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病损的定位诊断 运动、感觉、反射 张淑琴运动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 n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n 下运动神经元 n 锥体外系统 n 小脑系统 上运动神经元的解剖及生理 n 上运动神经元(锥 体系统) 组成:大锥体细胞 -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 干束 n 功能:随意运动 n 病损:痉挛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的解剖及生理 n 下运动神经元 -运动的 最后通路 n 组成:脊髓前角细胞 - 脊神经 脑神经运动核 - 脑神经 功能:随意运动 病损:迟缓性瘫痪(周 围性瘫痪) 锥体外系统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n 锥体外系统 n 组成:广义:纹状体系统(纹 状体、红核、黑 质、丘脑底 核)、前庭小脑系统 狭义:纹状体系统即基底 节(纹状体、红核、黑质、丘 脑底核) 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 动 病损:肌张力改变、不自主运动 运动神经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n 小脑系统 n 组成:小脑 n 功能:协调随意运动 n 病损:共济失调、平 衡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的 传导通路 大脑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 -大锥 体细胞 下行轴突形成锥体束 (皮质脊髓 束 &皮质延髓束 ) 特点 : 经 2级神经元传导 (图 2- 21) 下运动神经元的 传导通路 E 脊髓前角细胞 -脊神经 E 脑神经运动核 - 脑神经 E 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 唯一途径 1. 瘫痪 2. 肌萎缩 3. 肌张力改变 4. 不自主运动 5. 共济失调 运动系统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r 痉挛性瘫痪 (spastic paralysis) r 中枢性瘫痪 (central paralysis)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 -常用分类 p弛缓性瘫痪 (flaccid paralysis) p周围性瘫痪 (peripheral paralysis)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临床特点 痉挛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瘫痪分布范围 较广 , 偏瘫 单瘫 截瘫和四肢瘫 多局限 (肌群为主 ), 或四肢瘫 (如 GBS) 肌张力 增高 , 呈痉挛性瘫痪 减低 , 呈弛缓性瘫痪 反射 腱反射亢进 , 浅反射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浅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 (-) 肌萎缩 无 , 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 显著 , 早期出现 肌束震颤 无 可有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 常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 无失神经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 有失神经电位 肌肉活检 正常 , 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失神经性改变 1. 皮质型 定位诊断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v 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病变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2. 内囊型 3. 脑干型 4. 脊髓型 病变部位 瘫痪类型 大脑皮层 单瘫 内囊 偏瘫 脑干 交叉瘫 脊髓横断 截瘫 前角或神经干 单瘫 瘫痪的定位诊断 1. 皮质运动区 v 上运动神经元病损的定位诊断 刺激性病变 v 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限性阵发性 抽搐,如杰克逊 (Jackson)癫痫 局限破坏性病损 v 引起对侧单肢瘫 v 对侧上肢瘫合并下半部 (中枢性 )面瘫 v 大范围病灶可致偏瘫 2. 皮质下白质 (放射冠区 ) 放射冠皮质与内囊间的投射纤维 愈接近皮质 , 神经纤维分布愈分散 , 引起 对侧单瘫 愈深部纤维愈集中 , 导致对侧不均等性 偏瘫 3. 内囊 运动纤维最集中出现 “三偏 ”征 W 对侧均等性偏瘫 (包括中枢性面瘫 舌下神经瘫 ) W 对侧偏身感觉减退 W 对侧同向性偏盲 4. 脑干 交叉性瘫痪 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 运动神经元性瘫 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包括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脑神经上运 动神经元性瘫 ) Weber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 Foville综合征 Jackson综合征 5. 脊髓 (1) 脊髓半切损害 病变同侧损伤水平以下 痉挛性瘫痪 病变损伤水平以下分离 性感觉障碍 (图 2-24) p 颈膨大以上 : 四肢上运动神经 元瘫 p 颈膨大病变 : 双上肢下运动神 经元瘫 &双下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 p 胸髓病变 : 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p 腰膨大病变 : 双下肢弛缓性截 瘫 5. 脊髓 (spinal cord) (2) 脊髓横贯性损害 p 受损平面以下两侧 肢体瘫 p 完全性感觉障碍 p 括约肌功能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病损的定位诊断 迟缓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 ( 1)周围神经、 ( 2)神经丛 ( 3)前根 ( 4)脊髓前角细胞 1. 脊髓前角细胞 节段性弛缓性瘫 无感觉障碍 2. 前根 节段性分布弛缓性瘫痪 见于髓外肿瘤 椎骨病变压迫 脊髓膜炎 后根常同时受累 伴根性痛 节段性感觉障碍 3. 神经丛 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 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支配一致 伴相应区域感觉障碍 小结 n 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n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n 不同部位瘫痪的特点 感觉 感觉是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 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感觉分类 1 特殊感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 2 普通感觉 ( 1)浅感觉:是皮肤、粘膜感受的外部感觉 ,如痛觉、温度觉、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 置觉、振动觉。 (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 觉、重量觉 深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 第 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第 2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核 脊髓后角 第 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 纤维交叉 脑干(丘系交叉 ) 脊髓(前连合上升 2-3节段 ) 解剖及生理 n 1 感觉的传导径路 :由三个向心的感觉 神经元相连而成。 n 刺激 -感觉纤维末梢 感受器 -后跟神经节 -脊髓后角细胞、延 髓薄束核、楔束核 - 丘脑外侧核 -内囊后 肢丘脑辐射 -大脑皮 层中央后回。 解剖及生理 n 后索包括薄束、楔束,来自 下部节段的纤维组成薄束在 内,来自上部节段的纤维组 成楔束在外。 n 脊髓丘脑束的排列则与后索 相反,外部传告来自下部节 段( L、 S)的感觉,内侧部 传导来自上部节段( C、 T) 的感觉 n 传导束排列的规律性对髓内 髓外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节段性感觉支配 (图 2-16) n 皮节 每个感觉根或脊髓节段 支配一片皮肤感觉 (31个皮节 ) 每个皮节均由 3个后根 重叠支配 -三根定律 (图 2-17) 脊髓损伤上界比查体平 面高 1(1) 解剖及生理 感觉障碍 -解剖学基础 颈 腰 &骶部脊神经前支 形成颈丛 腰丛 &骶丛 节段性支配关系有助 于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 (体表分布与脊髓的 节段性分布不同 )图 2-18, 2-19 n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n 末梢型感觉障碍 n 后根型感觉障碍 n 髓内型感觉障碍 q 后角型 q 后索型 q 侧索型 q 前连合型 q 脊髓半切型 q 横贯型 q 马尾圆锥型 n 脑干型感觉障碍 n 丘脑型感觉障碍 n 内囊型感觉障碍 n 皮质型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1. 末梢型 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 感觉障碍 2. 神经干型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各种 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3.后根型 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 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 前连合型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 后角型 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同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 , 触觉保留 ) 髓内型感觉障碍 髓内型感觉障碍 马尾圆锥型 肛周及会阴部马鞍状感觉 缺失 ,马尾病变出现后根 型感觉障碍伴剧烈疼痛 , 见于肿瘤或炎症 . 髓内型感觉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 (脊髓半离断型 ) (Brown-Sequard syndrome) q 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温觉丧失 q 同侧深感觉丧失 脊髓横贯性损害 q 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障碍 q见于急性脊髓炎 脊髓压迫症后期 髓内型感觉障碍 同侧面部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 失 , 伴其它结构损害症状 &体征 e.g,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Wallenberg综合征 ) 病变累及三叉神经脊束 脊束核 &对 侧 已交叉的脊髓丘脑侧束 5. 交叉型 (脑干型 ) q 脑桥 中脑 丘脑 &内囊等 q 大脑皮质感觉区分布较广 q 局灶病变仅损及部分感觉 6. 偏身型 (丘脑、内囊型) 7. 单肢型 (皮质型 ) 躯体感觉障碍的分类 n 1 刺激性症状: n ( 1)感觉过敏( hypersthesia) n ( 2)感觉倒错( dysesthesis) n ( 3)感觉过度( hyperpathia) n (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n ( 5)疼痛 包括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 疼痛、牵涉性疼痛。 n 2 抑制性症状 完全性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障碍 、皮质感觉缺失 。 小结 n 感觉的分类 n 感觉的传导通路 n 感觉障碍的定位 n 躯体感觉障碍的分类 反射 定义 n 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 境的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是反射弧。 分类 n 1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肌肉 快速收缩反应。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角膜反射、咽反射和软腭反射等。 n 2 深反射:为肌腱和关节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桡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 挛、 Hoffmann征、 Rossolimo征。 n 3 病理反射:锥体束征。如巴彬斯基征及等位征 、强握反射、脊髓自主反射等 n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n 深反射 q 肱二头肌反射( C56) q 肱三头肌反射( C67) q 桡骨骨膜反射( C58) q 膝反射( L24) q 踝反射( S12) n 浅反射 q 角膜反射 q 咽反射 q 腹壁反射( T712) q 提睾反射( L12) q 跖反射( S12) q 肛门反射 ( S45) n 深反射减弱 & 消失(下运动神经元) n 深反射增强(上运动神经元): q Hoffmann sign q Rossolimo sign n 浅反射减弱 & 消失(上 & 下运动神经元) n 病理反射(上运动神经元) q Babinshi sign q Chaddock sign q Oppenheim sign q Gordon sign q Schaeffer sign q Gonda sign 脊髓自动反射(防御反应)、总体反射 反射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小结 n 反射的分类 讨论 定位诊断 n 女性 ,9岁 ,1月来右眼外展不能 ,左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病变 部位在 n 舌尖向左偏,右侧痉挛性偏瘫,右侧可引出 Babinski征, 病变部位在 n 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自肩以下左侧深感觉障碍,右 侧痛觉与温度感觉障碍,左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左下肢为 痉挛性瘫痪,其病变部位在 n 定位诊断 n 男, 30岁, 2个月来感右下肢无力,左下半身麻木。 检查 :左侧乳头水平以下痛觉、温度觉减退,右下肢腱反射亢 进,右侧可引出 Babinski征,右侧髂前上嵴以下音叉震动 觉减退,右足趾位置感觉减退。应考虑 n 某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左眼不能睁开,翻开左眼时左 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左眼球处于外下斜位,示齿 时嘴向左侧歪斜,伸舌偏向右方,右侧痉挛性偏瘫,其病 变部位在 定位诊断 n 患者女性 65岁 自述 “半身不遂 ”。左上、下肢瘫痪,肌 张力 ,腱反射亢进,无肌萎缩;左侧腹壁反射消失,病 理反射 ( );左半身 (包括头面部 )各种感觉消失;双眼左 半视野偏盲;发笑时,口角歪向右侧,伸舌时,舌尖偏向 左侧,舌肌肌萎缩;余 ( ) n 患者:男性 成人 嗜烟,自述右手食、中指末节相邻部 位溃烂而不感疼痛。两上肢及乳头平面以上痛温觉消失; 余 ( ) 定位诊断 n 患者:男性 半年前背部曾受外伤。右腿瘫痪,肌张力 ,无肌萎缩;右膝跳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签快递合同范例
- 买卖农村房子合同范例
- 儿童模特合同样本
- 付款合同样本含金额
- 设计师与客户沟通的有效策略试题及答案
- 酒店财务风险识别试题及答案
- 解析2024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个人闲置租车合同范例
- 介绍业务抽成合同范例
- 个人医院收购合同范例
- 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 清算方案模板9篇
- 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范文
- 螺旋输送机的设计大学论文
-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 杨浦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
- 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 2021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试题答案
- 《长期主义 关注短期业绩 更要投资长期增长》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GB/T 4857.4-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4部分: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方法
- GB/T 33684-2017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