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 1 第一章 概述 儿童 是对人类身心发育发展初级阶段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给儿童的 年龄界定为零到 18岁;社会通常称学龄前、学龄期小孩为儿童。我们课 程教学中涉及儿童特指 3-13岁的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 卫生 有目的地预防疾病,改善和促进健康的(一切制度、措施、行为 、方法、手段)科学和艺术。 儿童卫生 - 健康 是指人体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 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态,与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与 均衡,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 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不虚 弱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 21世纪人新身心健康的 6快 1良好(见讲义) 教育 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过程。 健康教育 是促使人们牢固地树立健康意识,了解和掌握建立良 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必须的知识及技能,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 危害因素,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有 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过程。 2 课程性质 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课程是四年制小学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专 业方向必修课程。开设一个学期,共 34学时, 2学分。是研究保护和 增进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在揭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产生影 响的基础上,为制定卫生标准,提出卫生要求和采取相应的卫生措 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研究与儿童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但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又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尽相同的特点,它与小学与学前教育的其它 学科一起,丰富了学科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儿童卫生与健康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 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儿童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 力。它研究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儿童卫生与健 康 是生理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多学科交叉学科。 通过学习 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 ,学生应全面掌握儿童解剖生 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 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 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 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3 教学内容 健康的概念,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儿童卫生学 的研究方法,儿童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发育特点与保健 运动、 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 规律,连续性 阶段性 程序性 不均衡性 相互关联性 个体差异性,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儿童营养与健康,儿童身体常 见的疾病及其预防,儿童心理的发育与保健,托幼机构的膳食卫 生,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卫生,托幼机构的安全与急救,儿童健康 教育实施 。 学时分配: 34学时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见习、操作。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 4-6次,期末闭卷考试。 4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 顾荣芳著,江苏教育出 版社, 1997年 12月。 主要参考书目: 1、 幼儿卫生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年 7月 。 2、 学前卫生学 万钫编著,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5年 3月。 3、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朱家雄著,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94 7。 4、 人体解剖生理学 钱梓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97 4。 5 第二章人、人体、人体生理解剖 人是什么? 生物、高级动物、高分子核酸蛋白质生物体? 人类属性:生物性 -肉体生命 社会性 -精神生命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人类的身体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体,其所处的环境使人类具有社会 属性,而精神生命体,只有当身体被视为生理学、解剖学的对象时,它才是 肉体,因此,肉体是身体的一个层面,一个生物性基础层面,身体 肉体 和其他物体一样存在于宇宙中,于是我们的生理(生物)肉体便被撞击、敲 击,碾碎,进而也被摧毁,然而,即使这样讲的时候,我们的语言,我们的 思想,还是从其赖以栖居的肉体中喷发出来,从而又构成为了我们的道德身 体。精神生命,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层面,迷人而深奥,它具有多维、多 层次的社会意义,其意义又将随历史与境遇的变化而复杂,随民族与性别的 不同而不同,由此,我们还能清楚地感到:我们所拥有的并还在加倍思考的 身体是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的总的媒介,是人类活动建立起来的 一切关系的总和,这是我们的奥妙无穷的身体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6 第一部分 生物人体过程 第一章 出生 一年一春,草木重生,动作交配萌发出一轮 生命种植的生机。常人看来,来到这个世界上, 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有生物繁衍总是顺 应着大自然的规律与习俗,人类的新生命与其他 的植物有巨大的区别,人不会只在春天而是在任 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创造新的生命,以确保地 球 “主宰者 ”的永传与世。据估计,我们的地球每 天有近 20万个生命来到人间,(他们牢牢地铸成 了一个延续物种的环)他们的到来,充满了机遇 、巧合,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杰作。 7 一、自然的奇迹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问其母亲 “ 妈妈,我们从哪里来? ”尽管我们大都知道是母亲生育 、哺养了我们,但我们都无法说清生命人体形成的细节,只有我们通过研究和学习,才能 基本确切地知道我们人类的诞生是一次自然的奇迹。 1、 人类是有性繁殖 。每一种植物和动物个体,从一株小草到一棵大树,从一只蚂蚁到 一头犀牛都是由一个细胞经过无数次分裂后形成的。人类等脊椎动物的生殖方式通常由较 小的精子细胞穿过较大的卵细胞膜进入内部,构成种子细胞,再经过不段的分裂,分化而 发展成生物个体,这种生殖分化需要雄性体提供精子,雌性提供卵子,两者结合到一起, 称之为有性生殖。(单细胞生物通过自身细胞的分裂,复制来繁殖的细胞系统,把柳枝剪 下几根细条,插入土里,或把土豆切成小块埋在土里,春天便会发出新芽,这种生殖方式 称之为无形繁殖,是低等或低层的生殖方式。) 2、 人类生殖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女性生殖器中的输卵管的伞部每月都会抓起一个发 育成熟的一枚卵子送到子宫等待与精子相逢,这种情况可以持续 23 天,如果没有精子与 之相会,这个卵子便会自行消亡退出生育舞台。男子一次排出的精子可以高达 35 亿之多 ,(精子在进入子宫钱)最终到达卵子周围的只剩下 200余个,当一个精子通过其头部酶 的作用进入卵子后,卵子就会关上所有的通道,把其他拒之门外。 3、 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的过程叫受精,受精标志着生命的开始,她使卵细胞被激活,新 陈代谢加快,连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个体 胎儿,精子与卵子两个 细胞结合,他们各携带 23对染色体,结合后形成 46对,其中精子染色体半数为 22+X,半 数为 22+ Y ,而卵子成熟时的染色体均为 22+X。一个完整的细胞分裂前都是常有 46对染色 体, 如果 22+X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其染色体组型为 46、 X、 X,为女性,如果 22+Y的精 子与卵细胞受精,其染色体组型为 46、 X、 Y,则为男性。 人类胎细胞所携带的 46对染色体中有 30多亿个基因,基因是人类等生物信息密码,这些 密码组合在一些使开启欧文们的生命活动。 8 二、感恩父母 4、 35 亿精子最终只有一个与卵子结合,实在不易,这些精子与 卵子是父母提供,任何经历千辛万苦才得到一对一的结合,从两个细胞 结合到分裂成几十兆个细胞,到最终形成胎儿,胎儿在母亲腹中生长十 个日最终降生到人间,要历经无数危险、苦难、折磨以及所有的喜怒哀 乐,这中间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胚胎的死亡和变异。(环境 变化、病毒、细菌攻击、温度、病变、射线、药物、染色体断裂、丢失 。) 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实在幸运之至,我们该顶礼膜拜大自然的 神奇与鬼斧神工,创造了生物,选择了人类这个物种,让我们把 “万物之 灵 ”的生命之环衔接下去,我们应感恩父母,是他们提供了生命的源泉 - -细胞种子,是他们含辛茹苦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同时也感谢自己,因 为生命的诞生也是我们内在的活力涌现与努力的结果,我们应该珍爱自 己的生命,因为来到这个世界已是难能可贵了,既然是我们自己的基因 但合我们的,就不应责怪任何人,哪怕我们是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新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珍贵的,虽然我们无法选择 是出生在东方还是西方,是茅屋还是豪宅,但我们永远庄重和骄傲的是 我们毕竟来到了人间。 9 第二章 成长、衰老 -省略 10 第三章 死亡 寒冷或炎热的季节总会带去更多人的生命,让他们尘归尘,土归土,在 这个星球上,死亡时刻却都在发生,一天当中,全世界约有 20万人死亡 于各种因素,死亡不分彼此,不讲条件,不管穷富,即使医学再先进, 也阻止不了它的到来。 其实,有生就有死,其分量如同出生,这是生物的法则,死人给活人腾 出空间和时间,死以给活人留下财富,生与死的交替构成生命的环,但 当自己需要面对死亡时,痛苦和恐惧使人无法接受,死亡把一个活人变 成一具僵尸,永远停止了付出与享受,死亡让拥有的一切顷刻间化为乌 有,名利金钱地位,随之灰飞烟灭,死亡不受欢迎又无法改变人类的生 命结局,地球上已有近千万亿条生命迈进了死亡的黑洞,生命是人体最 美好的乐章,而死亡则是生命彻底的毁灭噩梦。 我们的寿命无法在我你的意志来操作。死亡基因的开启就象一道闸门, 会把我们生命的河水永远送进亘古至今的物质海洋,而这一程序是我们 的祖先是还没有成为人类之前就已制定,我们再拥有智慧也无法改变, 我们现在当然地认为,死亡大多数状况下只是因为生病,死亡会有各种 各样的借口,疾病、意外等让我们找到了根源。其实,我们周围的有生 命的一切,无一能逃脱死亡,有时生命没有任何借口,只是衰老然后最 终死亡。 11 什么是死亡 医学的无奈和生命的奇迹以及法典的认可,使死亡的判断变 得扑朔迷离,然而不管怎样,当机体死亡的信号从大脑传到 全身,一个细胞接着一个细胞的死去,从一个器官到另一个 器官,死亡便是不可逆转的。生物的进化,人类演变这种生 与死,悲与欢的交替那么自然和谐,而只有当我们发现死亡 会带走我们的智慧和情感,带走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的身体 化为灰烬时,我们才能悟到生的意义。 对于死亡,我们的认识至今确实还是模糊的,甚至幼稚 ,许多死亡的发生使各种死亡的标准显得苍白无力。大量的 医学试验研究表明,心脏死亡是人死亡的一项重要技术,但 在许多情况下,心脏停止跳动时,人的大脑、肾、肝并没有 死亡,脑细胞的死亡是发生在爱心脏停止跳动后十多分钟甚 至几十分钟,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的生命物质系统,死亡也是 分层次发生的,不可逆转的死亡消息总要传遍全身的所有部 分,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 医学的信条是:心跳、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 孔散大、经长时间抢救自主生命特征不能恢复,死亡成立。 12 死亡的标准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发表研究报告。正式的死亡 定义为不可逆的昏迷或 “脑死 ”并抄出了四条判断标准: 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 没有呼吸和运动 脑干反射一律消失 脑电图平直 凡符合此标准,在 24小时内反复检测无变化者,即可宣告死 亡 。 医学的信条是:心跳、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 失、瞳孔散大、经长时间抢救自主生命特征不能恢 复,死亡成立。 伊壁鸠鲁说: “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没有到来,当 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只有我们活着的的人类才关 心那些与自己情感联系的人,他们的死亡或许会影响我们一 生。 13 第四章 生物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人体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经常地不间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 换和自我更新的复杂生物过程。 合成代谢(摄取与储能 -吸收)、分解代谢(分解 营养物与释能 -排泄) 生长发育: 机体、器官的量变与质变。 繁育后代包括 遗传变异(自我复制)与进化。 生物反应: 应激与反应 -兴奋与抑制 (能被机体接受而 引起反应的环境变化为刺激;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活动状态的变化称反应) ,环境适应 (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活动和相互关系的 功能成为适应性) 。 14 第二部分人体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人体基本形态: 头颈: 五官与七窍:眼 2、鼻、口、耳 2、舌。 躯干: 胸腔 (肺、心); 腹(盆)腔 (胃、肠、肝、胆、脾、胰、肾 、膀胱、子宫) “五脏六腑 ”:五脏为 肺、心、肝、肾、脾;六腑为胃、大肠、小肠、 胆、胰、膀胱。 四肢:借关节相连的手、臂(大小、上前臂)腿(大小)脚(足) 15 第二节 人体基本结构 细胞: 由膜、质、核组成。由约 100多个种族 75万亿个分别组成 :神经、肌肉、骨骼、腺体、血液、生殖细胞等。 组织: 由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包括: 上皮、结缔、肌肉、骨骼神经组织。 器官: 不同的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器官,执行一定的 生理功能。包括头颈、躯干、五官七窍、五脏六腑、四肢及肌肉、骨 骼、皮肤等 系统: 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组成系统。包括:神经、运动、呼吸 、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等系统 16 第三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构造如此复杂但十分协调,生命活动如此神秘而科学,是谁在组织 协调来平衡与稳定机体的统一性? 体液调节: 细胞周围液体中的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组织细胞活动 ,通过内分泌的变化在血液经过循环到组织时影响和调节机体生长发育 及机体变化。 神经调节: 在大脑中枢的指挥下通过运动神经、植物神经的反射 (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规律性应答反应过程叫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反射弧,反射的类型是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兴奋 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使活动加强 与抑制 活动 的减弱或静止 影响和协调生命活动。 自身调节: 组织细胞不依托 N和体液而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 应。 心理调节 :(神经、体液综合性调节) 17 人体调节维持机 体稳定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 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 ,称为稳态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 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 动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狭义的稳态, 仅仅针对内环 境而言。 18 第四节人体各系统及器官 一、运动系统 小教本科班第二次课上到此 1、肌肉: 人体的每一个运动包括心脏跳动、血管收缩、肠胃蠕 动都是由肌肉牵动的,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来自大脑及中枢神经的信号 (指令)所控制。人全身的肌肉有 600多块,其中最大的是臀大肌, 最小的是耳朵内听小骨上的肌肉。肌肉的总重量占体重的 4050% , 其 20%是蛋白质、 80%是水。每一块肌肉的内部都有一束束肌纤维( 内含肌纤维、神经、血管及结缔组织),这些纤维又是由更细小的肌 原纤维构成,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中的肌纤蛋白和肌浆蛋白分子就 像此轮一样相互咬合。 肌肉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形状上有长肌、短肌、阔肌肉 、轮轧肌。 肌肉动作特点:收缩与舒张、肌肉工作疲劳。 肌肉纤维类型:红、白肌肉纤维 19 人体肌肉图 20 儿童肌肉特征 肌肉纤维比较细 水分多,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 ,能量储备差。 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由于代谢旺 盛,疲劳后肌肉机能恢复也较快。 儿童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发育早而快 。小肌肉群发育较晚,肌肉精细工作能力 不足 。 21 2、骨骼 人体骨骼有 204-206块,其中,头骨 23块、肋骨 24块、手骨 20块、足踝骨 26块、脊椎骨 33块 ( 脊椎 33块连接起来其 中空部分构成数个通道,形成人类中枢神经的 通路,人体的所有神经信息都从其主干道上传 递与扩散;椎骨之间有椎间盘相垫起到半关节 连接及减震等作用 )。 占体重的约 20%。 主要成分是无机盐中的钙、磷和有机 物骨胶原蛋白和粘多糖。 骨的结构为骨膜、骨质、骨髓。骨膜 是营养站,骨内膜细胞具有形成新骨 功能,可促进骨愈合。骨质是骨头的 主要成分,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 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的主要功能:支架与支撑、保护、 运动和造血。 22 骨生长: 人的胎儿时期,体内都是软骨,到胎儿中期,钙、磷等无 机物不断向软骨沉积,使骨头变硬,这个过程叫骨化过程。人类在儿童 少年时期长骨的中段、两端骨化完成但其之间有一段未骨化的骨垢的软 骨成分会继续增殖,长骨得以继续生长,到 20岁左右,骨化基本完成, 身高停止不再发展。 儿童骨骼生理解剖特征 :儿童骨骼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 分较多,骨组织的水分和有机物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 密质较差,儿童骨骼富有弹性而坚固不足。由于儿童骨骼硬度小,韧性 大,因而具有不易骨折而已于弯曲和变形的特点。 影响儿童骨骼生长的因素: 遗传、激素分泌、营养及运动等。人 类胚胎生长发育过程就是染色体内基因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进行的,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软骨基质的形成,若此二种激 素不足骨生长就缓慢,导致矮小症,反之导致巨人症。维生素 D缺乏可影响钙的 吸收及在骨中的沉积,使得类骨质不能及时形成, 在儿童便易患佝偻病,而 成人易患骨软化症,维生素 C缺乏可影响胶 原纤维的形成,严重时导致骨生 长停滞,维生素 A缺乏时,可导致骨生长缓慢,严重时导致骨的畸形,而维生素 A过多,可能导致骨化加速,使骨骺过早消失而停止生长。 23 人体的 200多块骨头不是扎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靠 骨连接把它们连接起来,骨连接有两种方式:直接连接和 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 :是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连接,如 颅骨之间的骨缝、椎骨间的椎间盘等。其活动范围很小。 间接连接称关节 ,关节是骨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每个关节 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关节在肌肉收缩的牵 引下,产生屈伸、内收和外展等运动。关节运动的范围、 灵活性和牢固性与关节的构造、形状有关。如肩关节灵活 性大牢固性小,髋关节相反。 儿童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和韧带伸展性大,所以 活动范围大但相对成年人牢固性差,易脱位。 3、骨连接(关节) 24 4、运动的形成 1、有意识运动 在大脑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带动骨骼在 关节作用下发生整体或局部的形变。 2、无意识运动 由人体内外环境制造(神经系统)而产生 的无意识或下意识运动。 25 5、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 1.养成正确的姿势 2.合理进行体育锻炼 3.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26 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 1)健全心血管功能:爱好运动的人,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减慢,排血量增加;心脏的冠状动脉口径增大,管壁弹 性增强,从而使心脏的供血得到改善;全身血管的弹性增强 ,能有效地防动脉硬化;血管与心率对各种迎击的适应能力 也将增强。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老年人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和防止血管内微小血栓的形成。 ( 2)改善肺功能:运动不足,肺脏中的肺泡有一半左右经 常处于相对的关闭状态,使吸入的氧气减少,排除更多的二 氧化碳,因而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使肺功能增强。肺 活量可以作为衡量老年人健康与否、衰老程度及预测其寿命 长短的重要指标。 ( 3)改善皮肤结构和功能:运动可促进皮肤水分的新陈代 谢,提高皮肤纤维的弹性,加强皮脂腺、汗腺的分泌功能, 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了皮肤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 从而改善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皮肤对冷、热和紫外线 等刺激的适应能力,皮肤的防御功能亦有增强,保障皮肤的 健康,达到抗衰延寿的目的。 27 ( 4)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运动会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的 分泌,肝脏、胰腺的功能亦会得到改善,整个消化系统的功 能都将得到提高。例如长期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胃口好,吃 得香,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及活性比不锻炼的同龄老年人高 2000U3000U/ml 。有利于全身新陈代谢,推迟了组织器官 老化的过程。 ( 5)增强骨骼肌肉力量:运动本身就是对肌肉的牵拉,脊 柱外多数保持正常弯曲度。脊柱弯曲度异常者,一般人组占 46.2%;而运动组只占 25.8%。骨质疏松者,一般人组占 63.8%;而运动组仅占 36.6%。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其肌肉 萎缩者较少,肌力保持良好者居多。 ( 6)改善肾功能:坚持体育锻炼,可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 ,提高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还能加强肾脏的重吸收作 用,则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维持水与电解质的动 态平衡,从而起到推迟泌尿系统正常功能的老化进程。 28 ( 7)调节内分泌系统:内分泌是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以 其体液形式调节着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以利于机体对外界的适应性,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现代的观点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是全身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分泌出调节血管及全身功能的各种激素。运动时可促进全身 内分泌腺体的分泌活跃,有利于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 盐和水等各种物质的代谢,亦可提高细胞、组织、器官的新 陈代谢。如:甲状腺素可提高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脑垂体 所分泌的生长激素可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成长;胰岛素 可增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并使肌肉组织内的葡萄糖得到充 分利用,从而使血糖降低。此外,交感、迷走神经的兴奋和 激素的分泌均会对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症产生影响, 从而使生命力更加旺盛。 ( 8)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的运动是在大脑神经系统支 配下的协调活动。一直坚持运动锻炼的人,可提高大脑及其 神经系统的强度、敏捷性、准确性和均衡性,亦可消除脑力 劳动后的紧张与疲劳。因运动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促进 脑的供氧状况,有利于脑的新陈代谢、传导和反应等基本生 理功能得以改善,到老也常表现出躯体灵活、经历充沛,这 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的表现。 ( 9)增强免疫功能:经常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 强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逐渐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但体育锻炼 29 二、神经系统 一、人脑: 人类为什么能成(称之为)地球上生命的最高形式, 成为一切生物的主宰呢?这是因为人类具有一个高度发达 ,结构复杂,奥妙无穷的特殊也是核心的器官 脑,自 然界最聪明的是人类的大脑,脑是人类体生命活动的总指 挥与协调部,人的每一个思想、动作、行为、语言都是由 大脑支配的,由于人类语言和情感的建立,使人脑不断进 化、发展,使人类具有高度的聪明才智。 脑由 140多亿个神经元或神经细胞的活体单位组成。其中 每个细胞又与另外约 5万个其他细胞相连接,它比目前全 球电话网络连在一起还要复杂千倍,大脑皮层充满皱褶, 每千分微米大约分布有 8万个脑细胞,神经系统沿脊髓将 数以千万计的信息信号输送到大脑,人们每天可以记忆 8600条信息,一生中可存储 100万亿条信息。 30 人脑是 “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 ”(列宁)人的心理 的发展是以高度的人脑为物质基础的。 大量的生理解剖的实验和发现中,初步了解到我 们大脑是由左右两个相连的半球构成,左半球控制 我们的右半身,而右半球控制左半身。重量占全部 脑重( 1500克)的 70%左右,大脑两半球外部是 2 5 厘米的灰质层(大脑皮层),大脑灰质的面积 约为 22002600 平方厘米,表面有很多皱褶,陷 下的缝称为沟或裂,隆起的部分称为回。 左半球 控制语言运用,和数学运算、思考分 析,抽象与逻辑能力。 右半球 控制空间关系,音乐、艺术、形象思 维。 31 神经系统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起主导调节作用其调节各器官系统机体成 为高度统一的整体,又通过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的刺激 ,使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保持机体的平衡与稳定。 神经系统 中枢系统(脑干、 大小脑、脊髓) 周围神经( 12对脑 神经 -头脸、 31对脊 神经 躯干四肢) 植物神经(交感 N 副交感 N 心肌、 平滑肌、腺体) 32 脑的构成: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延脑: 是心跳、呼吸、血管运动、咀嚼、唾液分泌、呕吐 、喷嚏、咳嗽活动中枢,在维持生命上有重要作用,所以叫 “生命中枢 ” 脑桥: 也是调节肌紧张和某些内脏活动的反射中枢 中脑 :是视觉、听觉的低级中枢,对调节骨骼肌肉的紧张 度,对姿势的调节运动的协调和定向反射有重要作用。 间脑: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对传入神经冲动进行初步 的加工选择。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皮层下中枢,调节内脏 活动和内分泌(激素)的活动,下丘脑与情绪反映有密切关 系,还能调节温和摄取营养的机能活动。 网状结构: 就是脑中央部位的神经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交 错成为密网有着激活或抑制大脑两半球活动的机能,控制人 的觉醒与睡眠。 小脑: 位于脑干旁的两个小半球,现已明确它有保持身体的平衡,调 节肌肉活 动和协调随意动作的机能,特别是一些技巧性动作。 33 大脑:大脑的功能主要为: 接受下级中枢神经冲动、信号,引起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神 经元的兴奋,特定刺激感觉以及生理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由于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对来物作用产生的感知觉联想 估价分析、判断,继而发出行为指令信号,这种指令信号通 过神经冲动(兴奋信号)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官(肌肉、 器官 )效应器官接受信号后作出特有的行为反应。 由于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中枢依据信息的意义去主动调 节感受器(肌肉、器官、内脏 )以便有效选择或更有效 地去了解这些信息 从中枢传出的指令引起效应器的运动后,这种状态有一次 反馈给中枢,以便中枢对各类各性质的活动加以再次或多次 的调节,大脑皮层的四个皮质层(四叶)各有相对值中的几 个中枢 34 大脑功能分区 35 植物神经分布示意图 植物 NS概述 (一) 概念 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 不包括传入神经。 因内脏活动不受意志控制,故 又称为自主 NS。 (二)结构特征 中枢 神经节(节前纤维) 效应器(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 B类(直径较大 ,传速较快,多有髓鞘)节后纤维: C类(直径较小,传速较慢,无髓鞘 ) 主要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 体; 到达效应器前形成神经丛, 攀附内脏 36 神经中枢活动的过程 生命活动特征之一是 “具有刺激和反应 ” (能被机体接受而引起感 觉的环境变化为刺激;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活动状态的变化称反应) , 一、基本过程 兴奋与抑制 二、基本结构:反射及反射弧 三、基本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系统) 兴奋 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使活动加强 与抑制 活动的减弱或静止 影响和协调生命活动。 (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规律性应答反应过程叫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 础为反射弧,反射的类型是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37 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 优势法则: 人们在学习与工作时,其效率取决于相关大脑皮层是否处于良 好的兴奋状态。大脑不同功能区域兴奋状态由于环境变化而变化,如果某一区域 兴奋状态占优势,就意味着这一区域脑功能易于形成兴奋灶,那么处于优势兴奋 状态的皮层,条件反射容易形成,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高。兴趣易于使人高度关 注从而能诱发优势兴奋灶的形成;年龄小的儿童其又是兴奋灶容易形成,也容易 消失。 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 兴奋和抑制过程始发于大脑皮层一定 部位的神经细胞,继而如同 “墨汁入水 ”、 “滴水在版 ”般向邻近神经细胞扩散,在 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弱的神经过程倾向于扩散、 中等强度的倾向于集中) 镶嵌式活动: 人的大脑皮层有着十分精细的分工。在从事某项活动时, 只是某个区域在(兴奋)工作,而其他的区域则在休息(抑制)。随着活动性质 的改变,大脑工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转换一张一弛地维系高效率,如果大脑皮层某 一区域长时间单调地受到兴奋刺激,就会大量消耗这一区域脑细胞的能量,当刺 激量超过大脑皮层这一区域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大脑保护性地不再增加反应相反 其反应性和兴奋性会降低或减弱。也就是要变着花样地(镶嵌不同刺激)刺激大 脑不同区域是大脑的反射产生最大效应。 38 动力定型: 当一系列刺激与反应按照一定时间、顺序不变 地重复多次后,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在时间和顺序上 也随之固定下来,反射活动形成习惯,表现为复杂的行为形 成固定的形式(用筷子吃饭的系列动作),这种现象称之为 动力定型。动作技能的形成基本过程为泛化 分化 巩固 定型。 保护性抑制: 生命活动需要消耗大脑皮层的能量,当皮 层能量消耗到一定限度时,大脑皮层会保护性产生抑制性反 射,即产生疲劳现象,表现为兴奋性降低、行为反应迟钝、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灵巧。机体表现出头 痛、失眠、贫血、精神不振、抵抗力减退等。这种现象可通 过休息、睡眠予以消除。 39 儿童神经活动的特点 : 发育迅速,脑的重量变化快 需氧量大,易兴奋、易疲劳 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均衡 儿童神经活动的卫生要求: 睡眠时间要保证 生活习惯要合理 体育锻炼要经常 营养全面保充足 40 三、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 循环系统 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 通道 ,分为心血管系统 和 淋巴系统 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 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 组成 。 心血管系统是由 心脏 、 动脉 、 毛细血管 及静脉组成的 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 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 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 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 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 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41 血液循环系统 back42 血 浆 血 细 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成分 红细胞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 的载体,同时把二氧化碳运到肺部。 白细胞则如同机体的卫士,当机体受到细菌 侵袭时,他们可以变形向细菌发起进攻并与 之同归于尽 血小板有加速凝血作用 43 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心脏收缩 的次数称为 心率 。一般用次数 min标示 44 血管: 是运输血 液的管道,在体 内四通八达,遍 布全身。有动脉 血管、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 45 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 心脏的特点:儿童心脏发育不如成人,机能也较弱。新生儿的心脏重约 20 25G,五岁时为出生时的 4倍; 9岁时为出生时的 6倍;青春期后增长到出生时的 12 14 倍,达到成人水平。新生儿心脏的容积仅 20-22毫升, 2岁半增大至 60毫升 左右,以后增长相对缓慢,到 14时才达到 140毫升; 18岁时达到 240毫升。 心率:心率是指安静状态下心跳的频率。因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而心肌比较纤细 ,心脏容积小,为了满足机体需要,只有增加心脏舒缩的频率才能补偿不足;同 时儿童(幼儿阶段)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兴奋性低,故其心率较成人快。 儿童血液的特点:儿童时期血液增加较快,血容量比较成人大,新生儿血容量约 300毫升, 10岁时为新生儿的 6-7倍。血容量的快速增加,也就需要从饮食中摄 取更多的造血原料(铁元素和蛋白质 骨髓是生产血细胞的车间) 儿童血管的特点:血压的特点因儿童血管口径相对成人较粗,心肌力量较弱致使 心脏射血量少,血液成分中水含量相对较多,血液在血管中流动阻力小,所以其 血压低于成人。(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血压 有收缩压与舒张压) 46 儿童血液循环系统卫生 营养要合理充足 锻炼要科学适度 适度用脑,保证睡眠 要重视淋巴结肿大 扁桃体摘除要慎重 要预防传染病 开发右脑 47 四 呼 吸 系 统 营养物质氧化所需要的氧气 需要从外界吸入,氧化后产 生的二氧化碳必须排除体外 ,机体的这种不断吸入、呼 出气体的过程叫 呼吸 48 呼吸 系统 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过程: 1、机体与外界进行 2、气体在肺泡与血 液渐进性 3、血液中气体在组 织器官进行 49 儿童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 儿童呼吸腔道较为狭窄、黏膜柔嫩分泌黏液少、 阻挡和对抗细菌和病毒及清扫能力能力弱,因而 非常容易感染。 儿童胸腔容积小、肺的弹性组织发育较差,肺泡 数量少且容量(包括肺活量、肺通气量小),需 要加快呼吸次数来弥补,故其呼吸表浅频率较快 。 儿童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 嘶哑 50 儿童呼吸系统卫生 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用鼻子呼吸防止呼吸 道感染细菌、正确的擤鼻涕打喷嚏避免引起中耳炎和传播 病菌。不用手挖鼻孔防止感染或出血。 保护声带 多在空气清新的室外进行活动、锻炼 防止呼吸道异物。 51 五、消化系统 人体 维持生命活动,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不断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 长发育和更新机体组织的材料。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消化 系统从外界摄取并提供给组织的。 消化系统的器官结构: 口腔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胃、大小肠 ;肝脏;胰腺。 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消 化:通过消化器官的咀嚼、搅拌、蠕动等细化分解食物的过程;化学消 化:依靠唾液、胃液、胰腺液体、肝脏分泌胆汁及肠液来分解食物过程 ) 吸收的概念: 食物经消化道消化处理后,消化后产物(有、无机物和 水分)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与糖、蛋白质的吸收 途径(糖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经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 收进入血液循环)不一样的是脂肪分解物甘油的吸收以进入淋巴循环为 主),向人体提供必须的营养能量物质,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52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图 53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 消化腺 胰腺位于胃的后面,能 分泌消化液和胰岛素 肝胆胰腺图 54 小肠是消化、吸收最 主要的部位,上接幽 门下通盲肠。小肠壁 的粘膜及下层向肠腔 突起形成许多环状的 皱襞,其表面有大量 的细小突起叫绒毛, 它的存在,使小肠的 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大肠是消化道的末端 ,上接回肠经盲肠、 结肠和直肠下通肛门 。盲肠有一段细小的 盲管叫阑尾。大肠无 明显的消化功能(仅 吸收残余水分,其部 分细菌可利用简单物 质合成维生素 BK) 。 小肠切面及绒毛解剖图 55 儿童消化系统特征与卫生要求 处于换牙时期,儿童易产生龋齿,一旦产生龋齿,势必增加胃的负担, 造成消化不良或引起牙周感染,病菌会引起机体其他疾病(胃炎、风湿 病、心脏内膜炎等) 食道易损伤 消化道蠕动能力弱,消化腺尚未发育成熟。 肠的吸收能力强,易便秘 保护牙齿:养成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好习惯。少食甜食、临睡前不吃 糖果点心;不食过冷、过热、过硬食物;合理饮食与阳光,发现龋齿早 治疗。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大便,预防便秘 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56 六、儿童免疫系统特点 免疫系统承担免疫功能。免疫是机体同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 质相互作用而保持自身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反应,是机体的防 御反应。 免疫系统包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 免疫器官又分为中枢器官(胸腺、骨髓)和外周器官(脾脏 、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胸腺(青春期后逐渐退化萎缩 )的主要功能是诱导干细胞分化成 T淋巴细胞,先天性胸腺 发育不良的儿童易患感染性疾病。 淋巴系统在出生后头十年发育特别迅速, 12岁左右可达到成 年人的 200%,这是因为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弱, 需要强有力的免疫系统来保护。在第二个十年间,随着其他 系统的发育成熟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的增强,淋巴系统逐渐退 化。 57 代谢终产物 代谢终产物 CO2 体 体 外 外 食物 营养 物质 尿液 消 化 系 统 呼 吸 系 统 泌尿系统 循 环 系 统 淋巴 组织 液血浆 空气 气体 营养 物质 O2 CO2 O2 细 胞 O2 营养物质 皮 肤 汗液 CO2 代谢终产物 58 第五章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评价 生长:人体全身整体形态和器官在大小方面的增加或儿童机体成熟过程中局 部发生大小增量及组织的增长。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完善和功能(机能)的演进,表示 质量的变化。 身体的生长发育是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主要体系。 儿童年龄分期: 1、胎儿期:卵子受精到分娩( 280天、 40周、 10个月) 新生儿期:从落地(结扎脐带到出生后 28天) -满月 婴儿期:出生到 1岁 俗称满周岁(乳儿期) 幼儿前期:出生 -3岁左右 幼儿期: 3-6岁(学前儿童) 学龄儿童: 7-12岁 少年期: 1317 岁 青年期: 18-25岁 少年儿童 青春期: 1219 岁 59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1、遗传因素:家族性倾向和种族差异 (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 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 2、环境因素:营养因素 生活环境( 空气、土壤、水、气候、地理 ) 体育锻炼 疾 病 社会环境及教育( 经济、伦理、宗教、风俗习 惯、治安、 社会福利、教育: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 ) 60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生长发育由量变到质变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发展规律 4、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5、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6、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61 儿童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 一、测量的指标 1、形态指标: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 围 2、生理功能指标:心率与脉搏、血压、肺活 量、 呼吸频率、握力及背肌力和静力性耐力。 3、心理指标:智商、情商等心理量表测定 二、生长发育评价: 通过对儿童个体或群体的生长发 育各项指标的测量,所得结果与数据与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指标体系比对并进行数理、逻辑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从 而品评、评估、评定儿童个体或群体生长发育状态。 62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 1、 生长发育标准:评价标准是评价个体或儿童集体生长发育 状况的统一尺度。一般通过数次大面积儿童发育调查,收集 发育指标的测量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即可 成为该地区儿童个体或集体的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2、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A、身体指数评价法 B、发育离差评价法 C、发育百分位评价法: D、发育年龄评价法: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的水平制成标准年 龄,来评价儿童身体发育情况的方法。 63 第四部分 儿童健康与保健 第一章 营养与健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 全国 31个省、市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划分为大城市、中小 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 类农村,共 6类地区。 共抽取 71971户(城市 24034户、农村 47937户 ),调查总计 272023人。 64 调查范围 65 调查内容 一般情况和膳食调查 医学体检 实验室检测 66 调查结果(一) -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67 1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基本满足,肉禽蛋等 动物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 上升 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 1992年的人 均每日消费 210克 和 69克 上升到 248克 和 126克 。 68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全国城乡 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 身高比 1992年平均 增加 3.3厘米 69 92 与 07 年儿童、青少年身高比较 70 3 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71 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城市:男性由 92年的 13.4%下降到 10.6%;女性由 23.3%下降到 17.0% ; 农村:男性由 15.4%下降至 12.9%; 女性由 20.8%下降至 18.8%。 72 调查结果(二) -存在的问题 73 1 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够合理 74 2 营养缺乏病仍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 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 17.3%和 9.3% 铁、维生素 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 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75 3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76 ( 1)高血压患病率较大幅度升高 77 ( 2)糖尿病患病增加 78 (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 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 22.8%,肥胖率为 7.1%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达 30.0%和 12.3% 儿童肥胖率达 8.1% 79 ( 4)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 高胆固醇血症 2.9% 高甘油三酯血症 11.9 % 80 ( 5)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与膳食营养密 切相关 高热量、高脂肪与超重、肥胖、糖尿病 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密切相关 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密切相关 81 营养与营养素: 营养 -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 更新和良好的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营养素 -指维持生命基本特征的能在体内消化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和 调节生理功能,为机体进行正常新城代谢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糖(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组织、储存) 维生素(水、脂溶) 矿物质(无机盐) 水、纤维素 构成机体 提供能量 调节生理功能、维护 机体新陈代谢 糖、蛋 白质 脂肪、 矿物质 水 糖、蛋白 质、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水、 纤维素 82 营养物质提供热能的出路 用于基础代谢: 人体在清醒又极度安静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 物及心理活动因素影响时,用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 用于食物摄取与消化吸收利用排空 用于机体的生长发育 用于机体生理活动 运动和心理活动 83 碳水化合物(糖类)供给生物热能的一种主要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 合物是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多糖的降解产物单糖(葡萄糖),可为 绝大多数生物所利用,而纤维素则仅在具有纤维素酶的生物体内才能被 降解和利用。在膳食热量摄入不足时,机体的脂肪组织和蛋白质将被分 解以补充热量的不足。人类的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功起跑线第13课我自信我快乐【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2026届江苏省无锡市锡中学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精准农业种子采购与种猪健康养殖销售合同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承包合同
- 城市更新项目私人宅基地买卖及安置补偿合同
- 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合同续签及资源共享协议
- 离婚前财产分割及共同债务处理协议书
- 建筑材料销售合同签订与施工进度控制流程图
- 专干笔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驻马店叉车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MOOC】实验室安全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新版)海事集装箱装箱检查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防工程知识培训
- 车位租赁协议
- 中建《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水利水电工程
- 客户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科学核心经验与活动指导》
- 人工智能训练师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三级
- 部编版(2024)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学习有方法》教学课件
- 大学语文17北方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财务管理学(第10版)》课件 第1、2章 总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