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培养_第1页
创造性的培养_第2页
创造性的培养_第3页
创造性的培养_第4页
创造性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培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创造力的定义;创新型国家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故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二、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故事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1)什么是创造力:(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产生或造出来。教师:创造力是人创造新事物的能力。(2)什么是创新型国家:能创造出许多新东西而且在世界排名前 20 名的国家,可以定义为创新型国家。日本连续 8 年排第一。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创新了,就能成为创新型国家。2、新课授入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创造性的培养(1)板书:1一 11十一 111一百一十一 1111一千一百一十一 (思维定势)四个“1”怎样写可以成为最大的数字 1111的 11 次方所以要创造,那我们就要打破思维定势(2)出示:12 13 14 (板书) a b c 13 可以是“ b ”(3)故事:一位警察去森林打猎,突然窜出一只野猪,警察立即掏出手枪大喊“站住!不许动!我是警察。 ”这就是职业病,是一种思维定势,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思考问题。(4)一男孩说:公安局长的爸爸是我的爷爷。请问:小男孩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教师:我说了公安局长是男的吗? 学生:没有 (因为认为公安局长是男的就是一种思维定势)(5)问题:一只网球,使它滚一段距离后完全停止,然后要使它自动朝相反方向运动,既不允许将网球反弹回来,也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打击它,更不允许用任何东西将它系住,该怎么办?教师:如果你做不出来,那是因为认为它是在水平面上,它也可以是在斜坡上。(6)相似题:如何用 9 根火柴棒摆出 2 个正三角形和 3 个正方形? 教师提示:打破思维定势(从一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学生进行 教师巡视(7)问题:玻璃瓶中装有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能打破玻璃瓶,也不能拔出软木塞,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橘子水?答案:把软木塞按进去 引出逆向思维(8)出示:司马光砸缸 图片(幻灯片)反其道而行之“使水脱离人” 一般思维“使人脱离水” 引出发散思维(9)问题:砖头的用途?(幻灯片)学生回答:砌房子、打人、画像、搭桌子(6 张幻灯片)展示:砖头做的东西 (幻灯片)(10)问题:酝酿效应打开一个环需要 2 元 连一个环需要 3 元 总共给你 15 元 怎么办? 学生讨论答案:打开最下面 3 个环 (6 元) ,用 3 个环把上面三条焊接起来(9 元)酝酿效应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 ,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时,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做起了梦。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坐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结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突然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 ”回顾创新: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东西 创新的基本条件:积累知识观察生活中的需要回忆上课内容: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酝酿效应 (学生齐读) 结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陶行知创造性培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创造力的定义;创新型国家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故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二、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故事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1)什么是创造力:(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产生或造出来。教师:创造力是人创造新事物的能力。(2)什么是创新型国家:能创造出许多新东西而且在世界排名前 20 名的国家,可以定义为创新型国家。日本连续 8 年排第一。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创新了,就能成为创新型国家。2、新课授入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创造性的培养(1)板书:1一 11十一 111一百一十一 1111一千一百一十一 (思维定势)四个“1”怎样写可以成为最大的数字 1111的 11 次方所以要创造,那我们就要打破思维定势(2)出示:12 13 14 (板书) a b c 13 可以是“ b ”(3)故事:一位警察去森林打猎,突然窜出一只野猪,警察立即掏出手枪大喊“站住!不许动!我是警察。 ”这就是职业病,是一种思维定势,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思考问题。(4)一男孩说:公安局长的爸爸是我的爷爷。请问:小男孩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教师:我说了公安局长是男的吗? 学生:没有 (因为认为公安局长是男的就是一种思维定势)(5)问题:一只网球,使它滚一段距离后完全停止,然后要使它自动朝相反方向运动,既不允许将网球反弹回来,也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打击它,更不允许用任何东西将它系住,该怎么办?教师:如果你做不出来,那是因为认为它是在水平面上,它也可以是在斜坡上。(6)相似题:如何用 9 根火柴棒摆出 2 个正三角形和 3 个正方形? 教师提示:打破思维定势(从一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学生进行 教师巡视(7)问题:玻璃瓶中装有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能打破玻璃瓶,也不能拔出软木塞,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橘子水?答案:把软木塞按进去 引出逆向思维(8)出示:司马光砸缸 图片(幻灯片)反其道而行之“使水脱离人” 一般思维“使人脱离水” 引出发散思维(9)问题:砖头的用途?(幻灯片)学生回答:砌房子、打人、画像、搭桌子(6 张幻灯片)展示:砖头做的东西 (幻灯片)(10)问题:酝酿效应打开一个环需要 2 元 连一个环需要 3 元 总共给你 15 元 怎么办? 学生讨论答案:打开最下面 3 个环 (6 元) ,用 3 个环把上面三条焊接起来(9 元)酝酿效应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 ,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时,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做起了梦。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我把坐椅转向炉边,进入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结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突然惊醒。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 ”回顾创新: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东西 创新的基本条件:积累知识观察生活中的需要回忆上课内容: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酝酿效应 (学生齐读) 结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陶行知创造性培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创造力的定义;创新型国家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故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二、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故事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1)什么是创造力:(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产生或造出来。教师:创造力是人创造新事物的能力。(2)什么是创新型国家:能创造出许多新东西而且在世界排名前 20 名的国家,可以定义为创新型国家。日本连续 8 年排第一。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创新了,就能成为创新型国家。2、新课授入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创造性的培养(1)板书:1一 11十一 111一百一十一 1111一千一百一十一 (思维定势)四个“1”怎样写可以成为最大的数字 1111的 11 次方所以要创造,那我们就要打破思维定势(2)出示:12 13 14 (板书) a b c 13 可以是“ b ”(3)故事:一位警察去森林打猎,突然窜出一只野猪,警察立即掏出手枪大喊“站住!不许动!我是警察。 ”这就是职业病,是一种思维定势,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思考问题。(4)一男孩说:公安局长的爸爸是我的爷爷。请问:小男孩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教师:我说了公安局长是男的吗? 学生:没有 (因为认为公安局长是男的就是一种思维定势)(5)问题:一只网球,使它滚一段距离后完全停止,然后要使它自动朝相反方向运动,既不允许将网球反弹回来,也不允许用任何东西打击它,更不允许用任何东西将它系住,该怎么办?教师:如果你做不出来,那是因为认为它是在水平面上,它也可以是在斜坡上。(6)相似题:如何用 9 根火柴棒摆出 2 个正三角形和 3 个正方形? 教师提示:打破思维定势(从一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学生进行 教师巡视(7)问题:玻璃瓶中装有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能打破玻璃瓶,也不能拔出软木塞,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橘子水?答案:把软木塞按进去 引出逆向思维(8)出示:司马光砸缸 图片(幻灯片)反其道而行之“使水脱离人” 一般思维“使人脱离水” 引出发散思维(9)问题:砖头的用途?(幻灯片)学生回答:砌房子、打人、画像、搭桌子(6 张幻灯片)展示:砖头做的东西 (幻灯片)(10)问题:酝酿效应打开一个环需要 2 元 连一个环需要 3 元 总共给你 15 元 怎么办? 学生讨论答案:打开最下面 3 个环 (6 元) ,用 3 个环把上面三条焊接起来(9 元)酝酿效应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 ,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