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真空蒸发制盐系统卤水分效预热器设计书 一、设计简介 : 目前全国的食盐里面,海盐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时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矿盐, 我国和世界大多数氯化钠的生产都采用水采工艺制得人工卤水,所谓人工卤水,乃是人为地将水加入固体盐或地下固体盐矿床中,使其溶解为含氯化钠较高的卤水,称为人工卤水。卤水经预处理后再用真空蒸发制成盐。 真空蒸发制盐 : 根据卤水沸点随压力减低而下降的规律,在压力递减的多效蒸发罐组中,用生蒸汽(新鲜蒸汽)加热一效罐的卤水,使之沸腾蒸发,产生二次蒸汽用作次效罐的热源,并按所设效数依次传递,多次利用二次蒸汽,使各效罐的卤水蒸发析盐。蒸发操作的节能方法有一种就是分效预热。于是我们想用换热器来对每一效的卤水进行预热。通过换热器的分效预热,可以大大降低工厂的能耗。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简介 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 50 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但补偿 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 70 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一般壳程压强超过 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在圆形外壳内,装入平行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固定在管板上,两块管板与外管直接焊接,装有进口或出口管的顶盖用螺栓与外壳两端法兰相连。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没有壳侧密封连接,相同的壳体内径排管最多,在有折流板的流动中旁路最小,管程可以分成任何管程数,因两个管板由管子 互相支撑,故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中它的管板最薄,造价最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换热器的缺点是:壳程清洗困难,有温差应力存在。当冷热两种流体的平均温差较大,或壳体和传热管材料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热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2 在壳体上需设膨胀节,由于膨胀节强度的限制,壳程压力不能太高。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 3 二、设计条件说明 1、 我们小组设计第三效,分三个换热器完成任务,每个换热器的温度差为 2C 。 2、换热器类型选择: (1)由于卤水为高粘度 流体,卧式换热器的阻力太大,所以选用立式换热器。 (2)由于壳程的加热介质为水蒸气,选用立式换热器有利于蒸汽与冷凝液的分离,换热效果更好。 (3)从安装以及经济角度来说,立式的比卧式的安装更加简单,经济性更加优越。 3、操作条件: 管程流体为卤水,壳程流体为 30 4、 卤水的物性参数表 5、 附图: 具有分效预热的卤水真空蒸发制盐系统(平流进料,顺流排盐) 接真空泵 盐浆去脱水干燥系板式换热器 循环下水 来自热电站的生蒸汽 389凝水 循环上水 冷凝水 冷凝水 冷凝水 盐浆 盐浆 盐浆 28%V 26%V 24%V 22%V 55 61 83 105 精制卤水 V V 卤水分效预热系统 35 ) ) ) 卤水典型组成 /( g/L) 5时卤水的物性参数 密度 /(kg/1180 恒压比热容 / ) 度 /(热系数 /W/(m. ) 6、设计方案的选定 控制条件和设备类型的选择: 1) 设备类型的选择 换热器类型:立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管程壳程:单管程单壳程 2) 操作条件: 介质 介质性质 工作温度 进 /出 工作压力 计温度 设计压力 程 饱和水蒸气 无毒无害 0 150 程 卤水 易结垢 55/57 50 、设计结果概要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设计结果: 换热器形式:单管程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 换热面积 / 2m 艺参数 名称 物料名称 操作压力 /作温度 /C 流量 /( s/ 管程 卤水 55/57 程 水蒸气 体密度 / 3/速 /( m/s) 热量 /传热系数 / )/( 2 热系数 / )/( 热系数 / )/( 2 垢系数 / )/( 2 阻力降 /荐使用材料 碳钢 碳钢 管子规格 /38 管 117根 管长 6000子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5 壳体内径 /00 四、换热器主要部件的工艺计算 (一) 相关的物性数据 1、 卤水定性温度: t=56 根据定性温度,通过类比水的变化规律得到 56 下卤水的物性数据为: 密度 31 1 6 8 kg m 定压比热容 3 . 4 0 0 9 2 / J k g C 导热系数 25 9 . 9 1 2 7 1 0 /k W m C 黏度 52 0 6 . 9 8 6 1 1 0 p a s 2、 循环水蒸气定性温度 T= 根据定性温度,查的 下水蒸气的物性数据为: 密度 30 . 1 9 0 9 2 /k g m 定压比热容 1 . 8 7 5 /pC k J k g C 导热系数 0 . 0 2 1 4 6 /k W m C 黏度 51 . 8 1 0 p a s 潜热 2 3 3 3 r K J (二)设计任务相关换算 1、由物料衡算确定卤水流量; 产力 W=80 万吨 /年,即得 盐浆中的固相体积流率 8,8 1 0 / 3 0 . 8 6 4 /3 0 0 2 4 3 6 0 0s N a C lk g yM k g s 体密度 32 2 0 0 /N a C l k g m 6 盐浆中固相体积流率, 3,33 0 . 8 6 4 / 0 . 0 1 4 0 3 /2 2 0 0 /s N a C a C l N a C lM k g sV m sk g m 又盐浆能顺利流动时的固相体积分率 x=盐浆中液相体积流率 3 30 . 0 1 4 0 3 /( 1 ) ( 1 0 . 6 0 ) 0 . 0 0 9 3 5 /0 . 6 0 x m 液相可看做饱和 液,其中取 质量分数 ( ) 2 7 %N aC l , 溶液密度 31 1 6 8 . 1 /l k g m 所以液相中 质量流率 33, ( ) 0 . 0 0 9 3 5 / 1 1 6 8 . 1 / 2 7 % 2 . 9 4 9 /l N a C l l N a C l m s k g m k g s 所以系统中总的 量流率 , 3 0 . 8 6 4 / 2 . 9 4 9 / 3 3 . 8 1 3 /N a C l s N a C l l N a C M k g s k g s k g s 卤水中的 组成为 32 9 3 . 7 6 / 2 9 3 . 7 6 /y g L k g m 卤水的体积流率333 3 . 8 1 3 / 0 . 1 1 5 1 /2 9 3 . 7 6 /N a C lM k g sV m sy k g m 故进入第三效预热器的卤水流量 337 8 % 8 9 . 7 8 1 0 /V V m s 卤水的质量流量3 3 38 9 . 7 8 1 0 / 1 1 6 8 . 1 /m s k g m 1 0 4 2 /kg s (三)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 1()L h c p W r W C t t 21()c p c C t t QW r 1 0 4 . 8 7 2 3 . 4 0 0 9 2 2 1 . 0 4 / 2 3 3 3 . 7 0 . 3 1 7 9 /k g s 3/ 0 . 3 1 7 9 / 0 . 1 9 0 9 3 1 . 6 6 5 0 /h h m s 7 122( ) / l nm tt t t t ( 6 6 . 5 5 5 ) ( 6 6 . 5 5 7 ) 1 0 . 4 6 86 6 . 5 5 5 . 5 5 7C (四)估算传热面积,确定换热器部件尺寸 照经验数值初选总总传热系数 取: 20 ( m i n ) 1 0 0 0 / ( )eK w m C 20 30 ( m i n )7 4 1 . 8 8 7 0 . 8 7 11 0 0 0 1 0 1 0 . 4 6 8 ( 1)换热管规格以及材质的选定。选用 3 8 3mm 的碳钢管。 ( 2)选取管内流体流速:() 0 m s( 3)管子的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管子与管板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法。 ( 4)管子数目和管长: 管数: 332 3 2 24 4 8 9 . 7 8 1 0 / 1 3 9 . 6 13 . 1 4 ( 3 2 1 0 ) 0 . 8 /u m m s 根 (取 140 根) 计算单程管束的长度: 0 307 0 . 8 7 1 4 . 2 4 2 63 . 1 4 1 4 0 3 8 1 0 (取 ( 5)按照公式初步估算外壳内直径确定壳体尺寸参数。 ( 1 ) 2t n e 换热器外径为 38管心距应取 t = 48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 1 . 1 1 . 1 1 4 0 1 3 . 0 2 (取整 14 根) 管束中心线上最外层管的中心至壳体内壁的距离: 01 . 5 1 . 5 3 8 5 7e d m m 所以 8 ( 1 ) 2 0 . 0 4 8 ( 1 4 1 ) 2 0 . 0 5 7 0 . 7 3 8t n e m 按照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寸圆整,取 800iD 。 因为 4500 5 . 6 2 5800,管长径比合适。 取换热管规格, 长 6m,共 140 根是 符合要求的。 因卤水与水蒸汽均非强腐蚀性,工作压力与温度也不大,采用碳钢管材即可,既满足工艺条件的需求,经济性也较好。 换热 器立式放置,卤水自上端管内流下,可减小阻力,水蒸汽自下端壳程进入,有利于减小液膜厚度,增强冷凝传热。 在换热器上端设置排气孔,以排除可能进入换热器的不凝气体,防止其危害冷凝传热,在换热器下端设置排液口,以排除冷凝水。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固定,采用胀接法,利用胀管器将管子扩张,产生显著的塑形变形,靠管子与管板间的挤压力达到密封目的。 由碳钢壳体的最低厚度表 /取壳体材质为碳钢,厚 10 换热器管箱封头采用椭圆封头, 因壳程水蒸汽为蒸汽冷凝,不需要折流挡板。 壳程流体的流动截面积 热负荷 ,可得,水蒸汽的体积流率 所以水蒸汽的流速 在壳程气体常用流速范 围 315m/s 的范围内,壳体内径的选取是合理的。 壳程接管采用插入式焊接结构,因为为立式换热器,管板较厚,壳程介质腐蚀性小,9 壳体材料为碳钢,选用结构如下图 (尺寸根据实际需要改变 ): 因为蒸汽从壳程接管出来时流速较大,要在壳程进口接管处安装防冲挡板。 因为是立式换热器,其顶部结构如右图,方便其安装于拆卸作业。 因为管子长度较大,且为竖直放置,为防止其因蒸汽而振动,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撑板。 ( 6)计算实际传热面积o 实际传热面积: 3 20 ( 0 . 1 ) 1 4 0 3 . 1 4 3 8 1 0 ( 4 . 5 0 . 1 ) 5 8 . 4 6 6 8 d L m 考虑面积裕度 10%,可得: 21 . 1 5 8 . 5 6 4 . 3 5 过程的总传热系数()o 3 2()7 4 1 . 8 8 1 0 1 1 0 1 . 3 4 / ( )6 4 . 3 5 1 0 . 4 6 8o c h o w m (五)管壳程压强降的校验 ( 1)管程压强降: 12()i t s pp p p F N N 10 根据上述结果可知:管程数 1,串联壳程数 1;对于 3 8 3mm 的换热管,结构校正系数 摩擦阻力引起的压降: 21 2 由于: 3328 9 . 7 8 1 0 0 . 7 9 7 8 /3 . 1 4 ( 3 2 1 0 ) 1 4 04m 353 2 1 0 0 . 7 9 7 8 1 1 6 8 . 1R e 1 4 4 0 7 . 3 12 0 6 . 9 8 6 1 1 0i i 可知管程内流体流动式湍流 。 对于碳钢管,取管壁粗糙度 ,则30 . 1 3 . 1 2 5 1 032 由 关系图可得: 21 2 234 . 5 1 1 6 8 . 1 0 . 7 9 7 80 . 0 3 5 1 8 2 9 . 6 53 2 1 0 2 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22 3( )2 21 1 6 8 . 1 0 . 7 9 7 83 ( ) 1 1 1 5 . 2 22 取: 12()i t s P F N N ( 1 8 2 9 . 6 5 1 1 1 5 . 2 2 ) 1 . 3 1 1 3 8 2 8 . 3 3 1 3 0 0 0P a P a ( 2)壳程压强降: 120 () P F N 流体流过管束的压力降: 11 120 ( 1 ) 2 f n N 其中: 221 . 6 6 5 0 1 . 2 1 1 1 /( 0 . 8 1 4 0 0 . 0 3 8 ) 22034 ( )24d 3 2 3 233 3 . 1 44 ( 1 . 4 3 8 1 0 ) ( 3 8 1 0 ) 24 0 . 0 4 4 1 73 . 1 4 3 8 1 0 m 50 . 0 4 4 1 7 1 . 2 1 1 1 0 . 1 9 0 9 2 . 8 1 0od e u 5 6 7 5 0 0 0 . 2 2 8 0 . 2 2 85 . 0 R e 5 . 0 5 6 7 . 4 0 1 . 1 7 8 F 为管子排列方式对压力降的校正系数。正三角形排列: F=则: 120 ( 1 ) 2 f n N 20 . 1 9 0 9 2 1 . 2 1 1 10 . 5 1 . 1 7 8 1 4 ( 0 1 ) 1 . 1 5 4 62 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力降:由于没有折流板,所以该部分的压力降为 0. 对于气体或者是可凝蒸汽,结垢校正系数 。 则壳程压降: 120 () P F N 由于本次设计无折流挡板,壳程压降已经非常小,一定会在工程设计要求范围内,并且数据有限,则压降可忽略不计。 12 由于管程压降超过要求,所以重新设定 K 值: 28 5 0 / ( )K w m K (六)调整 K 值后重新核算压降 调整 K 值后换热面积为 3 2()7 4 1 . 8 8 1 0 8 3 . 3 88 5 0 1 0 . 4 6 8o o c h o 假设管长为 6m, 则管数: 0308 3 . 3 8 1 1 6 . 4 73 . 1 4 6 3 8 1 0 根 (取 117 根) 1 . 1 1 . 1 1 1 7 1 1 . 9 0 (取整 12 根) 管程流体流速: 3328 3 . 3 8 1 0 0 . 8 8 7 /3 . 1 4 ( 3 2 1 0 ) 1 1 74m 壳内径: ( 1 ) 2 0 . 0 4 8 ( 1 2 1 ) 2 0 . 0 5 7 6 4 2t n e m m 按照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寸圆整,取 800iD 。 实际换热面积o 3 20 ( 0 . 1 ) 1 1 7 3 . 1 4 3 8 1 0 ( 6 0 . 1 ) 8 2 . 3 7 d L m 过程的总传热系数()o 3 2()7 4 1 . 8 8 1 0 8 6 0 . 4 0 / ( )8 2 . 3 7 1 0 . 4 6 8o c h o w m 壳体流体流速: 13 0221 . 6 6 5 0 4 . 5 0 3 /3 . 1 4 0 . 2 5 ( 0 . 8 1 1 7 0 . 0 3 8 ) 雷诺数: 50 . 0 4 4 1 7 4 . 5 0 3 0 . 1 9 0 9 2 . 8 1 0od e u 2 1 0 9 0 0 0 . 2 2 8 0 . 2 2 85 . 0 R e 5 . 0 2 1 0 9 . 6 0 . 8 7 3 管程压降: 21 2 236 . 0 1 1 6 8 . 1 0 . 8 8 70 . 0 3 5 3 0 1 5 . 5 53 2 1 0 2 2 221 1 6 8 . 1 0 . 8 8 73 ( ) 3 ( ) 1 3 7 8 . 5 422 a 12()i t s P F N N 4( 3 0 1 5 . 5 5 1 3 7 8 . 5 4 ) 1 . 3 1 1 5 7 1 2 . 3 7 5 1 0P a P a 壳程压降忽略不计。 经过重新核算结果表明,管程、壳程压降均能满足设计条件。 (七)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校核 总传热系数由下式计算: ()11 o s i o c a l o m i i ib d R d d d d 其中,管内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0 . 8 0 . 40 . 0 2 3 R e P 其中: 14 353 2 1 0 0 . 8 8 7 1 1 6 8 . 1R e 1 6 0 1 8 . 1 5 1 0 0 0 02 0 6 . 9 8 6 1 1 0i i 3523 . 4 0 0 9 2 1 0 2 0 6 . 9 8 6 1 1 0P r 1 1 . 7 4 95 9 . 9 1 2 7 1 0 36 1 8 7 . 5 0 5 03 2 1 0 符合公式的适用范围。 因此: 0 . 8 0 . 40 . 0 2 3 R e P 20 . 8 0 . 4325 9 . 9 1 2 7 1 00 . 0 2 3 1 6 0 1 8 . 1 5 1 1 . 7 4 93 2 1 02 6 6 5 . 5 5 / ( )w m C 估算壁温,按下述公式: 11o w w is o s t t 其中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421 . 7 1 9 7 1 0 ( ) /m C w 420 . 8 5 9 8 1 0 ( ) /m C w 3 8 3 2 3522m m 查附录,可得碳钢的导热系数: 5 0 . 1 2 6 / ( )w m C 参考附录,根据经验值取: 21 0 0 0 0 / ( )o w m C 由于: 22 6 6 5 . 5 5 / ( )i w m C 将上述数据带入公式: 11o w w is o s t t 15 446 6 . 5 5 6110 . 8 5 9 8 1 0 1 . 7 1 9 7 1 01 0 0 0 0 2 6 6 5 . 5 5 解得: 管间水蒸气对流传热系数: 3 14()1 . 1 3 ()t t 定性温度下: 39 8 0 . 1 /w k g m 26 6 . 4 5 1 0 / ( )w w m C 30 . 4 4 3 6 5 1 0 /w P a s 因此: 3 14()1 . 1 3 ()t t 3 2 3 1 459 8 0 . 1 ( 9 8 0 . 1 0 . 1 9 0 9 3 ) 9 . 8 2 3 3 3 . 7 1 0 ( 6 6 . 4 5 1 0 )1 . 1 3 4 4 . 3 6 5 1 0 3 ( 6 6 . 5 6 3 . 3 1 ) 27 0 5 3 . 3 2 / ( )w m C 将上述结果再次带入壁温估算方程,得: 27 1 0 9 . 7 1 / ( )o w m C 。 迭代两次,得: 27 1 1 5 . 4 7 / ( )o w m C 此时两次迭代误差在 1%以内,故可停止迭代取最后一次迭代值。 取两侧的污垢热阻及碳钢材料的导热系数: 421 . 7 1 9 7 1 0 ( ) /m C w 420 . 8 5 9 8 1 0 ( ) /m C w 5 0 . 1 2 6 / ( )w m C 16 故: ()11o c a l o s i o m i i iK b d R d dR d d d 4413 8 3 8 0 . 0 0 3 3 8 11 . 7 1 9 7 1 0 0 . 8 5 9 8 1 03 2 2 6 6 5 . 5 5 3 2 5 0 . 1 2 6 3 5 7 1 1 5 . 4 7 21 0 5 9 . 4 0 / ( )w m K 所以: ()()1 0 5 9 . 4 0 1 . 2 4 6850c a lc h 符合设计要求。 五、换热器主要构件尺寸与接管尺寸的确定 换热器主要构件有封头、筒体法兰、管板、筒体、折流板、支座等。主要接管有:流体进出口接管、排气管、排液管等。 1. 壳体,管箱的系列尺寸确定 ( 1) 筒体(壳体)壁厚的确定。 2 p 选取设计压力 ,壳体材料 为 得其相应的许用应力 1 1 3 ;焊缝系数 (单面焊),腐蚀裕度 3 1 4C m m ,所以 0 . 0 5 8 0 0 4 4 . 2 62 1 1 7 0 . 6 5 0 . 0 5 17 根据上表所列出的钢板厚度标准,确定钢板的 材料为 度为 4 ( 2) 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尺寸及质量 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尺寸由设计者根据设计参数确定。筒体的质量计算可参照下表。封头的尺寸和质量 按照 4737 95 选取。 2. 进出口设计 在换热器的壳体和管箱上一般均装有接管或接口以及进出口管。在壳体和大多数管箱的底部装有排液管,上部设有排气管,壳侧也常设有安全阀接口以及其他诸如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和取样管接口。对于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必要时还需要设置溢流口。由于在壳体、管箱壳体上开孔,必然会对壳体局部位置的强度造成削弱。因此,壳体、管箱壳体上的接管设置,除了考虑其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壳体的强度以及安装、外观等因素。 ( 1) 流体进出口接管直径计算。 4 管程:变换进、出口接管1d,管程流体卤水可视为低粘度流体。 取 1 u m s , 那么 314 8 9 . 7 8 1 0 0 . 2 7 6 2 7 63 . 1 4 1 . 5d m m m 18 根据书后附录,查得输送流体的标准管径,选取 3 2 5 1 3m m m m 无缝热轧钢管。根据所选取的钢管规格,重新计算实际流速: 214 d 324 8 9 . 7 8 1 0 1 . 2 7 /0 . 2 9 9 3 . 1 4 所计算出的实际流速基本符合要求。 壳程:冷凝气进、出口接管2d,壳程流体为饱和蒸汽,2 30 /u m s 那么: 24 1 . 6 6 5 0 0 . 2 6 6 2 6 63 . 1 4 3 0d m m m 根据书后附录,查得输送流体的标准管径,选取 3 2 5 1 3m m m m 无缝热轧钢管。 根据所选取的钢管规格,重新计算实际流速: 24 d 24 1 . 6 6 5 0 2 3 . 7 2 /0 . 2 9 9 3 . 1 4 所计算出的实际流速符合设计要求。 ( 2) 排气口与排液管 本小组选用的换热器为立式换热器,排气口与排液管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为提高传热效率,排除或回收工作残液,换热器应在其壳程和管程的最高点、最低点分别设置排气、排液接管,接管的端部必须与壳体或管箱内壁平齐。 ( 3) 管板的确定 管板结构如下: 19 表 1胀接管板的最小厚度 换热器外径0 /d 32 38 57 管板厚度 / /422 25 32 胀接管板的最小厚度,0 3 8 3d m m m m,选取管板厚度为 25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板主要尺寸, 公称直径为 800 (4)管 箱和封头 上下两封头均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根 据 4337准 ,封头为:00曲面高度,10800 21 。如图所示,材料选用碳素钢。 (5)温度补偿圈的选用。 由于温度差 5 7 5 56 6 . 5 1 0 . 5 5 02 ,所以不需要考虑补偿圈。 (6)折流板和支撑板 通过本次的设计计算可知, 壳侧流体的流速已经满足换热要求 ,所以此换热器无需添加20 折流挡板。 但是这样换热管的无支撑跨距会过大,容易发生震动或者绕度过大 ! 于本换热器中 38径的换热管,经查换热器手册可知其最大无支撑跨距为 2500本换热器选用的是 4m 的碳钢管,超过了其最大无支撑跨距。故此处应添加支撑板来放置换热管产生过大的挠度。 此时在换热器的中间添加一块支撑板即可满足需要。同时通过查阅换热器设计手册,对于 800壳体内径和 2500换热管最大无支撑跨距,应选择 4725座 寸为 280支撑板。 (7)防冲板 防冲板的设定:管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当管程采用轴向入口或换热管内流体流速超过3m/s 时,应设防冲板,以减少流体不均匀分布和对换 热管端的冲蚀。本设计采用横向入口,且换热管内流速小于 3m/s。故管程不需设置防冲板。 壳程设置防冲板或导流筒的条件:对蒸汽应设置防冲板。故此处应在壳程添加防冲板。本换热器接管为直管,选择将防冲板焊接在壳体上。 ( 3) 拉杆与定距管 对于换热管外径 19od 管束,拉杆常用的结构型式为拉杆定距管结构。 21 根据下表,确定拉杆数量为 6 根和拉杆直径为 16 拉杆的布置:拉杆应尽量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 定距管尺寸:定距管的尺寸,一般与所在换热器的换热管规格相同。此时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维修电工中级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三)
- 护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 202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初三二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护理宣教实施策略与方法
- 礼仪培训核心内容与实务指南
- 2025年九年级生物遗传规律应用题专项测试卷:全面覆盖中考题型
- 2025年养老护理员高级考试模拟试题:失能老人照护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 财务报表分析工具试题及答案
- 德语TestDaF写作技巧卷(附图表描述万能句式)高频考点2025
- 2025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议论文逻辑分析技巧训练试题
- 2025-2030年芳纶纤维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船舶股份合伙协议书
- 【高中英语】2025年高考英语作文预测(10大主题+55篇范文)下
- 虚拟地理环境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工程学院
- MOOC 现代邮政英语(English for Modern Postal Service)-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37-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第四节中间输送装置
- Como170中文说明书
- 康复治疗技术物理疗法
- 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日记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