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1页
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2页
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3页
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4页
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林业局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周围绿色屏障目标要求,强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运作,全力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塞北林场建设、通道绿化、城乡绿化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XX 年林业局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林业工作站先进单位” ,XX 年林业局党总支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重点工作情况1、退耕还林工程:五年累计投资 400 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5 万亩。其中,完成 XX 年任务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2 万亩、荒山匹配万亩) ,完成 XX 年荒山匹配任务万亩,完成 XX 年荒山匹配任务 1 万亩,工程涉及全县 18 个乡镇。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五年累计投资 109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任务 5 万亩,其中 XX 年 2 万亩、XX 年 2 万亩、XX 年 1 万亩。完成封山育林任务 7 万亩(其中辅助造林万亩) ,其中,XX 年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 2 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 2 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3、塞北林场建设工程:XX 年投资 80 万元,结合对我县境内张石高速公路的坝头到张北收费站30 华里路段内,第一可视面荒山和通道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实施塞北林场建设工程面积万亩,植树万株;同时,修建林间道路 8 公里,设置工程围栏 1 万米。4、城市绿化工程: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三年大变样,绿化要先行”的决策精神,以建设山、水、草、林、园为一体的生态宜人坝上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让山、水、林、草进城的城市经营新理念,按照“多种树,种大树,密植树”的原则,坚持高站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投资 3 亿多元,组织实施完成了西郊森林公园、城区道路绿化、节点绿化、东洋河景观及单位学校、小区等城市绿化工程,绿化城区主次干道 12 条,总长度 3 万多米,绿化面积 91 万平方米;绿化节点 12 个,绿化面积万平方米;绿化机关、企业、学校、小区等 56 个;共计引进栽紫叶李、旱柳、五角枫、金叶榆、水蜡等 19 个品种的树木 300 多万株,使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在 XX 年、XX 年全市城区绿化净增量考核中,我县连续两年取得了名列第一的好成绩;XX 年 9 月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评审。5、 “增绿添彩”工程:围绕市“增绿添彩”大三期工程建设,XX 年、XX 年两年累计投资 462 万元,在油篓沟乡下泗村完成了清水河上游段涵养林治理工程 8114 亩,其中新造林 4114 亩、封育4000 亩,共植树 60 万株。6、XX 县城绿化工程:围绕打造京西北优秀旅游城市目标,以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为依托,组织实施了环绕平方公里县城外围内,规划面积万亩的环城绿化工程。该工程春季在张北镇、油篓沟、郝家营、馒头营、台路沟、小二台 6 个乡镇实施完成。投资 4600 万元,完成新造林万亩,植树 394万株;完成补植万亩。7、通道绿化工程:累计投资 1700 万元,完XX 县级以上公路绿化 90 公里,植树万株。 XX 年投资 40 万元,完成张石高速公路张北段绿化公里,植树 20 万株;投资 50 万元,完成杨哈公路绿化36 公里,植树 27 万株;XX 年投资 1610 万元,完成了张石高速公路张北南口坝头段、张化线、杨哈公路、西环路等 4 条通道的绿化工程,总长公里,共植树万株。同时,投资 300 万元,五年累计完成乡村道路绿化总长 939 公里,植树万株。8、村庄绿化工程:以乡村林木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为契机,结合新民居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以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和环村林带(网)为重点,深入实施“果树进院、绿树围村”工程,实现房前屋后有树林、村内街道有绿荫、村庄周围有森林,做到以绿化促美化、促致富、促文明。五年累计投资 200 万元,完成村庄绿化 227 个、庭院1 万个,植树万株,其中果树 7 万株。9、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深入贯彻落实XX 省义务植树条例 ,强化领导,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 20 万人以上,尽责率达到了 90%以上,建设义务植树基地 25 个,面积达到 5055 亩,五年累计完成义务植树 252 万株。1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XX 年我县作为省 19 个林改试点县之一,严格按照XX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XX 市人民政府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实施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签定林改责任状、编报XX 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环节的工作,立足我县实际,采取“均股到户”的林改形式,圆满完成了全县列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面积 120 万亩的产权明晰工作任务,林权证发证工作将在年底全部完成。11、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切实加强防火宣传,加强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加强护林员队员管理,加强防火巡视,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使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了常抓不懈,实现了连续五年森林火情零目标。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林草覆被总量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全力实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塞北林场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县实有林地面积达到了 177 万亩,其中成林面积达到 15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比“十五”末的%提高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达到了 314 万立方米,比“十五”末的 182 万立方米增长%;林果总产值达到 9881 万元,比“十五”末的 3428 万元增长%。树种结构得到调整。针对坝上树种单一,常绿树种、灌木树种少的特点,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了树种调整力度,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加大了沙棘、柠条、枸杞、山杏等灌木树种和樟子松、云杉等常绿树的造林力度,提高了造林成效。同时,引进试验栽植了紫穗槐、柽柳、饲料桑树、胡杨、四翅滨藜、金银花等新品种,改写了我县工程造林树种单一的历史。造林模式更加科学。根据我县特殊的立地条件,在林种、树种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南部坝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以针叶树种为主;中部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灌木及阔叶乔木树种为主;西部丘陵区,营造防风固沙林,以生态、经济兼用型灌木树种为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首先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大风日数由过去的 90 多天减少到 30 天左右,沙暴日数由 26 天减少得到 5 天左右。其次是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全县三分之一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0 多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第三是气候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县境内全年无霜期延长 11 天,平均气温增加 1,林网工程区内气温降低 1左右,土壤含水量比旷野高 50%,相对温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初见成效。我县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正确处理造林绿化和发展后续产业的关系,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带动了全县舍饲养殖、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我县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板报等多种有效形式,对防沙治沙法和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要求各级各部门站在“三个重大”即重大的政治任务、重大的发展机遇,重大的历史责任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做到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确保了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2、强化领导,协调联动,是全力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攻坚战的保障。一是成立了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对全县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总体指挥调度。指挥部下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和退耕还林(草)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分别设在计划局、林业局。实行县级、科局领导包乡镇工程制度。二是县政府与乡政府签订了工程建设责任状,明确了各乡镇长为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乡镇的工程负总责。计划、财政、林业、水利、畜牧等有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项目建设工作。3、创新机制,政策推动,是增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意识的动力。在绿化工程实施中,全面推行领导问责制、承包责任制、市场运作制、全程监管制、考核评比制、长效管护制“六大机制” ,市场化运作,招投标承包,所有绿化工程建设任务全部由专业造林绿化施工单位承包实施;对中标施工单位实行三年总承包、分年度验收,分年度付款;实行技术监理制,建立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小组,对各项重点工程分段承包监管,就建设标准、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等各方面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坚持建管齐抓,切实保证了城乡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绿化效果。4、种苗管理,强化支撑,是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的途径。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种苗是基础,科技是支撑。在种苗供应上,采取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建成了三级育苗体系,使全县每年生产优质苗木量达 6000 多万株,基本满足全县工程造林的需要。严格苗木供应“一签两证”制度,实行市场化供苗,杜绝“人情苗” 、 “关系苗” ,在提高种苗质量上实现了新突破。在科技支撑上,针对坝上干旱严重,造林成活难的实际,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实树的原则,采取乔草、灌草、乔灌相结合的退耕还林模式,加大科学营造力度,突出超前整地,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同时,采取挖大坑、载壮苗、蘸泥浆,使用容器苗、生根粉、保水剂、植苗锨等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5、政策扶持,加强管护,是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三分造,七分管。在林木管护方面,我们吸取多年经验,坚持造管并重的方针,正确处理造林绿化和发展畜牧业的关系,实行封育禁牧,发展舍饲圈养,明确造林权属,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制。项目工程完工后,各行政村按工程选派专职护林员进行统一管护,制定护林公约,严防人畜危害。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工程区严格禁牧、禁挖、禁火,切实保护了工程区林草植被和森林资源安全。四、存在问题与不足“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和发展经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不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林业生态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幼林抚育管理水平较低。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县林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木经营为中心,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林较少,林果产品数量小,档次不高,不具备加工能力,产品市场开拓不够。三是林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林业科研、林木种苗、科技推广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求,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步伐缓慢,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林业管理手段急需提高。“十一五”期间,林业局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周围绿色屏障目标要求,强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运作,全力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塞北林场建设、通道绿化、城乡绿化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XX 年林业局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林业工作站先进单位” ,XX 年林业局党总支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重点工作情况1、退耕还林工程:五年累计投资 400 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5 万亩。其中,完成 XX 年任务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2 万亩、荒山匹配万亩) ,完成 XX 年荒山匹配任务万亩,完成 XX 年荒山匹配任务 1 万亩,工程涉及全县 18 个乡镇。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五年累计投资 109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任务 5 万亩,其中 XX 年 2 万亩、XX 年 2 万亩、XX 年 1 万亩。完成封山育林任务 7 万亩(其中辅助造林万亩) ,其中,XX 年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 2 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 2 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3、塞北林场建设工程:XX 年投资 80 万元,结合对我县境内张石高速公路的坝头到张北收费站30 华里路段内,第一可视面荒山和通道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实施塞北林场建设工程面积万亩,植树万株;同时,修建林间道路 8 公里,设置工程围栏 1 万米。4、城市绿化工程: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三年大变样,绿化要先行”的决策精神,以建设山、水、草、林、园为一体的生态宜人坝上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让山、水、林、草进城的城市经营新理念,按照“多种树,种大树,密植树”的原则,坚持高站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投资 3 亿多元,组织实施完成了西郊森林公园、城区道路绿化、节点绿化、东洋河景观及单位学校、小区等城市绿化工程,绿化城区主次干道 12 条,总长度 3 万多米,绿化面积 91 万平方米;绿化节点 12 个,绿化面积万平方米;绿化机关、企业、学校、小区等 56 个;共计引进栽紫叶李、旱柳、五角枫、金叶榆、水蜡等 19 个品种的树木 300 多万株,使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在 XX 年、XX 年全市城区绿化净增量考核中,我县连续两年取得了名列第一的好成绩;XX 年 9 月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评审。5、 “增绿添彩”工程:围绕市“增绿添彩”大三期工程建设,XX 年、XX 年两年累计投资 462 万元,在油篓沟乡下泗村完成了清水河上游段涵养林治理工程 8114 亩,其中新造林 4114 亩、封育4000 亩,共植树 60 万株。6、XX 县城绿化工程:围绕打造京西北优秀旅游城市目标,以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为依托,组织实施了环绕平方公里县城外围内,规划面积万亩的环城绿化工程。该工程春季在张北镇、油篓沟、郝家营、馒头营、台路沟、小二台 6 个乡镇实施完成。投资 4600 万元,完成新造林万亩,植树 394万株;完成补植万亩。7、通道绿化工程:累计投资 1700 万元,完XX 县级以上公路绿化 90 公里,植树万株。 XX 年投资 40 万元,完成张石高速公路张北段绿化公里,植树 20 万株;投资 50 万元,完成杨哈公路绿化36 公里,植树 27 万株;XX 年投资 1610 万元,完成了张石高速公路张北南口坝头段、张化线、杨哈公路、西环路等 4 条通道的绿化工程,总长公里,共植树万株。同时,投资 300 万元,五年累计完成乡村道路绿化总长 939 公里,植树万株。8、村庄绿化工程:以乡村林木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为契机,结合新民居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以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和环村林带(网)为重点,深入实施“果树进院、绿树围村”工程,实现房前屋后有树林、村内街道有绿荫、村庄周围有森林,做到以绿化促美化、促致富、促文明。五年累计投资 200 万元,完成村庄绿化 227 个、庭院1 万个,植树万株,其中果树 7 万株。9、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深入贯彻落实XX 省义务植树条例 ,强化领导,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 20 万人以上,尽责率达到了 90%以上,建设义务植树基地 25 个,面积达到 5055 亩,五年累计完成义务植树 252 万株。1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XX 年我县作为省 19 个林改试点县之一,严格按照XX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XX 市人民政府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实施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签定林改责任状、编报XX 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环节的工作,立足我县实际,采取“均股到户”的林改形式,圆满完成了全县列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面积 120 万亩的产权明晰工作任务,林权证发证工作将在年底全部完成。11、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切实加强防火宣传,加强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加强护林员队员管理,加强防火巡视,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使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了常抓不懈,实现了连续五年森林火情零目标。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林草覆被总量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全力实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塞北林场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县实有林地面积达到了 177 万亩,其中成林面积达到 15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比“十五”末的%提高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达到了 314 万立方米,比“十五”末的 182 万立方米增长%;林果总产值达到 9881 万元,比“十五”末的 3428 万元增长%。树种结构得到调整。针对坝上树种单一,常绿树种、灌木树种少的特点,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了树种调整力度,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加大了沙棘、柠条、枸杞、山杏等灌木树种和樟子松、云杉等常绿树的造林力度,提高了造林成效。同时,引进试验栽植了紫穗槐、柽柳、饲料桑树、胡杨、四翅滨藜、金银花等新品种,改写了我县工程造林树种单一的历史。造林模式更加科学。根据我县特殊的立地条件,在林种、树种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南部坝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以针叶树种为主;中部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灌木及阔叶乔木树种为主;西部丘陵区,营造防风固沙林,以生态、经济兼用型灌木树种为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首先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大风日数由过去的 90 多天减少到 30 天左右,沙暴日数由 26 天减少得到 5 天左右。其次是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全县三分之一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0 多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第三是气候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县境内全年无霜期延长 11 天,平均气温增加 1,林网工程区内气温降低 1左右,土壤含水量比旷野高 50%,相对温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初见成效。我县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正确处理造林绿化和发展后续产业的关系,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带动了全县舍饲养殖、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我县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板报等多种有效形式,对防沙治沙法和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要求各级各部门站在“三个重大”即重大的政治任务、重大的发展机遇,重大的历史责任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做到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确保了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2、强化领导,协调联动,是全力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攻坚战的保障。一是成立了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对全县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总体指挥调度。指挥部下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和退耕还林(草)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分别设在计划局、林业局。实行县级、科局领导包乡镇工程制度。二是县政府与乡政府签订了工程建设责任状,明确了各乡镇长为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乡镇的工程负总责。计划、财政、林业、水利、畜牧等有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项目建设工作。3、创新机制,政策推动,是增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意识的动力。在绿化工程实施中,全面推行领导问责制、承包责任制、市场运作制、全程监管制、考核评比制、长效管护制“六大机制” ,市场化运作,招投标承包,所有绿化工程建设任务全部由专业造林绿化施工单位承包实施;对中标施工单位实行三年总承包、分年度验收,分年度付款;实行技术监理制,建立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小组,对各项重点工程分段承包监管,就建设标准、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等各方面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坚持建管齐抓,切实保证了城乡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绿化效果。4、种苗管理,强化支撑,是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的途径。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种苗是基础,科技是支撑。在种苗供应上,采取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建成了三级育苗体系,使全县每年生产优质苗木量达 6000 多万株,基本满足全县工程造林的需要。严格苗木供应“一签两证”制度,实行市场化供苗,杜绝“人情苗” 、 “关系苗” ,在提高种苗质量上实现了新突破。在科技支撑上,针对坝上干旱严重,造林成活难的实际,严格遵循因地制宜、适地实树的原则,采取乔草、灌草、乔灌相结合的退耕还林模式,加大科学营造力度,突出超前整地,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同时,采取挖大坑、载壮苗、蘸泥浆,使用容器苗、生根粉、保水剂、植苗锨等行之有效的抗旱造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5、政策扶持,加强管护,是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措施。三分造,七分管。在林木管护方面,我们吸取多年经验,坚持造管并重的方针,正确处理造林绿化和发展畜牧业的关系,实行封育禁牧,发展舍饲圈养,明确造林权属,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制。项目工程完工后,各行政村按工程选派专职护林员进行统一管护,制定护林公约,严防人畜危害。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工程区严格禁牧、禁挖、禁火,切实保护了工程区林草植被和森林资源安全。四、存在问题与不足“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和发展经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不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林业生态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体系还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幼林抚育管理水平较低。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县林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木经营为中心,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林较少,林果产品数量小,档次不高,不具备加工能力,产品市场开拓不够。三是林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林业科研、林木种苗、科技推广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求,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步伐缓慢,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林业管理手段急需提高。“十一五”期间,林业局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周围绿色屏障目标要求,强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运作,全力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塞北林场建设、通道绿化、城乡绿化等林业生态项目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XX 年林业局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林业工作站先进单位” ,XX 年林业局党总支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重点工作情况1、退耕还林工程:五年累计投资 400 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5 万亩。其中,完成 XX 年任务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2 万亩、荒山匹配万亩) ,完成 XX 年荒山匹配任务万亩,完成 XX 年荒山匹配任务 1 万亩,工程涉及全县 18 个乡镇。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五年累计投资 109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任务 5 万亩,其中 XX 年 2 万亩、XX 年 2 万亩、XX 年 1 万亩。完成封山育林任务 7 万亩(其中辅助造林万亩) ,其中,XX 年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 2 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 2 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XX 年万亩(辅助造林万亩) 。3、塞北林场建设工程:XX 年投资 80 万元,结合对我县境内张石高速公路的坝头到张北收费站30 华里路段内,第一可视面荒山和通道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实施塞北林场建设工程面积万亩,植树万株;同时,修建林间道路 8 公里,设置工程围栏 1 万米。4、城市绿化工程:以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三年大变样,绿化要先行”的决策精神,以建设山、水、草、林、园为一体的生态宜人坝上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让山、水、林、草进城的城市经营新理念,按照“多种树,种大树,密植树”的原则,坚持高站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投资 3 亿多元,组织实施完成了西郊森林公园、城区道路绿化、节点绿化、东洋河景观及单位学校、小区等城市绿化工程,绿化城区主次干道 12 条,总长度 3 万多米,绿化面积 91 万平方米;绿化节点 12 个,绿化面积万平方米;绿化机关、企业、学校、小区等 56 个;共计引进栽紫叶李、旱柳、五角枫、金叶榆、水蜡等 19 个品种的树木 300 多万株,使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在 XX 年、XX 年全市城区绿化净增量考核中,我县连续两年取得了名列第一的好成绩;XX 年 9 月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评审。5、 “增绿添彩”工程:围绕市“增绿添彩”大三期工程建设,XX 年、XX 年两年累计投资 462 万元,在油篓沟乡下泗村完成了清水河上游段涵养林治理工程 8114 亩,其中新造林 4114 亩、封育4000 亩,共植树 60 万株。6、XX 县城绿化工程:围绕打造京西北优秀旅游城市目标,以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建设为依托,组织实施了环绕平方公里县城外围内,规划面积万亩的环城绿化工程。该工程春季在张北镇、油篓沟、郝家营、馒头营、台路沟、小二台 6 个乡镇实施完成。投资 4600 万元,完成新造林万亩,植树 394万株;完成补植万亩。7、通道绿化工程:累计投资 1700 万元,完XX 县级以上公路绿化 90 公里,植树万株。 XX 年投资 40 万元,完成张石高速公路张北段绿化公里,植树 20 万株;投资 50 万元,完成杨哈公路绿化36 公里,植树 27 万株;XX 年投资 1610 万元,完成了张石高速公路张北南口坝头段、张化线、杨哈公路、西环路等 4 条通道的绿化工程,总长公里,共植树万株。同时,投资 300 万元,五年累计完成乡村道路绿化总长 939 公里,植树万株。8、村庄绿化工程:以乡村林木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为契机,结合新民居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以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和环村林带(网)为重点,深入实施“果树进院、绿树围村”工程,实现房前屋后有树林、村内街道有绿荫、村庄周围有森林,做到以绿化促美化、促致富、促文明。五年累计投资 200 万元,完成村庄绿化 227 个、庭院1 万个,植树万株,其中果树 7 万株。9、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深入贯彻落实XX 省义务植树条例 ,强化领导,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 20 万人以上,尽责率达到了 90%以上,建设义务植树基地 25 个,面积达到 5055 亩,五年累计完成义务植树 252 万株。1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XX 年我县作为省 19 个林改试点县之一,严格按照XX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XX 市人民政府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实施组建机构、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签定林改责任状、编报XX 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环节的工作,立足我县实际,采取“均股到户”的林改形式,圆满完成了全县列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面积 120 万亩的产权明晰工作任务,林权证发证工作将在年底全部完成。11、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切实加强防火宣传,加强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加强护林员队员管理,加强防火巡视,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使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了常抓不懈,实现了连续五年森林火情零目标。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林草覆被总量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全力实施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塞北林场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县实有林地面积达到了 177 万亩,其中成林面积达到 15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比“十五”末的%提高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达到了 314 万立方米,比“十五”末的 182 万立方米增长%;林果总产值达到 9881 万元,比“十五”末的 3428 万元增长%。树种结构得到调整。针对坝上树种单一,常绿树种、灌木树种少的特点,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加大了树种调整力度,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加大了沙棘、柠条、枸杞、山杏等灌木树种和樟子松、云杉等常绿树的造林力度,提高了造林成效。同时,引进试验栽植了紫穗槐、柽柳、饲料桑树、胡杨、四翅滨藜、金银花等新品种,改写了我县工程造林树种单一的历史。造林模式更加科学。根据我县特殊的立地条件,在林种、树种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南部坝头区,营造水源涵养林,以针叶树种为主;中部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灌木及阔叶乔木树种为主;西部丘陵区,营造防风固沙林,以生态、经济兼用型灌木树种为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首先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大风日数由过去的 90 多天减少到 30 天左右,沙暴日数由 26 天减少得到 5 天左右。其次是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全县三分之一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60 多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第三是气候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县境内全年无霜期延长 11 天,平均气温增加 1,林网工程区内气温降低 1左右,土壤含水量比旷野高 50%,相对温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初见成效。我县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正确处理造林绿化和发展后续产业的关系,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带动了全县舍饲养殖、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1、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我县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板报等多种有效形式,对防沙治沙法和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要求各级各部门站在“三个重大”即重大的政治任务、重大的发展机遇,重大的历史责任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做到了全党动员、全民参战,确保了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2、强化领导,协调联动,是全力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攻坚战的保障。一是成立了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对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