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阅读课的拓展_第1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阅读课的拓展_第2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阅读课的拓展_第3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阅读课的拓展_第4页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阅读课的拓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阅读课的拓展在我国由于没有学习英语的外部语言环境,阅读仍然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可以提高语法意识,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同时,要掌握所学的语言,学生必须在学习好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即通常说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也正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阅读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来获得上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还可以坦然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知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升华情感等,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意义多么重大。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占重要地位。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编上阅读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教师和学生都在阅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培养学生兴趣,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 (束定芳,2004:197)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我们有必要来反思目前的阅读教学并努力探索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途径。一、研究背景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阅读的目的好像仅仅是借助所读的语言材料来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结果,阅读课上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而学生误以为阅读的目标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理解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这种阅读教学把教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此外,由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从文章中抽取出来的,往往脱离了文章的情境,造成学生孤立地记忆词汇和语法,不能够在不同的语言情景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词汇,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困难。教师由于过分重视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1思维能力,使学生变得“见树不见林” ,影响了对语言的整体理解。另外,在学生的阅读训练中,主要以做选择题为主,缺乏语言输出性的练习。教师对文章的讲解一般局限在解释学生做错的题目上,缺乏对文章深层次的挖掘;学生以选择正确答案为最高目标,只要选对了答案,就不会再去深究文章中的其他问题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从身边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没有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什么痕迹。这种对阅读材料的处理方式造成大量的阅读材料未能“物尽其用” ,最终导致阅读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6)特别强调,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呢? “阅读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里的关键是读物的选择和阅读活动的设计” (何安平,2004:26) 。如何在深度和广度上开发阅读课,使之达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可以得到的阅读材料,自己尝试设计阅读任务,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更深层次的阅读活动中得到提高。二、实验的设计和过程本人在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里做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检验教师对阅读材料的拓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两个平行班的学生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相差不到 1 分,可以说英语学习成绩无明显差距。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人数分别是 49 人和 48 人。两个班所采用的阅读教材是一样的,但是在材料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实验班的阅读活动增加了教师自己设计的部分,而对照班只是按照材料本身提供的阅读任务来进行。实验在期中考试后进行,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实验前,分别对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验后对实验班又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是实验后的测试成绩。在拓展阅读材料中,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第一、为学生选择和补充新鲜的阅读材料。阅读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信息,二是为了得到乐趣。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由于编写和出版需要时间,课本在启用时,它的一些内容已经不再是最新的2了,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如果不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新鲜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无乐趣可言。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应该注意材料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材料的时代性是指材料能够体现出最新的科技发展,世界的发展趋势和热点话题。例如课本中有介绍电脑的文章,但是现在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新名词。学生们对电脑和网络的知识可能比教师的还要丰富,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学习课本中有关电脑的介绍,就显得过时了,不能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验中,尝试着在课堂阅读中,增加一些最新的网络发展动态,例如介绍“博客” 、 “QQ”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比较有兴趣。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还在阅读中接触到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可谓一举两得。材料的实用性在于它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课本中有专门介绍有关旅游的文章,而学生对旅游是很向往的,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能够基本用英语来表达旅游时的注意事项,和介绍中国的某个著名旅游景点,那么就达到了这一单元所要求学生达到的语言目标。于是笔者通过浏览大量相关文章后,为学生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介绍长城、故宫的文章,旅行手册中的旅客须知等,让学生先阅读,再完成文章后的阅读练习,例如列出在博物馆中游客不能做的事情;最后让学生通过口头和笔头这两种形式来完成两项任务,即旅游时的注意事项和介绍国内的一个旅游景点。由于学生们已经接触到了表达类似主题的大量语言,而且也注意到了语言形式,所以他们的作业完成的得很好。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结构特征和语言形式,例如理解大意,猜测词义,归纳语言现象等。阅读时学生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意思,而且要读懂字里行间甚至是言语之外的含义。这对于学生自己去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领会词语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一起讨论,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画出文章的主要结构,并且要求学生讲出寻找问题答案或理解某个单词的过程和理由。只有当学生能够说出在阅读中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才能表明他们是真正投入到阅读训练里。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过程而不是阅读结果。一篇阅读材料中,可能多次出现了某一种语言现象,例如动词-ing 形式。教3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有多少个-ing 形式,按用法它们可以分成几种类型,除了这几种类型外,还学过那些用法,鼓励学生自己去回忆,去思考。这种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法知识,从而逐步在大脑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和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 实现美的享受和道德思想上的升华。有很多故事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歌颂人类美好情感的,如母爱的伟大。这些故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者的思考。本人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让学生写读后感,在课堂上交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母亲对我们的爱。还有很多名人传记,例如居里夫人,海伦凯勒等,学生们在阅读后,会被他们的毅力、勤奋、坚韧所打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是阅读对人的情感陶冶作用。学生们通过阅读,认识到了更多的值得尊敬人和了解了更多美好的事,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判断,思想在不断地成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重视,对他们的学习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到:“我以前不懂事,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我应该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第四、课堂教学还应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阅读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中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多的阅读要依靠学生自己在课外利用在课堂上学会的方法来完成。本人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阅读资源库,例如好的报纸、杂志、词典、参考书和网站,方便学生自己去阅读好文章。笔者也利用课堂作为学生们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他们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想。不仅如此,我尝试通过设计一些任务来帮助学生巩固阅读中所积累的知识或语言。阅读课是整体教学,不单纯是阅读,思考,它还应该促进学生的写作技能,因此,我特别注重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也将这种观念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例如,在学习了几篇介绍著名人物(居里夫人、马丁路德金、爱因斯坦等)的文章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要求学生仿照学过的文章自己来写4人物介绍。这项作业是检查学生是否把握住了人物介绍类文章的基本框架和所需要的基本内容,如出生年月、家庭背景、教育情况、主要经历和贡献及影响等。学生们按照以上的内容要求,介绍了自己敬佩或崇拜的人物,有政治家、企业家、商人、歌星、体育明星、医生、发明家、宇航员、文学家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另一项作业是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著名人物的一些共同特点,以启发学生向他们学习,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这些优秀品质。这项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每个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不同,所概括出的特点也不同,全班学生的智慧汇集在一起,就很完整地概括出了著名人物的共性。学生们互相交流启发,细细品味文章的细节,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感受。三、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结论1、数据分析本人在实验前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阅读课的看法。调查结果如下:你喜欢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包括课本和阅读练习)吗? 问题班别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很不喜欢实验班(49 人) 2 5 26 15 1对照班(48 人) 1 7 24 14 2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对阅读课的感受在五个层次上都比较接近。其中对阅读课感兴趣,喜欢阅读课的学生只占了 14%左右,而对阅读课评价一般的学生大约占了 50%,而对阅读课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学生占了班级人数的 33%左右,明显超过了喜欢阅读课的学生。实验结束后在实验班又做了同样的调查,结果如下:你喜欢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包括课本和阅读练习)吗? 问题实验班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很不喜欢实验前(49 人) 2 5 26 15 15实验后(49 人) 2 10 29 7 1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学实验对于处在两个极端的学生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中间的学生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喜欢阅读课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而不喜欢的人数减少了将近一半。将近 60%的学生认为阅读课一般,也有接近 10%的增长。可见,教师对于阅读课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是有帮助的。只有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主动地、有效地学习。实验前的两个班的对照成绩和实验后的对照成绩列表如下(成绩为 100 分制):对照班 实验班实验前班级平均分 68.4 69.3实验后班级平均分 69.2 72.6通过实验,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英语学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因此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在英语的各个方面都有飞跃式的进步。但是数据表明,对阅读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与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观察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学生上课时反映比较积极,喜欢动脑筋,敢于向老师质疑,学生们的作文写得比对照班学生的作文长,反映的思想也比较丰富。2、结论通过实验,本人感到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有多么大。正如 Richards(1990:36)所指出的, “Teaching is not static or fixed in time but is a dynamic, interactional process in which the teachers “method” results from the processe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the learners, and the instructional tasks and activities over time.”我们国家面积大,人口多,决定了地区差异和教学的规模。我们无法进行小班的外语教学,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基础;我们的教材也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就必须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6师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学生的需求和条件,进行一些教学尝试,以改变我们在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某些问题。阅读是伴随学生成长和受益一生的习惯。英语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英语,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广大英语教师责无旁贷。英语阅读教学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们的才能,可以说,阅读教学大有可为。我想引用语言学家 Brown 先生的一句话来为本文作结:“Teaching is 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learners learn will determine you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your teaching style, your approach, methods and class techniques.” (Brown,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