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邓稼先达标测试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2 分)鲜为人知( ) 鞠躬尽瘁( ) 筹划( ) 彷徨( )妇孺皆知( ) 锋芒毕露( ) 殷红( ) 无yn( )yn( ) 育 仰 m( ) sh( ) 名 zh( ) 友 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 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2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A ,,。:?? B 。,。,?? C 。,, 。;。 D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 6 起,同比下降了一倍。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6 分)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获奖名片】_【颁奖词】_3_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8 分)(1)【板报设计】从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 2013 年“神舟十号”顺利返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_(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4何设计?_(3)【写墓志铭】1986 年 7 月 29 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_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回答下列问题。8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 (3 分)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9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3 分)_5_10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 分)_11邓稼先喜欢一个“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什么意思?(3 分)_6参考答案1xin 袖 jgng 孺 pnghung 垠 2.C(解析:“锋芒毕露”的“毕”是“完全”的意思。) 3.B(解析:B 项“当之无愧”是褒义词,用在这句中不符合语境。) 4.B 5.A(解析:B 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安全” ;C 项搭配不当, “减少” “下降” “贬值”都不能与“一倍搭配” ,可将“一倍”改为“一半”或“50%”;D 项否定不当,应改为“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 6.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爱国敬业 示例一: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示例二: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7.(1)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示例: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78.B 9.介绍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科学界的功臣。 10.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11朴实、忠厚、无私、心无杂念。 说与做 当堂达标检测题一、积累(25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浠水(x) 硕果(shu) 锲而不舍(q)B弥高(n) 校补(xio) 迥乎不同(jing)C. 衰微(shui) 迭起(di) 沥尽心血(l)D赫然(ho) 凝结(nng) 气冲斗牛(du)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仰之弥高(更加) 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 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 警报迭起(屡次)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1)他要给我们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 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21 教育网(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而出。(4)这个方面,情况就 ,而且一反既往了。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弱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 分)(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1930 年到 1932 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 (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4 分)8(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7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5 分)(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 )(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21(3)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曾受教于闻一多。 ( )(4) 烙印 从军行 淮上吟等诗集均为臧克家的作品。 ( )(5) 红烛 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现出反帝爱国的激情。 ( )二理解(25 分)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0 分)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 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21世纪*教育网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21cnjycom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1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www-2-1-cnjy-com13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14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选文第段在结构上的 作用是 。选文第 14 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 和 。 (4 分) 【出处:21 教育名师】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93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5 分)(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 了再说” “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可信,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5 分) 【版权所有:21 教育】5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附 说与做 当堂达标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 (3 分)C 点拨: A 项“锲”应读 qi; B 项“弥”应读 m, “校”应读 jio ; D 项“赫”应读 h, “斗”应读 du 21*cnjy*com2 (3 分)A 点拨: B 项中“霄”应为“宵” ;C 项中“郝”应为“赫” ;D 项中 “ 迴 ” 应为迥, “即”应为既 3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4 (3 分)D点拨: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5 (4 分) (1)比喻(2)比拟(3)比喻 (4)反复 点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 “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6 (4 分) (1)记叙 (2)描写(3)描写 (4)议论 抒情 点拨: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7 (5 分) (1) (2) (3) ( 4) (5) 点拨: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二 (4 分)1承上启下(过渡) 说 做2 (5 分)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点拨:思考文章的立意与选材,即这部分文字根据中心选择了哪些事情。3 (5 分)1 (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点拨:要善于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4 (5 分)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点拨: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 。因为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口说, “说”与“做”是统一的。5 (6 分) “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 ,勇于牺牲。孙权劝学当堂达标检测题10一.积累1.汉字注音(8 分)卿言多务( ) 但当涉猎( )刮目相待( ) 遂拜蒙母( )2. 辨析字形(8 分)治( ) 鉴( )冶( ) 签( )3. 辨析字义(8 分)孤 (古)_ (今)_博士 (古)_ (今)_但 (古)_ (今)_往事 (古)_ (今)_4.字词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 1362 年间的史事。(6 分)(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以上均填原句)。(8 分)(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6 分)(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3 分) 11二.理解1. 翻译以下句子(12 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用原文回答(8 分)(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3.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10 分)4.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9 分)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12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 的态度。(4 分)6.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0 分)13附孙权劝学当堂达标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qng sh xing su142.治理 陶冶鉴赏 签名3. 孤:古:是古代君王的自称 今:孤单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但: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4.(1)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3)惊讶、敬佩 学有所获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2.(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15(2)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4.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造句:几天不见,你的变化可真大啊,真让人刮目相看。5.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 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6.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黄河颂当堂达标检测题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气魄()澎湃()滋长()屏障()宛转()哺育()狂 ln()山 din()气 p()摇 l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16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是比喻支流)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C.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D.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拟人)5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 2 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6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1)黄河之水天上来, 。(2) ,万里写入胸怀间。(3) ,一片孤城万仞山。17(4)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5)大漠孤烟直, 。7填空。(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21 教育网8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9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D自然头脑会日益丰富二、理解阅读下面诗句,回答文后问题。我站在高山之巅,在你的身边扮演!望黄河滚滚,啊!黄河!奔向东南。你是伟大坚强,18惊涛澎湃,像一个巨人掀起万丈狂澜;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浊流宛转,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结成九曲连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从昆仑山下啊!黄河!奔向黄海之边;你一泻万丈,把中原大地浩浩荡荡劈成南北两面。向南北两岸啊!黄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将要在你的哺育下从你这儿发源;发扬滋长!多少英雄的故事,1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赞美黄河磅礴气势的诗句是:3诗人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原因是:4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起了什么作用?19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附黄河颂当堂达标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1.po pai zi ping wan bu 澜巅概篮2.C “气魄”这里的意思应为气势3.B 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4.B 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5.D 以短句为主,长短结合6.(1)奔流到海不复回(2)黄河洛天走东海(3)黄河远上白云间(4)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5)长河落日圆7.(1)光未然张光年冼星海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2)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热爱和赞美8.B9.A20二、理解1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一泻千里,浩浩荡荡。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4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紧扣、逐步深入。5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6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最苦与最乐课堂达标题1、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纵然( )契约( ) 循环( ) 悲天悯人( )2.解释词语达观: 契约: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悲天悯人:21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 ,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老、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 “卸却”责任指_。 (10 字以内) (2) “解除”责任指_。 (10 字以内)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 字以内)22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最苦与最乐课堂达标题答案1、积累1.zng q xn mn2.达观:心胸开朗,见解通达契约: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二、阅读理解1.知足 安分 达观23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4.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 (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5.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 “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 个要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最后一课达标检测题1.填空(2 分)都 德是 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赫叟(ho su) 诧异(ch) 哽住(gng)B祈祷(q) 懊悔(o) 挟(ji)C惩罚(chng) 板凳(dng) 捂(w)D紫藤(tng) 钥匙(yo shi) 赚(zhun)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4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6 分)(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答:( )(2分)24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答:( )(2 分)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2 分)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5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6 分)(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 (敬意、敬佩、敬仰)。 6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2 分)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6 分)25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 12 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7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 分)8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2 分)9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句话是 描写。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4 分)来源:10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2 分)11 “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2 分)12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2 分)、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26、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D、表现时间短。1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2 分)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参考答案】1法国;普法战争2A3B41)D 2.)B 3)A51) 喧闹 2) 塞进 3) 敬意6B阅读7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8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279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10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1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来源:12 13D土地的誓言当堂达标题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嗥鸣( ) 斑斓( )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污秽( ) 镐头( ) 谰语( )碾着(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