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_第1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_第2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_第3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_第4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8 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二题号 一26 27 28 29 30总分得分评卷(合分)人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湘潭高考模拟)夏桀和商纣亡国的共同原因是:实行暴政,丧失人心 狂妄自大,生活腐朽 被属国的首领起兵攻灭 频繁迁都,政局动荡A. B. C. D. 【解析】夏朝的都城是阳城,商朝的都城从盘庚迁殷后稳定下来,所以商朝频繁迁都是错误的。【答案】C2. (湘潭高考模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分封制崩溃 B.井田制瓦解 C.周王室衰微 D.奴隶制腐朽 【解析】诸侯争霸,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战争不断,从本质上来讲,表明西周以来的分封制走向崩溃。注意争霸是政治层面,而井田制是经济层面。【答案】A3. (湘潭高考模拟)下列事件中促使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是: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的“初税亩”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A. B. C. D. 【解析】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而田氏伐齐和三家分晋则是政治和军事层面,无关土地所有制。【答案】A4. (湘潭高考模拟)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解析】孔子认为仁爱应该有阶级等级差别,而墨子则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要不分阶级等级差别互帮互爱。【答案】B5. (湘潭高考模拟)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 B.地方行政制度 第 2 页 共 8 页 C.皇帝的权力 D.田租赋税制度 【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这是秦朝与汉初制度上最大的区别。就皇帝权力和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区别,田租赋税制度都是以人头为主要征税标准。【答案】B6. (湘潭高考模拟)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的重要依据是A.门第 B.品德和才能 C.政绩 D.声望 【解析】汉代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察举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德和才能,到东汉时期则以门第为主要选官标准。【答案】B7. (湘潭高考模拟)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政权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解析】两汉时期都有对匈奴的长期和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答案】D8. (湘潭高考模拟)下列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历时最久的一项是A.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B.九章算术C.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 D.华佗发明的麻沸散【解析】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领先世界历时 1700 年,领先时间最久。【答案】C9. (湘潭高考模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传播或发展起来,其影响的不同之处是A.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B.对中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C.维护了封建统治 D.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解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存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答案】D10. (湘潭高考模拟)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C.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D.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解析】科举制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答案】B11. (湘潭高考模拟)唐朝在粟末靺鞨设立的管理机构是A.安西都护府 B.瀚海都督府 C.黑水都督府 D.忽汗州都督府 【解析】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立的管理天山南路的机构,瀚海都督府是太宗时设立的管理回纥的机构,黑水都督府则是管理黑水靺鞨的机构。【答案】D第 3 页 共 8 页 12. (湘潭高考模拟)唐代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A.波斯湾 B.红海 C.地中海 D.非洲东海岸 【解析】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波斯湾,汉朝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明朝时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答案】A13. (湘潭高考模拟)右图体现的艺术特色所属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南北朝 【解析】图示是唐朝时期敦煌壁画飞天图。【答案】C14. (湘潭高考模拟)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 ,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 A.重用功臣宿将 B.实行兵农合一 C.士兵得到锻炼 D.防止武将权重【解析】 “更戍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兵将分离,使得兵不识将,帅无常师,将领们无法专权从而威胁中央。【答案】D15. (湘潭高考模拟)北宋宋朝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解析】要抓住关键词“反面” , “三冗”现象从反面来看当然就是要精兵简政。【答案】D16. (湘潭高考模拟)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的相同政绩是A.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B.采用宋朝的典章制度C.学会制造与使用铁器 D.设置榷场进行边境贸易 【解析】三者都是宋朝时期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答案】A17. (湘潭高考模拟)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 、 “汉法” ,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解析】元朝能统一并维持统治近百年的主要原因当然在于其统治者能够适应并能够推动中原生产力的继续前进,而的那个时候中原是封建社会的农耕文明,而蒙古族则是奴隶制的游牧经济,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最终必定为先进文明所征服。【答案】C18. (湘潭高考模拟)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所具有的特征是 既有战争又有和平 由多民族政权对峙到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新的少数民族形成第 4 页 共 8 页 A. B. C. D. 【解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以上选项都存在。【答案】D19 (湘潭高考模拟)右图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政府严格控制商业活动 商品种类繁多 个体商业比较发达 交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 B. C. D. 【解析】右图是清明上河图 ,从途中我们可以得不到政府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信息,也无法得出交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C20. (湘潭高考模拟)两宋时期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画家要摆脱隋唐的画风 B.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影响C.宋徽宗大力倡导的结果 D.商业与城市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 【解析】两宋时期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答案】D21. (湘潭高考模拟)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出现丞相专权乱政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中多是奸臣 B.皇权软弱 C.丞相权力过大 D.皇权专制 【解析】出现丞相专权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缺少制衡机制。【答案】D22. (湘潭高考模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北方的军事防御力量 B.有效地控制黄河流域C.逃避南方农民起义的打击 D.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 【解析】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北方的蒙古的袭扰边疆;同时也是朱棣“龙兴之地” 。 【答案】A23. (湘潭高考模拟)清朝建立初期,知识分子由“经世”到“避世” ,由要求社会改革转入“为考据而考据”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清初教育制度导致 B.考据学容易出成就C.专制统治高压政策所致 D.八股取士制度造成 【解析】清朝初年康乾时期文字狱盛行,导致知识分子只好钻进故纸堆里研究考证历史的工作,这正是思想专制在清朝初年的典型表现。【答案】C第 5 页 共 8 页 24. (湘潭高考模拟)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两三千万,乾隆 59 年激增至 3 亿多,道光 14 年(1834 年)更超过 4 亿。导致人口激增的最直接原因是A.清朝管辖疆域扩大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C.地丁银制度在全国执行 D.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解析】清朝初年实行的地丁银最终废除了人头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导致人口隐瞒现象大为减少。【答案】C25. (湘潭高考模拟)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当时交通不便 D.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解析】在封建社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所以基本无需外国商品,所以对外贸易的目的往往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www.ks5 26. (湘潭高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 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 ”“故一则 治,异 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 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 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 见知不单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莲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 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董仲舒传请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3 分)(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 分)(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4 分)解析:从三则材料看,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的趋势很明显是从诸多思想争鸣到思想的大一统,原因可以从整个社会大动荡走向大一统的历史必然趋势去分析,也应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角度去考查。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战国时期诸子都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何评价?应结合相关时代背景和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等角度来多角度分析问题,辩证思考回答问题。26.(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1 分)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 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1 分)(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1 分)秦朝的焚书坑儒;(1 分)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 。 (1 分)第 6 页 共 8 页 (3)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1 分)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1 分)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也扩大了儒学,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与儒学的发展。 (2 分)27. (湘潭高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 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二 读图:隋唐时期的工商业城市材料三 夜市灯火连星汉,水郭帆 樯近斗牛。摘自唐代诗人李绅的宿扬州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 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 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 诸镇之第一。 ”请回答:(1)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4 分)(2)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 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 分)解析:从材料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可以看出扬州在唐朝后期已经成为商业大都会,外商云集;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扬州是著名的手工业中心,从材料三“夜市灯火连星汉”可以看出,扬州的夜市繁荣。第二问中,从材料归纳有效信息即可。第三问中,我们既要结合材料归纳明清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如从材料二图可以看出城市多位于交通要道上,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城市往往是手工业中心,成为专业化的城市,同时要善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城市经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27.(1)表现:手工业发达;(1 分)商业大都会;(1 分)水运发达;(1 分)外商云集;繁华夜市。 (1分)(2)原因:交通要道;(1 分)手工业、商业发达;(1 分)城市人口增加。 (1 分)(3)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1 分)经济功能加强;(1 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 分)28. (湘潭高考模拟)汉唐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识读下图回答后面的问题。第 7 页 共 8 页 西汉和唐朝,在今天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了哪些军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3 分)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2 分)西汉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是什么?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畅通的共同原因有哪些?(5 分)解析:第一问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设置的机构是公元前 60 年设置的西域都护,唐朝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分别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第二问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敦煌莫高窟实际上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第三问中,西汉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要结合国内国际的客观历史背景多角度思考,还要考虑到做好“凿空”工作的张骞等人的献身精神;汉唐“丝绸之路”畅通的共同原因我们要善于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角度来思考和分析。28.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3 分)隋唐,佛教。 (2 分)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发达;反击匈奴的胜利,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保证;张骞、班超的开拓和献身精神;汉朝先进的科技文化对中亚、西亚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 (3 分)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府重视,在西域设置了军政机构,保卫商旅往来的安全;汉代北击匈奴和唐代反击东、西突厥战争的胜利,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 (2 分)29. (湘潭高考模拟)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结合图 1 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4 分)结合图 2,简述隋唐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 (6 分)解析:本题另辟蹊径,从交通入手出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主要要善于从图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第一问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秦朝时期统一车轨修驰道的举措和为进攻越族凿灵渠的史实,它们的作用可以从巩固统一和发展经济诸角度来思考;第二问中,我们要抓住关键“交通发展对于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 ,要善于从内外两方面来谈影响,内有以长江和运河为图 1 图 2第 8 页 共 8 页 中心的发达的水运交通,外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29.表现: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2 分)影响: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