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材炭化痕迹的导电性能与其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关系在火场勘查中的实际应用摘 要:本文详细阐明了木材炭化后的导电性能与它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关系以及木材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木炭的导电性能越好的规律,通过火场勘查实例为火灾调查人员提供一种通过测定火灾现场残留木炭的导电性来分析火灾现场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起火点及火灾原因的火灾现场勘查方法。关键词: 木材 炭化痕迹 导电性 火场勘查火灾痕迹包括烟熏痕迹、木材炭化痕迹、液体燃烧痕迹、倒塌痕迹、灰烬、玻璃破坏痕迹、短路痕迹、雷击痕迹等十七种,其中木材炭化痕迹由于普遍存在于火灾现场中,因此加强木材炭化痕迹研究及应用对火灾现场勘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木材属性木材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与家具制造材料。木材是许多物质的合成物,其组成主要是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糖、脂和无机成分。构成木材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其它元素。干燥木材主要元素的百分比为:碳 50、氢、氧 43;含水率为 13%的木材各元素的百分比为:碳、氢、氧。木材的平均容重为 500 公斤/米 3,不同品种木材容重从 400900 公斤/米 3不等,木材的容重对燃烧特性和炭化痕迹有重要影响。随着木材容重增加,其闪点、自燃点增高;燃烧速度、炭化率减小,炭化裂纹随之变得密小。但是木材以上固有性质对木材炭化后的导电性能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木材炭化导电性及其在火灾现场勘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残留有较多木炭的火灾现场,勘查时我们以测定木炭的导电性能,利用导电性能分析火灾现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甚至是火灾原因。2.基本原理及导电性变化规律正常木材在干燥的情况下是电的不良导体,其电阻率为10101014,而当它受到高温、明火和电弧等火源的作用后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电阻率变为几万、几千、几百欧姆厘米,有的变为几欧姆厘米,甚至更小。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木材燃烧和炭化的过程中,由于其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不同,木炭的碳原子排列发生变化的结果。在火灾中,木材受到热的作用后,首先发生热分解,进而发生炭化,在木炭的生成过程中碳原子在空间重新排列,形成了无定形的炭。实际上无定形的炭仍具有石墨一样的层状晶体结构,只是晶粒非常小,而且在晶粒中碳原子构成的六角环片层无规则地重叠。无定形木炭的晶粒中碳原子在高温下获取了能量,剧烈地振动,获取能量多的原子甚至能摆脱六角环片层内共价键的束缚,自同地高速运动,这些剧烈运动的碳原子碰撞到其它的六角环片层时,可能与其形成新的更大的六角环片层,释放出能量,形成隐定的体系,使晶粒长大;另一方面在晶粒长大的过程中,大的晶粒也能吞并小的晶粒,会使其长的更大。在高温下微小晶粒内无序重叠的碳原子六角环片层能够转变为空间有序重叠,即转变为石墨化晶体结构。所以,火场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木炭的晶粒长得越大,晶粒内六角环片层增长得越大,六角环片层有序重叠的程度越好,这样形成的石墨化结构也越好,其导电性也就越好。综上所述,在火灾现场中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木炭中石墨化程度也就越高,结构越完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率越小,这就是我们测定火场中木炭的导电性能来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理论根据。3.木材炭化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木材的导电性与其受热温度、受热时间等关系密切,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木材受热温度对木炭导电性能的影响由表 1(科研工作者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种木炭的电阻值与木材的受热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木材受热温度升高时,木炭的电阻降低,导电性增强,尤其是400800之间变化更大,800以后变化趋缓。由表 1 还可以看出各种木炭电阻随热温度变化非常接近,说明各种木材在火灾中所生成的木炭的导电性能与其受热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表1:相同温度不同每种试样的电阻值试样温 度 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 槐木60m2m1m60k2k421485 红松100m50m400k6k180421485桦木400m40m7m2m500k1k1102085杨木400m40m9m2k3001001285 白松70m30m700k160k2k501285 木材受热时间对木炭导电性能的影响由表 2 可以看出,在同一温度下加热木材,木材受热时间越长,生成的木炭的电阻越小,其导电性越强。这是由于一方面木材炭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无定形的碳在高温下转化为石墨化结构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受热时间越长,游离态碳含量和石墨化结构碳的含量越高,其导电性就会越好。从表 2可以看出,木炭的导电性受加热温度影响越大,而受加热时间影响较小,所以,在火灾现场测定木炭的电阻值主要表示它受热温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它受热时间的长短。表 2: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每种试样的电阻值试样时间 min 温 度 500600700800900 槐木 560m1 m2 k145 m30k8073 m20 k405335420 m11 k2853 红松 5100 m400 k1801451515 m90 k11063252 m3 k40433530 m k2043 桦 木 540 m2 m1k205159 m200 k35083257 m15 k4953352 m4 k4053 杨木 540 m m3001251530 m80 k6574258 m2 k2553351 m1 k2553 白松 570 m700 k2 k125158 m100 k20063256 m60 k14063 m25 k5063 电弧灼烧木炭的导电性电弧温度可以达 3000以上,在科研工作者某次试验中多次测量电弧灼烧木炭的电阻值都小于 2,这是由于在高温下,无定形的碳绝大多数转变为石墨化结构,其电阻率比火烧木炭的电阻率小的多。而火灾现场的温度一般低于 1500,所以在火灾条件下形成木炭的石墨化程度要低于电弧灼烧木炭。因此,可利用电弧灼烧木炭电阻率特别小的特征,在火灾现场勘查中寻找电弧灼烧痕迹,为认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提供证据和线索。试验与火灾现场的差异上述木炭电阻的数据是科研工作者实验室测定的实验结果,与火灾现场形成的木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备木炭试样时,试验条件控制严格,试样在恒温的电炉中加热,加热时间一定,升温迅速,木炭出炉后降温比较快,所以试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火灾现场中的木材被加热燃烧时,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是随时变化的,受很多现场不定因素的影响,如风速风向、保温条件、降温速率、浸水等。其中,含水的木炭与不含水时相比,测得的电阻值偏大,但引起的数据误差不大,可以认为忽略不计。所以,在火灾现场勘查时测定的木炭电阻值不能完全代表它的受热温度的高低和受热时间的长短,只是带有普遍性,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错误判断。4.木材炭化导电性测量木材炭化导电性测量一般采用兆欧表、欧姆计、万用电流表等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测量时应该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量程,电阻大的可以采用兆欧表测量,电阻小的可以采用万用电流表测量,这样可以测得比较精确的电阻值。测量时应该尽量选择比较干燥、表面保持原始状态的木材炭块,不以一个点的测量数据为判断依据,而应该以一定范围内的数据为判断依据。特别注意的是同一个火灾现场勘查只能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这样测得的数据才有可比性。如在同一个火灾现场勘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容易造成人为偏差,不利于数据采集比对,影响对火灾现场勘查方向的总体判断。管测法用玻璃片轻轻刮取木材炭块表层的炭粉,装入内径 2-3mm、长 30-40mm 的玻璃管内,用比玻璃管内径稍细的端头整齐的玻璃棒压实至 10mm,用测量工具两个笔尖分别与玻璃管两端的炭粉表面接触测量,读取数据。每次测量均应采用相同压力压实炭粉,防止测得的数据出现偏差。此方法适用于木材炭块细碎的火灾现场。直测法将测量工具两个笔尖保持10mm 间距,直接测量木材炭块表面,读取数据。每次测量均应采用相同压力接触木材炭块表面的同向木材纹理,防止测得的数据出现偏差。此方法适用于木材炭块表面完整的火灾现场。5.在火灾现场调查中的实际应用根据木材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形成的木炭电阻值越小的原理,在火灾现场勘查时可以测定火场中木炭的电阻值,根据该电阻值估算出被测定处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也可以直接用电阻值相对地表示被测定处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在实际火灾现场勘查中,可将现场划分为比较密集的网格,在每一个网格内测定一块木炭的电阻值,划出现场网格图,在每个格子中填上电阻测定值(该值代表此处受热温度高低和受热时间长短) ,根据火场火势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蔓延、起火点处燃烧时间最长和火场温度最高的规律,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位置;也可以测定某一方向上若干块木炭的电阻值,根据电阻值大小的顺序,分析火势判定火灾传播方向;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定火场中单个木制品不同侧面炭化层的电阻,电阻值低的一面一般为迎火面,以此为依据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若怀疑配电箱的木箱体、电器的底板外壳、与电线电器接触的木材上的炭化坑是由于短路电弧、漏电电弧或开关工作电弧造成的,可以测定炭化坑及其附近木炭的电阻值,结合其它证据和线索,分析判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直测法确定起火点应用实例:1999 年 12 月 7 日,XX 县盛发木材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烧毁厂房 207 平方米、成品及半成品木材40 立方米、生产机械 3 台,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由于火灾现场完好,未经破坏,均匀存在大量木材炭块,在实际勘查中采用了直测法测量木材炭块电阻,测量结果表明:在火灾现场中心铁皮火炉50cm 范围内的木材炭块电阻值在 9-18 之间,外围木材炭块电阻值在 60-20m 不等,以铁皮火炉为中心呈放射状,远离火炉电阻变大。询问证实:生产期间火炉处于燃烧状态。证明起火点即为火炉四周,火灾直接原因为铁皮火炉炽热表面引燃地面锯末,造成火灾。管测法确定起火部位应用实例:XX 年 5 月 14 日,XX 区龙山乡一幢三级耐火等级村民住宅发生火灾,烧毁民房 12 间及大量家用电器、日用生活品,火灾直接经济损失 9 万余元,共有 4 户受灾。由于当日风力为 5 级,且火灾发现较晚,距离消防站路途较远,扑救不及时,现场过火特别严重,木材炭块细小。由于现场的特殊情况,在实际勘查中采用了管测法测量木材炭块电阻,测量结果表明:在起火建筑东侧第二户王某家厨房处木制屋架炭块电阻值在 48-88 之间,外围木材炭块电阻值在 190-27m 不等,结合房屋倒塌等其它痕迹确定起火部位为王某家厨房。在进一步的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中,发现王某家厨房东侧橱柜残骸下方一电炉子。王某供认违法使用电炉子偷电的事实。直测法确定火灾原因应用实例:1997 年4 月 28 日,XX 县成平乡凤楼村发生连营火灾,烧毁民房 8 间、秫秸 14 垛、牲畜 6 匹、家禽 300 余只,火灾直接经济损失 6 万余元,共造成 14 户受灾。火灾现场勘查中确定首先起火的秫秸垛后,在该秫秸垛四周 15 米范围内发现 6 块高度炭化的电木残块,上风向 30 米处一台式变压器跌落式开关动作,电木仅残留,且高度炭化。经比对,首先起火秫秸垛四周的 6 块高度炭化电木与变压器电木吻合,具有同一性。在对所有 7 块电木炭化残块内侧进行直测法电阻测量时,电阻值均在 - 之间,直接证明火灾原因为变压器跌落式开关爆断,高温电弧引燃电木,燃烧的电木随风飘落到下风向 30米的秫秸堆垛,引燃秫秸,造成连营火灾。6.结束语在火灾中木材的受热温度越高,生成木炭的晶粒石墨化程度越高,导电性越好;在同一加热温度下受热时间越长,生成木炭的晶粒石墨化程度越高,导电性越好。但是温度对木炭导电性的影响要比加热时间的影响大得多,因此木炭导电性主要代表的是其受热温度。在电弧的作用下生成的木炭,无定形的碳几乎全部变为石墨化晶体结构,导电性要比火灾条件下形成的木炭好的多。利用测定火场木炭电阻的方法,可以为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提供证据和线索,在火灾调查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但是。火灾现场是复杂多变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与其它火灾证据配合使用,相互验证,当所有结果一致时,所判定的起火部位、起火地点、火灾原因的准确性就越高。摘 要:本文详细阐明了木材炭化后的导电性能与它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关系以及木材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木炭的导电性能越好的规律,通过火场勘查实例为火灾调查人员提供一种通过测定火灾现场残留木炭的导电性来分析火灾现场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起火点及火灾原因的火灾现场勘查方法。关键词: 木材 炭化痕迹 导电性 火场勘查火灾痕迹包括烟熏痕迹、木材炭化痕迹、液体燃烧痕迹、倒塌痕迹、灰烬、玻璃破坏痕迹、短路痕迹、雷击痕迹等十七种,其中木材炭化痕迹由于普遍存在于火灾现场中,因此加强木材炭化痕迹研究及应用对火灾现场勘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木材属性木材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与家具制造材料。木材是许多物质的合成物,其组成主要是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糖、脂和无机成分。构成木材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其它元素。干燥木材主要元素的百分比为:碳 50、氢、氧 43;含水率为 13%的木材各元素的百分比为:碳、氢、氧。木材的平均容重为 500 公斤/米 3,不同品种木材容重从 400900 公斤/米 3不等,木材的容重对燃烧特性和炭化痕迹有重要影响。随着木材容重增加,其闪点、自燃点增高;燃烧速度、炭化率减小,炭化裂纹随之变得密小。但是木材以上固有性质对木材炭化后的导电性能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木材炭化导电性及其在火灾现场勘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残留有较多木炭的火灾现场,勘查时我们以测定木炭的导电性能,利用导电性能分析火灾现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甚至是火灾原因。2.基本原理及导电性变化规律正常木材在干燥的情况下是电的不良导体,其电阻率为10101014,而当它受到高温、明火和电弧等火源的作用后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电阻率变为几万、几千、几百欧姆厘米,有的变为几欧姆厘米,甚至更小。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木材燃烧和炭化的过程中,由于其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不同,木炭的碳原子排列发生变化的结果。在火灾中,木材受到热的作用后,首先发生热分解,进而发生炭化,在木炭的生成过程中碳原子在空间重新排列,形成了无定形的炭。实际上无定形的炭仍具有石墨一样的层状晶体结构,只是晶粒非常小,而且在晶粒中碳原子构成的六角环片层无规则地重叠。无定形木炭的晶粒中碳原子在高温下获取了能量,剧烈地振动,获取能量多的原子甚至能摆脱六角环片层内共价键的束缚,自同地高速运动,这些剧烈运动的碳原子碰撞到其它的六角环片层时,可能与其形成新的更大的六角环片层,释放出能量,形成隐定的体系,使晶粒长大;另一方面在晶粒长大的过程中,大的晶粒也能吞并小的晶粒,会使其长的更大。在高温下微小晶粒内无序重叠的碳原子六角环片层能够转变为空间有序重叠,即转变为石墨化晶体结构。所以,火场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木炭的晶粒长得越大,晶粒内六角环片层增长得越大,六角环片层有序重叠的程度越好,这样形成的石墨化结构也越好,其导电性也就越好。综上所述,在火灾现场中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木炭中石墨化程度也就越高,结构越完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率越小,这就是我们测定火场中木炭的导电性能来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理论根据。3.木材炭化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木材的导电性与其受热温度、受热时间等关系密切,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木材受热温度对木炭导电性能的影响由表 1(科研工作者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种木炭的电阻值与木材的受热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木材受热温度升高时,木炭的电阻降低,导电性增强,尤其是400800之间变化更大,800以后变化趋缓。由表 1 还可以看出各种木炭电阻随热温度变化非常接近,说明各种木材在火灾中所生成的木炭的导电性能与其受热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表1:相同温度不同每种试样的电阻值试样温 度 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 槐木60m2m1m60k2k421485 红松100m50m400k6k180421485桦木400m40m7m2m500k1k1102085杨木400m40m9m2k3001001285 白松70m30m700k160k2k501285 木材受热时间对木炭导电性能的影响由表 2 可以看出,在同一温度下加热木材,木材受热时间越长,生成的木炭的电阻越小,其导电性越强。这是由于一方面木材炭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无定形的碳在高温下转化为石墨化结构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受热时间越长,游离态碳含量和石墨化结构碳的含量越高,其导电性就会越好。从表 2可以看出,木炭的导电性受加热温度影响越大,而受加热时间影响较小,所以,在火灾现场测定木炭的电阻值主要表示它受热温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它受热时间的长短。表 2: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每种试样的电阻值试样时间 min 温 度 500600700800900 槐木 560m1 m2 k145 m30k8073 m20 k405335420 m11 k2853 红松 5100 m400 k1801451515 m90 k11063252 m3 k40433530 m k2043 桦 木 540 m2 m1k205159 m200 k35083257 m15 k4953352 m4 k4053 杨木 540 m m3001251530 m80 k6574258 m2 k2553351 m1 k2553 白松 570 m700 k2 k125158 m100 k20063256 m60 k14063 m25 k5063 电弧灼烧木炭的导电性电弧温度可以达 3000以上,在科研工作者某次试验中多次测量电弧灼烧木炭的电阻值都小于 2,这是由于在高温下,无定形的碳绝大多数转变为石墨化结构,其电阻率比火烧木炭的电阻率小的多。而火灾现场的温度一般低于 1500,所以在火灾条件下形成木炭的石墨化程度要低于电弧灼烧木炭。因此,可利用电弧灼烧木炭电阻率特别小的特征,在火灾现场勘查中寻找电弧灼烧痕迹,为认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提供证据和线索。试验与火灾现场的差异上述木炭电阻的数据是科研工作者实验室测定的实验结果,与火灾现场形成的木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备木炭试样时,试验条件控制严格,试样在恒温的电炉中加热,加热时间一定,升温迅速,木炭出炉后降温比较快,所以试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火灾现场中的木材被加热燃烧时,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是随时变化的,受很多现场不定因素的影响,如风速风向、保温条件、降温速率、浸水等。其中,含水的木炭与不含水时相比,测得的电阻值偏大,但引起的数据误差不大,可以认为忽略不计。所以,在火灾现场勘查时测定的木炭电阻值不能完全代表它的受热温度的高低和受热时间的长短,只是带有普遍性,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错误判断。4.木材炭化导电性测量木材炭化导电性测量一般采用兆欧表、欧姆计、万用电流表等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测量时应该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量程,电阻大的可以采用兆欧表测量,电阻小的可以采用万用电流表测量,这样可以测得比较精确的电阻值。测量时应该尽量选择比较干燥、表面保持原始状态的木材炭块,不以一个点的测量数据为判断依据,而应该以一定范围内的数据为判断依据。特别注意的是同一个火灾现场勘查只能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这样测得的数据才有可比性。如在同一个火灾现场勘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容易造成人为偏差,不利于数据采集比对,影响对火灾现场勘查方向的总体判断。管测法用玻璃片轻轻刮取木材炭块表层的炭粉,装入内径 2-3mm、长 30-40mm 的玻璃管内,用比玻璃管内径稍细的端头整齐的玻璃棒压实至 10mm,用测量工具两个笔尖分别与玻璃管两端的炭粉表面接触测量,读取数据。每次测量均应采用相同压力压实炭粉,防止测得的数据出现偏差。此方法适用于木材炭块细碎的火灾现场。直测法将测量工具两个笔尖保持10mm 间距,直接测量木材炭块表面,读取数据。每次测量均应采用相同压力接触木材炭块表面的同向木材纹理,防止测得的数据出现偏差。此方法适用于木材炭块表面完整的火灾现场。5.在火灾现场调查中的实际应用根据木材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形成的木炭电阻值越小的原理,在火灾现场勘查时可以测定火场中木炭的电阻值,根据该电阻值估算出被测定处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也可以直接用电阻值相对地表示被测定处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在实际火灾现场勘查中,可将现场划分为比较密集的网格,在每一个网格内测定一块木炭的电阻值,划出现场网格图,在每个格子中填上电阻测定值(该值代表此处受热温度高低和受热时间长短) ,根据火场火势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蔓延、起火点处燃烧时间最长和火场温度最高的规律,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位置;也可以测定某一方向上若干块木炭的电阻值,根据电阻值大小的顺序,分析火势判定火灾传播方向;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测定火场中单个木制品不同侧面炭化层的电阻,电阻值低的一面一般为迎火面,以此为依据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若怀疑配电箱的木箱体、电器的底板外壳、与电线电器接触的木材上的炭化坑是由于短路电弧、漏电电弧或开关工作电弧造成的,可以测定炭化坑及其附近木炭的电阻值,结合其它证据和线索,分析判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直测法确定起火点应用实例:1999 年 12 月 7 日,XX 县盛发木材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烧毁厂房 207 平方米、成品及半成品木材40 立方米、生产机械 3 台,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由于火灾现场完好,未经破坏,均匀存在大量木材炭块,在实际勘查中采用了直测法测量木材炭块电阻,测量结果表明:在火灾现场中心铁皮火炉50cm 范围内的木材炭块电阻值在 9-18 之间,外围木材炭块电阻值在 60-20m 不等,以铁皮火炉为中心呈放射状,远离火炉电阻变大。询问证实:生产期间火炉处于燃烧状态。证明起火点即为火炉四周,火灾直接原因为铁皮火炉炽热表面引燃地面锯末,造成火灾。管测法确定起火部位应用实例:XX 年 5 月 14 日,XX 区龙山乡一幢三级耐火等级村民住宅发生火灾,烧毁民房 12 间及大量家用电器、日用生活品,火灾直接经济损失 9 万余元,共有 4 户受灾。由于当日风力为 5 级,且火灾发现较晚,距离消防站路途较远,扑救不及时,现场过火特别严重,木材炭块细小。由于现场的特殊情况,在实际勘查中采用了管测法测量木材炭块电阻,测量结果表明:在起火建筑东侧第二户王某家厨房处木制屋架炭块电阻值在 48-88 之间,外围木材炭块电阻值在 190-27m 不等,结合房屋倒塌等其它痕迹确定起火部位为王某家厨房。在进一步的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中,发现王某家厨房东侧橱柜残骸下方一电炉子。王某供认违法使用电炉子偷电的事实。直测法确定火灾原因应用实例:1997 年4 月 28 日,XX 县成平乡凤楼村发生连营火灾,烧毁民房 8 间、秫秸 14 垛、牲畜 6 匹、家禽 300 余只,火灾直接经济损失 6 万余元,共造成 14 户受灾。火灾现场勘查中确定首先起火的秫秸垛后,在该秫秸垛四周 15 米范围内发现 6 块高度炭化的电木残块,上风向 30 米处一台式变压器跌落式开关动作,电木仅残留,且高度炭化。经比对,首先起火秫秸垛四周的 6 块高度炭化电木与变压器电木吻合,具有同一性。在对所有 7 块电木炭化残块内侧进行直测法电阻测量时,电阻值均在 - 之间,直接证明火灾原因为变压器跌落式开关爆断,高温电弧引燃电木,燃烧的电木随风飘落到下风向 30米的秫秸堆垛,引燃秫秸,造成连营火灾。6.结束语在火灾中木材的受热温度越高,生成木炭的晶粒石墨化程度越高,导电性越好;在同一加热温度下受热时间越长,生成木炭的晶粒石墨化程度越高,导电性越好。但是温度对木炭导电性的影响要比加热时间的影响大得多,因此木炭导电性主要代表的是其受热温度。在电弧的作用下生成的木炭,无定形的碳几乎全部变为石墨化晶体结构,导电性要比火灾条件下形成的木炭好的多。利用测定火场木炭电阻的方法,可以为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提供证据和线索,在火灾调查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但是。火灾现场是复杂多变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与其它火灾证据配合使用,相互验证,当所有结果一致时,所判定的起火部位、起火地点、火灾原因的准确性就越高。摘 要:本文详细阐明了木材炭化后的导电性能与它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关系以及木材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木炭的导电性能越好的规律,通过火场勘查实例为火灾调查人员提供一种通过测定火灾现场残留木炭的导电性来分析火灾现场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起火点及火灾原因的火灾现场勘查方法。关键词: 木材 炭化痕迹 导电性 火场勘查火灾痕迹包括烟熏痕迹、木材炭化痕迹、液体燃烧痕迹、倒塌痕迹、灰烬、玻璃破坏痕迹、短路痕迹、雷击痕迹等十七种,其中木材炭化痕迹由于普遍存在于火灾现场中,因此加强木材炭化痕迹研究及应用对火灾现场勘查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木材属性木材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与家具制造材料。木材是许多物质的合成物,其组成主要是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糖、脂和无机成分。构成木材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还有少量的氮和其它元素。干燥木材主要元素的百分比为:碳 50、氢、氧 43;含水率为 13%的木材各元素的百分比为:碳、氢、氧。木材的平均容重为 500 公斤/米 3,不同品种木材容重从 400900 公斤/米 3不等,木材的容重对燃烧特性和炭化痕迹有重要影响。随着木材容重增加,其闪点、自燃点增高;燃烧速度、炭化率减小,炭化裂纹随之变得密小。但是木材以上固有性质对木材炭化后的导电性能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木材炭化导电性及其在火灾现场勘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残留有较多木炭的火灾现场,勘查时我们以测定木炭的导电性能,利用导电性能分析火灾现场温度分布状况、判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甚至是火灾原因。2.基本原理及导电性变化规律正常木材在干燥的情况下是电的不良导体,其电阻率为10101014,而当它受到高温、明火和电弧等火源的作用后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电阻率变为几万、几千、几百欧姆厘米,有的变为几欧姆厘米,甚至更小。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木材燃烧和炭化的过程中,由于其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的不同,木炭的碳原子排列发生变化的结果。在火灾中,木材受到热的作用后,首先发生热分解,进而发生炭化,在木炭的生成过程中碳原子在空间重新排列,形成了无定形的炭。实际上无定形的炭仍具有石墨一样的层状晶体结构,只是晶粒非常小,而且在晶粒中碳原子构成的六角环片层无规则地重叠。无定形木炭的晶粒中碳原子在高温下获取了能量,剧烈地振动,获取能量多的原子甚至能摆脱六角环片层内共价键的束缚,自同地高速运动,这些剧烈运动的碳原子碰撞到其它的六角环片层时,可能与其形成新的更大的六角环片层,释放出能量,形成隐定的体系,使晶粒长大;另一方面在晶粒长大的过程中,大的晶粒也能吞并小的晶粒,会使其长的更大。在高温下微小晶粒内无序重叠的碳原子六角环片层能够转变为空间有序重叠,即转变为石墨化晶体结构。所以,火场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木炭的晶粒长得越大,晶粒内六角环片层增长得越大,六角环片层有序重叠的程度越好,这样形成的石墨化结构也越好,其导电性也就越好。综上所述,在火灾现场中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木炭中石墨化程度也就越高,结构越完善,导电能力越强,电阻率越小,这就是我们测定火场中木炭的导电性能来分析火场温度分布、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理论根据。3.木材炭化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木材的导电性与其受热温度、受热时间等关系密切,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木材受热温度对木炭导电性能的影响由表 1(科研工作者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各种木炭的电阻值与木材的受热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木材受热温度升高时,木炭的电阻降低,导电性增强,尤其是400800之间变化更大,800以后变化趋缓。由表 1 还可以看出各种木炭电阻随热温度变化非常接近,说明各种木材在火灾中所生成的木炭的导电性能与其受热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表1:相同温度不同每种试样的电阻值试样温 度 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 槐木60m2m1m60k2k421485 红松100m50m400k6k180421485桦木400m40m7m2m500k1k1102085杨木400m40m9m2k3001001285 白松70m30m700k160k2k501285 木材受热时间对木炭导电性能的影响由表 2 可以看出,在同一温度下加热木材,木材受热时间越长,生成的木炭的电阻越小,其导电性越强。这是由于一方面木材炭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无定形的碳在高温下转化为石墨化结构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受热时间越长,游离态碳含量和石墨化结构碳的含量越高,其导电性就会越好。从表 2可以看出,木炭的导电性受加热温度影响越大,而受加热时间影响较小,所以,在火灾现场测定木炭的电阻值主要表示它受热温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它受热时间的长短。表 2: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每种试样的电阻值试样时间 min 温 度 500600700800900 槐木 560m1 m2 k145 m30k8073 m20 k405335420 m11 k2853 红松 5100 m400 k1801451515 m90 k11063252 m3 k40433530 m k2043 桦 木 540 m2 m1k205159 m200 k35083257 m15 k4953352 m4 k4053 杨木 540 m m3001251530 m80 k6574258 m2 k2553351 m1 k2553 白松 570 m700 k2 k125158 m100 k20063256 m60 k14063 m25 k5063 电弧灼烧木炭的导电性电弧温度可以达 3000以上,在科研工作者某次试验中多次测量电弧灼烧木炭的电阻值都小于 2,这是由于在高温下,无定形的碳绝大多数转变为石墨化结构,其电阻率比火烧木炭的电阻率小的多。而火灾现场的温度一般低于 1500,所以在火灾条件下形成木炭的石墨化程度要低于电弧灼烧木炭。因此,可利用电弧灼烧木炭电阻率特别小的特征,在火灾现场勘查中寻找电弧灼烧痕迹,为认定起火点和起火原因提供证据和线索。试验与火灾现场的差异上述木炭电阻的数据是科研工作者实验室测定的实验结果,与火灾现场形成的木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制备木炭试样时,试验条件控制严格,试样在恒温的电炉中加热,加热时间一定,升温迅速,木炭出炉后降温比较快,所以试验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火灾现场中的木材被加热燃烧时,木材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是随时变化的,受很多现场不定因素的影响,如风速风向、保温条件、降温速率、浸水等。其中,含水的木炭与不含水时相比,测得的电阻值偏大,但引起的数据误差不大,可以认为忽略不计。所以,在火灾现场勘查时测定的木炭电阻值不能完全代表它的受热温度的高低和受热时间的长短,只是带有普遍性,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错误判断。4.木材炭化导电性测量木材炭化导电性测量一般采用兆欧表、欧姆计、万用电流表等进行现场实地测量,测量时应该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量程,电阻大的可以采用兆欧表测量,电阻小的可以采用万用电流表测量,这样可以测得比较精确的电阻值。测量时应该尽量选择比较干燥、表面保持原始状态的木材炭块,不以一个点的测量数据为判断依据,而应该以一定范围内的数据为判断依据。特别注意的是同一个火灾现场勘查只能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这样测得的数据才有可比性。如在同一个火灾现场勘查采用多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容易造成人为偏差,不利于数据采集比对,影响对火灾现场勘查方向的总体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变中的凋亡
- 安全教育计划 (一)
- 【解析】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育儿测评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摘要)
- 女电工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速写考试题型分布及答案
- AbMole精讲:Ferrostatin-1如何高效阻断铁死亡
- 2025年冲压检验考试试卷及答案
- 灼烫事故应急预案演练(3篇)
- 图木舒克市供热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套档案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座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 公司后勤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新生儿复苏操作规范
-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
- 时空量子化研究-洞察阐释
-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课件新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高频词汇分类记忆《背诵版+默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