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计算公式_第1页
统计学计算公式_第2页
统计学计算公式_第3页
统计学计算公式_第4页
统计学计算公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章 )( 公 式计 划实 际总 2-4%10XK计划任务数为平均数时 )( 公 式计 划实 际平 3-410()当计划任务数表现为提高率时 )( 公 式计 划 提 高 百 分 数实 际 提 高 百 分 数 4-%101K)当计划任务数表现为降低率时时间进度= )( 公 式全 期 时 间截 止 到 本 期 的 累 计 时 间 7-4%108)-4(10公 式数计 划 期 间 计 划 规 定 累 计 数计 划 期 间 实 际 完 成 累 计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 )( 公 式水 平计 划 规 定 末 期 应 达 到 的 平计 划 末 期 实 际 达 到 的 水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 9- 10)-4(%10公 式总 体 的 全 部 数 值总 体 中 某 一 部 分 数 值结 构 相 对 指 标 )1-4(公 式总 体 中 另 一 部 分 数 值总 体 中 某 一 部 分 数 值比 例 相 对 指 标 )12-4(公 式单 位 ) 的 同 一 指 标 数 值同 时 期 乙 地 区 ( 部 门 或 的 某 一 指 标 数 值甲 地 区 ( 部 门 或 单 位 )比 较 相 对 指 标 )3-(公 式联 系 的 总 量 指 标 数 值另 一 性 质 不 同 但 有 一 定某 一 总 量 指 标 数 值强 度 相 对 数 10计 划 任 务 数实 际 完 成 数计 划 完 成 程 度 相 对 指 标 5)-4( 10-1公 式计 划 降 低 百 分 数实 际 降 低 百 分 数 10全 期 的 计 划 任 务 数本 期 内 累 计 实 际 完 成 数计 划 执 行 进 度14)-(%10公 式该 指 标 基 期 数 值某 指 标 报 告 期 数 值动 态 相 对 数 对于分组数据,众数的求解公式为: dfffMmm)()(U1110上 限 公 式 : fff)()( 1110上 限 公 式 :对于分组的数值型数据,中位数按照下述公式求解:对于分组的数值型数据,四分位数按照下述公式求解: LLLdfSnQ14uUUdfSnLQ143(1)简单算数平均数 (2)加权算数平均数nxnii1kikiiiikiikii fxffx1111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零。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2、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1)简单调和平均数 (2)加权调和平均数dfsnLMme12下 限 公 式 : dfsnMme12-U上 限 公 式 :()0()0xxf或22mininf或niiHxxnx121. niiiniiH xmxmx112121.3、几何平均数(1)简单几何平均数 (2)加权几何平均数一、分类数据:异众比率 二、顺序数据:四分位差三、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测度值1、极差(Range) )min()ax(iixR2、平均差(1)如果数据是未分组数据(原始数据) ,则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平均差: )(1为 变 量 值 个 数nxMniid(2)如果数据是分组数据,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平均差: )(11为 组 数kffxMkiiki iid3、方差(Variance)与标准差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方差:(未分组数据) (分组数据)NXNii122)(NfXKi ii122)(niinG xxx121.nii nf fffGxxx121.imimir ffV1 LudQ标准差:(未分组数据) (分组数据)NXNii12)(NfXKi ii12)(样本方差和标准差方差的计算公式未分组数据 : 分组数据:1)(22nxsnii1)(122nfxski ii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未分组数据 : 分组数据:1)(2nxsnii1)(12nfxski ii4、变异系数(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计算公式 Xvxsv一、分布的偏态对未分组数据 对分组数据二、分布的峰态(未分组数据) 对已分组数据(总体离散系数) (样本离散系数)3321 snn xxnsk i 31 3nsfxxskki ii 4224 321 131 snnn nxxxxnk ii 341 4nsfxxkki ii 第 5 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二项分布(3) 泊松分布:当 n 很大, p 很小时, B(n,p)可近似看成参数 =np 的 P().即,分布函数F(x) 的性质:(a)单调性 若 ,则(b)有界性(c)右连续性(d)对任意的 x0若 F(x)在 X=x0 处连续,则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f(x)的性质(a)非负性 f(x) 0;(b)归一性 ;(c) ;ekXP!)(lim(1),0,12!kknknPXkCpe()()i iiix xPXp12x12()()F)()PbFa01xlim()1xlim()0xF0 0lim()()x0()P0()PXxxdt)()1d( ()()()baPaxbFbfxd(d)在 f(x)的连续点 x 处,有(e)几种常见的连续型分布 (1)均匀分布 若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为则称 X 在(a,b)上服从均匀分布,记为 X U (a,b).另:对于 , 我们有.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数学期望的性质性质 1. 设 C 是常数,则 E(C)=C; 性质 2. 若 X 和 Y 相互独立,则 E(XY)=E(X)E(Y); 性质 3. E(XY) =E(X) E(Y) ; 性质 4. 设 C 是常数,则 E(CX)=C E(X)。性质 2 可推广到任意有限多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之积的情形。 ()()fxFx) ()PabPabPaXbPaXb1()0xfx其 他cdb()dcPcba(2)指数分布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其中常数 ,则称X服从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相应的分布函数为 ,0()0xefx01,()xeFx1iiEXxp()xfd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a)两点分布 若 X B(1,p),则 EX=p.(b)二项分布 若 XB(n,p),则 EX=np.(c)泊松分布 若 X P( ),则 EX= . 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a)均匀分布: 设 X U (a,b),则 EX=(a+b)/2。(b)指数分布: 设 X 服从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则 EX= 。*方差的性质性质 1 设 X 是一个随机变量,C 为常数,则有 D(C)=0;性质 2 D(CX)=C2DX;性质 3 若 X 与 Y 相互独立,则 D(XY) =D(X) +D(Y) 特别地 D(X-C)=DX;性质 3 可以推广到 n 个随机变量的情形。性质 4 DX=0 的充要条件是 X 以概率 1 取常数 EX。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a)两点分布 若 XB(1,p),则 DX=p(1-p);(b)二项分布 若 XB(n,p),则 DX=np(1-p);(c)泊松分布 若 XP ( ),则 DX= 。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方差:(a)均匀分布 设 X U (a,b),则 DX=(b-a)2/12; 121(b)指数分布 设 X 服从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则 DX=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n X n X;22 222212 1in X重置抽样下的抽样分布 考虑顺序时:样本个数=N n=52=25 NiinPXPXX E121期 望 : E Ni ii122:方 差 N i i i PX X 1 2:标 准 差统计学概率论方 差数 学 期 望方 差平 均 数N iiPXE1niiiifx1 PX E Ni i i122ni i ifx x 122dx f XEx X 22方 差 f 2标 准 差 n22221 ii1 则 : 不考虑顺序时:样本个数=不重置抽样下的抽样分布 考虑顺序时:样本个数=不考虑顺序时:样本个数=与重复抽样相比,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是在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再乘以修正系数即: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及其数学性质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1()x对任意正态分布 作变换 2 1 2xfxe 2 XN记 作 , 2 -1 dt2txFxe21xxe 01XN记 作 , 2- dttxe(0).52N, , 0 1XZN ,!()nNC()/1E2()D2()Dx()E1()!nNCnP第六章二、 总体平均数的检验1.大样本( 30n )(2 已知或2 未知) 假定条件总体服从正态分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 可用正态分布来近似(n30) 使用 Z-统计量2 已知:2 未知:2. 小样本( 30n ) (2 已知或 2 未知) 假定条件: 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小样本(n t ,则拒绝 H0,认为模型通过检验,认为 x 对 y 有显著影响;若|t| t ,不拒绝 H0,认为模型没有通过检验,认为 x 对 y 没有显著影响。01e 2221 )()( ii iiiiii xxnyyxyy10 ni iiniinii yyy121212 )()()(称为总平方和,记作SST( 反映因变量的 n 个观察值与其均值的总离差。 )称为回归平方和,记作SSR(反映自变量 x 的变化对因变量 y 取值变化的影响,或者说,是由于 x 与 y 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 y 的取值变化,也称为可解释的平方和。)称为残差平方和,记作SSE(反映除 x 以外的其他因素对 y 取值的影响,也称为不可解释的平方和或余平方和。)2)()(11 ntESS第九章拉氏指数 帕氏指数 pk ,qk 0101设 : 01pq0pq kAp 01算 术 平 均 指 数 pq为001 qq0p fx 01pq 10pq pqkHp1 01pq调 和 平 均 指 数 为1 pq10 pq10 xmH kqq1p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简单现象数因素分析 拉 氏 指 数数 量 指 标 的 拉 氏 指 数质 量 指 标 的01pq 01pq 帕 氏 指 数数 量 指 标 的 10pq帕 氏 指 数质 量 指 标 的 01pqpq pq pqpq 1010 1010 01pq 0101pq01011001 qpq 0101 pqpq0101pq总体现象的因素分析 101010111 cbacbacbacba cba 0110101 00101 10101 cbacba cbacba c 平均数变动的因素分析 fx xf 结 构 指 标 水 平 指 标变量值(各组的水平)频率 (总体的结构)编制平均指标指数 : 01pq0pq pq10101 pq pq 001 pqpq 011平均指标指数: :结 构 影 响 指 数结 构 I :固 定 构 成 指 数 固 定 I 0fx1f 01f 01f 1) 两因素分析 0101 xxff 2. 指数体系: :可 变 构 成 指 数 可 变 I 0fx1f I 固 定结 构可 变 10fx fx fxf 01 101fx fx fx fx01 10f10f 010fx fx00fx10fx假 11fx假假 x x1001 x 假假 101 01fx01ff0101 x ff 01xff01fx 假假 x f100101fxf 01xf假 011xff3.建立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 第 10 章假假 x x x 100100fxx10fx假 11fx x 假假 1001平均数 ba c相对数 121 12110 22ff fyyfyy nn 间 隔不 等 ny21y y21y n1n10 间 隔相 等间断 n21 n1 f ff fyyy 持续天内指标不变每天资料连续时 点 in21 1ny 时 期 序 时 平 均 数时 间 数 列 bac3.1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0tt 1tttys 累 计 增 长 量逐 期 增 长 量增 长 量 .累 计 增 长 量11ntt ys ;逐 期 增 长 量 逐 期 增 长 量 .21ttts 累 计 增 长 量 之 差相 邻 两 期 平 均 增 长 量 数逐 期 增 长 量 的 序 时 平 均 环 比 增 产 量 项 数环 比 增 长 量数期累 计 增 长 量 nt ny0nsny0ny累计法(总和法)计算平均增长量3.2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3.3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2)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 1nyny2021发 展 速 度 :.1 10 %基 期 水 平报 告 期 水 平发 展 速 度定 基 发 展 速 度环 比 发 展 速 度发 展 速 度 ytt1 0t 1定 基 发 展 速 度 环 比 发 展 速 度 y y 1t12010t t 基 发 展 速 度 的 比环 比 发 展 速 度 相 邻 定2 011tttt增 长 速 度 : . 基 期 水 平报 告 期 增 长 量增 长 速 度 定 基环 比增 长 速 度 y1ttt0t 1 增 长 速 度发 展 速 度 发 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