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水肿 ppt课件_第1页
病理生理学水肿 ppt课件_第2页
病理生理学水肿 ppt课件_第3页
病理生理学水肿 ppt课件_第4页
病理生理学水肿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 肿 1 一 概述 概念: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和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称之为水肿。 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常见病理过程。 水肿液积聚于体腔中一般称之为积液或积水( hydrops) ,如心包积液,胸水,腹水等。 细胞内液的过多积聚被称之为细胞水肿 (细胞水化)。 2 分 类 全身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 按原因 肝性水肿 心性水肿 肾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按发生部位 皮下水肿 脑水肿 肺水肿 按范围 特发性水肿:是原因不明的一种全身性水肿,好发于女 性。 按水肿液性状 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 粘液 性水肿 3 二 水肿的发生的基本机制 正常人体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保持恒定,是通过对两个动 态平衡的调节来实现的。 4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示意图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示意图 小动脉 小静脉 血浆胶体渗透压 25 组织间静水压 10 组织间胶渗压 15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有效流体静压 - 有效胶体渗透压 ( 30 10) ( 25 15) 10mmHg 淋巴管 Pcap 30 5 容量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动态平衡容量平衡体内外液体交换动态平衡 6 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一)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调 组织液生成增多 1 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 原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全身静脉压增高 静脉受压或栓塞: 动脉充血,常见于炎性水肿 血容量增多,输血输液过多。 7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原因: 蛋白质合成障碍,见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 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感 染,肿瘤 血浆胶体渗透压 8 3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使血 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水分大量进入 组织间隙。 原因 感染,烧伤,冻伤使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底膜受损, 变态反应时,组胺和激肽等炎性介质引起微血管扩 张,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内皮细胞之间的 间隙扩大,通透性增高 9 ( 4 )淋巴回流受阻 淋巴回流不仅可把组织液及其所含的少量蛋白质回收 入血液循环,而且当组织液生成增多时,淋巴回流可代 偿性增多,具有重要的抗水肿作用。 原因 淋巴管阻塞 :丝虫病 淋巴管受压 :恶性肿瘤 淋巴管摘除 :乳腺癌根治术时 10 (二)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与肾小管重吸收 1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原因 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 肾炎引起肾单位的大量破坏。 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使肾血流量减 少及肾血管收缩。 11 ( 1)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2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原因:肾小球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 FF)增加 FF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12 13 14 ( 2) 肾血流的重新分布髓袢重吸收增多 皮质肾单位交感神经末梢较丰富 皮质肾素的产生量高于髓质,其所生成的血管紧张 素 也明显高于髓质。 15 ( 3)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醛固酮增多 醛固酮增多的主要机制: a、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密斑钠负荷减少 ? ? “钠逃逸 ”或 “醛固酮逃逸现象 ” 16 心房利钠多肽的调节及其作用 心房利钠多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是 由心房肌细胞产生的多肽,由 21 33个氨基酸组成 。 产生机制:当心房扩张,血容量增加,血钠增高 ,血管紧张素增多时,就会刺激心房肌细胞合成 和释放心房利钠多肽 心房利钠多肽的主要作用:强大的利钠和利尿作用 B、对抗血管紧张素的缩血管效应 C、拮抗醛固酮促进 Na+重吸收的作用 A、抑制近曲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 17 ADH分泌增多的主要机制: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左心房和胸腔大血管容量感受器 受到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引起 ADH分泌增多; 醛固酮分泌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增 多,晶体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使 ADH分泌增多; 血管紧张素 增多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使 ADH的产 生和释放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18 三、水肿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水肿的特点 ( 1)水肿液的性状 渗出液 漏出液 相对密度 1.018 蛋白含量 1.015 3 5g 100ml 2.5g 100ml 细胞数目 100个 100ml 500个 100ml 可为黄色、脓性、 血性、乳糜性外观 淡黄色、浆液性 透明度 多混浊 透明或微混 19 ( 2)水肿的皮肤特点 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皮下组织有过多液体 集聚 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手指按压时可有凹 陷,解压后凹陷不能立即复原,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 为显性水肿( frank edema)。 隐性水肿 (recessive edema):全身性水肿病人,皮下已 有过多的液体集聚,有时可达体重的 10,但手指按 压时不出显明显凹陷,称为隐性水肿。 水在人体组织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水和凝胶态水 20 ( 3)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 心性水肿:最先出现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如胫 前、踝关节、腰骶部水肿。 肾性水肿:最先表现为眼睑或面部水肿。 肝性水肿:最先表现为大量腹水。 原因 重力效应 组织结构特点 :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性大 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 21 不利方面: 有利方面:炎性水肿液具有运送抗体和药物以及稀释毒 素等作用。 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 1)细胞营养障碍 :大量水肿液加大了组织细胞与 毛细血管间的距离使氧和营养物质向组织细胞的供应 发生障碍。 ( 2)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22 四、几种常见的水肿及其发生机制 (一)心性水肿 1、概念:通常将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为心 性水肿。 水肿液的分布:最先为皮下组织、也可出现胸腹水 2、临床特点: 皮肤特点:可见凹陷性水肿,常首先出现于身体下 垂部位 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 23 ( 1)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 (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 3)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5)淋巴回流受阻 3、发生机制 24 (三)肾性水肿 1、概念: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 2、临床特点: 肾炎性水肿 3、发生机制 水肿液首先出现于眼睑和面部等组织舒缩部位 肾病性水肿 25 (三)肺水肿 1、概念:过多的液体在肺组织中集聚称之为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正常肺循环具有抗水肿作用:毛细血管平均血压低( 2.27/0.93)、丰富的淋巴系统 2、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 、 X线肺部阴影等。 3、发生机制 26 ( 1) 压力性肺水肿(血流动力性肺水肿) 常见于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肺静脉狭窄或阻塞。 ( 2) 通透性肺水肿 主要见于肺部感染、吸入有毒气体、 ARDS等情况。 ( 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4) 肺淋巴回流受阻 27 (四) 脑水肿 脑组织细胞内外液体含量增多引起脑体积增大和重量增 加,称为脑水肿。 1、概念 2、临床特点 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 3、分类及其发生机制 ( 1) 血管源性脑水肿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见于颅 内感染、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