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局,国土局)-_第1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局,国土局)-_第2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局,国土局)-_第3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局,国土局)-_第4页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局,国土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局,国土 局)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 笔者看来, “可持续”三个字内涵十分丰富,而其 中最重要的应当首推资源和环境保护。如果我们只 注重经济指标而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毁坏殆尽,那么到头来各项发展也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曾说过:“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 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 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 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 一阐述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在前些年经济发展中,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远的不说,XX 年 5 月无锡太湖的“水污染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反 面教材。太湖流域富甲天下,许多沿湖城市被誉为 “太湖明珠”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由于前些年 管理不善,工厂企业过度排放,最终爆发大规模蓝 藻而造成水体污染,致使居民用水都成了问题。回 过头去再治理,费用却让人触目惊心。有资料显示, “在治理太湖污染方面,国家一期总投资已达 110 亿元,即将进行的二期治理预算将达 1000 亿元。 两项累计,太湖治污资金庶几可以兴建半条京沪高 铁。 ” 除了中央财政投入,江苏地方政府每年也在投 入 2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以上是太湖治 理方面的直接投入,如果再加上因水体污染而造成 的疾病治疗和农业、渔业损失等,其数字将大得令 人乍舌。诚然,以太湖为依托,沿湖周边的经济曾 一度获得过飞速发展,但是等到太湖水危机到生命 健康、制约到经济发展之时再回过头去把当时赚到 的钱拿出来加大治理,怎么看都像是在折腾,而且 折腾过程中还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流域生态给 搭了进去太湖污染只是前些年经济发展的一个 缩影,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并不鲜见。这里就 更不屑说那些因规划失当、过度采挖而造成资源破 坏的事例了。 当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意识到问题的 严重性之后,及时进行弥补总比放任自流要好得多, 可是如果在经济发展之初就把环保问题摆到突出位 置上来,不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么?大自然每 次带给我们的教训都是十分深刻的,这促使我们必 须要真正去尊重自然规律,既不能寅吃卯粮,竭泽 而渔,也不能顾此失彼,盲目发展,必须建立一套 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措施。 一是要科学评价发展速度,避免短视行为,引 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个地区和城市发展得如何, 首先不能以经济指标论英雄,而应该把环保指标与 经济指标同等考量,二者兼顾,缺一不可。其次是 在地区重大发展规划和大高外项目的引进立项上, 一定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因为可以带来一时的经济 利益就当机立断,匆匆上马。必要时,要听取人文、 地理、环保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除了要考虑 到现时的利益,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足空间。 政绩不是提高了几个经济数字,也不是留下了几片 楼盘,更不是建了几个工厂、修了几条道路,而是 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他们的生活质量 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如果人们住着高高的楼宇, 走着平直的大道,穿着华丽的外衣,却不得不每天 呼吸着混浊的空气,喝着污染的开水,吃着有毒的 蔬菜,然后再把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医院里,那就 算不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发展也就是畸形的。 因此,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引导规划者和决策者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良好标尺,必须深入研究,通盘 考虑,科学制定 二是要严格落实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 保执法,加强责任追究。很长一段时间里,污染企 业和环保执法部门都在玩一种“猫鼠游戏” 。有些 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偷排偷放或超标排放,执法部 门来了就开动净化回收设备,或者干脆将生产暂时 停下来,人一走,依然故我。有的政府部门为了财 政和税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直接导致了制 度不落实,执法不严格,污染不治理。有些地方和 部门还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处理违法排放, 也进一步助长了部分企业明目张胆、我行我素的生 产行为。因此,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严肃法 律制度,认真落实环保措施,绝不能姑息迁就。除 了经济处罚外,还要加强对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 追究,使双方都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生产者 守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只有这样,才能把资 源和环境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企业家和 普通民众的教育引导。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民众建立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 到发展不忘环保,创新创业不忘生态,从多方面、 多角度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最终实 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有道是“毁易建难” ,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到 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地 球环境进一步恶化,那么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将只 剩下 10 亿人还在艰难的活着”这样的描述令 人感到毛骨悚然!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的那样:保持我国经济 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 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 展的可持续性。这样的表述振聋发聩,也是科学发 展的根本内涵之所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置之脑 后!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 笔者看来, “可持续”三个字内涵十分丰富,而其 中最重要的应当首推资源和环境保护。如果我们只 注重经济指标而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毁坏殆尽,那么到头来各项发展也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曾说过:“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 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 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 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 一阐述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在前些年经济发展中,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远的不说,XX 年 5 月无锡太湖的“水污染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反 面教材。太湖流域富甲天下,许多沿湖城市被誉为 “太湖明珠”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由于前些年 管理不善,工厂企业过度排放,最终爆发大规模蓝 藻而造成水体污染,致使居民用水都成了问题。回 过头去再治理,费用却让人触目惊心。有资料显示, “在治理太湖污染方面,国家一期总投资已达 110 亿元,即将进行的二期治理预算将达 1000 亿元。 两项累计,太湖治污资金庶几可以兴建半条京沪高 铁。 ” 除了中央财政投入,江苏地方政府每年也在投 入 2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以上是太湖治 理方面的直接投入,如果再加上因水体污染而造成 的疾病治疗和农业、渔业损失等,其数字将大得令 人乍舌。诚然,以太湖为依托,沿湖周边的经济曾 一度获得过飞速发展,但是等到太湖水危机到生命 健康、制约到经济发展之时再回过头去把当时赚到 的钱拿出来加大治理,怎么看都像是在折腾,而且 折腾过程中还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流域生态给 搭了进去太湖污染只是前些年经济发展的一个 缩影,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并不鲜见。这里就 更不屑说那些因规划失当、过度采挖而造成资源破 坏的事例了。 当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意识到问题的 严重性之后,及时进行弥补总比放任自流要好得多, 可是如果在经济发展之初就把环保问题摆到突出位 置上来,不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么?大自然每 次带给我们的教训都是十分深刻的,这促使我们必 须要真正去尊重自然规律,既不能寅吃卯粮,竭泽 而渔,也不能顾此失彼,盲目发展,必须建立一套 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措施。 一是要科学评价发展速度,避免短视行为,引 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个地区和城市发展得如何, 首先不能以经济指标论英雄,而应该把环保指标与 经济指标同等考量,二者兼顾,缺一不可。其次是 在地区重大发展规划和大高外项目的引进立项上, 一定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因为可以带来一时的经济 利益就当机立断,匆匆上马。必要时,要听取人文、 地理、环保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除了要考虑 到现时的利益,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足空间。 政绩不是提高了几个经济数字,也不是留下了几片 楼盘,更不是建了几个工厂、修了几条道路,而是 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他们的生活质量 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如果人们住着高高的楼宇, 走着平直的大道,穿着华丽的外衣,却不得不每天 呼吸着混浊的空气,喝着污染的开水,吃着有毒的 蔬菜,然后再把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医院里,那就 算不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发展也就是畸形的。 因此,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引导规划者和决策者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良好标尺,必须深入研究,通盘 考虑,科学制定 二是要严格落实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 保执法,加强责任追究。很长一段时间里,污染企 业和环保执法部门都在玩一种“猫鼠游戏” 。有些 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偷排偷放或超标排放,执法部 门来了就开动净化回收设备,或者干脆将生产暂时 停下来,人一走,依然故我。有的政府部门为了财 政和税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直接导致了制 度不落实,执法不严格,污染不治理。有些地方和 部门还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处理违法排放, 也进一步助长了部分企业明目张胆、我行我素的生 产行为。因此,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严肃法 律制度,认真落实环保措施,绝不能姑息迁就。除 了经济处罚外,还要加强对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 追究,使双方都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生产者 守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只有这样,才能把资 源和环境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企业家和 普通民众的教育引导。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民众建立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 到发展不忘环保,创新创业不忘生态,从多方面、 多角度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最终实 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有道是“毁易建难” ,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到 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地 球环境进一步恶化,那么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将只 剩下 10 亿人还在艰难的活着”这样的描述令 人感到毛骨悚然!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的那样:保持我国经济 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 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 展的可持续性。这样的表述振聋发聩,也是科学发 展的根本内涵之所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置之脑 后!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 笔者看来, “可持续”三个字内涵十分丰富,而其 中最重要的应当首推资源和环境保护。如果我们只 注重经济指标而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毁坏殆尽,那么到头来各项发展也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曾说过:“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 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 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 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 一阐述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在前些年经济发展中,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远的不说,XX 年 5 月无锡太湖的“水污染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反 面教材。太湖流域富甲天下,许多沿湖城市被誉为 “太湖明珠”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由于前些年 管理不善,工厂企业过度排放,最终爆发大规模蓝 藻而造成水体污染,致使居民用水都成了问题。回 过头去再治理,费用却让人触目惊心。有资料显示, “在治理太湖污染方面,国家一期总投资已达 110 亿元,即将进行的二期治理预算将达 1000 亿元。 两项累计,太湖治污资金庶几可以兴建半条京沪高 铁。 ” 除了中央财政投入,江苏地方政府每年也在投 入 2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以上是太湖治 理方面的直接投入,如果再加上因水体污染而造成 的疾病治疗和农业、渔业损失等,其数字将大得令 人乍舌。诚然,以太湖为依托,沿湖周边的经济曾 一度获得过飞速发展,但是等到太湖水危机到生命 健康、制约到经济发展之时再回过头去把当时赚到 的钱拿出来加大治理,怎么看都像是在折腾,而且 折腾过程中还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流域生态给 搭了进去太湖污染只是前些年经济发展的一个 缩影,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并不鲜见。这里就 更不屑说那些因规划失当、过度采挖而造成资源破 坏的事例了。 当然,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意识到问题的 严重性之后,及时进行弥补总比放任自流要好得多, 可是如果在经济发展之初就把环保问题摆到突出位 置上来,不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么?大自然每 次带给我们的教训都是十分深刻的,这促使我们必 须要真正去尊重自然规律,既不能寅吃卯粮,竭泽 而渔,也不能顾此失彼,盲目发展,必须建立一套 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措施。 一是要科学评价发展速度,避免短视行为,引 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个地区和城市发展得如何, 首先不能以经济指标论英雄,而应该把环保指标与 经济指标同等考量,二者兼顾,缺一不可。其次是 在地区重大发展规划和大高外项目的引进立项上, 一定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因为可以带来一时的经济 利益就当机立断,匆匆上马。必要时,要听取人文、 地理、环保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除了要考虑 到现时的利益,还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足空间。 政绩不是提高了几个经济数字,也不是留下了几片 楼盘,更不是建了几个工厂、修了几条道路,而是 人民群众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他们的生活质量 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如果人们住着高高的楼宇, 走着平直的大道,穿着华丽的外衣,却不得不每天 呼吸着混浊的空气,喝着污染的开水,吃着有毒的 蔬菜,然后再把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医院里,那就 算不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的发展也就是畸形的。 因此,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引导规划者和决策者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良好标尺,必须深入研究,通盘 考虑,科学制定 二是要严格落实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 保执法,加强责任追究。很长一段时间里,污染企 业和环保执法部门都在玩一种“猫鼠游戏” 。有些 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偷排偷放或超标排放,执法部 门来了就开动净化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