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1页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2页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3页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4页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1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七 六 三 四 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态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 一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 一 2 什么是认知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认知,也称认识,这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的 心理活动。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 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理解、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像各种可能性,产 生策略和幻想,等等。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 或记忆。 3 什么是认知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 : 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 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具体运算阶段 ( 7、 8-11、 12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形式运算阶段( 12岁 -15岁) 认知发展阶段 5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这个阶 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 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 客体永 久性 ,末期出现智慧结构。这个阶段又可 分为六个小阶段。 6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第一分阶段(出生 1个月)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 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 巩固(如吮吸反射),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 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 西未接触到嘴时就做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 称为反射练习期。 7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第二分阶段( 1 4、 4.5个月) 在先天发射基础上,儿童通过机体的整合作 用,把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 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 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 8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第三分阶段( 4.5 9个月) 4个月后,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 调,以后经常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这样一 来,儿童的活动便不再囿于主体自身,而开始涉及 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 主体对它的动作。于是就在主体和客体间通过动作 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 使动作与动作结果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 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9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第四分阶段( 9 11、 12个月) 在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 些动作格式被当做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 。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 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物体的布。这表明儿童在做出这些动作 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的意向。另外,儿童各动作格式之间的关 系更加灵活,更加概括化。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 付新遇到的事物,就像儿童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 ,儿童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 10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第五分阶段( 11、 12个月 1.5岁) 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个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不只是 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 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如将娃娃 放在毯子上,婴儿拿不到娃娃,用手东抓西抓,偶然间拉 动了毯子一角,儿童看到了毯子运动与娃娃间的关系,于 是拉过毯子,取得了娃娃。儿童用新发现的拉毯子的动作 ,达到了目的,这是智慧动作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但这时 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目的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 ,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11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第六分阶段( 1.5岁 2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 寻找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里用 “ 内部联合 ” 方式解决 新问题。如有一只微微开口的小盒子,内装一条看得见的 项链,儿童先是把盒子翻来覆去地看,或用小手指伸进缝 道去拿,但拿不到。后来儿童完全停止了动作,眼睛看着 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后,他突然 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项链。这种一张一合的嘴的动作 实际上是儿童在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盒子张开的情 形,只是当时他的表象能力还很差,仍需借助外部动作表 示。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 标志着感知动作时期的结束。 12 前运算阶段( 2-7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 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 格式在头脑里进行 “ 表象性思维 ” 。如当原型消 失后,儿童用觉察不到的肌肉动作来模仿某个人 做过的怪动作,进行各种象征性游戏,用语词表 示某个人或某物,等等。 13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象征思维阶段( 2 4岁) 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 行思维,所以这一阶段称象征思维阶段。由于有了表象性 功能使儿童能凭借意义所借来象征意义所指的事物,而意 义所借和意义所指的分化就是思维的发生。儿童象征性游 戏的产生是象征思维开始的标志。 如儿童用小棒当 “ 枪 ” 、用碎纸片当 “ 菜 ” ,这里的棒 和纸就是意义所借的象征符号,而 “ 枪 ” 和 “ 菜 ” 则是意 义所指的被象征物。儿童在进行象征思维时完成的任务, 已不是出于实际情境的要求,而是凭借象征格式来进行的 。 14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直觉思维阶段( 4 7岁) 这是从象征性思维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个 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 著特征所左右。特点如下: 1.没有形成守恒概念 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守恒任务举例) 15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直觉思维阶段( 4 7岁) 有人对儿童的 “ 运算 ” 做了四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 明儿童掌握各种 “ 守恒 ” 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 变而改变 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 6- 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 7-8岁)、面积和重 量守恒( 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 16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直觉思维阶段( 4 7岁) 2.自我中心 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 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 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 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 三座山 ” 实验 ) 3.思维的不可逆性 17 具体运算阶段( 7、 8 11、 1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 运算 ” 一词 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含意: 1.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 思维活动。 2.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 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 3.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 中总有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 4.系统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 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如一个类别、一个系列)。 18 具体运算阶段( 7、 8 11、 12岁) 群集结构的形 成 去自我中心 获得了守恒 性 19 具体运算阶段( 7、 8 11、 1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群集结构的形成: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 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 个部分。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群集运 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 20 具体运算阶段( 7、 8 11、 1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的分类 群集结构的形成: 儿童 成人 男孩 女孩 人 生物 动物 非动物 家畜 非家畜 牛 非牛 群集结构 21 具体运算阶段( 7、 8 11、 12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群集结构的形成: 系列化群集运算举例: 将一对参差不齐的小棒按长度按顺序排列整 齐,这就要有系列的概念,知道 A B,B C,演绎出 A C的结论。 22 形式运算运算阶段( 11、 12 15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 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 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 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 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23 形式运算运算阶段( 11、 12 15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对命题进行运算。如主 试问儿童:艾迪斯比苏珊白些,艾迪斯比丽丽黑 些,在这三人中,谁最黑,谁最白?如果这三个 人站在儿童面前,那么即使 6、 7岁的儿童也能解 决,但是用命题形式表达出来甚至使 10岁的儿童 也感到困难。 24 形式运算运算阶段( 11、 12 15岁) 学习的概念 2 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3 学习的分类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遇到多因素存在的问题时 往往束手无策或回到无目的的尝试错误动作当中 ,而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把物体和物体,或命 题与命题组合起来,最后通过对现实的考虑,不 再局限于事物具体的、有限的方面。而是依据某 些可能或所有可能的组合去推论某一种现实性。 25 第五章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v(一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v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 生态度的内心体验 v(二)两者区别 v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v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6 (二) 情绪情感的种类 v ( 1 )情绪的种类 v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 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 v 1心境 v 定义: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v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人际关系、激情和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因 素。 v 2 。激情 v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状态。如狂喜 ,暴怒,绝望,惊厥等。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 它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 27 v 应激 v 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 态;它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 应 v ( 2)情感的分类(或高级情感的发展) v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不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和 美感。 v1道德感 ( 3岁开始萌芽,中班告状表现 v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 、言语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在社会生活中能 够将掌握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当 人们用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 、言图、言论、行为时,认为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 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果认为不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 生 28 v v2理智感 v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 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v 例如,人们在探索真理时产生求知欲,了解认识未知 事物时有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出现迟疑 惊讶和焦躁,问题解决后产生强烈的喜悦和快慰;在 坚持自己看法时有了强烈的热情,这些都属于理智感 的范畴。 v3美感 v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 的情感体验。 29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v1适应功能 v2动机功能 v3组织功能 v4信号功能 v5感染功能 30 二情感情感产生的理论 v (一詹姆斯一兰格情绪说 v (二情绪评估 兴奋学说(啊诺德) v (三情绪三因素说(美国心里学家沙赫) v 三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 1 原始的情绪反应 1本能的情绪反应 v 观察和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 v 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 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 v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原 始的、基本的情绪是进化来的,是不学就会的,天 生的,儿童先天就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生 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v 2原始情绪的种类 31 v 华生的研究 v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1919)根据对医院 500多名婴儿的观察 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华生还详细描述 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现: v ( 1)怕 v 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当婴儿安静地躺 着时,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 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 儿会发抖、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 v ( 2)怒 v 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如,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不 准活动,婴儿会发怒,他把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 v ( 3)爱 v 爱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如,抚摸孩子的皮肤, 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 是展开手指、脚趾。 v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为若干 种。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只能区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 愉快,仅是 “不是不愉快 ”的表现而已。 32 v 二)情绪的分化 v 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v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他认为: v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 ; v 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v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 v 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 v 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v 2、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v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儿童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 v ( 1)泛化阶段( 0 1岁) 33 v v0.5 3个月,出现了 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 忿急、烦闷、惊骇。但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 是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面部表情。 4 6个月,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忿急 。 v ( 2)分化阶段( 1 5岁) v 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开始多样化,从 3岁开始,陆续产 生了同情、尊重、爱等 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 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v ( 3)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v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高度社会化 。这个时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多种高级情绪达 到一定的水平,有关世界观形成的情绪初步建立。 34 二、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v(一)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v1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