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卫生局_第1页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卫生局_第2页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卫生局_第3页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卫生局_第4页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卫生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卫生局篇一: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实施细则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实施细则 一、清洁消毒 (一)空气消毒、登记 1. 各室整洁,布局合理,各区域三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各区域卫生清洁,无浮尘,无卫生死角。室内物品清洁、摆放有序,无过期物品药品。 2.室内每日通风两次,每次 30分钟,由夜班助产士执行。夏季:北京时间 20:0020:30 和 7:007:30、冬季晚间提前半小时,早晨推迟半小时,即 19:3020:00、7:308:00。 3.每日紫外线消毒各室空气 1次,由夜班完成。 4.如果分娩病人多时,在前一个病人生完送出后,用动态消毒机随时消 1小时,并关闭门窗,室内各物表无浮尘。 5.操作人员:夜班由夜班助产士消毒,白班由白班助产士消毒,并做好各自的空气消毒记录。 6. 操作要求:照射消毒前 30分钟湿式擦拭室内各物表及地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打开柜门、拉开抽屉、关闭门窗开始照射,照射完毕后通风 15-30分钟。紫外线灯管每周用 75%酒精擦拭一次,每季度监测一次灯管强度,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大于 70UW/,新灯管强度应大于90UW/方可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循环消毒机每日清洁,每月彻底清洁一次。由助产班负责。消毒结束后应有执行人严格按要求及时据实记录。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消毒起止时间、时间、累积时间、执行者签名、备注(特殊说明) 。 7.每季度第一个月的 15号由产房院感监测护士做产房空气、物表、助产士的手等细菌学监测。 II类环境合格标准:4cfu/平皿,物表标准5cfu/cm2,外科手消毒标准5cfu/cm2.细菌超标后有追踪、整改、复查,监测报告单项目填写齐全,记录完整。 (二)物表的清洁与消毒 1.物表的消毒:产房各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1)每日夜班 9:00 及白班 18:30 当班助产士(白班产 1班)做好台面的卫生工作,湿式擦拭治疗台、治疗车、抢救车等物表,并做好清洁卫生交班工作。 (2)每周五 9:3011:00 由产 1班(或协助班)助产士负责打扫卫生。采取由清洁到污染的顺序进行湿式擦拭,其擦拭的顺序为无菌物品柜、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柜、治疗车、药品柜、消毒机表面及活动扇片、婴儿辐射台表面、空调机表面及扇叶、产床、踩脚凳等。 (3)每月由卫生员彻底打扫卫生一次,包括墙面、屋顶、柜体背面及照明灯等的除尘清洁工作。要求室内物表不得有浮尘、污垢及卫生死角。 2.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分区使用,用后应清洗干净,分开挂起凉干备用。抹布每周二用有效氯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分钟捞出后,用自来水漂洗干净悬挂晾干。浸泡时抹布不得浮在水面。有助产班执行。 3.夜班助产士每天早晨 9:00 之前做好各水池清洁工作。 4.血压计、袖带每月清洗一次,若有血迹污染随时更换清洗,由产 1班助产士执行,每天进行分娩室紫外线消毒时同时消毒血压计和听诊器。 5.接生用的便盆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由当班助产士清洗后浸泡在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 30分钟,骨盆测量器及皮尺每周二产 1班(或协班)浸泡在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 15分钟,以上物品浸泡时不得有漂浮,应完全浸没在消毒液液中,时间到后捞出,用流动水漂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6.产床每次使用后,由当班助产士负责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22 7.严格执行门关、鞋关、更衣关。拖鞋放置合格,每天由产 1班助产士负责监督。周五由卫生员清洗拖鞋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 30分钟,捞出后用自来水漂洗干净后晾干备用。8.每周五产 1班(或协班)更换浸泡湿化瓶、止血带、吸引器瓶、器械的消毒液,并负责做浓度测试和更换记录。注:使用含氯消毒剂的要求: (1)含氯消毒剂配置与监测方法:如配置 500mgL的消毒液,应取 1L水,再取 1片消毒片(500mg片)放入水中加盖待充分溶解后搅匀,在手干燥时撕取 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将头端快速伸入消毒液中取出,在自然光线下与标准色板比较读出溶液所含的有效氯的浓度值。以判断配制的消毒液浓度与标准色板的相应浓度颜色是否一致,如一致表示浓度合格,如不一致应重新调整。不得将测试卡投入消毒液内。 1)根据需要的浓度对每个浸泡桶的水量已做好了水位线(标示条的上缘) ,按桶上标示的所需加入相应的含氯消毒片数,充分搅拌后使消毒片充分溶解,其有效氯的浓度即为所需的浓度. 2)每日产 1班的助产士负责监测含氯消毒剂的浓度,并有签名记录。 3)每日的测试记录内容:测试的日期、时间、测试结果及测试人签名。 4)浸泡消毒时,容器表面要标识有效氯浓度、更换时间、浸泡时间、取出时间、执行人姓名,被浸泡的物品不得浮于水面。 (2)使用测试条的注意事项: 必须用干燥的手去拿测试条,以防测试条受潮变色失效。测试前需检查有效期,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比对时,沾湿的测试条不得接触测试卡。 (3)含氯消毒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4)含氯消毒剂用于物表消毒的的常用浓度:对细菌繁殖体的物品的消毒:有效氯含量为 250mg-500mgL;对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有效氯含量为 XXmg/L;对芽孢污染:有效氯含量为 XXmg。 (5)含氯消毒液等挥发性消毒液应盖好盖,防止挥发。 9.接生用毕的吸引器瓶、连接管及吸痰器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的物品,浸泡在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 30分钟后取出,漂洗干净后晾干备用,并做好消毒记录。 10.现打开的氧气湿化瓶必须标识开启日期,用过的氧气湿化瓶及时与供应室对换。 11、止血带一人一用,每日下午 17:0017:30 清洁,每周五浸泡消毒并登记。含氯消毒液浓度为 500mg/L浸泡 30分钟。执行人助产班。 12、污物缸每天下午(18:0018:30)由助产班护士清洗(必要时浸泡于 500mg/L含氯消毒液中 30分钟,清洗)晾干后备用。 13、每周五更换浸泡物品的消毒液,清洗浸泡桶。并对所有需消毒的物品(吸引器瓶、纸篓、污物缸、垃圾桶等)进行集中清洁后浸泡于 500mg/L含氯消毒液 30分钟进行消毒,并及时登记。由助产班在 17:00-18:00 完成。(三)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1.每日地面清洁两次,在早晨及下午通风时完成,有污染时及时处理,由卫生员执行。 2.拖地的顺序:先分娩室、隔离分娩室、人流室、办公室、待产室、妇检室、过道、敷料室。 3、每室都有专用的拖把、抹布。扫把有标记,用后清洗干净,分开悬挂于卫生间,不得混放,拖把头相互不得接触,不得触及它处。每拖洗一个房间均需更换清水,由卫生员负责。4、各区域垃圾不能堆放、应及时清理干净。 (四)器械的消毒: 1.接生器械用后必须由当班助产士彻底清洗处理后,打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处理,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2.产妇分娩时产包、臀垫、备皮刀、吸氧管等均应使用一次性的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二.无菌操作: 1.助产人员进入分娩室前必须着装整齐、正确佩带口罩、帽子、更换洗手衣,外出时,需外穿工作服。 2.接生及各类操作前均按外科手消毒程序认真洗手和消毒手(遵照洗手池上方外科手消毒流程进行) ,戴防护眼罩,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鉗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小时,并注明打开日期具体到分钟,操作者签全名。 5.无菌柜的无菌物品的检查工作由产 1班助产士负责。(1)由产 1班助产士负责按失效先后顺序摆放无菌物品,无菌包的有效期是 7天,包布受潮、包布松散、包布清洗不干净或有破损均视为不合格,退回供应室重新处理。 (2)每天检查当日使用的无菌物品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有无过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6.助产操作者无菌的基本要求: (1)取用无菌物品时,要用无菌鉗夹取,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取出物品后,应及时包好或盖好。取出或剩余的无菌物品,不得再放回。如容器内无菌物品被污染,则应将盖倒置,以提示不能再用。在操作中,如遇有无菌物品被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另行更换或灭菌。 (2)操作前应备齐用物,避免手持无菌物品来回走动而造成污染。 (3)持无菌容器时应手托其底部,不触及容器口边缘及内面。 7.做侵入性操作时,需戴灭菌乳胶手套,对病人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止血带一面罩,一人一吸痰器。 三.隔离: 1.保持室内清洁、整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待产床、产床及检查床的一次性尿垫一人一用一更换,由产 1班负责。 3.对没有各类检验报告单的孕妇及急诊、夜诊孕妇按传染病要求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 4.对所有孕妇的分娩,助产人员一定按标准预防的要求进行防护后接生。 5.婴儿用的吸痰球及油纱布等,必须做到一婴一用。 6.产房一般不准探视。在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在产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着装合格后方可探视。 7.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产房,由产 1班助产士负责督促。8.标准预防: (1)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必须戴防护眼罩,使用过的防护眼罩由操作助产士负责用清水洗干净后沥干,浸泡于 75%酒精中消毒 30分钟,干燥备用。 (2)手术操作中使用的锐器由操作者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弯盘内,由操作助产士负责归类。 (3)清洗器械时需正确佩戴口罩、帽子、手套及防护眼罩,不直接用手接触锐器。9. 做好标准预防,严防职业暴露。熟练掌握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按医院的暴露流程处理。 四.医疗废物的处理: 1. 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标识明显,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处理。容器有专用标识。摆放合理。 2、传染病孕妇及无检验报告单的孕妇的胎盘按医用垃圾处理。 3. 传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医用垃圾处理。 4.医用垃圾及时分类,由卫生员回收运送,有详细登记。助产班护士协助监督卫生员按时完成。 五.督导与检查: 1.孕妇及工作人员更换拖鞋由产 1班助产士督导,护士长随时抽查。 2.以下内容的督查,助产人员由护士长随时检查,医生由产房助产士督导,由护士长协查。 (1)工作人员的着装。 (2)外科手消毒执行情况及刷洗过程是否正确。 (3)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4)标准预防执行情况。 3.物品的消毒及更换由护士长随时抽查。 4.每季度第一月 15日空气培养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I5982-1995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由科室监测护士操作,护士长抽查。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汇报,以便及时查找原因整改。 6.护士长还应督导内容: (1)助产士是否按要求履行了工作职责。 (2)助产士是否履行了督导及反馈责任并有记录。 (3)检查各项记录是否完整,及可信度。 (4)协助督导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检查含氯消毒剂测试卡是否未按要求保存造成失效 (6)督导产房内的卫生员按要求对室内进行保洁及正确处理抹布和拖把并有记录。 篇二:产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产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1.每周大扫除,室内空气、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 2. 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3.物品表面细菌少于 8/cm2,空气少于 500个 /m3.二、每日通风 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 1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季度监测 1 次,有记录。三、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 12 次。四、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五、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六、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七、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 规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八、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冲洗用品,每周进行 2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九、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十、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 有灭菌日期。十一、餐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方可使用。 十二、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十三、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篇三: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 分设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三、 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四、 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按有效期长短分别从里到外分柜放置。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五、 产前应做 HbsAg、抗-HCV、抗-HIV 等检测。阳性者及急诊产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接生。 六、 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七、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八、 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 九、 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检测不合格要有追溯记录 十、 医疗废物规范放置,专人收集处理。一般胎盘应归产妇所有,特殊感染的或产妇不要的双包双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 布局合理,区域间标识明确,符合功能流程。 二、 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应更衣换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生前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刷手及手消毒制度,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接生前应按要求消毒产妇会阴。接生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 产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分娩前后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产妇出产房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 保持室内清洁,用 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物表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拖把分区使用,每日 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遇污染时及时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并清除。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每周彻底消毒一次。 五、 一般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等用 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干燥备用。消毒液定期更换,保证有效浓度。 六、 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采用1000-XX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干燥备用。 七、 产妇所用物品及器械应严格按照要求处理。一般产妇用后的器械,在处置室冲去血迹后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确诊、疑似感染及急诊产妇用后的器械尚需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sop(标准操作规程)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布局及人员管理 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实际的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1)非限制区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及平车入室区、更衣洗澡区、厕所、值班室、休息室、处置室; (2)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准备间、洗涤间; (3)限制区在内侧,包括分娩室、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2、应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无条件时设置隔离床。 二、分娩前产妇的管理 1、产妇产前应进行 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2、产妇进入产程应入住待产室。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室待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助产人员的准备 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 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3、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产及手术操作。 四、接生中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1、协助产妇穿腿套或盖被,注意保暖。 2、准备产包、侧切包等接生用品。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 3、备皮、消毒会阴部:用一次性备皮刀去除阴毛,用 10%肥皂水棉球擦洗会阴,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用%碘伏棉球消毒二遍。 4、助产人员严格外科手消毒、穿防渗透的无菌手术衣或围裙、戴无菌手套。 5、整理台上的器械及物品,铺无菌巾,根据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 情况实施会阴侧切术。 6、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处理脐带,用植物油或医用液体石蜡祛除胎儿体表的胎脂。 7、粘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