者的部分结合,导致政策不能产生、公共问题无法解决。只有当问题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在某些关键的时点汇聚在一起时,某个政策问题才会进入决策议程, “政策之窗”开启。 十.政策评估有哪些主要方法? 1成本效益评估法 2. 前后对比分析(1)简单的前后对比分析(2)投射执行后对比分析(3)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4)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3统计抽样评估法。 非全面的调查方法 4专家判断评估法5执行群体自我评估法 6目标群体自我评估法。 十一.简析价值在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1 政策主体根据其价值判断、确定和诊断公共政策问题 2 多元价值取向能够促使政策主体之间展开政策辩论和平等对话,实现政策活动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3 政府以实现社会发展和巩固根本社会制度的价值选择来制定和实施公 共政策 4 执政党以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规划、实施、评判公共政策 5 政策效果以社会价值作为评估标准十二.政策建议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政策目标的阐述,政策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期效果,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影响及其解决办法,对其他政策方案的阐述和比较,替代方案的形式和内容,必要时权威人士签署审核意见; 十三.分析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主要观点。 法团主义质疑多元主义结构,认为在多元主义体制下不同的利益群体相互竞争会导致社会冲突、危及公共秩序、甚至造成社会分裂。法团主义强调稳定与整合,即如何将社会冲突化为秩序,主张在利益团体和国家之间建立制度化的联系渠道,重视利益团体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协调、中介作用。 一.如何对我国应急型公共政策活动进行整合管理? 1各层级政府政策的整合。整合中央、地方、基层政府的应急政策:将社会危机事件管理的责任、权限、资源配置、救援力量,分布在各层级政府和民间;据突发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发生的可能性、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实行分级响应、分层决策管理,把应急决策和管理的重心适当下移到基层。 2政府部门间政策的整合。大量突发危机事件破坏领域多、涉及范围广,须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各地政府之间,建立应急政策管理的协调、整合机制。全国协调的应急政策管理系统,应由国家、地方两级政府的核心应对部门分层掌控,经常演练,保证运转通畅。 3官方与民间政策的整合。构建突发事件处理的多元主体政策管理模式 4早期预警与危机应对政策的整合。政府部门以安全发展观和全面风险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