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模具设计规范_第1页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_第2页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_第3页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_第4页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金模具设计规范篇一:五金冲压模具折弯模设计规范篇二:五金模具设计及制作规范(970715)黑白图面標準書名稱 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 編號 目 录 1目的-( 2 ) 2适用范围-( 2 )3内容-( 2 ) 板厚与材质设计标准-( 2 ) 快速夹具使用设计标准-( 34 ) 内制高块设计标准-( 5 ) 闭模外制高块设计标准-( 6 ) 快拆冲头入块设计标准-( 78 ) 抽牙孔结构设计标准-( 9 ) 模具弹簧设计标准-( 10 ) 模具图电子文件排列标准-( 1116 ) 模具内部功能设计标准-( 1718 ) 標準書名稱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 編號 標準書名稱 五金模具設計及製作規範 編號 篇三:五金模具力的设计标准五金模具力的设计标准 一、目的 推行作业标准化,实现模具设计快速统一。 二、适用范围 模具工程部。 三、内容: 1. 冲裁力计算标准: 冲裁力是指冲压时材料对公模的最大抵抗力,冲裁力的大小,主要与材料的性质,厚度和冲件分离的轮廓长度有关。用平刃冲裁时,冲裁力按下式计算: P= t b 或 P=L t C 式中,P 为冲裁力(N 或 KN);L 为冲裁周边长度(mm);t为材料厚度(mm);b 为材料抗剪强度(N/ mm2);C 为材料抗拉强度(N/ mm2); 为考虑到板料厚度公差,模具刃口锋利程度,冲裁间隙以及材料机械性能等变化因素的系数。 在冲裁完成之后,由于材料的弹性变形,材料和冲子表面接触,产生摩擦的作用,会使在冲件或废料套在冲子上或卡在下模内,为了使冲裁顺利,操作方便,就需要把套在冲子上的材料卸下,把卡在下模内的材料推出,把卡在冲子上的料脱下的力称为卸料力;把卡下模的料推出的力称为推料力;而把卡在下模内的冲件顶出的作用称为顶件力。卸料力,推料力和顶料力的大小与冲件的材质,板厚冲裁轮廓尺寸以及冲子与下刀口表面的粗糙度有关,经验公式如下: P=KP(卸料力)Q1=NK1P(推料力)Q2=K2P(顶料力) K,K1,K2 分别为卸料力系数,推料力系数,顶料系数,其值见下表;P 为冲裁力; n=h/t(h 为下模刃口高度,t 为料厚),为卡在下模孔内零件数。卸 料 力 系 数 K 推料力系数 K1 和顶料力系数 K22. 弯曲力的计算:弯曲力是模具设计和选用压力机的重要依据,弯曲力的大小与制件形状,尺寸,板料厚度,材料机械性能,弯曲半径,模具间隙和弯曲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很难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精确的计算。在实际生产中,主要根据板料厚度,宽度及机械性能,按照经验公式进行概略的计算。 从试验得知,弯曲时随公模行程的增大,弯曲力曲线平稳上升,当达到某一位置时,弯曲力急剧上升。这表示弯曲由自由弯曲转化为校正弯曲,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弯曲与欗正校正弯曲力两者相差很大,必须分别计算。 A:自由弯曲力 V 形件 P 自=/(r+t) U 形件 P 自=/(r+t) P 自为自由弯曲力(N);b 为弯曲件宽度(mm);t 为材料厚度(mm);C 为材料的抗拉强度(N/ mm2);r 为弯曲半径;k 为修正系数,一般取 B:校正弯曲力 如果弯曲件在冲压行程结束时受到模具的校正,则校正力按下式计算: P 校= qFP 校为校正弯曲力(N);F 为校正部分投影面积(mm2),在 V 形件弯曲中,公模半径 r,料厚 t 下模宽度之比很小时按 F=b1 计算,在 U 形件弯曲中按 F=bx(1-2r-2t)计算,q为单位校正力(N/ mm2),其值见表: 单位校正力 q 值 C:顶件力和压料力顶件力和压料力可近似地取自由弯曲力的 3080% P = () P 自(N) 3. 拉伸力和压边力的计算: a: 拉伸力的计算 在拉伸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使料变形拉伸力外,还有压边力。所以,总的拉伸力为拉伸力与压边力之和。拉伸力根据制件危险断面上的拉力必须小于材料的强度极限为原则进行计算。 圆形件拉伸力,有压边圈拉伸时: 首次拉伸力:P= *d*t*C*K1 以后各次拉伸力: P= *dn*t*C*K2 无压边圈的首次拉伸力: P= * *(D-d)*t*C 以后各次拉伸力: P= * *(dn-1*dn)*t*C 有凸缘圆筒形件首次拉伸力:P= *d1*t*C*K3 以后各次拉伸凸缘 dn 不变: P= *dn*t*C*K2 有凸缘圆锥形件拉伸力: P= *d1*t*C*K3矩形或正方形件拉伸力: P= Pb+Pn= () *L*t*C 上式中,P 为拉伸力(N);L 为下模周边长度(mm);d,d1dn 为首次拉伸及以后各次拉伸直径(按中性层计算)(mm);t 为材料厚度(mm);C 为材料强度极限(N/mm2);k1,k2,k3 为啦伸力的修正系数;D 为材料直径(mm);Pb 为距形或正方形角度拉伸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