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再生改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 题报告 住宅再生改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住宅再生改造 课题 课题类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美许多地区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打 击。另外,即使在没遭受战争破坏的美国和英国,战时由 于停止了新建住宅,供给回国士兵及其家人的住宅也大量 缺乏。二战后开始真正大量建设住宅,欧美各国在这方面 先行于国内。大批量建造的主角是住宅小区,其建造方法 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工业化构法。 住宅不足的问题,通过如此集中的批量建设,无疑会得到 解决。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很多人们开始住进了通 过大批量建造形成的住宅小区中。在这些国家,大批量建 设方式完成为其历史使命,但是,千篇一律的住宅外观和 户型设计以及规模超大的住区规划,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 从那以后,欧美的住宅建设逐渐从高层向低层、从较外向 城市中心、从千篇一律向多样性、从巨大尺度向人性化尺 度、从量到质发生了方向性的重大变化。作为大批量生产 时代的产物,容纳了多数人群局于其中的住宅也开始老化。 这样,如何实现居住环境的再生便成了重大的课题。 在法国的住宅供给中起了主要作用的是一个叫 HLm 的组织。 现在这个组织包括将近 30 个政府投资的公社以及民间投资 的公司 300 多个,还有 150 个协同组合等多样化的组织。 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前 5 年就建造住宅 68 万户,名副其实 地推动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运动,截止 XX 年,HLm 着手改 造再生的住户就达到 200 万户。 19721978 年间,联邦德国新建住宅建设量减少了 1/2,而 住宅再生工程的工程量增加了 2 倍,到 1990 年,再生市场 与占到了住宅建设市场的 1/2。德国政府应联邦议会要求, 在 1994 年提出了调查报告书,书中指出有必要扩充住宅以 外环境及主要交通手段,实现多样多层次的居民构成,进 行环境公升方面的改善,应对市场竞争推动建筑质量的改 善。 瑞典政府也在 1984 年开始着手以住宅及小区的更新、改造 为目的的工作,并着重在改善集合住宅的交通方式(增设 电梯等)与节能方面做了推动。这个时期,有 230 万户住 宅进行了改修,这相当于住宅建设总投资的 60%。另外,瑞 典在 1993 年有开展了以节省劳动力和利用建设资金为目的 的新的再生项目。 美国既有住宅再生市场的规模为 1993 年 1080 亿美元,这 相当于新建住宅投资的 75%。从每栋 3 户以上住户构成的集 合住宅的由民间组织投资的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从 1968 年的 25 亿美元到 1978 年 71 亿美元,再到 1988 年的 235 亿美元,呈快速递增趋势。 与西方相比,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短,至今尚处在城 市化发展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绝大部分城市变成 废墟,城市经济濒于崩溃。从 1958 至 1978 年期间,受 “左”的思潮影响,城市规划建设出现倒退。在规划缺失 的非正常状态下,新的城市建设项目很少,相反一些城市 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城市绿地被工厂侵占。城市居住和公 共设施条件恶劣,大面积棚户区和简易住宅是 70 年代末全 国城市的普遍景观。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中,这也 是最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总结的时期。80 年代的旧城 改造是从危旧房改造开始的。以北京是为例,19781987 年 的 10 年间,全市新建住宅 4400 多万,人均居住水平 4.55提高到 6.82。80 年代和 90 年代后,在据需扩大 开放、加快改革的政治背景下,沿海和内陆城市都积极利 用外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开发区大部分 都是以一个崭新的城市组团的形式而出现的,同时也带动 了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我国 的城市再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底子薄,经验少,再加上受到会经 济快速变革的冲击,城市规划管理落后,法律缺乏等,不 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市开发区过度发展,土地 闲置;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不尽人意;城市景观特色丧失; 高层建筑盲目发展等等。 城市化是 21 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受 到资源环境、社会京剧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制约。 城市再生是新世纪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选择。 城市再生有利于调和土地资源短缺这个矛盾,城市化有利 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占用,城市再生就是在 城市土地置换过程中,以挖掘城市内部土地潜力为主要目 标,强调土地利用的质量,避免粗放是的规模扩张。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由小康型转向富裕型,必然要对住宅、 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和整体物质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再生将是 21 世纪我国城市质量型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 活动。 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成 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 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 史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发达国 家,利用废弃建筑(包括厂房,仓库)进行改造,使其适 应其他功能的建筑空间的案例很多,已日趋成为开发这类 项目的主导方式。目前,建筑界对旧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 常采用如下策略: 1对于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大量性建筑采取彻底拆去重建 的方式,如:居住区拆迁重建。 2对于在某一区域有一定的标志性/景观性的旧建筑采取 整体保护,局部改造或室内更新,使其适于新的功能需求。 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旧建筑,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环境肌理 的条件下,进行改造更新,可以有效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物 质到精神双双造福于市民大众。 目前,住宅的使用功能与现代生活模式存在诸多矛盾。通常 采取推倒重建的做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且既有 住宅存量较大;住宅更新改造杂乱无章、病理诊断和修复 方法简单粗放、不成体系;既有住宅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要求加大住宅更新改造规模并尽快形成产业化、体系化。 基于国内外大量案例分析,查阅既有住宅再生相关文献档案 资料和各种统计资料,对再生理论和实践进行剖析,以总结 其规律性。试图探索以图示化方法归纳既有住宅再生方法, 并尝试分类,分为再生手法类和再生部位类。 对旧建筑的改造性设计,是一次在空间与形式创造、建筑 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尝试,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大片 大片拆除旧建筑,城市在向现代化迈进。但是不是高楼林 立、道路纵横就是城市现代化的唯一模式?每个城市都有 自己的发展史,如果一个城市的文脉及其历史连续性遭到 破坏,也就失去了城市个性与历史的厚重感。相当一部分 旧建筑仍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要予以保留。其中某些旧建筑可以经过改造再 利用,成为区域性标志建筑。 目前,在中国许多城市环境中一大批尚有保留价值但又不 是文物遗产的旧建筑,正在或将要面临被无情地拆除。建 筑是有生命的,某些旧建筑在现代的不断演绎下,可以继 续生存。对某些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 的;既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移,又体现其文化价值的延 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对旧建筑进行 改造更新与利用是一项迫待探讨研究的重要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本课题对象为省政府大院内某一区域的住宅环境改造项目, 针对该住宅小区的现状,对周围环境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提 升,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达到人居环境的理 想范畴。 主要实施方案:针对该区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 街道过于拥挤、树木草地绿化不当,停车位较少等情况。 进行道路的二次改进优化,把车行道拓宽以方便交通的顺 畅,绿化方面则进行重新的铺设改进,增加绿地面积的同 时也提升了人们居所的环境质量,把“家园”变“公园” , 这是重点改造的对象。在这个汽车日益剧增的时代,停车 位是一个极其紧缺的资源之一,而在当前这些高密度的住 宅小区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合适的停车位是每个车 主极其迫切的愿望,通过对道路及绿地的重新整合改造, 预留出更多车位供车主停放,这又是一个提升社区生活品 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建筑物直接的空当地方进行一系列合理的利用,以往的 传统利用模式不仅效果一般,而且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 常见的方式一般是:建造花坛,自行车停放位,或者是完 全空置。这样是极其浪费的一种方式,针对这一个环节, 可以对其进行空间的最大利用化,在视觉外观上让人赏心 悦目,而在功能使用上则让人肯定其的功能利用价值,争 取做到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间和平面的最大化利用。 社区的适宜居住性离不开这些要素:健康的社区环境、优 质的住宅、通畅的道路系统、方便的公园以及娱乐健身设 施、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社区,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这几个 主要部分来细化: a丰富多样性的社区景观 b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 c步行方便安全的公共空间 d机动车顺利快捷通过的道路 e便利成熟的社区服务系统 f公园和一系列开放式空间 这些要素统一在一起就组合成了当今所追求的绿色小区、 人居和谐小区,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从改造土地利 用率开始,进行包括道路、园林、景观、设施的一系列改 造,不断的提升各个环节的质量,优化品质效果,达到和 谐统一,最终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小区” 。 开题报告 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日)松村秀一著,住区再生:重获新生的欧美集合住 宅,XX.3 2方 可,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城市规划汇 刊,1998, (1)5961 3吴万齐,中国的住房问题及对策,城市规划, 1988, (1)1417 4曹雪琴,城市化与土地制约,经济经纬,XX, (2) 1517 5陈则明,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 城市问题,XX(1)3639 6程大林,张京祥,城市更新:超越物质规划的行动与思 考,XX(2)7073 7周晓娟,西方国家城市更新与开放空间设计,现代城市 研究,XX(1)6264 8单 皓,二战后美国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XX(6) 7280 9罗思东,战后美国城市改造对社会公正的侵蚀,城市问 题,XX(1)6669 10张大昕,城市已建成住宅改造更新初探,天津大学建 筑学院,XX 11方 可,北京旧城改造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XX 12吴明伟,旧城更新: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城 市规划,1996(1)49 13史育龙,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的分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XX 14周一星,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城市规划汇刊, 1998(3)2227 15creweL.andBeaverstockj.Fashioningthecity:cultur esofconsumptionincontemporaryurbanspaces.Geoforum,1 998,29287301 16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咨询方案(3篇)
- 木质素复合材料生态友好性评估
- 药抗生素使用课件
- 市场对绿色包装接受度分析报告
- 建筑方案设计与总图审批
- 2025版司法局《财产保全反担保申请书》(空白模板)
- 高徽浆灌浆施工方案
- 药品经营监督检查课件
- 中式建筑方案设计图
- 惠农区网络推广营销方案
- 百度在线朗读器
-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 质量警示卡模板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含答案(典型题)
- JJG 86-2011 标准玻璃浮计
- 产业园转让协议样本
- 剪式升降台的驱动机构设计
-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五
- 25道中国民航航空医生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SF095广州市社会保险费补缴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