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养生学7ppt课件_第1页
医学养生学7ppt课件_第2页
医学养生学7ppt课件_第3页
医学养生学7ppt课件_第4页
医学养生学7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肝炎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肝炎的概念及常见、多发的原 因 (A)。 2、理解肝炎为可由病毒、酒精、自身 免疫等 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 (B)。 3、了解肝炎引起并发症的可能 (C)。 第一节 肝 肝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同时肝还具有解毒、 贮存血液、分泌肝素等重要的调理功能。如果肝脏出现了 严重问题,生命也就可能会终止。 1、肝脏 位于腹腔上部略偏右侧的一块实体组织,为人体最大的实 质性腺体,其左右径约 25.8cm,前后径约 15.2cm,上下 径约 5.8cm。成人肝重量约为 1200-1500g。自下腔静脉左 缘至胆囊窝中点的正中裂将肝脏分为左半肝和右半肝。自 脉切迹至肝左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 左内叶和左外叶,左段间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肝右 叶间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右段间裂又将右前 叶、右后叶分别分成上下两段。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 , 质软而脆。 2、解毒的重要结构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这是与腹腔内其他 器官不同的。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 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 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 20%-30%,压力较门静脉高 30-40倍。门 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 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 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 ,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 部分排入的备注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 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3、肝功能及发生疾病的特点 肝脏的功能:肝脏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 这和它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分不开的 。据研究,肝脏的血液供应 1/4来自肝动脉 ,主要供给肝脏所需要的氧气,另 3/4来自 门静脉,后者收集胃肠道和脾脏的血液以 供给肝脏营养。有人把肝脏比作体内的化 工厂,是有一定道理的,肝内进行的生物 化学反应达 500种以上,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胆汁:肝细胞不 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 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如果没有胆 汁,食入的脂肪约有 40%从粪便中丢失,而且还 伴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代谢功能 :、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变成葡 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就能将它合成肝糖元并 贮存于肝脏,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 元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 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蛋白质代谢 。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除白蛋白 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以及血浆蛋白质的生成、 维持和调节都需要肝脏参与。 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 均在肝脏内进行。、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 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 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 行。、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 、和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 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激素代 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能长期损害时 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往往有性欲减退,腋毛、阴 毛稀少或脱落。男性阳痿、睾丸萎缩,乳房发育 ;女性月经不调,还可出现肝掌及蜘蛛痣等。( )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 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 的有害物质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成为比较 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 外。 第二节 肝炎的基本概念 肝炎就是肝脏发炎。引起肝脏发炎的原因 有很多,常见的有。 ()病毒感染: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 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 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 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已型肝炎和庚型肝炎 。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 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 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 切关系。 ()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 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 毒性肝炎。如双醋酚汀、甲基多巴、甲环素 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 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 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 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甚 至肝硬化。 ()酗酒:酒精能够引起肝炎。主要是由 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 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 饮入酒精含量达 150g以上,持续 5年以上者 ,有 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 10年以上则有 约 34%发生慢性肝炎,约有 25%发展为肝硬 化。 ()其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 脏,如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 ,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 能异常。但因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现 ,而肝脏发炎仅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现, 故诊断多不困难,较少误诊为 “肝炎 ”。 总之,肝炎是一个名称,包括许多病因不同 的肝炎。但日常中由于病毒性肝炎最常见, 大家对它也最熟悉,因此人们习惯地把病毒 性肝炎简称为 “肝炎 ”。 1、肝炎 一种常见的大麻烦 肝炎的概念已如上述,肝炎通常都是慢性肝 炎居多。慢性肝炎的病因:临床上将肝炎肝 炎急性期过后,病程超过 6个月而肝脏炎症 仍持续存在者,称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 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 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 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不 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 可能性显然不同。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 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 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 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 20%发展为肝硬化 ,约 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较多演变为慢性 肝炎,据文献报道,丙型肝炎约有 36%( 26%- 55%)转变为慢性。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 型肝炎,在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中占 80%- 90%,因此,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 病因。 2、肝炎的症状常见的有:头晕、乏力、面黄 3、肝炎的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 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乙型肝炎病 毒可通过各种体液排至体外, 如通过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 汗等,事实上已在病人的所有分泌物中查到 HBsAg。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母婴围产期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 水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医源性传播:通 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 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传播。()密切 接触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或通过破损的皮肤粘 膜造成的密切接触传播。 两对半 肝炎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病毒在肝内的复制程度 。如果病毒的复制很活跃,毒颗粒释放到血液中 去,其血液的传染性就很强。 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很多,如 HBsAg、 HBV 、 DNA、抗 HBc、 IgM等,最简便廉的方法就是 查一下乙肝五项指标。如果 HBsAg、 HBeAg和抗 HBc三项阳性(即为大三阳),其血液就有高 度传染性;如果抗 HBe阳性,其血液的传染性 就较低。 一般来说, HBsAg阳性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参加 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他们对周围的同志不构 成明显的威胁。 第三节 肝炎的防治 1、预防:锻炼、心情平稳、中药 病毒性肝炎是能预防的,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 综合性措施。对甲型和戊型肝炎,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 水消毒,食品工生,粪便管理等,以切断粪口途径传播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或戊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 应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 触后 7天内注射,剂量为 0.02-0.05ml/kg,肌肉注射。目 前甲肝疫苗已在我国研制成功并试用于易感人群,取得了 一定效果。对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 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应实行一人一 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手术器、探针、 口腔科及五官科器械等),加强透析室的管理,对血液和 血液制品应严格检测。对学龄前儿童和密切接触者,应接 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有效 地阻断母婴传播;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医疗意外或医疗损 伤不慎感染乙肝病毒,应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 除新生儿外,接种前应检查血清 HBsAg和抗 HBs,若二者均为阴性,就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若其中一项是阳性,则不需要注射。一般注射方 法是:分别在 0、 1、 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 10g; 但母亲是 HBsAg单阳性的新生儿, HBsAg阳性者 的密切接触者,高危医务人员以及无条件检查 H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