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有效的碳化硅电学性能调控方法比较.docx_第1页
两种有效的碳化硅电学性能调控方法比较.docx_第2页
两种有效的碳化硅电学性能调控方法比较.docx_第3页
两种有效的碳化硅电学性能调控方法比较.docx_第4页
两种有效的碳化硅电学性能调控方法比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种有效的碳化硅电学性能调控方法比较 (沧州供电公司,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 通过对两种常用的碳化硅防晕方法:向 - SiC 材料中掺杂 -SiC 以及参杂导电石墨的方法、 不同的 适用范围进行比较,探讨了在不同情况下调节碳化硅电学 性能所使用的不同方法,为 制作性能稳定的定子线棒防晕 涂层,并使其达到最佳的应用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碳化硅;防晕材料;电阻率;非线性系数 中图分类号:TN30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 10076921(XX)13003702 随着国内外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研制和开发 大容 量发电机组成为必然趋势1、2。定子线棒是大型 高压发电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是机械能和电磁能转换的 场所。电机容量的 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定子线棒的制 造水平的提高。由于大容量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采 用的 是固体绝缘,或者说是固体气体绝缘。这些气体既存在 于固体绝缘之外,也存在于绝 缘内部,在交流高电压作用 下,这些气体因为承受相对较高的电场强度就有可能发生 局部放 电或电晕3、4、5。对于定子线棒而言,最常 见的是槽部电晕和端部电晕。电晕 会导致线棒局部温度急 剧升高、带电粒子的高速碰撞和化学损伤,而缩短定子线 棒的使用寿 命甚至破坏线棒6、7,给发电机向大容量 发展带来严重的障碍。 因而,随着发电机容量、电压等级的日益提高,对发 电机定子线棒端部防晕层的性能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要 求起晕电压更高。这就使得选择适当的线棒防晕材料并对 其电学性能进行 必要的调整变得很有意义。 对于发电机定子线棒而言,端部电晕的根源在于槽口 电场集中。因此只要使电场均匀化,也 就能有效地抑制电 晕的产生。对于线棒端部防晕,人们希望得到这样一种材 料:其电阻随电 场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达到调节场强 的目的。即得到一种非线性材料,它的作用就好比 相互配 合得很好的无限多极半导电层,从而使表面场强的分布曲 线从锯齿状曲线变成了比较 平整的分布。碳化硅正是这样 一种材料8。 然而,将碳化硅材料制成防晕层时,防晕层的表面电 阻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入其它材料进行 调节。研究如何恰 当地调整碳化硅防晕层的电学性能,使其在应用时总能达 到要求就很有必 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改变防晕漆与 碳化硅材料比例,以及改变防晕层厚度时,可大幅 的改变 防晕层的表面电阻率和非线性系数,这可为实际生产提供 理论依据。 1 实验 1.1 原料及防晕层涂刷方法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碳化硅为 -SiC,粒度为 800 目, 分别掺杂不同比例的石墨与 -SiC 材料 进行对比。 防晕层的涂刷方法:将 SiC 粉料与掺杂材料以及防晕 漆按照一定比例混和、搅拌,将其涂在 准备好的电机线棒 上,凉干并经过固化处理后,在防晕层表面制作低电阻电 极。 1.2 实验方法 测量 SiC 防晕层的非线性特性的测量线路图如图 1 所 示,采用直流源进行测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试验中我们分别使用石墨以及 -SiC 材料与 -SiC 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测量防晕涂 层的表面电阻率 的变化,以及在电极距离为 1cm,电极长度为 2cm 时所加的 直流击穿电压,并 进行比较说明。 2 结果与讨论 直接在线棒防晕层表面测量电阻率,这与 SiC 作为防 电晕材料在实际应用时所处的环境一致 ,测量的 SiC 防晕 层的表面电阻率 s 和非线性系数 即为线棒应用时的数 值,所以对 SiC 防 晕层各项性质的测量更具实际意义。 2.1 掺杂 -SiC 对防晕层电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 -SiC 的含量,分别测试 了 不同 -SiC 的含量情况下线棒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和非线性 系数,并分别测量了材料在此条 件下涂层表面的击穿电压。 如图 3 和表 1 所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可见,随着 -SiC 的含量,防晕涂层的非线性系数 随之提高,由纯 -SiC 时的 0.22cm/kV 提高到混合 20%-SiC 时的 1.97cm/kV,大幅提高了非线性系数;而表 面电阻率 s 相应下降 ,由纯 -SiC 时的 1.91010, 降低至混合 20%-SiC 时的 4.91108,使得材 料的表 面电阻率得到大幅降低。 2.2 掺杂石墨对防晕层电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通过在 -SiC 材料中混合不同含量的 石墨,分别测试石墨含量情况下线棒涂层的表面电阻率和 非线性系数,并分别测量了材料在 此条件下涂层表面的击 穿电压。如图 3 和表 1 所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可见,随着 -SiC 的含量,防晕涂层的非线性系数 随之提高,由纯 -SiC 时的 0.22cm/kV 提高到混合 20% 石墨时的 2.22cm/kV,大幅提高了非线性系数;而表面电阻 率 s 相应下降, 由纯 -SiC 时的 1.91010,降低至 混合 20%石墨时的 2.13108,使得材料的 表面电阻率 得到大幅降低。 2.3 比较与分析 上述图表可知,通过在细 -SiC 材料中添加 -SiC 以及添加石墨的方法,可以有 效地改善细 -SiC 材料本 身的电学性能,提高防晕涂层的非线性系数,降低涂层的 表面电阻 率。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 -SiC 材料中加入 -SiC 以 石墨后制作的碳化硅涂层,碳化硅防晕涂 层的击穿场强也 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如:用 800 目碳化硅制成的防电晕涂 层,其击穿场强可 以达到 11kV/cm,而当加入 20%-SiC 后,防电晕涂层的击穿场强降低到 8.5kV/cm,当然,这 仍 然比同等条件下,电阻率相近的 400 目的碳化硅材料制成 的防电晕涂层的击穿场强高出很多。 在 -SiC 粉料中加入石墨制成的防电晕涂层,对于涂 层的击穿场强的影响就更大,如:在 80 0 目碳化硅中加入 10%石墨时,防晕涂层的击穿场强已经降低到 6kV/cm,加入 石墨越多防晕涂 层的击穿场强降低得越明显,当加入 20% 石墨时,防晕涂层的击穿场强已经降低到 3.6kV/cm ,这种 幅度的降低对于使用添加石墨来改善碳化硅电学性能,并 将其应用到防晕涂层中的方 法的应用有不利影响。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使防晕涂层达到相同电阻率时, 向 -SiC 材料中添加 -SiC 来改善碳化 硅材料电学性能 的方法制作的防电晕涂层,比添加石墨来改善碳化硅材料 电学性能的方法得 到的防电晕涂层有更好的耐击穿性能。 在涂层达到同样表面电阻率的情况下,加入 -SiC 而 制成的防电晕涂层其击穿场强比加入石 墨而制成的防电晕 涂层高出很多。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加入 -SiC 的防电晕 涂层的击穿场强 的降低幅度比加入石墨而制成的防电晕涂 层的降低幅度缓和得多。首先,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是良导 体,当加入量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在高电场作用下石墨将 在混合粉料中形成导电通道 ,制成的防电晕涂层中也会形 成导电通道。在所加场强升高时,导电通道中的电流增长 很快 ,并迅速导致防电晕涂层的击穿。其次,由于石墨与 碳化硅材料的密度不同,在固化过程中 ,防晕涂层会因为 悬浮而使石墨与碳化硅材料分层,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多分 层程度增大,在 试验中我们发现,当石墨含量达到 20%以 上时,涂层中会产生一层黑色石墨层。 对于在 -SiC 材料中添加 -SiC 来改善粉料及涂层 的电学性能的方法来说,虽然 -SiC 电阻 率比 -SiC 的 电阻率低很多,但该种材料本身仍然是半导体,加入到 - SiC 中不会像把石墨 加入到 -SiC 中那样形成明显的导电 通道,这样制成的防晕涂层内部也不会形成明显的导电 通 道,所加电压升高时,电流增长速度不会像加入石墨那样 增长很快。而且,-SiC 材料与 -SiC 属碳化硅材料的 同质多形体,密度相同,在防晕涂层中不会产生分层现象。 因此,防 晕涂层表面的击穿场强比没加 -SiC 之前有所 降低,但降低幅度没有添加石墨的降低得大。 所以用添加石墨的方法来改善碳化硅材料电学性能时, 添加量不应过大,一般限制在 10以 内。而添加 -SiC 时,可添加的含量范围能够相应增大,也就是说能够使 - SiC 粉料的电学 性能有更大的可调范围。添加 -SiC 来改 善 -SiC 粉料的电学性能比使用石墨来改善 -SiC 粉料 的电学性能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然由上述两表可知,添加石墨的调节涂层表面电学 性能的方法得到的防晕涂层的非线性系 数,比添加 -SiC 方法得到的防晕涂层的非线性系数大。添加少量石墨就可 以使防晕涂层的 非线性系数提高很大,如当添加 5%睡墨时, 就可以使非线性系数由 0.22 增大到 1.47,因此, 当涂层 表面的电阻率不需要大的改变而非线性系数需要改变很多 时,添加石墨的方法可以得 到推广应用。 3 结论 3.1 随着 -SiC 粉料中 -SiC 材料以及石墨的掺杂 量的增加,碳化硅防晕层的非线性系数 提高,表面电阻 率 s 下降,且其中石墨的掺杂效果更为明显; 3.2 随着 -SiC 粉料中 -SiC 材料以及石墨的掺杂 量的增加,碳化硅防晕层的击穿场强有 所降低。因此石墨 与 -SiC 在使用过程中要适量。 参考文献 1 电机工程手册S.XX: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科学M.XX: 科学出版社,1994. 3 朱德恒,严璋.高电压绝缘J.XX,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2. 4 M. Goldman,R.S.Sigmond.Corona and Insul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Magazine,1982,17(2):90-105. 5 N. Giao Trinh. Discharge in Air(Part I: Physical 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