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位.docx_第1页
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位.docx_第2页
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位.docx_第3页
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位.docx_第4页
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化 提升办学品位.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 化 提升办学品位 全县义教工作会上的发言: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 位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站在这里我有点战战兢兢,当校长才几个月 就要我发言,确实底气不足,但李局长和郭主任给我的命 题作文,谈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还得完成,因为恭敬不如 从命嘛。冲着对他们的恭敬,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丰富 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 有人说,中华民族几经劫难而民族不灭,靠的是博大 精深的中国文化。学校要发展,要提升办学的品位靠什么? 我们认为靠不断丰富学校文化,与时俱进充实学校文化的 内涵是办学的应有之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近年来, 我们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着力打造校园物理环境 地灵方使人杰,环境陶冶众生。附小现有学生 4500 余 名,蜗居在 18 亩土地上。校园虽小,我们但求精美。根据 有限条件,合理规划,两幢气派的教学楼之间,一座 3 亩 大小的花园由灌木、乔木、盆景构成,将活动场地一分为 二。操场四周绿树成荫,长满了花草藤蔓,凸显出一派园 林气息。 学校大门的门联是中国当代文化巨匠郭沫若撰写,省 书法协会副主席刘新德先生手书的“一代英雄从小看,满 园桃李向阳开” 。大门的右侧墙壁上的镀金铜字是世纪伟人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左侧的墙壁上是省著名作家张毅先 生撰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敦良书的水珠、种子、 雏鹰致仁师附小孩子的寄语。学校“慎思楼”顶矗立着 每字四个平方米的黑体大字“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 做好人”的校训。楼道上悬挂着催人奋进、让人警醒的名 言警句。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挂有按黄金比例装裱的师生精 美书画作品。学校各个办公室的布置独具匠心,充分体现 了各自的职责或学科特点。各班教室布置简洁、温馨、各 善其美。这些布局,集中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发 展”的办学理念。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落实,附小将会再 有一幢标准的教学楼,一座精美的图书馆,一个规范的师 生食堂,一个书香味浓郁的学术厅或演播厅,富有灵气的 美术陈列室,温馨的“教工之家” ,大气的塑胶操场,造型 别致的学校大门,气派的文化长廊和宣传橱窗,若干雅致 的花园。那时我才可以自豪地说,附小是学园,是花园, 是乐园。 二、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是知识、智慧、爱心编织的学生成长的摇篮。优 美的校园还应具有浓厚的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近年,我 们全校师生喊响一个口号:“还能更精彩” 。每天早晨,十 余位身着交警服的校园小交警笔直地站成一排,在学校大 门的右侧迎候师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升旗仪式 模拟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形式,出旗由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 身着礼服的国旗班学生执行;把单一的国旗下讲话改为以 班为单位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表演;把奏国歌从放录音 改为由学生管乐队现场演奏。每一次庄严、肃穆的升旗仪 式都能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每次重大集会结束时, 全校学生均要手放心口,虔诚地齐声朗读校训。根据治学 的五个阶段我们把学校的大楼分别命名为:博学楼、问之 楼、慎思楼、明辨楼、笃行楼。全校师生均能背诵学校寄 语: 你是一滴晶莹的水珠,饱含着一个壮阔的企盼。你是 一粒吐芽的种子,萌发着一片绿色的梦愿。你是一只出壳 的雏鹰,向往着一片寥廓的长天。 孩子,有一天,你会像一滴水珠,奔入江海,洪波汹 涌。你会像一粒种子,枝繁叶茂,巨树凌空。你会像一只 雏鹰,羽翼丰满,翱游苍穹。 那时,你不会忘记,就在这座美丽的校园里,你拿起 蜡笔,画出五彩的神奇童话。握上毛笔,写出汉字的点横 撇捺。放开歌喉,唱出生命的多来米发。迈开大步,操练 人生的前进步伐。 就在这座快乐的校园里,你的老师用阳光下最无私的 大爱,敞开胸怀,把你呵护温暖;俯下身子,替你遮挡风 险;耗尽心血,让你聪明能干;举起双臂,将你放飞明天。 孩子,这就是仁师附小,你儿时的乐园,你成长的摇 篮。这是你生宝库珍藏的第一笔财富,将与你终生相伴。 寄语诗一般的语言,亲切、自然、饱含着一位慈祥的 长者对孩子成长的殷殷期盼。张毅这位残疾作家自强不息 的奋斗史更是激励学生成长的活教材。每个班都制定了富 有特色的班训,激励人心的口号和寓意深刻的班级名称。 现在,学校正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能代表附小形象,象 征附小精神的校徽、校歌、校旗、校服、校呼、学校卡通 形象,学校还正在组织人员总结、提炼、升华学校的校风、 教风、学风的语词表达和内涵。 三、切实完善学校制度文化 制度的功能是对人产生约束和激励。让员工参与制定 的制度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去年,学校自下而上地广 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调整、删节、补充或重新制定 了学校各类人员职责、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并编辑成 学校方圆一书,达 14 万余字。尤其是对专业技术人 员考核办法 、 教职工晋级、评优意见 、 岗位设置管理 办法 、 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计分标准 、 绩效工资发放方 案等直接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召开教代会逐字 逐句地进行讨论,取得共识后最后敲定,注重了制度的每 一个细节,使之更加规范、公正、科学、简便易行,充分 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 一个单位的发展,有赖于全体员工为共同的目标团结 协作,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学校在重视对教职工制度管理 的同时, “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倡导同 事之间,节日一声问候,生日一个祝福,生病时一句安慰, 困难时一份帮助,取得成绩时一个祝贺。近三年学校教职 工为患重病的教师捐款 12 万余元,师生为本校或外校的贫 困学生捐款 10 万余元。让师生真切地感到学校的温暖,人 间的真情,在学校工作、学习有家的温馨。 五、以“礼”立人,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日常 生活中体现出的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标志,基于这 种认识,学校确定了打造礼仪教育这个特色,于是学校在 今年 5 月派出四名教师到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礼仪 教育高级论坛,接受全国首位礼仪特级教师贝新茞、河北 沧州师院教授商立君的指导,7 月又邀请四川省礼仪教育专 家、成都大学张婷旺教授来校给老师们做礼仪教育专题讲 座。7、8 两月学校组织了 10 余位骨干教师,冒着酷暑编写 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老师们认真查阅资料、撰写文稿、绘 制插图,这套教材(共 6 册)已经面世了。这套教材遵循 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 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选了“体态礼仪” 、 “谈吐礼仪” 、 “校园礼仪” 、 “家庭礼仪” 、 “公共礼仪” 、 “民俗及国际礼 仪”的内容,说理深入浅出,文字晓畅明白,实例生动、 形象,图文并茂。每周每班安排了两个课时由专兼职教师 授课,我们的目标是造就儒雅的教师,培养文雅的学生, 成就高雅的学校,实现“小学,大雅”的目标。 六、收集、整理、归纳学校资料,积淀学校文化 学校十分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积累。 重大活动均有全过程的录像光盘,将文字、图片编辑成书。 比如前天学校就邀请了 15 位省级书画家来校献艺,全校师 生在教室收看书画家写字作画的现场直播,这些书画家的 墨宝将作为学校财富进行收藏。每月学校都有大事记要, 每年编写一本学校年鉴 。去年还续写了学校校志(1986 年XX 年) ,学校的各项工作实际上也就是在积淀学校文化。 七、内化师生价值认同,提升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师生的价值认同。这两年中国教育 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搞了一个研究课题:提高校 长价值领导力 ,我觉得很有意义。什么是校长?校长是博 览群书的智慧者;校长是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人;校长 是有山一般意志,慈母般情怀的人;校长是当师生遇到危 险时,只要他站在那里,哪怕他一句话都不说,师生也感 到安全的人。校长应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公正、 正义的化身。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校长形象。什么 是校长价值领导力呢?那就是校长用先进的办学理念、主 流价值观,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校师生,使之产生价值 认同并内化为习惯的能力。师生的价值认同,是学校文化 的核心。当年蒋介石数次拜访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校方 没有三呼万岁,在强势面前,不卑不亢。表现了南中独立 特行的精神气质。凭借这种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