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渡煤矿+100m水平的延深设计书_第1页
藻渡煤矿+100m水平的延深设计书_第2页
藻渡煤矿+100m水平的延深设计书_第3页
藻渡煤矿+100m水平的延深设计书_第4页
藻渡煤矿+100m水平的延深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藻渡煤矿 +100m 水平的延深设计书 第一节 矿井地理位置交通及地形构造 一、矿区交通位置及其范围 藻渡煤矿位于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藻渡乡。矿井 北面与万盛区关坝镇隔河相望;东面与贵州省桐梓县坡度镇接壤,相距 面与綦江县赶水镇相接 ,相距离 17矿区公路 11达渝黔铁路岔滩火车站和国道210 线岔滩站, 交通便利 。矿区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 : 106 49,北纬:28 45,北京直角坐标为 X=Y=采标高+600m +100m。井田南北走向长 西宽 田面积:约 其矿区范围的拐点坐标见表 (一 ):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 (一 ) 点 号 X Y 1 0 1 - 2 - 二、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四川盆地向贵州高原过渡的山丘地貌,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为贵州高原多山,西北为四川盆地,多为丘陵和侵蚀谷地,是丘陵与山间的过渡的山丘地貌。矿区北边界以藻渡河河床煤柱线为界。井田北面受河谷切割,顺走向成北东高西南低,倾向上则有着与原始构造形态相符,各峰相 间的锯齿状地形。地表最高标高 +840m,最低标高 +343m。 三、气候 矿区气候温湿多雨,冬暖夏热,属于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历年平均值:降雨量 1200发量 有气候高值均出现在夏秋二季,最高气温 低气温 均气温 内最大风力达到 7 级,平均风力 3 4 级。 四、地震 根据重庆市地震办公室资料:本区处于地震裂度分区 裂度带,个别地区 7 度 ,本区可为 6 度。 五、水文地质 藻渡河为井田内唯一河流,横穿本井田北端,为与兴隆井田之界河,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新兵洞 ,流入本井田的标高为 +均坡度为5 ,流量 s,流速 1.6 m/s,水位变化幅度为 高洪水位标高为 + 本区地势高耸 ,地形坡度较大 ,侵蚀切割强烈 ,沟谷纵横交错 ,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 - 3 - 井田北端受藻渡河切割,成为本井田与兴隆井田之天然分解。取内构造简单,但乐平煤系 斯特发育的 岩含水层之间,藻渡河的“ V”形谷占有本区大部分补给面积,其最低标高为本区之最低侵蚀基准面( +300m),区内井泉出露较多,多属溶洞裂隙下降泉且大部分集中在 泉水流量受大气制约。 区内厚层灰岩(阳新、长兴、嘉陵江)发育,在标高 +300m 以上,喀斯特景象如溶洞、溶蚀槽谷、天然井、天生桥、暗河等发育。 1、含(隔)水层 内主要含水层有: ( 1)阳新灰岩:厚度 358m 447m,在藻渡河沿岸出露泉水较多。本层地下水流量与地面降雨关系密切,涌水量随着深部有井田北端向南端递减。本层只为井下大巷、暗主副斜井和轨道下山的主要充水源。 ( 2)长兴灰岩:厚度 58m 76m,距 1m 左右。本层裂隙发育,由于里降水补给地下水,深部地下水运动停滞,含水弱,但其 紧覆于煤系顶板之上,是矿井主要含水层,开采时对矿井的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 3)龙潭组:其主要含水层是 岩,浅部含水高于深部,个别受构造影响的深度地带存在裂隙承压水。本层是矿井生产系统的直接充水源。 ( 4)嘉陵江组:厚度 784m 938m,喀斯特发育。 矿区内含水充沛,暗河发育的水平循环带在标高 +318m +850m 间分布,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预防流砂溃入坑道的事故发生。经相关地质资料查明,藻渡河与地下水无水力联系。 - 4 - 本井田的隔水层有飞仙关页岩,厚度 109m 209m。为本区良好隔水层 。另外,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砂质泥岩也具有隔水性能。 、充水因素 本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通过砂岩及其裂隙通道紧入矿井,作为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之一;其次,含水层中本身的孔隙水、裂隙水通过采空区进入矿井,作为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第三,浅部老窑采空区积水,也是矿井充水因素之一。 、矿井涌水量 根据矿井历年观测资料,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0m3/h,最大涌水量为 125m3/h,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涌水量可能有所增加。 第二节 井田及开采面积 一、地层 井田内出露之最老地层为志留系,缺石碳系、泥盆系地层, 各地层由老到新简述于下: 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 :上部为黄绿色页岩及砂质页岩,下部为灰绿色页岩夹薄层砂岩。 迭系上统( 梁山组 (厚 11 米,为绿黄、褐黄色砂质泥岩及粘土岩,含黄铁矿、菱铁矿,局部夹薄煤层透镜体。 栖霞组 (厚 213m,为黑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石核和沥青质,底部间夹薄层角砾岩。 - 5 - 茅口组 (厚约 150m,为灰色及棕灰色厚层状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方解石脉。 层呈整合接触 迭系下统( 龙潭组 (为本区的煤系地层 ,平均厚度 系地层主要为黑灰色粘土岩、泥岩、砂质泥岩、砂质页岩,夹 7 9层灰岩 ,底部为铝土泥岩及底砾岩。,含煤 7层,可采煤矿层为 长兴组 (平均厚度 黑色厚层中厚层灰岩,第一层含沥青质较多,第二层含燧石较多。 与上覆二迭系下统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三迭系下统 ( 玉龙山组 ( 总厚约 五段。岩性主要 为灰色、紫灰色薄层中厚层灰岩、泥灰岩互层。 飞仙关组 (总厚约 二段。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棕灰色泥页岩。 嘉陵江组 ( 平均厚度 四段。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中厚层灰岩及灰质泥岩。 与上覆三迭系下统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三迭系中统雷口坡组 (T2 l):平均厚度 灰色白云质灰岩 ,灰质泥岩、泥岩。 迭系上统须家河组 (T2 l):出露于井田西北部。黄灰、黄白色中厚层状 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泥质砂岩及薄煤矿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厚 73 86m,为上煤组、中煤组和下煤组,共含煤七层,其中上煤层为不可采煤层组,中煤组含主要可采煤层 连子)一层,下煤组含可采煤 子洞)、 板洞)二个煤层。 煤系地层特征详见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 - 6 - 二、构造 本井田构造较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岩层走向大致为北东 南西,和区域构造轴线向一致,地层平均倾向 267,平均倾角 37。 井田内无大的断裂与褶曲,但小构造较为发育,特别是靠近井田北 边界的块段揭露有三条小型断层,分别为: 断层:倾向 47、倾角 70、落差 8m; 向 80、倾角 81、落差 10m; 向 100、 倾向 78、落差 12m。由于上述三条断层的影响,造成北面近580煤层大面积变薄(三层煤揭露的煤厚均小最低可采厚度),无法开采。 三、可采煤层 龙潭煤系在本井田范围内,变化不大,总厚 且含煤层数 67 层,其中三层可采,层位稳定,现将各煤层特征描述如下; 称楼板洞,煤质硬脆,无夹石, 为一简单结构的薄 煤层,属较稳定型煤层 ,区内全部可采, 煤层厚度 均厚度 板为钙质页岩,富含黄铁矿,不易垮落,底板为铝土页岩,含黄铁矿结核,容重 层:俗称矿子洞,煤质较硬,含有一层状夹石,在藻渡煤矿井田范围内实际上揭露的平均煤厚只有 0.5 m。煤层直接顶为泥质页岩,有一层伪顶厚 黑色碳质页岩 ,底板为页岩 ,顶底板含黄铁矿的粘土页岩。 1煤层层间距 10m,容重 称大连子,煤质松软,在本井田内厚度 均厚度 稳定煤层 , 是该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 ,区内全部可采 。顶、底 - 7 - 板均为页岩,含黄铁矿结核,顶板节理发育, 层与 层间距 20m,容重 四、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颜色呈灰黑色,块状构造,原生裂隙发育,煤层硬度较小,煤质硬脆,局部地方夹有呈串珠状展布的夹矸,属较稳定型,简单结构煤层。 颜色呈黑灰色,块状构造,煤层硬度较大, 富含黄铁矿结核。煤层中常有一条夹矸,夹矸含有大量的黄铁矿结核,煤层厚度较稳定,为复杂结构煤层。 层: 颜色呈黑灰色,金属光泽 ,煤层较松软,原生裂隙发育,煤层稳定,无夹矸, 均一结构, 层状构造,属简单结构,稳定型煤层。 2、煤的工业分析指标 通过对钻孔煤样和已有煤样进行化验分析,得知可采煤层的主要工业指标如下表: 可采煤层原主要工业指标份一览表 表(二) 水 份( 灰 份( 挥 发 份( 全 硫 ( %) 发热量( 卡 /千克 ) 481 102 065 3、煤的工业类型及品级 成 份 煤 层 - 8 - 该矿煤层挥发份( 中国煤炭分类,其工 业牌号 属无烟煤 (A)。按煤的原煤灰份和有害元素含量划分,煤的品质为中灰高硫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 五、井田面积 井田走向长度:约 西宽约 0.6 井田面积:约 三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根据重庆市经委渝经煤安 200586 号文件 ,藻渡煤 矿有限公司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本井田内 层属于突出煤层, 层属于弱突出 煤层, 层属于不突出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二、地温 本矿井属浅部开采,应属正常地温带,矿井只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保证配风量,不存在地温问题。 三、煤层自燃 根据煤炭科学院总院重庆分院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藻渡煤矿有限公司井田内煤的自燃类别为三类(有可能自燃发火)。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要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四、煤尘爆炸危险性 根据煤炭科学院总院重庆分院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藻渡煤矿有 - 9 - 限公司井田内 爆炸性危险”,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要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隔爆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五、煤层顶底板 黄铁矿结核,硬度中等,厚度 均 脆,稳定性中等。老顶为深灰、灰色薄层状石灰岩,致密,坚硬,厚度 均 板为铝土页岩和角砾岩,遇水易膨胀,软化,厚 黄铁矿结核,硬度中等,厚度 均 定性中等。老顶为深灰、灰色薄层状石灰岩,致密,坚硬,厚度 均 板为粘土岩,遇水易软化,厚 层顶板为砂质泥岩 ,水平层理发育 ,富含黄铁矿晶粒 ,厚 采随落 ,稳定性较差 ;煤层底板为粘土岩 ,遇水易膨胀 ,软化 ,厚 从多年的开采情况看 ,该矿煤层顶底板较平整稳定 ,易于管理。 第四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本矿井田内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但龙潭煤系置于喀斯特发育的岩水层之间,井田北端边界受藻渡河切割,井田内出露泉水较多,多属溶洞裂隙下降泉,且大部分集中在 层中,泉水流量自南部井田边 界向北递减并受大气制约。本井田之最低侵蚀基准面为 +300m。根据矿井历年观测资料,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0m3/h,最大涌水量为 - 10 - 125m3/h,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涌水量可能有所增加。 第五节 矿井储量 一、工业指标 根据全国矿储量委员会制定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标准,对于非炼焦用煤,煤层倾角小于 45 度时,其最低可采厚度为 高可采灰份为 40。 藻渡煤矿有限公司的煤质为非炼焦用煤,煤层倾角平均倾角为 37,煤层灰份均小于 40,因而,该矿应按最低可采厚度为 二、储量计算 范围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藻渡煤矿 有限公司 占用储量计算范围: 参加储量计算为 个煤层 。储量计算 范围;走向上南至 X: 3180200 坐标线,北至藻渡河煤柱线 ;倾向上为 +370m +100 计算参数:储量计算块段的煤厚,采用块段内井巷见煤点及邻近工程点的煤厚算术平均值确定: m, 层的平均倾角 37度。煤层的容重为: t/3层 t/ 三、储量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结果见表(三)、表(四 )、表(五) - 11 - 表(三) 块段号 标 高 厚度 (m) 倾角 (度) 容 重 (t/m) 斜面积 (m) 储 量 ( 储 量 编 码 1355m +300m 9 450 11b 2355m +300m 8 4720 11b 3355m +300m 7 6750 11b 小 计 4300m +200m 9 5880 11b 5300m +200m 8 52282 11b 6300m +200m 7 8258 11b 小 计 7200m +100m 6 03459 11b 8200m +100m 6 60194 11b 9200m +100m 7 3830 11b 小 计 合 计 表(四) 块段号 标 高 厚度 (m) 倾角 (度) 容 重 (t/m) 斜面积 (m) 储 量 ( 储 量 编 码 1355m +300m 8 2340 11b 2355m +300m 7 6015 11b 小 计 108355 3238m +200m 7 7797 11b 4300m +200m 8 16654 11b - 12 - 5300m +200m 7 9041 11b 小 计 223492 6200m +100m 7 29721 11b 7200m +100m 7 61432 11b 8200m +100m 6 1155 11b 小 计 382308 合 计 714155 表(五 ) 根据储量计算,藻渡煤矿有限公司占用煤炭资源范围内的总储量为块段号 标 高 厚度 (m) 倾角 (度) 容 重 (t/m) 斜面积 (m) 储 量 ( 储 量 编 码 1375m +300m 9 5253 11b 2375m +300m 9 17352 11b 3375m +300m 7 2607 11b 小 计 4300m +200m 9 9723 11b 5300m +200m 9 46691 11b 6300m +200m 8 1496 11b 小 计 7200m +100m 8 13419 11b 8200m +100m 9 47462 11b 9200m +100m 9 1838 11b 小 计 合 计 - 13 - 储量类别为 111b),其中: 层 储量类别为111b); 储量类别为 111b); 储量类别为 111b)。 - 14 - 第二章 延深水平水文地质 第一节 矿井水平划分极其边界情况 藻渡煤矿采用平硐 +暗斜井开拓方式,采用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式。布置三个水平, +346354已采空)。 +346平硐以下划分两个水平为 +238m(现生产水平)、 +100m(本次延深设计水平),阶段垂高分别为 134m、 120m。 +100 水平边界上以 +220 水平下界为界;下至松藻井田 +100 水平;北以藻渡河河床煤柱线为界;南端至已划定的井田边界线。 第二节 地质构造 水平位于龙骨溪大背斜之西翼,轴向大至北东 西南,倾角 30 41度。井田北面受河谷切割,顺走向成东高西低。该水平内无大断裂与褶曲,小构造现象较普见,对该水平的开采无甚影响。 第三节 水平地质储量 +100水平其地质储量详见地质储量表(六) 地质储量表 表(六) 序号 块段 块段范围 块段面积 ( 煤厚 ( m) 容重 ( T/ 勘探地质储量 ( T) 1 A 采区边界线之内 25000 t 2 B 采区边界线之内 25000 t 3 C 采区边界线之内 25000 t - 15 - 4 D 采区边界线之内 25000 t 5 合计 100000 t 第四节 煤层及顶板岩性 一 、 +100水平煤层 龙潭煤系在本水平范围内,变化不大,总厚 且含煤层数 67 层,其中三层可 采,层位稳定,现将各煤层特征描述如下; 称楼板洞,煤质硬脆,无夹石,为一简单结构的薄煤层,属较稳定型煤层 ,区内全部可采,煤层厚度 均厚度 板为钙质页岩,富含黄铁矿,不易垮落,底板为铝土页岩,含黄铁矿结核,容重 层:俗称矿子洞,煤质较硬,含有一层状夹石,在藻渡煤矿井田范围内实际上揭露的平均煤厚只有 0.5 m。煤层直接顶为泥质页岩,有一层伪顶厚 黑色碳质页岩 ,底板为页岩 ,顶底板含黄铁矿的粘土页岩。 层与 层层间距 10m,容重 称大连子,煤质松软,在本井田内厚度 均厚度 稳定煤层 , 是该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 ,区内全部可采。顶、底板均为页岩,含黄铁矿结核,顶板节理发育, 2煤层间距 20m,容重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色呈灰黑色,块状构造,原生裂隙发育,煤层硬度较小,煤质硬脆,局部地方夹有呈串珠状展布的夹矸,属较稳定型,简单结构煤层。 - 16 - 色呈黑灰色,块状构造,煤层硬度较大,富含黄铁矿结核。煤层中常有一条夹矸,夹矸含 有大量的黄铁矿结核,煤层厚度较稳定,为复杂结构煤层。 色呈黑灰色,金属光泽,煤层较松软,原生裂隙发育,煤层稳定,无夹矸,均一结构,层状构造,属简单结构,稳定型煤层。 2、各煤层工业分析指标如下表: 各煤层工业指标表表 表(七) 二、 +100水平煤层顶底板岩性情况 该 黄铁矿结核,硬度中等,厚度 均 脆,稳定性中等。老顶为深灰、灰色薄层状石灰岩,致密,坚硬,厚度 均 板为铝土页岩和角砾岩,遇水易膨胀,软化,厚 黄铁矿结核,硬度中等,厚度 均 定性中等。老顶为深灰、灰色薄层状石灰岩,致密, 坚硬,厚度 均 板为粘土岩,遇水易软化,厚 层顶板为砂质泥岩 ,水平层理发育 ,富含黄铁矿晶粒 ,厚 水 份 ( %) 挥发份( %) 灰 分 ( %) 全 硫 ( %) 发热量 ( MJ/ 备 注 9 9 1 项 目 煤 层 - 17 - 采随落 ,稳定性较差 ;煤层底板为粘土岩 ,遇水易膨胀 ,软化 ,厚 从多年的开采情况看 ,该矿煤层顶底板较平整稳定 ,易于管理。 第五节 瓦斯 根据重庆市经委渝经煤安 200586 号文件 ,藻渡煤矿有限公司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进入 +100水平以后,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逐渐增大,突出危险增加。 该水平内 为保护层开采。 上水平各煤层的瓦斯含量分别为: 层 29m3/t, 层 13m3/t, 1m3/t;预计下水平各煤层的瓦斯含量有所增加: 层 35m3/t, 5 m3/t, 8m3/t。本设计将 先开采,利用其开采后造成的卸压作用,并结合瓦斯抽放等方法,来保护与开采 1煤层。 - 18 - 第三章 延深水平开拓 第一节 延深水平境界及储量 一、 +100水平概述 水平该水 平北端以藻渡河河床煤柱线为界;南端至已划定的井田边界线;上部以 +238m 为界;下部到 +100m 标高。走向长度为 2600 米,倾斜长为 230m(含水平留设煤柱)垂高 138m,则工作面平均斜长 100 米,平均走向 300米。 二、水平内储量 1 储量计算范围 该水平北端以藻渡河河床煤柱线为界;南端至已划定的井田边界线;上部以 +238部到 +100 2 工业指标 本水平内煤质为瘦煤、无烟煤种可作为民用、动力式焦用煤。煤层倾角在 37 38 度之间,计算能利用储量的最小厚度取 不能利用的储量取 层之最高绝对干燥灰分在 40%以内;煤的容重 .5 t/t/ 3 计算方法及储量 本水平煤层倾角在 37 38 度之间,采用煤层底版等高线法在平面投影图上分水平、标高、储量级别划分块段的方法计算储量。 各水平、标高储量见表(八) - 19 - 水平储量表 表(八) 项目 条带 工业储量 (万 t) 可采储量 (万 t) 垂高 ( m) +169m 238m 9 +100m 169m 9 +100水平 38 第二节 延深水平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工作制度 该水平实行“三 作业形式,三班采煤:自回、自采、自支;三班掘进:自掘、自支。年工作日为 330天。 二、水平设计生产能力 本矿井原生产能力为 15万 t/a,根据该矿井的资源、开采技术条件,确定该矿井延深水平的设计生产能力为 21 万 t/a,净增 6万 t/a。 三、水平服务年限 水平服 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水平可采储量 T - - 式中: T 水平的服务年限, a A 水平的年产量,万 t - 20 - 储量备用系数。 计算结果见表(九)项目 条带 工业储量 (万 t) 可采储量 (万 t) 服务年限 ( a) +169m238m +100m169m 100 水平 三节 水平开拓 一、开拓方式 矿井现为平硐 +暗斜井开拓,井口标高 +354m 平硐以上的煤已被采完。现正在开采 +220m,该水平也接近尾声。由于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增加,加之考虑到矿山本身的经济效益,藻渡煤业公司准备投入部分资金对矿井开拓水平进行延深(延深到 +100m 水平,也是矿井最后一个水平)。该矿现有工程能够为 +100改造成双轨的平硐, +345斜井上部车场及绞车房等硐室(主、副斜井已开凿到 +238 +346 总回风巷、回风上山及风井等。 二、 延深水平开拓方案 矿井现正在开采 +220据设计委托书的要求,需通过水平延深开采 +100根据初步讨论拟订,设计考虑了三个方案: 方案 另打明斜井开拓:在矿井居住区附近选择一处地形地貌较好的地方另打一主斜井,井口标高 +345m,井筒倾角 230,斜长 627m,串车提项目 条带 - 21 - 升,井筒由煤系顶板进入煤层,至底板茅口灰岩 +100m 标高落平,然后开掘井底车场和运输大巷。井下原煤由次井筒提至地面外运,就地布置工业广场。上下人员、材料及设备由 +354 平硐、暗主、副斜井、 +238运输巷和采区轨 道上山承担。 方案、延深暗主、副斜井:该矿在 +354 平硐里原有暗主、副斜井。暗主、副斜井井筒倾角均为 230,暗主斜井斜长 325m,暗副斜井斜长 323m。现直接延深暗主、副斜井:暗主斜井承担提煤,双钩串车提升。暗副斜井承担提升人员、材料、矸石和设备,敷设管线等,单钩提升。延深的暗主、副斜井均布置在煤系底板茅口灰岩中,暗主斜井延深的斜长 358m,暗副斜井延深的斜长 347m,延深到 +100m 标高落平,然后布置井底车场与运输大巷。原煤由暗主斜井提升至 +354m 平硐出井,矸石由暗副斜井提升至 +354 方 案、做双下山开采:该方案是直接利用原有的平硐,暗主、副斜井及 +238m 运输大巷,在 +238m 水平运输大巷内做下山到 +100m 水平进行开采,每个区间内做一组下山:一条下山用来提原煤,另一条下山用来提矸石、行人、材料和设备,提出的原煤和矸石由 +238m 水平运输大巷运至井底车场,然后分别由主、副斜井提升到 +354 平硐运出井口。 根据该矿提供的资料可知:该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1007 38 度之间,当煤层倾角大于 160时,下山开采在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施工等方面困难很大,且煤与瓦斯 突出矿井不能用双下山开采。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故方案被淘汰。 方案、 - 22 - 方案的比较分析如下表: 表(十) 方案 名称 工程量( m) 优缺点分析 开拓巷道 准备巷道 回采巷道 合计 优 点 缺 点 方 案 明 斜 井 开 拓 2967 2236 4800 10003 井可做到边基建、边生产; 场地比较宽阔,施工方便。 穿过长兴灰岩,而长兴灰岩为本井田的强含水层,井筒西距藻渡河 130m,上部130流量与地表水,藻渡河的水力关系研究论述还不清,井筒掘进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受水患威胁大,安全掘进井筒的可靠性差; 须采取防突措施,既增加费用,又影响井筒的施工进度。 理水患的费用高。 方 案 延 深 暗 主 副 斜 井 3497 2236 4800 10515 斜井均在煤系底板茅口灰岩内,维护条件好,遇水患的可能性低于方案,且不受长兴暗河威胁,可提高掘进速度,缩短建井周期; 2 不留井筒煤柱; 减少井筒有关投资费用; 是很方便; - 23 - 从以上比较可知,长兴灰岩的水患及其暗河对本水平开拓开采的安全威胁影响,是考虑选择开拓方式的主 要因素;同时从经济上、技术可行性上考虑。为了保证该水平的建设和生产的安全,设计推荐方案。 附图:方案布置图 三、水平条带的划分 在 : +100 +169m 水平和 +169 +238m 水平两个条带;在 层中划分为三个条带;即 +100 +153m 水平、 +153+202m 水平和 +202 +256m 水平三个条带。条带划分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复杂,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条带垂高要适度,过大的条带垂高不但要造成开采上通风上的困难,而且影响矿井的技术经济效果 ;( 2)与目前地方煤矿的管理相 适应;( 3)结合条带式开采系统布置有关参数设计的需要。 作面斜长加长,一个采区内四个工作面; 分为两个条带,四个开采区间,。 四、主要巷道的布置 根据该矿生产的的实践经验,为减少动压对主要巷道的破坏及影响作用, +100m 集中运输大巷、上山及石门均布置在底板茅口灰岩中, +1001 煤层平距 60m,上山距 层平距 25m。 第四节 井 筒 矿井现有 +354 平硐,为全矿的通 风、行人、运料井筒,井筒净断面 - 24 - 有 3 号风井(斜井),为全矿回风服务。 +100m 水平延深后有延深主、副暗斜井, +100m 水平集中运输巷、集中上山。 各井筒的特征表和用途见下表 井筒特征表及用途表 表(十一) 井 筒 名 称 断 面 用 途 净 断 面 ( 掘 进 断 面 ( 支 护 方 式 井底车场断面图(三轨) 支护 出煤、运料、进风、敷线、调车 茅口运 输上山 浆 溜煤、行人、材料、进风 +100m 水平运输大巷 支护 出煤、运料、进风、行人、排水、敷线 回 风上 山 支护 回风、溜矸 暗主斜井 支护 运煤、进风 暗副斜井 支护 出矸、进风、行人、材料、敷设管线 附图: 主要巷道断面图 - 25 - 第五节 井底车场 一、车场形式及空重车线长度 暗主、 副斜井在 +100平后布置存车线及调车线。+100m 水平集中运输大巷选用 5t 蓄电池电机车运输,每列运煤的列车最多可由 25 辆一吨固定式矿车组成,每列矸石车最多 18 辆一吨的矿车组成。 暗主斜井井底车场空重车线长度按 车布置,暗副斜井空重车线按 矸石车长度布置。 暗主斜井存车线长度 L 主 : L 主 ( 252 +3 78m 暗副斜井存车线长度 L 副 : L 副 ( 18 +3 、掉车方式及通过能力 +100m 水平井底车场采用机车调车方式。机车拉重列车经道岔进入车场调车线,摘钩后经过道岔转向经过通车线,回到进入的道岔顶重列车到存车线,机车在转向进入空列车存车线,与空列车挂钩驶出车场。 水平生产时,只有一翼来车,由两列煤车、一列矸石车组成一个调度循环,其平均间隔时间为 10 车场通过能力为: G10 5 5110 5 N t 1+K) 1+15 N - 26 - A 21 上列式中: N 车场的通过能力,万 t; M 每列车的矿车数,辆; G 每辆车的净载煤重, t; K 矸石运量占煤产量的百分率( %), K= 运输不均衡系数; 0 5 每年运输工作时间,年工作日按 330d 计, 一列车的平均间隔时间, W 车场通过能力富裕系数 附图:车场线路图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硐室及支护 +100m 水平井底车场开凿在煤系底板茅口灰岩中,岩层坚硬,车场巷道采用喷浆支护,如遇构造裂隙带,可考虑用喷浆支护。 车场内设有水泵房、管子道,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采用阔刷大巷的方式,爆破材料硐室设置在 +100m 中间水平车场附近。 车场内铺设 18kg/600距,混凝土枕。 第六节 井底水泵房设计 一、水泵房的尺寸 水泵房包括硐室、管子道、吸水小井及泵房通路。为了减少水泵房的宽度,可将水泵串联安装,使之平行于硐室的主轴线。管子道设在车场与 - 27 - 泵房之间,有条件可采用排水钻孔。 水泵房长度应根据设备数量及有管间隙确定。 水泵房长度 L = a( n+1) 式中 n 水泵台数; b 水泵及电动机的基础总长度, m; a 各基础之间的距离,取 m,最外侧基础墙应适当加大到 3m,本设计取 = 3 (3+1)= 泵房的宽度 B = 中 水泵房的基础宽度, m; 吸水井一侧水泵基础至墙的距离,一般为 1m; 有轨道一侧水泵基础至墙的距离,一般为 2m B = 1 + 泵房的高度根据水泵的外形尺寸、排水管的悬吊高度及起重梁的高度而定,净高为 泵房的地面标高应高出车场轨面 向吸水小井设 1%的坡度。 设备基础根据设备重量及底盘尺寸确定,其长度等于底盘地脚螺丝孔中心向外加长 200度为底盘地脚螺丝孔中心向外加长 300 - 28 - 吸水井形式设为两个独立的吸水小井,水仓不需砌碹,不需设闸门,施工简单方便。 吸水井的断面形状采用方形 2000 2000度为 5500、水仓布置 水仓由两个断面相同、间隔 18m 的巷道组成,其中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正常使用。 根据矿井历年观测资料,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0m3/h,最大涌水量为 125m3/h,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涌水量可能有所增加。预计 +100m 水平的正常涌水量为 55m3/h,最大涌水量为 150m3/h。 水仓设计: 水仓的有效容量 V 应能容纳 4h 的矿井正常涌水量。综合多方面因素,本次设计考虑水仓的有效容量 V = 150 4 = 600仓向吸水井方向应有 1 2的上坡,以便泥砂沉淀、清理时便于矿车运输。 为便于维护和清理水仓,一般采用单轨巷道的断面,并需铺设轨道。水仓的净断面积为 6 水仓的总长度: L = V/S =600/6 = 100m 式中: V 水仓的有效容量, S 水仓的净断面积, 本设计考虑充水富余情况实际设计水仓容量为:主水仓 680副水仓 - 29 - 600 水仓与吸水小井联接处的水仓 底板标高应比泵房底板标高低 4m,否则水泵将因吸水高度的限制而无法抽出水仓内全部的积水。 水仓在清理斜巷的标高最低处,其顶板标高必须较水仓入口处水沟的沟底低,否则水仓将灌不满。 三、清理斜巷 清理斜巷是水仓与车场巷道之间的一段巷道,既是清理斜巷有是水仓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水仓长度是以清理斜巷的起点为起点,以水仓与配水井的连接处为其终点。 ( 1)倾角 a 200,以保证装满煤泥的矿车在斜巷运行时不拨撒。 ( 2)保证水仓最高水位应低于泵房地面 1 2m,水仓顶必须低于附近巷道最低点的水沟底。 ( 1)清理斜巷倾角 a 200,一般取 a=200。 ( 2)水仓底板坡度 i=1 2,本设计取 2。 ( 3)竖曲线半径 R 取 10m 。 ( 4)水仓起点与重点的标高差应事先计算。根据车场运行线路纵断面图定起点水平标高,再根据水仓与配水仓连接处的标高(即终点水平标高,规定配水仓底板标高应高于吸水小井底板标高 上)即可求出起点与终点标高差 H。 清理斜巷的斜长按下式计算 - 30 - D 2 180 式中 D 包括了直线段与曲线段之和的斜长, m; 直线段斜长, m。 其中 H+ a + 2R 2 式中各参数如图一所示: 始点水平0终点水平1 2 图一:水仓清理斜巷总断面示意图 - 31 - 第四章 延深水平开采设计 第一节 水平采区布置 一、采区数目和位置: 本水平 特点是在水平开采内 ,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条带,即 +169+100m 条带,条带倾斜长度即工作面长度。沿走向不划分为采区,而划分成四个开采区间,每个开采区间的走向长度为 600m,开采区间布置有运输、回风石门及回风上山,布置双翼工作面后退式开采。 层采用走向采区开采布置,其特点是沿 +169 水平划分为两个条带,每个条带内沿倾斜方向布置成一个工作面。沿走向划分为四个采区,每个采区长度 600m。每个工作面平均长度 100m,沿走向推进方向长 300m,每个采区内布置有运输上山及回风上山和石门。 0m 边界煤柱将石门抬高可沿倾斜方向按标高 +153、 +202 划分三个条带 ,每个条带平均倾斜长度 70m(不含煤柱),每个条带沿倾斜方向布置一个工作面;沿走向划分为四个采区,每个采区走向长度 600m。每个工作面长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