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读五标五测法,提高古诗文自学效率_第1页
运用五读五标五测法,提高古诗文自学效率_第2页
运用五读五标五测法,提高古诗文自学效率_第3页
运用五读五标五测法,提高古诗文自学效率_第4页
运用五读五标五测法,提高古诗文自学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用五读五标五测法,提高古诗文自学效率琚权摘 要我省初中阶段学生背诵篇目大幅提高,学期平均背诵量近70篇,较往年成倍增长。“天量”背诵,许多学生急于求成,自主学习不得法,学习效率很低。本文总结的“五读”(读标题、作者、导语、正文、注解)法,“五标”(标难认字、难写字、易错字、特殊词义、名句)法,“五测”(自背、自默、小组默、班级默、巩固默)法,意在探索“学为中心”及有效教学“主体”的落实,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背诵,从而解决学生自学古诗文及背诵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关键词 理解 标注 默写 诗文 一、学生背诵记忆量倍增,效率低下我市自2015年秋季开始,要求全市初中段学生背诵省教育厅编写的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且期末测试中有较大比分体现。积累背诵古代诗文优秀篇章,对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是极有帮助的,但许多教师、学生、家长却犯愁了。原因简单:太难。初三为复习年,初一初二要完成200篇背诵任务,每学期为50篇。加上课本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以及现代文和文言文必背或选背篇目,每学期有不少于70篇的背诵量。相较以前,三倍以上背诵量,老师犯愁了,学生叫苦了,家长抱怨了。除了时间不够,更大的问题是,背诵量大了,背诵效率却降低了。许多中差生根本完不成背诵任务。因为时间紧,所以学生习惯拿起诗文就背,没有理解,也没有熟读。这样的死记硬背,即使背得快忘得也快。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已明确列入中考要求,而且比分较高,学生、教师不敢马虎;但又担心花费时间太多,得不偿失。 针对学生背诵“压力大,效果差,时间少,忘得快,别字多,用不出”的情况,我尝试古诗文用“五读、五标、五测”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之捷径,大大提升了自学及背诵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自主学习中,获得较大成就感。二、“五读”,让背诵建立在扎实理解的基础上“五读”是针对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背诵量大,时间紧迫,拿起诗文不作丝毫理解就急匆匆背诵而设的。强调五个读的步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学会充分理解诗文内容后再背,而不是囫囵吞枣与急功近利,背过即忘。2一读“标题”。常见的学情是:许多学生忽视读悟“标题”,对自学的诗文,舍不得花时间思考标题的含义。标题要两次读。(一)“前读”。在理解全文之前的读:一是读准;二是读出结构;三是读出标题表达的重点。(二)“后读”。理解了全文之后,反思标题的含义、主题、情感等。比如标题“春夜洛城闻笛”,前读应获得的信息是:偏正短语,标题交代了主要事件 “闻笛”,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后读”,应思考标题各部分的含义:“闻笛”背后的情感:笛声撩人,念家深深;“洛城”,暗示诗人身在他乡;美丽的“春”悠静的“夜”,诗人却在他乡闻笛声悠悠,标题就揭示了诗歌的主题:思乡情浓。充分理解“标题”,对诗文的理解与背诵,是有核心作用的。二读“作者”。这是针对部分不识记作者,或认为作者无关紧要的学生而特别强调的。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明作者、时代对理解诗文极重要。“了解诗人,是诵读的前提” 也告诉我们读作者、了解作者很有必要。因为“作者”一词其实包含了很多重要的诗文信息。由“知人论世”到“知人论文”,通过作者,我们可以了解其作品风格,语言特色,思想倾向,时代背景等。以李白、杜甫为例,“作者”所包含的含义是明显而丰富的:李诗豪放浪漫,杜诗细腻现实;李诗多寄寓理想,表不遇之情,杜诗多感怀民生,抒凄凉之感。又如王维,其诗内容多为田园风光,特色为其诗如画,其画如诗。由此可知,“作者”也是需要“理解”的,因为“作者”会间接帮我们理解诗文的风格、内容、情感、主题等,既利于背诵掌握,又利于增长常识。三读“导语”。无论是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背诵”,还是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诗文的前或后,都附有一则介绍诗文相关的短文,我们称之为“导语”。导语,或介绍写作背景,或交代情感线索,或暗示主题风格,或指点疑难困惑:都是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启迪学生把握诗文要点。自学背诵诗文,读导语,划要点,对理解诗文情感、内容、重点,益处不言而喻。四读“正文”。读正文自学,就是让学生对照注解全面深入理解诗文。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分析句、段意,理解主要内容,感悟篇章情感、主题等五个方面。3按理,日常古诗文精读教学,学生已掌握了基本方法。只是换成自学,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偷懒”,舍不得会花时间逐词逐句理解,只想着尽快背完过关。所以,教师必须强调,自学的诗文,也必须逐词逐句理解,完成读正文的“五步”,只有在真正在读懂正文的基础上,再熟读背诵,才会事半功倍。五读“注解”。把读注解单独列为一个重要步骤,是为了强调注解的释义对准确书写“字形”的重要性。一般精读教学的古诗文,对“易错字”或“疑难字”,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提醒而获益。但自学时,由于 “时间紧”、 “不在意”等原因,很多学生是不愿意花时间去看注解的。但是,如果自学的文章也能重视“注解”,其好处也非常明显。比如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很多学生把“班马”误写成“斑马”。如果学生能关注诗下的注解“班马:离群的马”,消化注解, 理解“班”字的含义,就不会轻易写成“斑”字了。当然,如果学生能触类旁通,结合“班师”一词“班”的意义为“调动”,更能理解此“班马”非彼“斑马”。强调“五读”,是引导学生自学自背古诗文前一定要“深入理解”。因为理解是背诵的前提条件,没有理解,即便能达“倒背如流”的程度,下笔也难免“错字边篇”。三、“ 五标”,主动找寻古诗文“难点”与“易错点”,夯实细节“五标”,就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与方法,自主学习,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按顺序寻找并标出下文五个方面的内容,踏踏实实让学生为自己的理解背诵“找疑难”,从而化解“背起来滚瓜烂熟,写起来别字连篇”的弊端。一标“难认字”。即给生字、多音字注上拼音。这一步是为了解决“读准”的问题,也可以让部分偷懒的学生不得不认真查字典。具体要求为:一首诗根据难易情况,至少标两个字以上;八行以上的诗,标四个字以上,特殊情况除外。这样硬性规定,看似不尽合理,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某些学生“偷懒”行为,解决了“读准”的问题。二标“难写字”,。难写字,多为笔画多或非常用字。难写字的标记,不是在字上简单圈个记号,而是用非常“突出”的方法,给视觉以冲击,让学生从视觉上分辨这个字的“难写”之处,从而更有意识的识记该字的字形。最常用又有效的就是“夸大法”,即把难字在空白处以“超大号”(横向纵向1-2厘米,比印刷体“初号”还要大)字体的形式标写出来,易错笔画再添加“彩色”。醒目夸张的笔画,学生每次翻到该诗就能注意到旁边这个 “超大”的难写字,有效强化了有意记忆。如“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的 “罹”字,笔画多又非常用,属难写字,学生4默写错误概率非常高。而采取“夸大法”后,学生的准确率提高数倍。三标“易错字”。所谓易错字,除了上述难写字外,更多的是指通常不会写错但在诗句中特别容易写错的字。分两种情况标注:一是在原文中用专门符号“”圈出来;二是根据错的可能程度,与对付“难写字”一样,采用“夸大笔画法”或“并举打法”。比如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洲”,学生经常会写成“州”,就可以圈出“洲”字 ,并用笔牵引细线到诗句旁,标上“州 ”,意思是“州”是错误的。醒目的提醒,能让学生少写很多错别字。四标“特殊词义”。标“特殊词义”,即并不是标注疑难字词的解释,而是针对“易错字”的标注。标上“易错字”的意义,教学生依据“字义”辨别“字形”之法,可以减少写错别字的概率。这步也可理解为“文字溯源”:“古诗文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文言追本溯源,探寻古义,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意。 ” 如上文的“在河之洲”的“洲” ,可以让学生在旁边标注解释:“水中陆地”,正因为是“水中”的陆地,所以该字是有“氵”的。又如“青山独归远”中的“青”,标上“青:一种颜色”,学生写成“清”的概率就大为减少。又如“秦娥梦断秦楼月”中的“娥”,只需在“娥”旁标注“娥:美女”,如果能结合“并举打法”,另标“峨 ”就能非常明显的提醒 “娥”不能误写成“峨”。五标“名句”。标名句,一是名句含义深刻,应重点掌握;二是从考试的角度,考名句的概率高。精确理解名句,识记名句,对中考还是很实用的。一般用波浪线在名句下划出,要求重点理解,学以致用。三、五测,依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坚持与遗忘作斗争(一)自主选择,小组承包,科学安排测试时间这里的“五测”,不是简单随意地默写五次,而是科学安排时间让学生自我测试。要点为:引导学生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前后安排“五次测试”,让背诵的诗文保持长久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果学生一两次默就能熟练又准确地掌握,那后边的默也可以改为复习提醒。首先是把全学期要背诵的任务分块列表。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包任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安排合适的自背、自默、小组默、班级默、巩固默的大致时间。前三项由承包督促组提醒,各小组组内完成;后两项由承包督促组组织落实。例见下表:背诵督促任务承包表5背诵篇目 1-4 5-8 9-12 13-16 承包督促组 第五组 第三组 第一组 第八组 背诵督促时间安排表1-4首 自背 自默 小组默 班级默 巩固默时间 第 周 隔一天 隔三天 隔一周 隔三-五周承包组组织默写、批改、登记分数,根据测试得分给小组记分,作为期末评优秀小组的依据。之后返还订正,再批改。任务明确步骤清晰的操作,学生有自主学习,也有小组合;有自主安排,也有集体约束,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性、积极性与背诵效率,也减轻了教师过重的批阅负担。(二)五测的具体步骤与要求一测:熟读下的“诵背”,先诵后背。学生背诵的弯路,最常见的就是急急匆匆,死记硬背,背得快,忘得也快。根本原因是学生不懂记忆规律,不懂理解与 “熟读”的重要性。在熟读习惯养成之前,教师可以作硬性要求:比如一首诗要求读10遍以上,才可以试背。待习惯养成后,学生真能做到理解、熟读后再背诵,就删去硬性规定。为了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笔者希望能改动一个词,把“背诵”改为“诵背”,即先熟读成“诵”,再随心而“背”,是不是更科学?二测:自默,理解错误,整句订正。承包组设定时间后,学生自行安排课内外任意时间,默写并订正错误。自默的第一个要求是“诚信”,即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决不许自欺欺人,把抄写当作默写,同桌或前后桌可以互相监督。自默的第二个要求是对错误要“理解”,就是要深入分析写错的原因:错哪了,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正确的字是什么,为什么,与字义有什么关系。比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燕”字,学生经常会互混误写。其实学生并不是不会写“雁”与“燕”,只是因为没有深入理解原文而犯错。如果能深入理解“燕”和“雁”的文化内涵及意义,就不会轻易写错。简单理解:“雁”是大雁,是秋的代言人,是思念的寄托;“燕”是春的使者,是农家的常客,理解了,二者就不难区分。第三个要求是“整句订正”。有学生认为,只是写错了诗句中的某个字,只要把这个错字反复写几遍就够了,其实这样的订正几乎没何效果。正确的方法一是要订正“整个诗句”,即把整句诗写记一两遍。如上文的“雁”与“燕”,初中阶段不会写这个两字的学6生极少,所以不是不会写的问题,而是要结合诗文的意义写出正确的字形。二是订正时还要再次“理解”。如理解语境“谁家”就知道后文应该写“燕”(大雁一般不可能入“家”),而联系“乡书”、“鸿雁传书”之意,就知“归雁洛阳边”非“雁”不可。三测:小组默,及时归纳总结并反馈。根据承包组的提醒,小组自行选择默写时间。默写后组内互相批阅,按要求订正,小组长登记分数,反馈默写情况交承包组。承包组根据各组默写情况,在全班归纳总结诗文普遍的易错点、难点,指导同学针对性复习订正。四测:班级默。承包组根据小组默写的时间,在“遗忘”前及时提醒同学复习,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全班同学默写、巡视、监督。再批阅登分向教师反馈全班默写情况,由教师决定是否再组织全班性的过关默写。五测:巩固默,收集错误增收获巩固默,就是巩固性默写,也可以理解为期中或期末的复习性默写。一般安排在班级默后的三到五周,其它要求基本与“班级默”相同。如果有精力,在“五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古诗文错误收集本”,把曾错易错的诗句摘抄下来,在原文上圈出曾错易错点,经常复习,更有利于提高默写的准确率。五测,初始阶段是鼓励学生及时复习,启发学生与遗忘作斗争。长久之后,如果学生掌握了记忆规律,能自觉的复习,后面的三次测也可以忽略。因为默写测试并不是目的,积累、运用才是目的。当前,我们正积极倡导“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的关键主体是主导、主体的真正落实。” “五读、五标、五测”,就是以“学为中心”为出发点设计的三大自学步骤,使学生成为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