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_第1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_第2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_第3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_第4页
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UDC 编号硕 士 学 位 论 文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学 位 申 请 人 姓 名 : _申 请 学 位 学 生 类 别 : 敉 賁 碩 士 ( 免 师 申 请 学 位学 科 专 业 : 学 科 教 言 语 文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玉 齐 洲 软 梭分类号UDC密级编号岸 中 种 靛 火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学 位 申 请 人 姓 名 : _後政顺申请学位学生类别: 教賁碩士 f 免师 j申请学位学科专业: 牵科敖李语 X 指 导 教师 姓 名 : _ 王 本 洲 敖 梭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硕士学位论文浅谈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论文作者:饶政顺 指 导 教师 : 王 齐 洲 教 授 学科专业:语文学科教学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 年 5 月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The Discussion on textbook drama teachingof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A ThesisPartial t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to submitMaster of EducationByZhengshun RaoPostgraduate ProgramCollege of Liberal Art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upervisor: Qizhou WangAcademic fitle: Professor SignatureApproved May. 2016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奶 G 於咬 曰期:/名年月学 位 洽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単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規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 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作者签名:核於 11 丨( 导师签名:日 期 : 科 月 tv 日 日期:年月-日本人己经认真阅读“CAL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LI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导师签名:日期:年乂月日作者签名:戌於扎 曰期 : 年 月 八 曰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中 文 摘要戏剧教育理论是把戏剧的结构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强调戏剧在教育中的特殊功 能。课本剧教学是一种在顾及学生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让全体学生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的特殊教学方式。它既是一种具有教育特质的戏剧 活动,也是以戏剧形式展示的教育活动,是教育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考制度的大背景下,这种自我个性解放的需要和无法摆脱的高考制度之间 形成了很大的矛盾,无法拉开距离的“语文分数”,让日趋热化的“课本剧”渐渐 被打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冷宫”,让语文教学慢慢遭到学生的冷落。然而,课本剧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解放学生的思想个性是有很大的作 用的,形成一套系列的、成熟的课本剧教学程序,将会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 大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乐于參与到他们心里“枯燥”的语文课堂中来。本文在对课本剧基本文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本剧定义的探讨,寻找 课本剧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点,把握课本剧教学的现状,巩固课本剧开展的基石, 将确立的课本剧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总的来说,全文旨在通过问题的发现、教法的实施来探索一条适合高中语文教 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本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海洋里徜徉, 开拓思维、创新方式,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 “演”中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关键词:课本剧教学;高中语文;古典小说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Abstractihe theory or drama education is to blend structural elements in drama into tne teaching process and stress the special part drama is playing in education. Thus,textbook drama is just the speci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consider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rection of self-development and studying desires among students. Its aim i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special talent and personality, satisfy students pursuing for arts, and make all of them gain the fundamental literacy. It is not only a kind of drama activity with teaching features, but also an educational activity in the form of drama. As a result, it is a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Set in the syste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grea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esires of personality liberation and being unable to get rid of the system are growing. Chinese grades hard to draw the difference forces the popular textbook drama to drop into a cold palace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leading to students ignoring Chinese learning. However, textbook drama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bility, developing literary attainment and librating personal minds. So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set up a series of systematical and mature textbook drama teaching procedure, wmch will cater for the reques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help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t Chinese teaching, and make them willing to get involved in what they consider as “boring Chinese class”.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basic literary theory of textbook drama. By means of exploring the original definition of textbook drama, it tries to find the joint of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textbook drama in order to further master its teaching situation, strengthen its developing cornerstone. It also tries to put the established textbook drama teaching into practice, thus modifying, summing up and inducing.To sum up, the whole paper is aiming to exploring a teaching method adapt to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by finding out problems and making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ents will be enjoying, widen their minds and creating ways in the process of self-writing, self-directing and self-performing. Their position of learning subjects will be respected and embodied, and their leaning interest will be fully developed, which reach the goal of performing in teaching and leaning.Key words: textbook drama teaching; Chine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lassical Chinese novel.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目 录时顧 -1Aostract H弓 I w1一、 研究缘起 .1二、 研宄思路和方法 2第一章课本剧综述 .3第一节课本剧的内涵及特点 3一、 课本剧的内涵 3二、 课本剧的特点 .4第二节课本剧的研宄现状 5第三节课本剧的教学现状 7第二章开展课本剧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10第一节开展课本剧教学的重要性 10一、 提高教育能力 10二、 培植戏剧根基 12三、 传承传统文化 13第二节开展课本剧教学的必要性 13一、 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13二、 培养综合人才的需要 .13三、 创新教学方式的需要 14第三节开展课本剧教学的可行性 14一、 实践基础一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为主 14二、 理论依据 .15第三章课本剧编演的基本程序 _19第一节研读文章,收集资料 19第二节创设情境,改编课文 20第三节明确分,展示成果 20第四节多方参评,总结经验 .21结 语 - 23m24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课本剧学情情况调查问卷(二) 课本剧教学应用情况调查问卷(三) 课本剧活动方案 (四) 课本剧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242526 2730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引、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逐步推迸,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和变革,新常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盼,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 才成为了 一个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201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说到,“语文课程对继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勢。”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理应在探索新的教 学方式道路上走在前列,特别是在新一轮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教学方式的 转变势在必行。课本剧的兴起正是唤起了创新教育方式的苏醒,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和生 机,也迎合了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审美需要。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精髄, 又富有现代话剧的特点,登上教学的舞台,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让 学生在“演”中“学”,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语文教学的一 个活水源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学习了教学与课程相关知识,又在教 学一线,拥有课本剧教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有对学情和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的条件。 虽然有部分的教师和学者对课本剧的特点、意义和程序进行阐述,也有大学师范教 育学生对课本剧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有其研究的意义和空间,真正探索一套能够 为己所用的课本剧教学体系。选择课本剧作为研究対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教学现状。从到云南省武定县实习开始,到从事教学几年,发现高中语 文教学仍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绝大部分时间仍由教师主导,以教参或者网上资料 为依据,教授重点知识和篇目,即使有些方法的改变,例如诗歌朗诵会、班级简报 等,但是没有教师愿意把时间花在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其实,课本剧对于语文教 学是起着很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髙中和普通高中合二为一 的学校,学生底子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却又带有个性叛逆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第 1页。1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式不再适合他们的长远发展和个性需要,如果能够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课本剧体系, 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下大功夫,将会对学生的个性和前途有所帮助。(二)个人经历。就读高中时期,有幸遇到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常常能够想出 不同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将好的文章编辑成册,仿照诺贝尔文学奖开展 评奖活动并拍照,观看影片以及编排课本剧,特別是在课文角色演读和课本剧教学 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最感兴趣,也是最乐意尝试的。在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过程 中,老师不是把时间花在认识生字词上,而是让学生多读原文,体会优美的文字和 文字间流露的思想情感,并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了课文,让我们当了一回“明星”, 整个过程中都乐于参与其中,真正产生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么说来,课本剧也将 会是学生十分感兴趣并且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有其研宄的意义和必要。二、研究思路和方法(一) 研究思路。为了更好地科学地把握好课题的重点和范围,本文试图从课 题的研究现状作为起点,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开展课本剧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具有戏 剧特点的古典小说为例探索课本剧教学的基本程序,证实课本剧教学与教育目的的 统一性,揭秘开展课本剧教学的基本问题和支撑条件,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基础。(二)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 调查法:主要采用问卷与访问调查方法来对当地教学实际开展调查。(2) 访谈法:通过访谈收取数据,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经历及其感受。 其対象为笔者所在高中的高中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3) 文献法:研究这一课題,大量的文献资料查找、搜寻、阅读、分析都是 不可避免的。通过图书馆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料的收集、分类和整理,筛选于 课题有用的材料佐之,使研究更具权威性。(4) 实践总结法:本课题是一次立足于实践的研究,希望在这一过程收获一 些经验,通过经验的分析总结来得出更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尝试在部分班级对课 本所列叙事性文言文和四大名著(节选)抑或学生自选篇目进行课本剧的实践,在 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完善论文。2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第 一 章 课 本 剧 综 述戏剧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戏剧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课本剧作为一种初登教育 舞台的戏剧形式,有其独特的特点、长处和缺陷,并陆续有部分的学者和教师开始 对这一教学方式的优与劣进行剖析和研究,期望研究一套能够被教师所参考和使用 课本剧模式。由于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仍处于萌芽阶段,本身依然是不成熟的。虽 然有学者和教师对课本剧的特点、意义、程序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探究,但依然得不 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认可和推祟,课本剧的未来仍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研 宄。第 一 节 课 本 剧 的 内 涵 及 特 点一、 课本剧的内涵戏剧的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在欧美文化史上,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之所 以能够在文学的舞台上屹立不倒,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在我国先秦两汉时 期,英雄人物事迹和生活故事被编演为歌舞,奠定了中国舞蹈戏剧的基础。王逸楚 辞章句写道:“昔楚国南郡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 舞,以乐诸神,屈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九歌之曲。” 就是说,以歌舞表达人的意愿、叙述故事在当时的楚国已经很兴盛。在悠久的古 希腊文明中,他们的剧作也成为上最悠久的戏剧。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说: 希腊悲剧的诞生要早子羊人剧(satyrplay)和喜剧,而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中的酒 神颂歌,悲叹酒神的不幸(悲剧的原意是“山羊之歌”)。这说明戏剧在古希腊时 期对公民教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戏剧观念的出现,是受到法国卢梭戏剧教育理论所影响。20 世紀初,英 国教师哈里特开始尝试戏剧教学,效果不错,在当时产生了较大轰动。1930 年,美 国温尼弗瑞德-瓦尔德在自己撰写的创作性戏剧技木中提出了 “创作性戏剧教学 方法”,在美国教育界引起巨大轰动。在英国,卡德威尔-库克首先把戏剧手段用于 艺术课堂。二战以后,戏剧教学开始在学校推广,再创造性的戏剧手段在欧美迅速 发展。80 年代末,戏剧才正式进军教学領域。中国的本土课本剧始于 20 世紀“五四运动”前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最洪兴祖.楚辞补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55 页。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 .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 5.25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早试验课本剧教学。1917 年,青年叶圣陶来到角直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与吴宾若、 吴倩若、王伯样等有进步倾向的青年一起,对教育进行改革,在学校里自编各种课 本、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创办生生农场,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不过,这种课本 剧并没有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被语文教学界接受下来。课本剧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被 语文教学界所接受并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 当吋,在北京和南方一些省区一部分戏剧界人士认识到培养戏剧观众和人才培养的 重要性,于是一些社团、剧院尝试将戏剧带入校园,他们在课堂上演出戏剧,让人 耳目一新、效果颇佳,就产生了这种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編成戏剧、以学生为主体、 不拘泥于形式的集教学与娱乐为一体的戏剧形式和教学形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课 本剧。由于课本剧仍然处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直到现在,官方或专家都没有达成统一 意见,给课本剧下一个准确的、官方的定义。课本剧到底是姓“教”或者姓“戏”, 其本身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和革新。课本剧其实是将 课本内容与戏剧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舞台表演和教学形式,它既是戏剧表演,也 是教学行为。课本剧的根本是课文内容所包含的主题思想和文学表达形式,其主体 是学生,它的编排方式多种多祥。或者换一种说法,课本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 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文本内容编排成戏剧内容呈现出来,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 悟作品主题思想、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二、课本剧的特点早在 1990 年的课本剧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对“课本剧姓什么”进行了讨论, 百家争鸣,没有定论,当然,这跟课本剧的自身特点是分不开的。课本剧既然既是 一种戏剧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自然而然课本剧就具有戏剧和语文教学所 具备的双重特点。课本剧是一种戏剧表演,自然而然也富有戏剧表演所具备的表演 性、直观性和综合性。但是课本剧又突破了语文和戏剧表演的限制,具备新的特征。(一) 工具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赋予课本剧的重要 特点就是工具性、人文性。这里的工具性不单纯指的是,课本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 学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课本剧的认识和 编排,能够锻炼自己在文本理解、戏剧表演等各方面能力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思维 逻辑和阅读理解能力,获得一种本领,打好学习基础,通过课本剧这个“工具”介 质,来实现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二) 表演性。课本剧作为一种教育戏剧,自然而然具有戏剧的表演特性,这 种表演性表现为两层含义。一种含义是戏剧的表演性。既然课本剧是一种戏剧,自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然而然就富有戏剧所具备的表演性,即为可表演性和群众可接受性,是学生在实施 课本剧教学过程中通过人物的扮演、台词的呈现、服装、环境的布置来呈现文学文 本。另一种含义就是教学的表演性。即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两者同时必须具 备演员的一些表演素质,掌握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教师像导演一样指导学生正确 地把单纯的文字、死板的知识转化成可见、可听的动作、语言、环境和表情,;学 生就像演员一祥去感受文学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在课本剧中通过本身的扮演表露 这种主旨和意趣。(三) 综合性。课本剧的综合性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开 的。对教师而言,课本剧的综合性指的是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 地理、音乐等重要学科综合性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对课本剧的编演起着有力作用的 各种技能和手段。对学生而言,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对课本作品的理解、 材料的搜集、课本剧的改編和排演以及实施课本剧教学过程中团结协作、沟通交流 的能力。(四) 人文性。课本剧的兴起和推广,是教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教学登上 艺术的舞台,展示教学的艺术美,这恰恰可以说明,课本剧能够塑造学生的心灵美, 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的艺术感知是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的。之所以课本剧诞生一百年来,没有在中学课堂中占有一席地位,就 是因为课本剧主要是在美育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而不能在应试环境下帯来实实在 在的效果和好处,教师们不乐意把时间放在这种不能带来实惠的教学中去。从学生 终身发展看,让戏剧走进学生,让学生登上舞台,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教师 必须主动创造条件,让课本剧成为校园一道新的明媚风景线。(五) 再创造性。创造是艺术的生命,教学艺术同样需要创造。一篇散文、一 部小说、一首诗歌,如果没有教师特别是学生对它们的再创造,就很难让文学文本 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创造性不受形式的拘束,比如说台词,可以运用网 络流行语、热词,比如说矛盾冲突,可以是社会焦点事件、历史著名事件,一方面 容易让学生喜爱和接受,喜闻乐见,另一方面也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可以调动 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但是,课本剧的创造性也会受到主旨的限制,不管怎么再创 造,戏剧表现形式再怎么多样变化,其核心和根本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同一主题, 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中心主旨。第 二 节 课 本 剧 的 研 究 现 状查找部分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学术界对课本剧的研究具体表现在:5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对课本剧特点的研究。傅念飞老师认为课本剧教学具有表演性、直观性、体 验性、创造性、审美性、综合性;杨利老师认为课本剧具有教学和戏剧双重特性。二、 对课本剧意义的研究。郑春宵老师从形式、内容、表现、思維四方面的“新” 来阐述了课本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罗燕老师从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 外、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体现学生的表演技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到了课本 剧的意义;傅念飞老师分析了课本剧对语文教学、学生综合素养、教师专业素养 和校本课程意义;郭超峰剖析了课本剧的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意义;刘潇老 师认为课本剧可以提高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学得更积扱、提高综合能力和培养团结 协作的良好品质; 张丹丽老师认为对中职学生、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有意义; 甘 国栋老师认为课本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提高学 生的艺术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 素质; 谢欣宜老师认为课本剧在优化语文课堂教 学和提高学生綜合素质有所帮助;林隆芬老师分析了课本剧包括语言学、文化学、 心理学在内的理论意义,以及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发展在内的实践意义;李蓓老师认为有助于提高语言课教学质量、強化 德育深化美育、激活创造性思想和学生历史和社会的理解; 11 杨利老师具体叙述了 课本剧对戏剧艺术的贡献及教学意义。 12三、 对课本剧教学程序的研究。郭超峰老师认为开展好课本剧教学,学生要学 当导演、做好演员,教师要引导评议; 13 甘国栋老师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用好用来编写课本剧的课文,教师指导编写剧本钻研剧本,最后排练剧本; 14 卢 凤勇老师从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充分信任学生,下放权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适时指导,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创作能力的 培养、重原文主旨,避免陷入“恶搞”泥潭、重视课堂表演气氛营造,重视表演的效傅 念 飞 .课 本 剧 在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D.西 南 大 学 .2008.杨 利 .中 学 语 文 课 本 剧 教 学 研 宄 D.苏 州 大 学 .2008.郑 春 宵 .编 演 课 本 剧 是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的 重 要 途 径 .江 西 教 育 .2005.罗 燕 .编 演 课 本 剧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意 义 J.湖 南 第 一 师 范 学 报 .2007.郭 超 峰 .课 本 剧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探 索 .语 文 教 学 .2007.刘 潇 .课 本 剧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与 反 思 J. 课 程 教 育 研 究 .2014.刘 潇 .课 本 剧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与 反 思 J. 课 程 教 育 研 究 .2014.甘 国 栋 .浅 议 课 本 剧 的 功 能 、 形 式 及 其 编 演 J.四 川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2000(01). 谢 欣 宜 .让 课 本 剧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大 放 异 彩 J.青 年 文 学 家 .2011(01).林 隆 芬 .试 论 中 学 语 文 戏 剧 教 学 D.福 建 师 范 大 学 .2007.李 蓓 .试 谈 课 本 剧 的 功 能 J.大 众 文 艺 .2008(07).杨 利 .中 学 语 文 课 本 剧 教 学 研 宄 苏 州 大 学 .2008.郭 超 峰 .课 本 剧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探 索 J.语 文 教 学 .2007.甘 国 栋 .浅 议 课 本 剧 的 功 能 、 形 式 及 其 编 演 J.四 川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2000(01).6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果;杨利在教师指导、学生编剧本、学生排演、师生互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四、对课本剧编排原则的研究。夏敏老师认为,编演课本剧包括自主性、实践 性、指导性、创新性、多祥性和情感性六个原则;黄志美老师认为应该从学生特 点、难易程序、剧本编写、选材、表演和教学时间上进行权衡和把握。很多的教师和学者对课本剧的研究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尽管这样,这些都 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研究心得,有的单纯阐释了课本剧的功能 和意义,有的单纯从课本剧出发看待问题,不能有效将课本剧与教学相结合,并没 有真正从实际和现状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课本剧特点为线索,寻找开展课本剧 教学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探索开展课本剧教学的基本程序,并有效地将其捏合在 一起,总结出一套真正完善的、系统的、成熟的、经得起教学实践考验的课本剧体 系,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的经验。第 三 节 课 本 剧 的 教 学 现 状虽然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课本剧的身影,渐渐被一些教 师所接受和应用,但依然难以真正成为为语文课程教学服务的辅助教学方式。在笔 者的研宄过程中,发现还是难有良好的课本剧发展环境,这些都在制约着课本剧教 学的开展。笔者所在的学校广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办于 1980 年,教职 258 人,在 校生 3277 人,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用改革和创新的精 神促进教师成长,帮助学生成才,推动学校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语文课堂的不断 推动下,如何有效进行科研教研,打造高效课堂,培育优秀的人才,是摆在学校面 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广水市一中建校近 70 年,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人才,是广水市 高中教育的佼佼者,现有 67 个教学班,教职 438 人。笔者分别对广水市教研室 1 名高中语文教研员、广水市一中和市育才高级中学 2 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对 40 名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见附录),回收 38 份,回收率 95%;对不同年级的 300 名学生做了调査问卷,回收 275 份,回收率 91.7%。一、学校和教师不推祟。由于广水市是教育强市,高考成绩一直跻身湖北各县 市前列,近年来,教育质量逐步下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压力极太,如何提升高 考成绩是摆在广水各高中学校的首要问题。课本剧这种既需要大量精力,又得不到卢凤勇.如何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J .文学教育.2007(07).杨利.中学语文课本剧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夏敏.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黄志美.试析英语课本剧的编演流程及原则J, 中国教师.2007(48):3839.7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急速教育效果的教学模式,自然难以在课程学习中受到青睐。而且传统教育理念和 模式仍然主导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以教授重点知识和篇目为主,也易子 掌握和开展“程序化”的语文课程教学。笔者曾经访谈过两位教师:后老师(广水一中女教师)说,屋然课本剧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各方面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有所帮助。但是对于像我们刚工作 没几年的青年教师来说,当然更希望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績,让他们在考试 中得到实惠,让学校看到我们的能力対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个人不 太愿意把时间花在课本剧教学上,现实教学中我也没有尝试过课本剧教学。刘老师(广水市育才高级中学男教师)说,我已经有几十年的教龄,教育局和 学校也一直在提倡课程改革,但是实际上,在应试教育和家长期盼的压力下,我们 仍然坚持这种可以多为学生提高分数的教学方式,改革是形勢,但阻力很大,我们 老教师很难去改变。罗教研员说:广水近年高考成绩下滑,政府和家长对广水教育的信心不足,潜 意识给学校和教师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教育局和教研室暂时还不太建议把课本剧引 入课堂,即使有教师愿意尝试,估计也是不多见,大部分教师重视的还是眼前的成 绩提高。根据笔直回收的教师问卷调查結果,制表如下:表 1 你 觉 得 课 本 剧 适 合 现 在 的 语 文 教 学 吗 ?A.非 常 合 适3 人 ( 7. 9%)B.合 适12 人 ( 31.6%)C. 一 般 般 D.极 不 合 适19 人 ( 50%) 4 人 ( 10.5%)表 2 你 有 没 有 尝 试 过 课 本 剧 教 学 ?A.没 有 , 浪 费 时 间7 人 (18.4%) B.极 少 , 意 义 不 大 18人 ( 47.4%)C.尝 试 过 , 效 果 不 错 D.实 施 过 , 效 果 不 佳4 人 ( 10.5%) 9 人 ( 23.7%)表 1 显示,大部分教师还认为课本剧不太适合现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其原因 终宄离不开应试教育的压力和学校的要求,同样也有部分教师是因为固守老观念, 不想尝试不一样的方式。表 2 显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实践过课本剧教学,即使 尝试过,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课本剧上,而 置它于一边。二、学生参与度低。由于高中学习压力犬,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投入到如何8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提高自己的成绩,学习成绩较好地学生都不愿意分散精力来参加这种对他们来说没 什么意义的课本剧教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又不积极主动,能够参与课本剧教学 的往往是只是一小部分的学生,这样就背离了开展课本剧所要想的教育目的和初 衷。现将笔者回收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制表如下:表 3 你 觉 得 学 生 在 参 与 课 本 剧 教 学 活 动 时 主 动 性 如 何 ?参 与 性 高 , 兴 趣 大 部 分 积 极 参 与 “看 客 ”地 位 不 感 兴 趣53 人 ( 19.3%) 113 人 ( 41%) 67 人 ( 24.4%) 42 人 ( 15.3%)三、效果不佳。恰恰是因为教师在意识上不重视课本剧教学,有时候在尝试课 本剧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放枚”,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课本剧编演,結果 让课本剧成为了 “俗套”和“恶搞”,偏离了教学主題。特別是不重视课堂评价和 总结,致使在课本剧成果展示之后“一拍而散”,学生笑笑就过去了,没有任何收 获,没有一点教学效果,也难以成为辅助语文课程学习的教学方式。9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第 二 章 开 展 课 本 剧 教 学 的 重 要 性 、 必 要 性 和 可 行 性教育改革的潮流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是改革的弄潮儿。在当今中小学语 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开始尝试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甚至很多 教师也愿意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展课本剧教学,尽量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祥化,恰恰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不错的效果。综其原因,是因为在中小 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拥有开展课本剧的基本对象和基础,凸显出课本剧的作用和意 义,也就是说,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开展课本剧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第 一 节 开 展 课 本 剧 教 学 的 重 要 性教育戏剧起源于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戏剧逐渐进入教 育领域。到了 20 世紀中期,英国发展了彼得斯雷德的儿童戏剧教育传统,到五、 六十年代渐趋成熟,20 世紀末逐渐成为在西方国家教育中推行的学科和方法。就学 生而言,编排一出优秀的课本剧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必须对文学作品有深入透彻 的理解和感悟,真正探宄作者内心,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主旨意图,同时还必须 对戏剧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篇目的改編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把不同題材 的作品语言编排成生动活泼的台词、动作和舞台环境。其次,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 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各取所长、相互 配合。所以课本剧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式。就教师而言,要 学会转变课堂身份,从传统的主角到现在的引导人,课堂不再是以师为主,而是以 学生为主体。当然,这不是让教师放手课堂,相反,教师还必须获得更多的历史、 哲学、文化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地顺利地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一、 提高教育能力“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 构成部分。” 0 而课本剧教学正是对师生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诠释,渐渐影响着学生的 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授形式,是另一种“教育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其意义在子:(一)解放 个性。“戏剧只有一种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使我们超越老一套的 看法,超越我们老一套的感情和习惯,超越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不是为这样做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宄, 1997 (9).10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而这样做,而是使我们可以体验到什么是真实,而且在己经放弃了日常避免为人所 发现的和虚伪做作之后,在完全不加防御的情况下揭露自己,献出自己和展示自 己。”戏剧之所以能够走进教育,就是因为戏剧与教育对人有共同的意义,那就是 対人性的解放、自由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 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人的真正价值是创造社会价值,在 社会价值中体现个人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张扬与由追求成为人的最大精 神追求。从但丁到莎士比亚的作品,特别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充分体现了对旧制封 建勢力的厌恶和批评,崇尚人文精神,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课本剧作为一种教育戏 剧,自然拥有解放思想和个性的功能。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钉固在“满堂听”“题海”的牢笼之中,学生的思想被 死死束缚在教师的灌输之下,无法释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忽略了学生的观点和理 念,这恰恰是对教育的扭曲。在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中,学生可以在改编课文时赋 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个人的思想与大家的作品产生共鸣,两者得以共存。课本 剧在形式上打开了自由的大门,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天赋和个性,追求身体和 精神的自由,随意表现人物的特性,把自己的个性寄托在戏剧人物中。(二) 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 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 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课本剧一改传统方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舞台 中,书本不再是学生唯一要学的东西。“绝大多数学生最愿意参与的教学方法,是 师生劳动的有效配合。” 而调查材料显示,学生对语文课文活动的兴趣一致倾向于 戏剧片、科技片等影视作品,这也恰好说明了,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既符合语文教 学的观点,也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増強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三) 提高能力。课本剧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长处和优 勢,在开展课本剧教学的过程中,也给学生们不断強化自我提供了机会,逐步提高 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听的能力。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听课的过程中获 取与课本剧有关的材料和知识,会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听、会听;二是说的能力。在 课本剧编排时与教师、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课本剧表演时的流利台词和舞台 表演,逐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更强;三是写的能力。把一篇散文、一首诗 波 兰 耶 日 格 洛 托 夫 斯 .迈 向 质 朴 戏 剧 M 魏 时 译 .北 京 : 中 国 戏 剧 出 版 社 , 1984 年 第 199 页 。 美 A 爱 因 斯 坦 著 .许 良 英 、 王 瑞 智 编 .走 进 爱 因 斯 坦 M.沈 阳 : 辽 宁 教 育 出 版 社 , 2015 年 , 第 41 页 。孔 子 .论 语 M.张 燕 婴 译 注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2006.31 美 爱 因 斯 坦 .爱 因 斯 坦 文 集 丨 C.许 良 英 、 赵 中 立 、 范 岱 年 编 译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 1979 年 第 3 卷 , 第145 页 。王 文 彥 、 蔡 明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M.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2006 年 , 第 302 页 。11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S THESIS歌、一篇小说改編成戏剧,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思想主旨,勾画人物性格和矛盾冲 突是十分不易的,这也需要极强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包括与人的沟 通、综合协调、动手实践、搜索资料等等。教育改革的瓶颈在于教师观念的守旧、教学方式的陈规,课本剧教学作为一种 新的方式,需要教师为其改变。对教师而言,其作用在子:1、 改变教育理念。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在于教师的教授,学生一节课全部是 在听和记,来不及思考和重姐,也来不及与其他人包括教师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知识 的考究。教师也把更多的时间留在重点课文、重点知识的教授和温习,反而疏忽了 学生的全面性发展,特别是包括身心健康和思想自由的人的发展需要。课本剧这一 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抛弃传统理念,把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育主体地位摆在前面, 从“唯考试论”转变到“唯成长论”中来,真正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2、 重建知识结构。课本剧需要综合很多学科知识,包括政治、历史、音乐甚 至信息技术等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再只是单纯依靠己有的语文知识,依赖 于现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按照现有规范教授语文知识,而是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 知识,去阅读更多的书籍,不断丰富知识储备,重建所知所学结构,才能更好的适 应现代教育的要求。3、 再塑教学模式。叶澜教授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归纳与一个“大框架”:完成认 识性任务一一专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一一上课,“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 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课本剧这 一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但绝对不是将教师放在一边, 而是在课堂中将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充分溶于一体并发生化学作用,在教师的指导 下,学生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和思想的释放。二、培植戏剧根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人才的支持,后备力量的培育。课本剧之所以能够受 到剧团的重视和推崇,登上学校的舞台,走进课堂和学生中间,就是因为戏剧家充 分认识到了学校作为戏剧人才培养阵地的重要作用。中国戏剧人才的培养重点在大学。虽然高中里不可能有很多的学生专门为戏剧 努力而投身戏剧事业,但在让高中语文中开展课本剧教学,就是为了让中国的传统 文化走进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