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 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 16 人赴 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 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 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 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 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 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 6+6 学制, 共 12 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 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 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 4+2 学制,小学 4 年级完后就分流成 em1、em2、em3,6 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 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 4 年,毕业 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 , 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 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 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 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 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 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 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 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 200 多 所中学中排名前 10 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 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 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 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 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 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 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 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 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 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 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 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 职(打工) ;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 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 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 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 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 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 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 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 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 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 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 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 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 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 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 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 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 20-25%读大学,40-45%读 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 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 20%;中 国初三留新学生读大学的有 90%以上能获得奖学金, 未获奖学金的还可免息贷款;在新加坡的财政预算 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军费,第二位的是教育经费。 没有“义务教育“概念 在国内,义务教育家喻户晓,作为教师,义务 教育更是深入人心。可在新加坡却没有义务教育这 个概念,无论是它教育部的官员,还是下面的中学 校长,都给我们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我们觉得新 加坡是没有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例如,中学生每 月只交学费 7 新元、杂费 5 新元,这与我国相比学 生交费的确很少。还设有“清寒助学?quot;,实行 “0“水准会考免费午餐等。对于留新的外国学生, 不仅不收学杂费、住宿费、早餐费等,还每月发给 每生 200 新元,以解决午餐、学习用具、零用等。 有学生透露,他们如果节约开支,每学年 6 月和 12 月两次放假回国,其机票费不在话下。每天下 午学校组织的学生补课也不收费。每个学生每年有 国拨的 800 新元作为课外活动费,一般的课外活动 也不收费,只有一些长期请企业、科研单位的辅导 老师在所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才向学生收一点。 要是你乐意去请家教,也得照价付钱。 我们代表团一行大为羡慕的是,中学校长不必 成天为钱发愁,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拨,除非学校 要扩大原有建筑面积修建房屋,只需要自酬 5%的 经费即可。因此,在中正中学、四德女中、南洋华 侨中学以及华中初级学院几所学校,其房屋建筑都 是很有特点的,各种用途及功能的教学用房、场地 及设施设备均较为齐全。那种为筹集经费绞尽脑汁 地招收大批自费择校生的情形,在新加坡不复存在。 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新两国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其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新加坡的中国传统 文化也具有浓厚的色彩,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 氛围。赴新加坡前,看到一则报道新加坡副总理在 一次大会上大 谈岳飞,号召人民学习岳飞的“精忠报? quot;,以振国人之精神,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新加坡,座谈访问、逛商场、游公园,无论 你走在哪里,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中文作为它的 四大语言(英文、中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之一, 我们相互交流起来很方便自然,毫无异国他乡的感 觉。中国传统的儒文化如仁、义、礼、信、道以及 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新加坡的 几所中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你可以看到“书山有 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等熟悉的诗句,也可 以看到取名“诚毅楼“、“竹林居“等楼房,还可以看 到以忠 1、忠 2、忠 3等取名的班级序号。在 中正中学,学生的中国书法兴趣小组,其书画作品 在至少两栋楼里都有集中的展示,书体多样化,质 量也不错。这情景,仿佛是在我自己的学校。在四 德女中,校徽图案高高地放置在办公大楼的墙上方, 校徽上写着校训:诚、毅、礼,并将师生的座右铭 “坚持不懈,礼貌待人,诚实正直“印刷在学校的墙 壁上。我真没想到,在这个国度上,这样如此看重 中国传统文化,我刻制的两枚印章赠送给中正中学 的余立信校长和四德中学的梁锦媚校长,也算是我 找到了知音,使我暗暗高兴不已! 英语是“敲门砖“ 我国有句俗话:“字是打门锤。“过去未普及电 脑时,写字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还把你写字的水平 与文化水平相提并论。如今电脑盛行,不少人对写 字不大用功了,什么东西都用电脑制造。在一些人 眼里,用手写的东西是跟不上形势的表现。有人告 诫我“顽固写字”者,不用电脑,不用说逛“地球 村“,就是过去学过英语也将失去记忆。走出国门, 才深深体会到外语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英语是每个人的第一语言,不会英 语,将一事无成。我们初三留新学生起初三个月是 专门强补英语,之后才上其他学科的课。所有学科 上课都用英语,如果你听不懂英语,即使是简单的 学科内容你也束手无策。学校为了便于中国学生熟 悉英语,就将他们分散与印度、马来西亚学生的宿 舍内住,使之随时都用英语交流,造成一种无处不 在的英语氛围。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说,我们的初三 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他们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难怪我们学生感到最恼火的是英语,这不单是词汇 量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听、说以及用英语的 方式去思考、研究问题。新加坡及欧美国家的大学 要求中,英语未达到 a1、a2(相当于我们的优、 良水平)成绩的,就不能申报好的大学。校长们告 诉我们,中国学生毕业时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开 始第一年一般只能考个 b3(相当于我们的及格水 平) 。所以,我们留新学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英 语。 以人为本 在建筑设计和用材上,新加坡的中学都不追求 豪华,更不盲目攀比,在考虑美观、大方的前提下, 尽量考虑适用性,达到物尽其用,不至于浪费。在 那里,我们见不到一个雄伟的体育馆,恰是各自不 同的操场和体育设施。尤其与我们不同的是,每栋 楼房的底楼几乎都是用几根柱子撑起而无墙壁的, 便于学生学习、活动和行走不被日晒雨淋。南洋理 工大学内凡有车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阳光棚长廊抵 达公寓、教学楼或办公楼,就这一工程就花了 300 多万新元。 学校的器材、器具,鼓励学生多使用。比如四 德中学,就把钢琴分别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 便于任何学生随时弹奏。 在学生宿舍,设有阅览室、自习室,甚至还有 可供学生需要煮汤的炉灶房间。每 7-8 个学生就 配有一个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师生关系上,校长和教师叫学生都只喊名, 省去姓,犹如家庭成员般的温暖;当学生犯错时, 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是以关心的态度和谦和的语 言,对错误性质严重一些的学生给予公开批评的办 法。新加坡规定,教师对学生不得进行体罚和变相 体罚,唯有校长才能对极个别的男学生采取一定的 体罚措施。 几天短暂的新加坡教育考察,引起我许多思考: 教育的传袭性怎样才能发扬广大?教育的借鉴性如 何掌握好分寸?东西方教育的优势究竟怎样结合? 教育如何才能丢掉教师们不断透支着生命的沉重负 载?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 尽管中新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不同,但新 加坡办教育既与世界接轨又不失自己的优势的思路 值得我们研究,注重人文因素和以人为本的做法值 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 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 16 人赴 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 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 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 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 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 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 6+6 学制, 共 12 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 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 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 4+2 学制,小学 4 年级完后就分流成 em1、em2、em3,6 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 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 4 年,毕业 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 , 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 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 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 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 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 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 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 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 200 多 所中学中排名前 10 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 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 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 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 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 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 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 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 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 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 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 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 职(打工) ;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 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 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 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 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 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 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 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 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 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 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 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 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 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 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 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 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 20-25%读大学,40-45%读 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 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 20%;中 国初三留新学生读大学的有 90%以上能获得奖学金, 未获奖学金的还可免息贷款;在新加坡的财政预算 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军费,第二位的是教育经费。 没有“义务教育“概念 在国内,义务教育家喻户晓,作为教师,义务 教育更是深入人心。可在新加坡却没有义务教育这 个概念,无论是它教育部的官员,还是下面的中学 校长,都给我们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我们觉得新 加坡是没有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例如,中学生每 月只交学费 7 新元、杂费 5 新元,这与我国相比学 生交费的确很少。还设有“清寒助学?quot;,实行 “0“水准会考免费午餐等。对于留新的外国学生, 不仅不收学杂费、住宿费、早餐费等,还每月发给 每生 200 新元,以解决午餐、学习用具、零用等。 有学生透露,他们如果节约开支,每学年 6 月和 12 月两次放假回国,其机票费不在话下。每天下 午学校组织的学生补课也不收费。每个学生每年有 国拨的 800 新元作为课外活动费,一般的课外活动 也不收费,只有一些长期请企业、科研单位的辅导 老师在所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才向学生收一点。 要是你乐意去请家教,也得照价付钱。 我们代表团一行大为羡慕的是,中学校长不必 成天为钱发愁,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拨,除非学校 要扩大原有建筑面积修建房屋,只需要自酬 5%的 经费即可。因此,在中正中学、四德女中、南洋华 侨中学以及华中初级学院几所学校,其房屋建筑都 是很有特点的,各种用途及功能的教学用房、场地 及设施设备均较为齐全。那种为筹集经费绞尽脑汁 地招收大批自费择校生的情形,在新加坡不复存在。 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新两国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其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新加坡的中国传统 文化也具有浓厚的色彩,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 氛围。赴新加坡前,看到一则报道新加坡副总理在 一次大会上大 谈岳飞,号召人民学习岳飞的“精忠报? quot;,以振国人之精神,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新加坡,座谈访问、逛商场、游公园,无论 你走在哪里,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中文作为它的 四大语言(英文、中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之一, 我们相互交流起来很方便自然,毫无异国他乡的感 觉。中国传统的儒文化如仁、义、礼、信、道以及 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新加坡的 几所中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你可以看到“书山有 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等熟悉的诗句,也可 以看到取名“诚毅楼“、“竹林居“等楼房,还可以看 到以忠 1、忠 2、忠 3等取名的班级序号。在 中正中学,学生的中国书法兴趣小组,其书画作品 在至少两栋楼里都有集中的展示,书体多样化,质 量也不错。这情景,仿佛是在我自己的学校。在四 德女中,校徽图案高高地放置在办公大楼的墙上方, 校徽上写着校训:诚、毅、礼,并将师生的座右铭 “坚持不懈,礼貌待人,诚实正直“印刷在学校的墙 壁上。我真没想到,在这个国度上,这样如此看重 中国传统文化,我刻制的两枚印章赠送给中正中学 的余立信校长和四德中学的梁锦媚校长,也算是我 找到了知音,使我暗暗高兴不已! 英语是“敲门砖“ 我国有句俗话:“字是打门锤。“过去未普及电 脑时,写字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还把你写字的水平 与文化水平相提并论。如今电脑盛行,不少人对写 字不大用功了,什么东西都用电脑制造。在一些人 眼里,用手写的东西是跟不上形势的表现。有人告 诫我“顽固写字”者,不用电脑,不用说逛“地球 村“,就是过去学过英语也将失去记忆。走出国门, 才深深体会到外语的重要性。 在新加坡,英语是每个人的第一语言,不会英 语,将一事无成。我们初三留新学生起初三个月是 专门强补英语,之后才上其他学科的课。所有学科 上课都用英语,如果你听不懂英语,即使是简单的 学科内容你也束手无策。学校为了便于中国学生熟 悉英语,就将他们分散与印度、马来西亚学生的宿 舍内住,使之随时都用英语交流,造成一种无处不 在的英语氛围。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说,我们的初三 学生的英语水平,只相当于他们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难怪我们学生感到最恼火的是英语,这不单是词汇 量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听、说以及用英语的 方式去思考、研究问题。新加坡及欧美国家的大学 要求中,英语未达到 a1、a2(相当于我们的优、 良水平)成绩的,就不能申报好的大学。校长们告 诉我们,中国学生毕业时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但开 始第一年一般只能考个 b3(相当于我们的及格水 平) 。所以,我们留新学生需要花很多精力学习英 语。 以人为本 在建筑设计和用材上,新加坡的中学都不追求 豪华,更不盲目攀比,在考虑美观、大方的前提下, 尽量考虑适用性,达到物尽其用,不至于浪费。在 那里,我们见不到一个雄伟的体育馆,恰是各自不 同的操场和体育设施。尤其与我们不同的是,每栋 楼房的底楼几乎都是用几根柱子撑起而无墙壁的, 便于学生学习、活动和行走不被日晒雨淋。南洋理 工大学内凡有车站的地方,都修建有阳光棚长廊抵 达公寓、教学楼或办公楼,就这一工程就花了 300 多万新元。 学校的器材、器具,鼓励学生多使用。比如四 德中学,就把钢琴分别安放在休息室、走廊等地方, 便于任何学生随时弹奏。 在学生宿舍,设有阅览室、自习室,甚至还有 可供学生需要煮汤的炉灶房间。每 7-8 个学生就 配有一个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师生关系上,校长和教师叫学生都只喊名, 省去姓,犹如家庭成员般的温暖;当学生犯错时, 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是以关心的态度和谦和的语 言,对错误性质严重一些的学生给予公开批评的办 法。新加坡规定,教师对学生不得进行体罚和变相 体罚,唯有校长才能对极个别的男学生采取一定的 体罚措施。 几天短暂的新加坡教育考察,引起我许多思考: 教育的传袭性怎样才能发扬广大?教育的借鉴性如 何掌握好分寸?东西方教育的优势究竟怎样结合? 教育如何才能丢掉教师们不断透支着生命的沉重负 载?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 尽管中新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不同,但新 加坡办教育既与世界接轨又不失自己的优势的思路 值得我们研究,注重人文因素和以人为本的做法值 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 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 16 人赴 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 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 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 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 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 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 6+6 学制, 共 12 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 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 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 4+2 学制,小学 4 年级完后就分流成 em1、em2、em3,6 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 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 4 年,毕业 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 , 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 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 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 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 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 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重庆的初三 留新学生所就读的中学,包括中正中学、四德女子 中学、淡马锡中学和海星中学,都是新加坡 200 多 所中学中排名前 10 名内的名牌中学,他们毕业后 就报读初级学院,然后毕业后申报读新加坡南洋理 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三所大学,也可申报读 英国剑桥等大学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东西方教育的结合 东西方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最明显之处在于: 东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以考试成绩排名, 学生死记硬背的成分多。西方教育注重知识的点拨 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给学生留有思 考、发挥和创造的较大空间。而新加坡的教育将东 西方的两种教育进行结合,吸取各自的一些东西, 试图建立一种东西方融合的教育制度。中学以分数 排定名次来评价优劣,也以分数排名收生;大学生 以积分多而选住好宿舍,学习优等方能申请社会兼 职(打工) ;较多的死记硬背、补课、家教、学生 负担过重等在新加坡也一路通行。同时,上午行课、 下午搞社团兴趣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能说会道、 会思善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发挥特长等在新加 坡也搞得有滋有味。在考察中我老是有一种感觉时 时浮现,那就是新加坡教育有东方的十分看重成绩, 又有西方的大肆张扬个性和爱好。可以说,只要你 有能耐,甭管你是哪方面的能耐,你都能在新加坡 找到用武之地,特别是上了初级学院和大学,各种 比赛都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是德才兼备者, 国家的、企业的许多奖学金都向你张开双臂,顶尖 者还能获得最高奖-总统奖学金。重庆初三留新学 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体会最深。尽管他们有吃苦耐 劳、勤奋好学的潜质和习惯,然而他们一刻也不可 懈怠,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着初级学院和大 学直奔。 我们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员询问了几个数字:新 加坡计划小学生人数的 20-25%读大学,40-45%读 理工学院,35-40%读初级学院;中国初三留新学生 的水平,相当于新加坡中三学生水平的前 20%;中 国初三留新学生读大学的有 90%以上能获得奖学金, 未获奖学金的还可免息贷款;在新加坡的财政预算 中,处于第一位的是军费,第二位的是教育经费。 没有“义务教育“概念 在国内,义务教育家喻户晓,作为教师,义务 教育更是深入人心。可在新加坡却没有义务教育这 个概念,无论是它教育部的官员,还是下面的中学 校长,都给我们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我们觉得新 加坡是没有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例如,中学生每 月只交学费 7 新元、杂费 5 新元,这与我国相比学 生交费的确很少。还设有“清寒助学?quot;,实行 “0“水准会考免费午餐等。对于留新的外国学生, 不仅不收学杂费、住宿费、早餐费等,还每月发给 每生 200 新元,以解决午餐、学习用具、零用等。 有学生透露,他们如果节约开支,每学年 6 月和 12 月两次放假回国,其机票费不在话下。每天下 午学校组织的学生补课也不收费。每个学生每年有 国拨的 800 新元作为课外活动费,一般的课外活动 也不收费,只有一些长期请企业、科研单位的辅导 老师在所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才向学生收一点。 要是你乐意去请家教,也得照价付钱。 我们代表团一行大为羡慕的是,中学校长不必 成天为钱发愁,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拨,除非学校 要扩大原有建筑面积修建房屋,只需要自酬 5%的 经费即可。因此,在中正中学、四德女中、南洋华 侨中学以及华中初级学院几所学校,其房屋建筑都 是很有特点的,各种用途及功能的教学用房、场地 及设施设备均较为齐全。那种为筹集经费绞尽脑汁 地招收大批自费择校生的情形,在新加坡不复存在。 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新两国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其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新加坡的中国传统 文化也具有浓厚的色彩,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 氛围。赴新加坡前,看到一则报道新加坡副总理在 一次大会上大 谈岳飞,号召人民学习岳飞的“精忠报? quot;,以振国人之精神,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新加坡,座谈访问、逛商场、游公园,无论 你走在哪里,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中文作为它的 四大语言(英文、中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之一, 我们相互交流起来很方便自然,毫无异国他乡的感 觉。中国传统的儒文化如仁、义、礼、信、道以及 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新加坡的 几所中学中体现得比较充分。你可以看到“书山有 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等熟悉的诗句,也可 以看到取名“诚毅楼“、“竹林居“等楼房,还可以看 到以忠 1、忠 2、忠 3等取名的班级序号。在 中正中学,学生的中国书法兴趣小组,其书画作品 在至少两栋楼里都有集中的展示,书体多样化,质 量也不错。这情景,仿佛是在我自己的学校。在四 德女中,校徽图案高高地放置在办公大楼的墙上方, 校徽上写着校训:诚、毅、礼,并将师生的座右铭 “坚持不懈,礼貌待人,诚实正直“印刷在学校的墙 壁上。我真没想到,在这个国度上,这样如此看重 中国传统文化,我刻制的两枚印章赠送给中正中学 的余立信校长和四德中学的梁锦媚校长,也算是我 找到了知音,使我暗暗高兴不已! 英语是“敲门砖“ 我国有句俗话:“字是打门锤。“过去未普及电 脑时,写字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还把你写字的水平 与文化水平相提并论。如今电脑盛行,不少人对写 字不大用功了,什么东西都用电脑制造。在一些人 眼里,用手写的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产品包装摄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科学(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当代国际关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车辆保养与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MyOracleSupport系统安全防护合同
- 2025版厂房场地租赁合同智能化升级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厂区装卸工劳动合同签订及争议解决规范
- 2025版贝壳房产中介区域独家经营代理加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搬迁合同范本含搬家应急预案
- 二零二五年草坪生态修复项目合作合同
- 高压电力电缆保护方案
- DBJ33T 1271-202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技术规程
- 古诗《乐游原》课件
- 规划设计框架合同模板
- 安全心理学-应激及事故创伤的心理救援
- 生命安全与救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标准
- 矿坑涌水量预测计算规程
- 劳动教育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 长租公寓计划书
- 《正确对等得与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