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记录生命的流程_第1页
用笔记录生命的流程_第2页
用笔记录生命的流程_第3页
用笔记录生命的流程_第4页
用笔记录生命的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笔记录生命的流程 当然,仅仅是兴趣和情感是远远不够的。随着 教育实践的深入,我感到了自己教育理论的匮乏,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赞可夫、 布鲁姆、布鲁纳、巴班斯基、于漪、钱梦龙、魏书 生走进了我的生活。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苏霍 姆林斯基。 我特别为这位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家 30 多年如 一日地坚持写教育手记的精神所感动。正是几十年 的教育手记,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誉为“活的 教育学” “教育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感情真挚而充沛,思想朴素而深刻,语言平易而精 彩,且不乏文学的魅力。在读过一些即使硬着头皮 读也实在读不懂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 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名著,我感慨不已: 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架” ,没有故弄玄虚的深 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 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当然,我那时绝对没想 过将来也要写什么教育“著作” ,但用文字记录下 自己青春的足迹,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于是,我 也试着以日记的形式写我的教育手记了。 第一篇手记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因开玩笑 而伤了班上一位残疾同学的自尊心,于是当天晚上 我怀着内疚到了他的家里,向他赔礼道歉。现在看 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当时却一定是深深地触 动了我的心灵不然,我不会写得那么详细:我 开玩笑时的得意忘形,孩子委屈的表情,我真诚的 内疚,我晚上家访迷路时的焦急,我在学生家里和 他们的对话,以及告别学生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满 天星斗时的轻松与喜悦我当年的每一篇手记大 多是这样一些真实而琐碎的故事:那堂自己感觉很 好的语文课小麻雀 ,我和学生在春天原野上的 一次次“疯狂” ,我与一位陷入“早恋”而深感苦 恼的学生的谈心在写这样的手记时,我没有一 点“写文章”的感觉,只觉得是在用笔挽住每一天 平凡而纯真的日子,是在记录我生命的流程。 手中的笔让我自然而然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当 时,班上有好几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怎么 才能够打开他们的心扉呢?我尝试着用书信与他们 交流。于是,近在咫尺的通信成了师生心灵的桥梁。 后来,我把通信的对象逐步扩大,再后来我干脆在 教室里挂了一个“悄悄话信箱” 。每当夜深人静的 时候,读着学生来信或给学生写回信的时候,我觉 得自己是在一个个独特的心灵宇宙中遨游,于是一 种被信任的幸福感充盈胸中。当时我没有想到,这 15 万字的师生通信十年后会成为我第一本出版的 教育著作: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朋友的 100 封 信 。 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教育手记,记载的是我永 远忘不了的一堂语文课。 那是 1985 年 5 月的一天,上课铃声一响,当 我走进教室时 “起立!”随着值日生清脆的口令,孩子们精 神抖擞地站了起来。然后是比平时更整齐更响亮的 童音:“祝李老师生日 快乐!” 在我目瞪口呆之际,小小的讲台已堆满了鲜花、 生日蛋糕、影集、笔记本、手绢、书签等各种礼物。 台下,57 双眼睛正闪着兴奋而得意的光芒望着我。 同时,孩子们调皮地用富有节奏的掌声为我祝贺。 当时,我心中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惭愧。因为 就在课前几分钟,我还在办公室为奖金“分配不公” 而与校长理论。 我走下讲台,缓缓说道:“同学们,我受之有 愧啊!李老师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高尚。但 是,今天同学们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的艰 辛劳动所换来的报酬,绝不仅仅是金钱,而更多的, 是丰厚得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这,才是今天同学 们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今天并不是我的生 日,但从此以后,我将把今天这个日子当做我的又 一个生日。谢谢同学们!谢谢!”我深深地鞠了一 躬 那天的确不是我的生日,但学生为何错把那天 当做我的生日,至今是个谜。16 年后的今天,当 我回忆起那堂课时,我耳边好像还回响着学生们那 热烈、真诚而又带着几分顽皮的掌声和笑声,因而 禁不住心潮澎湃! 就在这篇题为生日的教育手记发表后一个 星期,我接到一个更令我振奋的消息:北京班主 任杂志王宝祥老师来信,说我一个月前寄给他的 教育漫笔将在班主任杂志分两期连载! 他说的教育漫笔 ,是我在 1 985 年除夕的爆竹声中完成的。寒假第一天, 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大渡河畔。我们在河岸的沙滩上 斗鸡、摔跤、用薄薄的鹅卵石比赛“打水漂” 除夕那天我回到了母亲家,心里还充盈着与孩子们 一起玩耍的欢乐。想到三年来教育赋予我的激情与 喜悦,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使我赶紧拿出笔,任激 情在纸上燃烧!伴着窗外响起的阵阵迎接牛年的爆 竹声,我不停地写呀写,直到傍晚中央电视台的春 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的时候,5000 多字的教育 漫笔终于画上最后一个句号。那时,我不知道这 篇有着浓郁的苏霍姆林斯基风格的教育手记算不算 “论文” ,更不敢相信后来在我偷偷地把它投寄到 北京刚刚创刊的班主任杂志后居然能被连载! 接着,我又将一篇总结“未来班”教改成果的 文章寄给王宝祥老师。 班主任在发表这篇 9000 字的长文时特意加了一段编者按:“这是一份很好 的报告。报告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中学班主任,他 从大学毕业就开始未来班的实验研究,他的探 索是成功的。细读这份报告,每一位班主任都会受 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 我曾长期跟踪记载我与一个后进生每一天的 “亲密接触”:开学第一天,他偷偷拿了同学的东 西后我如何“神速破案” ;他考试作弊后,我怎样 引导全班同学写信帮助他;他被其家长打出家门后, 我又如何在深夜去寻找他;他上课听不懂,我便给 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 火金刚 ,叫他在课堂上抄这部小说;他的语文考 试第一次及格后,我带着他到郊外去放风筝与 顽童打交道,几乎每天都有“故事” ,而故事跌宕 起伏的发展,恰好反映出他在一次次曲折反复中不 断进步。我每天晚上在灯下记录这些“可读性”很 强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全部酸甜苦辣。这 个过程也是考验我教育耐心和毅力的过程,更是我 探索、积累转化后进生的规律和经验的过程。几年 后,这 5 万字的教育手记成了爱心与教育中最 精彩的篇章之一。 真诚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 我的教育手记从四川乐山一中,一直写到成都玉林 中学,写到成都石室中学 作者:李镇西/p 当然,仅仅是兴趣和情感是远远不够的。随着 教育实践的深入,我感到了自己教育理论的匮乏,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赞可夫、 布鲁姆、布鲁纳、巴班斯基、于漪、钱梦龙、魏书 生走进了我的生活。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苏霍 姆林斯基。 我特别为这位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家 30 多年如 一日地坚持写教育手记的精神所感动。正是几十年 的教育手记,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誉为“活的 教育学” “教育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感情真挚而充沛,思想朴素而深刻,语言平易而精 彩,且不乏文学的魅力。在读过一些即使硬着头皮 读也实在读不懂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 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名著,我感慨不已: 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架” ,没有故弄玄虚的深 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 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当然,我那时绝对没想 过将来也要写什么教育“著作” ,但用文字记录下 自己青春的足迹,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于是,我 也试着以日记的形式写我的教育手记了。 第一篇手记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因开玩笑 而伤了班上一位残疾同学的自尊心,于是当天晚上 我怀着内疚到了他的家里,向他赔礼道歉。现在看 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当时却一定是深深地触 动了我的心灵不然,我不会写得那么详细:我 开玩笑时的得意忘形,孩子委屈的表情,我真诚的 内疚,我晚上家访迷路时的焦急,我在学生家里和 他们的对话,以及告别学生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满 天星斗时的轻松与喜悦我当年的每一篇手记大 多是这样一些真实而琐碎的故事:那堂自己感觉很 好的语文课小麻雀 ,我和学生在春天原野上的 一次次“疯狂” ,我与一位陷入“早恋”而深感苦 恼的学生的谈心在写这样的手记时,我没有一 点“写文章”的感觉,只觉得是在用笔挽住每一天 平凡而纯真的日子,是在记录我生命的流程。 手中的笔让我自然而然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当 时,班上有好几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怎么 才能够打开他们的心扉呢?我尝试着用书信与他们 交流。于是,近在咫尺的通信成了师生心灵的桥梁。 后来,我把通信的对象逐步扩大,再后来我干脆在 教室里挂了一个“悄悄话信箱” 。每当夜深人静的 时候,读着学生来信或给学生写回信的时候,我觉 得自己是在一个个独特的心灵宇宙中遨游,于是一 种被信任的幸福感充盈胸中。当时我没有想到,这 15 万字的师生通信十年后会成为我第一本出版的 教育著作: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朋友的 100 封 信 。 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教育手记,记载的是我永 远忘不了的一堂语文课。 那是 1985 年 5 月的一天,上课铃声一响,当 我走进教室时 “起立!”随着值日生清脆的口令,孩子们精 神抖擞地站了起来。然后是比平时更整齐更响亮的 童音:“祝李老师生日 快乐!” 在我目瞪口呆之际,小小的讲台已堆满了鲜花、 生日蛋糕、影集、笔记本、手绢、书签等各种礼物。 台下,57 双眼睛正闪着兴奋而得意的光芒望着我。 同时,孩子们调皮地用富有节奏的掌声为我祝贺。 当时,我心中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惭愧。因为 就在课前几分钟,我还在办公室为奖金“分配不公” 而与校长理论。 我走下讲台,缓缓说道:“同学们,我受之有 愧啊!李老师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高尚。但 是,今天同学们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的艰 辛劳动所换来的报酬,绝不仅仅是金钱,而更多的, 是丰厚得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这,才是今天同学 们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今天并不是我的生 日,但从此以后,我将把今天这个日子当做我的又 一个生日。谢谢同学们!谢谢!”我深深地鞠了一 躬 那天的确不是我的生日,但学生为何错把那天 当做我的生日,至今是个谜。16 年后的今天,当 我回忆起那堂课时,我耳边好像还回响着学生们那 热烈、真诚而又带着几分顽皮的掌声和笑声,因而 禁不住心潮澎湃! 就在这篇题为生日的教育手记发表后一个 星期,我接到一个更令我振奋的消息:北京班主 任杂志王宝祥老师来信,说我一个月前寄给他的 教育漫笔将在班主任杂志分两期连载! 他说的教育漫笔 ,是我在 1 985 年除夕的爆竹声中完成的。寒假第一天, 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大渡河畔。我们在河岸的沙滩上 斗鸡、摔跤、用薄薄的鹅卵石比赛“打水漂” 除夕那天我回到了母亲家,心里还充盈着与孩子们 一起玩耍的欢乐。想到三年来教育赋予我的激情与 喜悦,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使我赶紧拿出笔,任激 情在纸上燃烧!伴着窗外响起的阵阵迎接牛年的爆 竹声,我不停地写呀写,直到傍晚中央电视台的春 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的时候,5000 多字的教育 漫笔终于画上最后一个句号。那时,我不知道这 篇有着浓郁的苏霍姆林斯基风格的教育手记算不算 “论文” ,更不敢相信后来在我偷偷地把它投寄到 北京刚刚创刊的班主任杂志后居然能被连载! 接着,我又将一篇总结“未来班”教改成果的 文章寄给王宝祥老师。 班主任在发表这篇 9000 字的长文时特意加了一段编者按:“这是一份很好 的报告。报告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中学班主任,他 从大学毕业就开始未来班的实验研究,他的探 索是成功的。细读这份报告,每一位班主任都会受 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 我曾长期跟踪记载我与一个后进生每一天的 “亲密接触”:开学第一天,他偷偷拿了同学的东 西后我如何“神速破案” ;他考试作弊后,我怎样 引导全班同学写信帮助他;他被其家长打出家门后, 我又如何在深夜去寻找他;他上课听不懂,我便给 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 火金刚 ,叫他在课堂上抄这部小说;他的语文考 试第一次及格后,我带着他到郊外去放风筝与 顽童打交道,几乎每天都有“故事” ,而故事跌宕 起伏的发展,恰好反映出他在一次次曲折反复中不 断进步。我每天晚上在灯下记录这些“可读性”很 强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全部酸甜苦辣。这 个过程也是考验我教育耐心和毅力的过程,更是我 探索、积累转化后进生的规律和经验的过程。几年 后,这 5 万字的教育手记成了爱心与教育中最 精彩的篇章之一。 真诚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 我的教育手记从四川乐山一中,一直写到成都玉林 中学,写到成都石室中学 作者:李镇西/p 当然,仅仅是兴趣和情感是远远不够的。随着 教育实践的深入,我感到了自己教育理论的匮乏,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赞可夫、 布鲁姆、布鲁纳、巴班斯基、于漪、钱梦龙、魏书 生走进了我的生活。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苏霍 姆林斯基。 我特别为这位富有人情味的教育家 30 多年如 一日地坚持写教育手记的精神所感动。正是几十年 的教育手记,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誉为“活的 教育学” “教育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 感情真挚而充沛,思想朴素而深刻,语言平易而精 彩,且不乏文学的魅力。在读过一些即使硬着头皮 读也实在读不懂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 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名著,我感慨不已: 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架” ,没有故弄玄虚的深 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 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当然,我那时绝对没想 过将来也要写什么教育“著作” ,但用文字记录下 自己青春的足迹,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于是,我 也试着以日记的形式写我的教育手记了。 第一篇手记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因开玩笑 而伤了班上一位残疾同学的自尊心,于是当天晚上 我怀着内疚到了他的家里,向他赔礼道歉。现在看 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当时却一定是深深地触 动了我的心灵不然,我不会写得那么详细:我 开玩笑时的得意忘形,孩子委屈的表情,我真诚的 内疚,我晚上家访迷路时的焦急,我在学生家里和 他们的对话,以及告别学生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满 天星斗时的轻松与喜悦我当年的每一篇手记大 多是这样一些真实而琐碎的故事:那堂自己感觉很 好的语文课小麻雀 ,我和学生在春天原野上的 一次次“疯狂” ,我与一位陷入“早恋”而深感苦 恼的学生的谈心在写这样的手记时,我没有一 点“写文章”的感觉,只觉得是在用笔挽住每一天 平凡而纯真的日子,是在记录我生命的流程。 手中的笔让我自然而然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当 时,班上有好几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怎么 才能够打开他们的心扉呢?我尝试着用书信与他们 交流。于是,近在咫尺的通信成了师生心灵的桥梁。 后来,我把通信的对象逐步扩大,再后来我干脆在 教室里挂了一个“悄悄话信箱” 。每当夜深人静的 时候,读着学生来信或给学生写回信的时候,我觉 得自己是在一个个独特的心灵宇宙中遨游,于是一 种被信任的幸福感充盈胸中。当时我没有想到,这 15 万字的师生通信十年后会成为我第一本出版的 教育著作: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朋友的 100 封 信 。 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教育手记,记载的是我永 远忘不了的一堂语文课。 那是 1985 年 5 月的一天,上课铃声一响,当 我走进教室时 “起立!”随着值日生清脆的口令,孩子们精 神抖擞地站了起来。然后是比平时更整齐更响亮的 童音:“祝李老师生日 快乐!” 在我目瞪口呆之际,小小的讲台已堆满了鲜花、 生日蛋糕、影集、笔记本、手绢、书签等各种礼物。 台下,57 双眼睛正闪着兴奋而得意的光芒望着我。 同时,孩子们调皮地用富有节奏的掌声为我祝贺。 当时,我心中除了感激,更多的是惭愧。因为 就在课前几分钟,我还在办公室为奖金“分配不公” 而与校长理论。 我走下讲台,缓缓说道:“同学们,我受之有 愧啊!李老师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高尚。但 是,今天同学们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的艰 辛劳动所换来的报酬,绝不仅仅是金钱,而更多的, 是丰厚得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这,才是今天同学 们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今天并不是我的生 日,但从此以后,我将把今天这个日子当做我的又 一个生日。谢谢同学们!谢谢!”我深深地鞠了一 躬 那天的确不是我的生日,但学生为何错把那天 当做我的生日,至今是个谜。16 年后的今天,当 我回忆起那堂课时,我耳边好像还回响着学生们那 热烈、真诚而又带着几分顽皮的掌声和笑声,因而 禁不住心潮澎湃! 就在这篇题为生日的教育手记发表后一个 星期,我接到一个更令我振奋的消息:北京班主 任杂志王宝祥老师来信,说我一个月前寄给他的 教育漫笔将在班主任杂志分两期连载! 他说的教育漫笔 ,是我在 1 985 年除夕的爆竹声中完成的。寒假第一天, 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大渡河畔。我们在河岸的沙滩上 斗鸡、摔跤、用薄薄的鹅卵石比赛“打水漂” 除夕那天我回到了母亲家,心里还充盈着与孩子们 一起玩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