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太网技术发展研究 (XX 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XX 100044)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今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概况,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以太网技术、特点、构架进行论述和比 较,同时指出以太网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以太网;CSMA/CD;IEEE 802.3 中图分类号:TP3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XX)07008303 1 概述 以太网(Ethernet)是在 70 年代首先由 Xerox 公司开发 的一种基带局域网(LAN)规范。80 年代初首次公布出版, 1982 年又进行了修改。不久又公布了与 IEEE(电子电气工 程师协会)802.3 一致的以太网规范。以太网和 IEEE 802.3 的规定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在术语上通常认为以太网与 IEEE 802.3 是兼容的。当今,新一代多媒体、群件 (Groupware)、影像传输和数据库产品的信息量猛增使速率 为 10Mb/s 的以太网面临严峻挑战,从而迫使以太网向更高 的速度发展。为提高以太网的工作速率,电气和电子工程 师协会(IEEE)相关组起草了 802.3u-100Base-T 标准规范, 1995 年 7 月获得批准,从而将以太网速率提升到 100Mb/s,并且维持原来 CSMA/C D 以太网传输协议。1998 年将光纤通道和 IEEE802.3 协议栈相结合形成千兆以太网协议栈草案,形成了将快速 以太网速率提高一个量级的 1000Base-X 千兆以太网。1999 年该草案成为 IEEE802.3ab/IEEE802.3z 标准。接着 XX 年 又制订了 10000Base-X 以太网协议草案,即 IEEE802.3ae 标准草案。30 来年的历史,由于技术不断更新,特别是近 年来,千兆以太网的实用化以及与光纤技术的有机结合, 使以太网帧信号不但可实现长距离(达 100km)传输而且用简 单方法便可实现“干线直接到桌面”。这一切不但使以太 网技术占领了局域网(LAN)广大领域,而且其技术更向城域 网(MAN)和广域网(WAN)迈进,至今仍然焕发勃勃生机,使 以太网为数据网乃至整个通信网的发展开辟了锦绣前程。 以太网技术在局域网中的成功缘于以下几个因素:具 有强大的用户基础。现在世界上至少 80%以上的局域网采用 以太网技术。易于移植和升级。对于所有以太网技术, 一样的帧结构和帧长度,不需做网络调整;星型集线器的 应用和基于 10/100BASE-T 的网卡及交换技术,100Mbit/s 快速以太网标准的建立,IEEE802.3 标准,10GE(万兆以太 网)协议已经标准化。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升级途径,使 升级更容易。低成本。以太技术无论在局域网、接入网 还是将可能进入的城域网、广域网在价格上与其他技术相 比都具有优越性。培训成本低。因为不同版本以太网的 帧结构和网络拓扑结构是一致的,标准化程度高,因此它 的培训成本比较低。而且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协议 都与以太网兼容。不断提高的 QoS 和网管能力。 802.1p、802.1q 和 802.1w 使以太网技术具有优先级控制、 VLAN 和类似于 SDH 的快速自愈能力,并且可利用 MPLS 提供 具有 QoS 的宽带服务。 2 以太网体系结构 在以太网中数据链路层被分割为两个子层,因为在传 统的数据链路控制中缺少对包含多个源地址和多个目的地 址的链路进行访问管理所需的逻辑控制,另外也使局域网 体系结构能适应多种通信介质。换句话说,在逻辑链路控 制(LLC)不变的条件下,只需改变媒体访问控制(MAC)便可 适应不同的媒体和访问方法,MAC 子层与介质材料相对无关。 物理层又分为两个接口:媒体相关接口(MDI)和连接单 元接口(AUI)。其中媒体相关接口随媒体而改变,但不影响 LLC 和 MAC 的工作;以太网的分层结构从网络分层看,以太 网的每一个新的标准都兼容以前的标准,而且不改变上层 协议。其分层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从各种速率以太网分层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以太网 只对物理层和媒质访问层(MAC)定义。以太网发展过程中, 协议的修改基本是在物理层进行的,网络层以上是不改动 的。在 IP 网络中,以太网协议的修改,不直接涉及 TCP/IP 协议。MAC 层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成帧,当这些以太网帧一致 时,MAC 层基本上不用作改动。10GE 作广域传输时,MAC 层 才做相应的改动。以太网的传输媒质从开始基于总线共享 的同轴电缆到后来的铜线、光纤、无线等;传输方式从基于 CSMA/CD 的半双工到全双工(10GE 只支持全双工方式);编 码方式从 10以太网的曼彻斯特编码、快速以太网的 4B5B 和 8B6T 到 GE 的 8B10B 以及 10GE 的 64B66B 和 8B10B;这些 变化都只体现在物理层和媒质访问层的改变上。 3 以太网协议 IEEE 802.3 所用的媒体访问方法采用带有碰撞检测的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在这种方式中,一个工 作站在发送前,首先使用载波侦听协议侦听媒体上是否有 收发活动,也就是载波是否存在。当侦听到媒体空闲时, 立即开始进行传输。如果侦听到有载波存在,工作站便推 迟自己的传输,退避一段时间后再试。如果两个工作站同 时试图进行传输,将会造成彼此间的干扰,这种现象称为 碰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媒体上连接的所有工作站 的发送都基于媒体上是否有载波,所以称为载波侦听多路 访问(CSMA)。 为保证这种操作机制能够运行,还需要具备检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测有无碰撞的机制,这便是碰撞检测(CD)。也就是说, 工作站在发送过程中仍要不断检测是否出现碰撞。如果在 发送过程中有碰撞发生,工作站发送 1 个短的干扰(jam)信 号,以保证所有的站点都知道出现了碰撞,发送完干扰信 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重新尝试发送。 CSMA/CD 媒体访问方法的规则为:如果媒体信道空闲, 则可进行发送。如果媒体信道忙(有载波),则继续对信 道进行侦听。一旦发现空闲,就进行发送。如果在发送 过程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正常发送,转而发送 1 个短的 干扰(jam)信号,使网上所有站都知道出现了碰撞。发送 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段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转到 第 1 步。 4 帧格式 4.1 帧的格式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是按一定格式进行的,以太网的帧 由 8 个字段组成,每一段符合这种格式的数据段称为帧, 这些段的定义如图 2 所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前导码处于 MAC 帧开始处的字段,它由 7 个字节组成。 用来使接收器建立位同步。编码形式为多个“1”或“0” 交替构成的二进制序列,最后 1 位为“0”。在这种编码形 式下,经编码后 为一周期性方波。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帧首定界符(SFD)的编码形式为“10101011”序列,长 度为 1 个字节。该字段的功能是指示 1 帧的开始,使接收 器对帧的第 1 位进行定位。 目地址字段(DA)的长度为 6 个字节,表示此帧要发往 的工作站地址。它可以是 1 个惟一的物理地址,也可以是 多组或全组地址,用以进行点对点通信、组广播或全局广 播。并由实现过程决定选择 16bit 或 48bit 的地址。 源地址(SA)的长度也为 6 个字节。表示发送该帧的工 作站地址。 长度指示器的长度为 2 个字节,该字段在 IEEE 802.3 和以太网帧中的定义是不同的,在 IEEE 802.3 中该字段是 长度指示符,用来指示紧随其后的逻辑链路控制(LLC)数据 字节的长度,长度单位为字节数。 LLC 数据字段指明帧要携带的用户数据,该数据由 LLC 子层提供或接收。 填充(PAD)字段用来添加 LLC 数据,以保证帧有足够长 度,适应碰撞检测的需要。帧检验序列(FCS)是长度为 4 个 字节的循环冗余检验码,用于检验帧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差 错,检测范围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指示、LLC 数 据和填充字段。 10G 以太网继承了原有的 IEEE802.3 的帧格式。为了达 到 10Gb/s 的速率,采用了将多个以太网帧映射到一个 SONET 的 OC-192 或 SDH 的 STM64 帧的技术。为了避免接收 端无法进行正确的以太网帧定界的情况,10G 以太网采用了 HEC 策略。10G 以太网的帧格式,添加长度域和域。 为了在帧定界过程中方便地查找出下一个帧的位置,同时 由于最大帧长为 1 518 字节,长度字段最少需有 11 个比特, 所以在复接 MAC 帧的过程中用两个字节替换前导头两个字 节作为长度域。然后对这 8 个字节进行 CRC 16 校验,将最 后得到的两个字节作为 HEC 插入 SFD 之后。长度域的值表 示修改后的 MAC 帧长。 4.2 地址字段 地址字段包括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两部分。在 IEEE 802.3 标准中规定,源地址字段中第 1 位恒为“0”。目的 地址字段有较多的规定,原因是要实现组广播和全局广播。 当该字段第 1 位为“0”时,表示帧要发送给某一工作站, 即单站地址(也称单目的地址)。当该字段第 1 位为“1”时, 表示帧发送给一组工作站,即组地址(也称多目的地址)。 全“1”的组地址表示全局广播地址。 从 10以太网到 100以太网再到全双工 GE 以及局域 网中的 10GE 都采用一样的帧格式,他们之间可以以最小的 代价实现互联。“Extension”(扩充字节)是半双工 GE 帧 格式所特有的。GE 应用标准的以太网流量控制来避免涌塞 和过载。GE 可工作于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应用半双工模 式时,它采用同以前以太网一样的 CSMA/CD 接入方式来解 决共享媒质的争用问题。然而,直接把 802.3MAC 升到 1Gb/s,如果一个载波时间内仍传 512 比特,则一载波时间 约为 0.512,考虑到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延迟为 5/,这样会使网络半径很小,而且拓扑结构也不 实用。这样,在最小的 CSMA/CD 载波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 就得从 512 比特(64 字节)扩展到 4 096 比特(512 字节)。 当一帧小于 512 字节时,非数据比特(即扩充字节 Extension),就要加在帧尾。最小帧尺寸仍为 64 字节。这 样一个处理过程就克服了在不改变最小帧大小时的 CSMA/CD 方式所固有的时间问题,在半双工时增大了载波在介质上 的持续时间。然而,增加最小 CSMA/CD 载波时间和以太网 时隙也会有负面影响,帧长太短会降低网络效率。一种叫 “帧突发(Framebursting)”方式被提出来了。在 1Gb/s 时, 一个工作站可以传输一系列帧而不丢失对传输介质的控制。 一旦有一帧被成功传送,传送的工作站就可以传送另一帧 而不用去竞争(Contend)介质。传送站在两帧传送的空隙, 填上非数据比特,这样就使得接收站能不间断的检测到载 波。因为帧之间没有空闲状态,其他工作站就继续推迟自 己的传送工作。传送站可以初始化帧的传送,但它有一个 特定的时间限制,也就是突发限制(Burstlimit)。它被限 制在 8192 字节。第一个突发帧如果有必要可以添加扩充字 节,而其以下的帧就不用。当突发限制到时正在传送的那 一帧将继续传送而不会被打断。在帧突发模式中,工作站 可以连续传送多帧,增加了有效帧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 带宽。 5 自动协商与自适应功能 为了能够在同一个网上连接不同种类的以太网,在 IEEE802.3 中补充了自动协商功能,当设备加电启动后,首 先在连接的链路上发送快速链路脉冲信号 FLP,支持自动协 商的端口按照共同的优先级最高的工作模式配置。 有良好的兼容性能从 1983 年制订的 IEEE802.3 标准到 XX 年通过的 802.3ae 规范标准,速率从 10Mb/s 升至 10Gb/s。所制订的标准在兼容性方面已达到即插即用的水 平,从而使其成为可普遍采用的网络技术。 10Mb/s、100Mb/s 和 1Gb/s 甚至 10Gb/s 各种速率可以采用 “自动协商”技术在网络中实现运行其中的一种速率,而 几乎无须更改其硬件设备。这是 PDH、SDH/SONET、ATM 技 术无法比拟的。 6 以太网存在的问题 802.3 以太网协议在接入网和供应商边缘网络起一个非 常关键的作用。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简单,大多数终端用户 采用的都是以太网的连接方式。但以太网存在一些固有的 缺陷,首先,作为一种链路层技术,以太网实现对网络的 管理是很困难的,其缺乏流量工程能力,不能保证共享媒 介上的链路带宽,存在生成树问题,这是点对点技术本身 具有的缺陷。以太网的业务生成能力也不是很理想。它的 面向无连接的特性,对数据业务来说是优点,但也带来了 很多的限制。例如,虚拟租用线或透明 LAN 服务,能通过 802.1Q 来提供,但是结果很不理想。由于以太网的原设计 目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惊蛰绘画课件
- 情景导入课件过去进行时
- 幼儿园钓鱼活动方案
- 江苏镇江市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国庆节晚宴的策划方案
- java静态内部面试题及答案
- 剪辑师考试题及答案
- 历峰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医疗保险管理办法
- 高邮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兼职音乐教师合同范例
- 科研项目管理质量承诺
- 《妊娠合并阑尾炎》课件
- 21、学生饮用奶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 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第一章 有理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 2024米面油采购合同范本
- AQ 2029-2010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主排水系统安全检验规范(正式版)
- 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基础题)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