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预防 在临床的应用在临床的应用 1 职业风险 2002年 11月到 2003年 6月,我 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的暴发流行。 2002.11.16-2003.2.28在广 东省( 7个城市)暴发的非典 型肺炎中共有 792个病例和 31 人死亡,约 30%是医务工作者 。 2 职业风险 2003.3.26卫生部报告:北 京出现 10个病例,其中 3人 死亡,死亡病例中的 2人为 医务工作者。在山西省发 生 4例,无死亡,其中 2人 为医务工作者。 3 职业风险 研究表明,在这场浩劫中 ,医务人员大多数是受到 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感染冲击。调查中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感染率最高, 4 职业风险 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 18.38%,其中 天津 39.38%、 北京 25.43%、 山西 17.64%, 医务人员如此高的感染率在迄今为 止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从未出现过。 5 职业风险 而在北京,所有感染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务 人员中,护士占 48.8 ,在各种类型的医务人 员中所占比例最高,与 护士和病人有着最为密 切的接触有关。 6 职业风险 。职业性感染不仅在非典型 肺炎的感染, 经血液传播疾 病 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常被忽 视。 7 职业风险 -经血传播 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 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 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 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被 污染的锐器刺伤 。 8 职业风险 -针刺伤 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特 别是护士,有很高的皮 肤损伤率,属于经血传 播疾病如肝炎病毒和 HIV 的高危人群,存在着极 大的职业风险。 9 洗手、戴手套、戴眼罩口罩 、小心利器刺伤、穿防护衣 和进行屏蔽,适当的处理污 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 洗手和 小心利器刺伤 。 职业风险 -普遍预防措施 包括: 10 职业感染 -传染给病人 另一项调查又显示,医 护人员感染了经血传播 疾病后也可以通过医疗 过程传播给病人, 11 9组病人 HBV感染与牙医有关 1970- 1987年美国公 开发表的文献报道提示 9组病人的 HBV感染与被 患乙型肝炎的口腔科医 务工作者的治疗有关。 12 双向防护 -新的隔离预防 医疗实践再次告诉我们, 仅自我防护还不够,尚须 考虑病人,也就是需要双 向防护的新的隔离预防指 南 -标准预防 13 标准预防 在 1996年,美国 CDC再次修改了 隔离预防指南,并很快被世界各 国所采用,我国于 2000年 12月下 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中也启用了这项指南。 14 积极推荐 -标准预防 推广和强化 “标准预防 ” 15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 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 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 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 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 ,他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成功而有效的措 施, 16 特别是在这次预防 SARS的传 播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不可替 代的作用,正确的使用 标准 预防 不仅保护了病人更保护 了我们医护人员自己 。 双向防护的新的隔离预防 17 ( 1)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 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 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 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和飞沫隔离 。 18 标准预防 是成功 的、有效的、经济 的医院感染控制的 主要策略。 实施 “标准预防 ” 19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 1)洗手: v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 最有 效的措施。 v我国卫生部规范中要求:要有洗手 设备和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医疗护 理活动前后等情况下认真的洗净双 手。 20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2)手套: v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 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v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 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v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 时的媒介 ,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 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21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 更换手套 ;手套不能代 替洗手。 22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 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 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 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 腔及鼻腔粘膜。 23 戴口罩程序 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口罩必须完全盖住口鼻,压鼻形,防漏气 口罩避免弄脏,密封不漏气 以下情况应更换 被血液或其他污物弄脏应更换 潮湿或有异味应更换 破损必须更换 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 还要注意卫生,经常洗手 24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 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 、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 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 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 和环境。 25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 v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 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 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 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v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取。 26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6)环境控制 :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 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 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 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 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 )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 实。 27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7)被服 : v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 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 污染衣服,应避免清点扰动操作 ,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 境。 28 标准预防应用措施包括: b、 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 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 ,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 的地方。 29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c、 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 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 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 设备装袋备用。 30 9)隔离室 对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放置在专 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当的卫生 或环境的控制,但是专用房间不 是有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协 商病人的放置或其他的选择。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隔离室 3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上实施 : 接触隔离、 空气隔离、 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中不能 预防经由空气、飞沫、接触途径 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 ( 3) 32 1)空气预防 已诊断或怀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除 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之外,实 施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 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气 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 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 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 ,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33 空气预防 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 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 空气传播。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 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 置。 34 飞沫预防 已诊断或疑是为飞沫传播的疾病 除实施标准预防之外,实施飞沫 隔离。 飞沫传播又称微粒传播,是指预 防经气溶胶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较大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 不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075.2-2025电子束焊机验收检验第2部分:加速电压特性的测量
- 2025年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试题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应急安全专项培训课件
- 秋季腹泻与季节因素关联性研究
- 点心供应合同(标准版)
- 传染病护理中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 2025年乐山夹江县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中考核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数字艺术展览虚拟场景构建与观众互动体验创新报告
- 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申请政策解读报告
- 山西省平顺县顺鑫矿业有限公司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mh fg2000ab普通说明书使用服务及配件手册
- 疼痛科梯队建设聊城
- 骨关节健康氨糖氨糖疗法
- 面向航空制造过程排产的关键参数智能感知计算研究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28121-2011非热封型茶叶滤纸
- 2023年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苹果栽培学完整版课件
- 湿性愈合和新型敷料选择课件
- 软件生命周期与开发模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