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1页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2页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3页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4页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补益剂习题 1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为: C A 脾胃虚寒 B 湿困脾阳 C 脾胃气虚 D 脾阳不足 E 脾虚泻泄 1 四君子汤加上何药名异功散: C A 半夏 B 桔梗 C 陈皮 D 枳壳 E 木香 2 四君子汤的功用是: D A 益气养胃 B 健脾养胃 C 补益肝脾 D 益气健脾 E 益气补血 3 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D A 白术、干姜、人参 B 甘草、人参、干姜 C 人参、茯苓、炙甘草 D 甘草、人参、白术 E 人参、茯苓、白术 4 参苓白术散在何方的基础上加砂仁、山药、莲子、白扁豆、薏仁、桔梗而成: A A 四君子汤 2 B 异功散 C 六君子汤 D 玉屏风散 E 补中益气汤 5 长于渗湿止泻的方剂是: D A 补 中益气汤 B 香砂六君子汤 C 四君子汤 D 参苓白术散 E 异功散 7参苓白术散的主治病证是 :: A A脾虚挟湿 B脾胃气虚 C气虚下陷 D气虚发热 E脾肾两虚 8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E A益气补中,健脾和胃 B健胃益气,和胃渗湿 C健脾益气,调补脾胃 D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E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参苓白术散的病机是: E A阳虚水泛 B脾胃气虚 C寒湿因脾 D脾肾气虚 E脾胃气虚,湿自内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症: E A脾胃虚弱,神疲食少 B脾胃 气虚,发热自汗 C清气不升,久疟久痢 3 D清阳下陷,久泻脱肛 E误下伤中,心下痞满 11“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E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竹叶石膏汤 D青蒿鳖甲汤 E补中益气汤 12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为: B A 白术 B 黄芪 C 甘草 D 当归 E 人参 13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 B A 生脉散 B 补中益气汤 C 参苓白术散 D 玉屏风散 E 四君子汤 14补中兼疏,“以补为固”的方剂是: D A当归六黄汤 B真人养脏汤 C牡蛎散 D玉屏风散 E桑螵蛸散 15玉屏风散的组成为: B A 黄芪、白术、甘草 B 白术、防风、黄芪 C 茯苓、白术、黄芪 D 黄芪、白术、人参 E 人参、白术、甘草 16玉屏风散证汗出的病机是: A A 卫气虚弱,不能固表 B 营卫不和 C 外感风寒 D 暑热耗气伤阴 E 脾胃气虚,阳浮于外 4 17防风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 D A 疏风透疹 B 祛风散寒 C 祛风止痉 D 走表祛风 E 祛风升阳 18玉屏风散主治: B A 营卫失调,恶风自汗 B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C 阴虚火旺,汗液外泄 D 诸虚不足,算汗盗汗 E 暑热耗气,短气自汗 19患者汗出恶风,面色 白,舌淡,脉虚,宜用: A A 玉屏风散 B 桂枝汤 C 牡蛎散 D 生脉散 E 补中益气汤 20生脉散 的功用: D A益气养阴,敛汗止咳 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C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D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E以上都不 21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作用的方剂是: D A桂枝汤 B补中益气汤 C四君子汤 D生脉散 E牡蛎散 22生脉散的组成为: B A 人参、白术、甘草 B 人参、麦冬、五味子 C 五味子、麦冬、甘草 5 D 知母、人参、杏仁 E 知母、人参、五味子 23患者体倦气短,口渴多汗,咽干,舌红,脉虚,宜用: E A 补中益气汤 B 玉屏风散 C 人参哈吤散 D 四君子汤 E 生脉散 24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 加何药组成的: A A 半夏、陈皮 B 枳壳、陈皮 C 砂仁、半夏 D 木香、砂仁 E 半夏、木香 25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 B A 补中益气汤 B 参苓白术散 C 归脾汤 D 生脉散 E 四君子汤 26何方主治营血虚滞证: A A 四物汤 B 归脾汤 27当归在四物汤中的作用是: A 6 A补血活血 B滋阴养血 C养血润燥 D活血止痛 E以是都不是 28归脾汤与四物汤共有的药是: A A 当归 B 人参 C 酸枣仁 D 白芍 E 甘草 29归脾汤中包含的方剂是: D A 四君子汤 B 四 物汤 C 酸枣仁汤 D 当归补血汤 E 保元汤 30主治脾不统血的方剂是: C A 四物汤 B 当归补血汤 C 归脾汤 D 胶艾汤 E 人参养荣汤 31下列方中,既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作用,又具有补气摄血之功效的方剂是: C A八珍汤 B当归补血汤 C归脾汤 D固冲汤 E炙甘草汤 32某女性患者,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苔白脉虚,治宜选用: D A温经汤 B四物汤 C逍遥散 D归脾汤 E固冲汤 33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作用的方剂是: B A八真汤 7 B归脾汤 C炙甘 草汤 D四物汤 E生脉散 3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其用意是: C A补气摄血 B补气行血 C益气养血 D补气和血 E以是都不是 3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 A A 5比 1 B 5比 2 C 5比 3 D 5比 4 E以上都不是 36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治宜选用: C A白虎加人参汤 B竹叶石膏汤 C当归补血汤 D补中益气汤 E生脉散 37属于六味地黄汤中 “三泻 ”的药物是: D A. 茯苓、泽泻、山茱萸 B. 茯苓、丹皮、山茱萸 C. 山药、泽泻、山茱萸 D. 茯苓、泽泻、丹皮 E. 茯苓、山药、山茱萸 38六味地黄丸中的君药是: C A 山茱萸 B 山药 C 熟地 D 茯苓 E 丹皮 39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是: E 8 A 肝阴虚 B 心阴虚 C 脾阴虚 D 肺阴虚 E 肾阴虚 40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用: D A 右归饮 B 大补阴丸 C 右归丸 D 六味地黄丸 E 地黄饮子 41六味地黄丸加何药为都气丸: B A 枸杞 B 五味子 C 麦冬 D 知母 E 黄柏 42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 C A 熟地、山茱萸、丹皮 B 熟地、山药、泽泻 C 熟地、山茱萸、山药 D 山茱萸、山药、丹皮 E 茯苓、泽泻、丹皮 43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 B A 养心安神 B 滋阴补肾 C 健脾和胃 D 滋阴疏肝 E 滋阴降火 44知柏地黄丸的功用是: B A 滋阴补肾 B 滋阴降火 C 滋肾纳气 D 滋补肺肾 E 滋肾养肝明目 45杞菊地黄丸的功用是: C A 滋阴补肾 B 滋阴降火 9 C 滋阴养肝明目 D 滋肾纳气 E 滋补肺肾 46都气丸的功用是: D A滋阴补肾 B滋阴降火 C滋阴养肝明目 D滋肾纳气 E滋补肺肾 47麦味地黄丸的功用是: E A滋阴补肾 B滋阴降火 C滋阴养肝明目 D滋肾纳气 E滋补肺肾 48大补阴丸的主治证是: E A 肾之阴阳两虚证 B 肾阳不足证 C 真阴不足证 D 肝肾阴虚证 E 阴虚火旺证 54一贯煎的功用是: B A补肾养肝 B滋阴疏肝 C清胃滋阴 D滋阴补肾 E滋阴养血 55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药少津,脉虚弦,治宜用: E A 逍遥丸 B 四逆散 C 龙胆泻肝汤 D 小柴胡汤 E 一贯煎 60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意义是: E 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 B温肾助阳,散寒通脉 C补阳益精,温肾纳气 D补火暖土,散寒止痛 10 E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A四君子汤 B补中益气汤 C参苓白术散 D生脉散 E六君 子汤 1以黄芪作为君药的方剂是: B 2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 C 3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B A人参 B白术 C黄芪 D升麻 E茯苓 4玉屏风散的君药是: C 5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 C 6四君子汤的君药是: A A表虚自汗证 B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C脾胃气虚挟湿证 D脾胃气虚下陷证 E脾胃气虚证 7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 D 8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是: A 9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 C A麦冬 11 B桔梗 C升麻 D五味子 E防风 10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含有: C 11参苓白术散组成中含有: B A白术 B防风 C五味子 D人参 E麦冬 12玉屏风散与补中益气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A: 13生麦散与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 D A生脉散 B玉屏风散 C参苓白术散 D四君子汤 E补中益气汤 14证见身热自汗,面色白,食少乞短乏力,大便稀溏,脉虚软无力,宜选用: E 15证见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浮虚,宜选用: B A六君子汤 B四君子汤 C玉屏风散 D补中益气汤 E参苓白术散 16具有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 B 17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 泻功用的方剂是: E 18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C 12 A阴虚火旺证 B肝肾阴虚证 C肾虚气喘证 D肺肾阴虚证 E真阴不足证 19知柏地黄丸主治证: A 20杞菊地黄丸主治证: B 21麦味地黄丸主治证: D A滋阴补肾 B滋阴纳气 C滋阴降火 D滋补肺肾 E滋肾补肝 22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 A 23大补阴丸的功用是: C A黄芩 B丹参 C麦冬 D木香 E生地 28归脾汤中有; D 29生脉散中有: C 30泰山磐石散中有: A 1具有补中益气的 方剂有: A、 B、 E A 补中益气汤 B 四君子汤 13 C 四神丸 D 生脉散 E 参苓白术散 2参苓白术散配伍砂仁的意义是: B、 C、 D、 E A 止呕 B 醒脾 C 行气 D 和胃 E 化滞 3下列方剂中均含有黄芪的是: A、 C、 D、 E A玉屏风散 B生脉散 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 E当归补血汤 4四君子汤的临床表现有: A、 C、 D、 E A 面色白 B 舌淡苔腻 C 气短乏力 D 食少 E 脉虚弱 1 归脾汤的功用包括: A、 B、 D、 E A 益气 B 健脾 C 滋阴 D 养心 E 补血 14 问答题: 1 试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使用补益剂应注意:( 1)辨别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 实之戒。( 2)对虚不受补的患者,应先调脾胃,适当配合健脾和胃,调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2 何为甘温除热法?并举例说明之。 答:以味甘性温之品为主,治疗因气血虚而身大热的方法谓甘温除热法。如气虚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者,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3 何为益气升陷法?并举例说明之。 答:用补益脾气与升阳举陷药配伍,治疗中气下陷的一种方法。临床常见少气懒言,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等中气下陷症状,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 4 简述玉屏风散的配伍特点。黄芪与防风 配伍有何意义? 答:本方以补气固表为主,配伍少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机时相使。 5 简述补中益气汤的证治要点及其禁忌证。 答:补中益气汤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 6 四君子汤主治何证?其证治要点如何? 答:本方主治脾胃气虚证。以面白,食少,气短,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证治要点。 7 简述参苓白术散中配伍砂仁、桔梗的意义。 答:方中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既可缓解脾虚湿阻气滞引起的胸脘痞闷,又可防止益气健脾之品的腻滞碍运;桔梗 宣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又能载补益之品上行,以益肺气。 8 生脉散的主治证是什么?为何名为“生脉”? 答:本方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或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生脉散能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故名“生脉”。 15 9 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 答:本方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髄,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涩精;山药补脾益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用量是另两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 10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 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11当归补血汤所治血虚发热,“证象白虎”,与白虎汤证怎样区别? 答:白虎汤证为外感阳热实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四大”为辩证要点,当归补血汤为治内伤血虚气弱之虚之方,其虽大渴,但渴喜热饮,身虽热而无汗,脉虽大而虚。 12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为何重用黄芪为主药? 答:本方主治血虚发热证。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取补气生血法。 13归脾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重在补气,意在生血。 14归脾汤的证治要点有哪些? 答: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15 归脾汤配伍木香的意义何在? 答: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16“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量中十倍之一”而成补阳剂,是何道理? 答:取“少火生气”,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论述题: 1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功用、主证方面有何异同? 答: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在组成上都有人参、白术、炙甘草,功用上两方都有益气健脾之功。其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16 2玉屏风散、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自汗症,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答:玉屏风散所治之自汗,是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临床以自汗恶风,面白,舌淡脉虚,为使用要点;桂枝汤所治自汗,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临床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使用要点。 3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两方的组成有何不同?其功用、主治各是什么? 答: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米,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兼有和胃渗湿作用,并有保肺之效,适用于脾胃 气虚挟湿证,亦可用于肺损虚痨证,为“培土生金”中的常用方剂。 4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均为滋肾补阴之剂,在立法和主治上有何不同? 答: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补泻并用,寓泻于补,以补肾阴为主,适用于肝肾阴虚证。左归丸全用一派甘润滋补之品纯甘壮水,补而无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 5试述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配伍意义。 答:方中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髄,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涩精;山药补脾益肾固精共为臣药。三药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 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实为主。 6一贯煎与逍遥散均治肝郁胁痛,其功用与组方有何不同?如何区别使用? 答:一贯煎滋阴疏肝。组方是在大量滋阴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调达之性。滋养肝肾作用强。适用于阴虚气滞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细者。逍遥散的功用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组方是疏肝养血健脾作用强。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证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 并伴神疲食少等。 8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两方在组成配伍与功用 主治等方面有何异同? 答:两方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健脾。异者,补中益气汤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归脾汤配养心安神药,益在补益心脾。两方同有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气不足之证,但补中益气汤兼有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虚气陷证;而归脾汤兼有补血养心之功,主治心脾两虚证。 9通过对肾气丸方义的分析,说明该方的组方特点。 17 答: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配少量附子、桂枝之大辛大热,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助命门以温阳化气。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泻于补,使补而不滞。综观本方配伍特点有二: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滋阴中配以少量桂、附,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以助肾之气化也。 分析题: 1患者,加, 32岁。常自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浮虚。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表虚自汗证。 治法:益气固表止汗。 处方:玉屏风散。 防风 6g 黄芪 18g 白术 12g 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黄芪为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 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芪、术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2患者,加 45 岁,经常胸胁胀满,善叹息。近日因经商赔钱,导致胸脘、胁肋疼痛,吞酸吐苦,口燥咽干,舌质红,少津,脉细弱。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病证: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胁痛证。 治法:滋阴疏肝。 处方:一贯煎。 沙参 15g , 枸杞 15g , 当归 15g, 生地 25g, 川楝子 10g, 麦冬 15g 水煎服。 方义分析:重用生地为君,滋阴养 血,补益肝肾。沙参、麦冬、枸杞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调达之性,该药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润之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 3患者,男, 39 岁。多日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时有虚热盗汗,常觉体倦乏力,食纳减少,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心脾两虚,心补不安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处方:归脾汤。 人参 6g 黄芪 12g 白术 6g 当归 6g 龙眼肉 12g 酸枣仁 9g 茯神 9g 远志 6g 炙甘草 6g 木香 3g 18 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又能养心,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阴养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养心补血之效,均为臣药。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 4患者,女, 39 岁。近半年来,月经不调,经期超 57 日,量多色淡,本次月经已 18日未止,初则量多色鲜,继之量少,淋漓不 断,自觉气短乏力,心悸失眠饮食减少。 答:辩证:心脾两虚,脾不统血证。 治法:补益心脾,健脾摄血。 处方:归脾汤。 人参 6g 黄芪 12g 白术 6g 当归 6g 龙眼肉 12g 酸枣仁 9g 茯神 9g 远志 6g 炙甘草 6g 木香 3g 水煎服。 方义分析: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摄血;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又能养心,共为君药。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摄血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阴养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养心补血之效,均为臣药。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 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 理气剂习题 A 型题: 1越鞠丸的功效是: B A疏肝解郁 B行气解郁 C行气止痛 D行气消食 E疏肝理气 2越鞠丸的药物组成是: E A柴胡、香附、川芎、神曲、陈皮 B菊花、山栀、川芎、甘草、神曲 C苍术、厚朴、陈皮、香附、山栀 D香附、麦牙、川芎、苍术、陈皮 E川芎、山栀、神曲、香附、苍术 3下列何药不是越鞠丸的组成药物: D A苍术 B栀子 19 C香附 A 半夏曲 B 川芎 1 枳实消痞丸的臣药是: D A 人 参 B 白术 C 黄连 D 厚朴 E 半夏 4具有行气温中,燥湿除満功用的方剂是: C A平胃散 B理中丸 C厚朴温中汤 D良附丸 E暖肝煎 5金铃子散的功用是: A A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B疏肝行气,祛瘀止痛 C行气散结,化瘀止痛 D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E行气温中,燥湿除満 6具有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功用的方剂是: B A 金铃子散 B 天台乌药散 C 加味乌药汤 D 橘核丸 E 厚朴温中汤 6 台乌药散中,同巴豆用麸炒黑用的药物是: D A 槟榔 B 乌药 C 青皮 D 川楝子 E 高良姜 10定喘汤中用以清肺泻热、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C A 石膏、麻黄 B 芦根、杏仁 C 桑白皮、黄芩 D 石膏、杏仁 20 E 桑白皮、地骨皮 11具有降逆止呕呃,益气清热功用的方剂是: B A 温胆汤 B 橘皮竹茹汤 C 丁香柿蒂散 D 旋复代赭汤 E 半夏泻心汤 12旋复代赭汤用量最小的药物是: B A 旋复花 B 代赭石 C 人参 D 生姜 E 半夏 13治气、血、痰、火、湿、食郁结的方剂是: D A 半夏厚朴汤 B 半夏泻心汤 C 枳实消痞丸 D 越鞠丸 E 保和丸 14柴胡疏肝散的主治: B A 肝郁脾虚 B 肝气郁滞 C 肝郁化火 D 肝郁血瘀 E 肝气犯胃 15组成中有柴胡、香附、川芎的方剂是: E A 越鞠丸 B 逍遥散 C 一贯煎 D 四逆散 E 柴 胡疏肝散 16 越鞠丸中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的药物是: C A 黄连 B 黄芩 C 山枙 D 石膏 E 龙胆草 21 17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宜用: C A枳实消痞丸 B清气化痰丸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四磨汤 E小陷胸汤 18 证见胸中闷痛,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宜用: E A四磨汤 B血府逐瘀汤 C小陷胸汤 D二陈汤 E瓜蒌薤白白酒汤 19 治疗咽中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舌苔白腻,脉弦滑,宜选用: E A二陈汤 B平胃散 C瓜蒌薤白白酒汤 D半夏泻心汤 E半夏厚朴汤 21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是: D A半夏、厚朴、茯苓、白术、甘草 B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甘草 C半夏、厚朴、茯苓、陈皮、甘草 D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E半夏、厚朴、茯苓、白术、生姜 22治气滞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宜选用: A A良附丸 B金铃子散 C理中丸 D左金丸 E四逆散 23治上实下虚之喘咳嗽,宜选用: B A 定喘汤 B 苏子降气汤 C 小青龙汤 D 四磨汤 E 苓甘五味姜辛汤 28柴胡疏肝散的功用是: B A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22 B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C 疏肝清热,行气止痛 D 疏肝行气,和胃止呕 E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29治疗胁痛,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最宜选用: E A 戟越鞠丸 B 一贯煎 C 小柴胡汤 D 半夏厚朴汤 E 柴胡疏肝散 30组成中含有槟榔、沉香、乌药的方剂是: B A 天台乌药散 B 四磨散 C 木香槟榔丸 D 暧肝煎 E 加味乌药汤 31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的病机是: D A 肝郁气滞,痰浊中阻 B 心脾阳虚,痰饮上乗 C 胸阳衰弱,阴寒内盛 D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E 阴寒凝滞,气滞血瘀 32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功用的方剂是: B A 清气化痰丸 B 半夏厚朴汤 C 二陈汤 D 越鞠丸 E 半夏泻心汤 34半夏厚朴汤所治梅核气的病机是: C A 痰热互结,胃失和降 B 痰热 互结,升降失调 C 痰气互结,脾胃失宣 D 肺气不宣,痰浊内阻 E 肝气郁滞,瘀血内阻 39金铃子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E A 肝郁气结,气滞血瘀 B 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C 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23 D 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E 肝气郁滞,胃有寒凝 40治胸胁疼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用: E A 良附丸 B 血府逐瘀汤 C 四逆散 D 越鞠丸 E 金铃子散 42治寒凝肝脉,气机阻滞的小肠疝气,宜用: B A 橘核丸 B 天台乌药散 C 良附丸 D 暖流肝煎 E 加味乌药丸 48旋复代赭汤的主证病机是: D A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B胃气虚寒,气逆不降 C肝气犯胃,气逆不降 D胃虚痰阻,气逆不降 E以上都不是 49苏子降气汤所治的“上实 ”是指 :: C A寒邪犯肺 B痰热壅肺 C痰涎壅肺 D寒饮犯肺 E肺热壅盛 51苏子降气汤中用以温补下元,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E A 附子 B 沉香 C 补骨脂 D 鹿茸 E 肉桂 52痰涎壅盛,喘咳气短,胸膈满闷,腰痛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腻者,治归选用: D 24 A小青龙汤 B泻白散 C二陈汤 D苏子降气汤 E苓桂术甘汤 53定喘汤主治哮喘的病机是: A A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B 风寒束 表,水饮内停 C 肺热壅盛,痰浊内阻 D 痰浊蕴肺,肾不纳气 E 痰热互结,肺气上逆 54治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舌质淡,苔白滑,脉弦而虚,宜用: D A 六君子汤 B 半夏泻心汤 C 枳实消痞丸 D 旋复代赭汤 E 丁香柿蒂散 55苏子降气汤所治的“下虚”是指: B A 肾精亏虚 B 肾阳不足 C 肝肾不足 D 肾阴不足 E 阴阳两虚 56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属于定喘汤的组成部分: D A白果、麻黄 B苏子、甘草 C杏仁、款冬花 D生姜、茯苓 E黄芩、半夏、桑白皮 57定喘汤的功用是: A A清热化痰,宣肺降气 B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C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D降气平喘,温化痰饮 E以上都不是 61苏子降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E A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25 B 外感风热,痰热壅肺 C 痰热壅肺,肺气上逆 D 实痰犯肺,肺气上逆 E 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64具有降气平喘,止咳化痰功用 的方剂是: B A 定喘汤 B 苏子降气汤 C 小青龙汤 D 苓甘五味姜辛汤 E 麻杏甘石汤 65旋复代赭汤的功用是: E A 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B 温中祛寒,降逆止呕 C 益气和胃,散结消痞 D 行气消痞。化痰止呕 E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70定喘汤的君药是: B A 柴苏子、款冬花 B 麻黄、白果 C 半夏、前胡 D 苏子 、麻黄 E 麻黄、杏仁 A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之痞 B脾胃虚弱,食积内结之痞 C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痞 D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痞 E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痞 1枳实消痞丸主治: C 26 2旋复代赭汤主治: E 3半夏泻心汤主治: A A肺热壅滞,气逆不降之喘咳 B痰涎壅盛,肾不纳气之喘咳 C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喘咳 D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喘咳 E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喘咳 4苏子降气汤主治 B 5定喘汤主治: D 6小青龙汤主治: E 1 组成中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方剂是: A、 C A 参苓白术散 B 旋复代赭汤 C 枳实消痞丸 D 补中益气汤 E 半夏白术天麻汤 2 金铃子散的组成是: C、 E A 木香 B 青皮 C 川楝子 D 郁金 E 延胡索 3 良附丸的组成有: B、 E A 干姜 B 高良姜 C 附子 D 桂枝 27 E 香附 4 属于旋复代赭汤的组成是: A、 B、 C、 D、 E A 半夏 B 人参 C 甘草 D 生姜 E 大枣 论述题: 1比较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答:两方共同点:均用苏子、半夏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以治咳喘痰多之证。 不同点:定喘汤用麻黄、白果配黄芩、桑白皮,兼能宣肺散寒,清肺泄热,适用于痰热内蕴, 外感风寒之哮喘,痰粘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苏子降气汤以苏子等降气平喘为主,配以肉桂,兼能温肾纳气,适用于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的喘咳,痰白而稀,短气,舌苔白滑或白腻。 2比较定喘汤与小青龙汤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答:共同点:均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之药,故均能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以治外感风寒,内有痰浊之哮喘。 不同点:定喘汤用麻黄、白果配黄芩、桑白皮,解表之力较弱,但长于清泄肺热,适用于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哮喘,表证较轻,咳嗽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小青龙汤以 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解表之力较强,长于温化寒饮,适用于内有寒饮,表寒较重之喘咳,痰稀色白,苔滑者。 3比较苏子降气汤与小青龙汤的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答:共同点:均用祛痰降逆,止咳平喘之品,故均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以治咳喘痰多稀白之证。 不同点:苏子降气汤以苏子、厚朴、半夏、前胡配肉桂,一以降气祛痰,一以温肾纳气,适用于痰涎壅肺,兼肾不纳气之喘咳,短气而无表证者。小青龙汤以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半夏,一以解表宣肺,一以温化寒饮,适用于内有寒饮,外感风寒之喘咳,兼恶寒发 热脉浮者。 28 理血剂习题 1活血祛瘀属于 “八法 ”中的: B A 温法 B 消法 C 下法 D 和法 E清法 2具有破血下瘀功用的方剂是: C A 血府逐瘀汤 B 复元活血汤 C 桃核承气汤 D 活络效灵丹 E 宫外孕方 3桃核承气汤含有下列哪首方剂: D A 大承气汤 B 小承气汤 C 增液承气汤 D 调胃承气汤 E 复方大承气汤 4桃核承气汤的组成药物是: D A桃核、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B桃核、大黄、芒硝、红花、甘草 C桃核、大黄、红花、枳实、厚朴 D桃核、大黄、芒硝、桂枝、甘草 E桃核、大黄、桂枝 、枳实、厚朴 5桃核承气汤证的病机是: B A下焦蓄水 B下焦蓄血 C下焦湿热 29 D下焦实热 E下焦热结 1 核承气汤中的君药是: D A 仁、桂枝 B 大黄、桂枝 C 桃仁、芒硝 D 桃仁、大黄 E 大黄、芒硝 7血府逐瘀汤中配伍牛膝的主要作用是: C A补肾活血,祛瘀通经 B补益肝肾,引血下行 C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D活血祛瘀,利水通淋 E以上都不是 8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 B A活血祛瘀,养血清热 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C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D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E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9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脉涩或弦紧,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者治宜选用: A A血府逐瘀汤 B失笑散 C丹参饮 D一贯煎 E越鞠丸 10血府逐瘀汤证的病机是: B A胸中寒凝,阳气不振 B胸中瘀血,气机郁滞 C外伤瘀血,气机郁滞 D膈下瘀血,气机郁滞 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11理血剂中的五个逐瘀汤共有的药物是: E A桃仁、红花 B桃仁、川芎 C当归、川芎 D当归、红花 E川芎 30 12补气活血,“因虚致瘀”,半身不遂的方剂是 D A复元活血汤 B桂枝苓丸 C补中 益气汤 D补阳还伍汤 E内补黄芪汤 13补阳还伍汤中重用黄芪的意义是: D A补气生血 B补气固表 C补气升阳 D补气行血 E以上都不是 14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 D A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B活血祛瘀,行气通络 C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D补气,活血,通络 E养血,活血通络 15患者半身不遂一年余,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周身乏力,小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虚缓,治宜首选: E A 小活络丹 B 小续命汤 C 大秦艽汤 D 大定风珠 E 补阳还五汤 16补阳还五汤证的病机是: B A 阳虚血凝,脉络不畅 B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C 痰湿血瘀,脉络不畅 D 风寒湿邪,阻于经络 E 寒凝气滞,瘀血阻络 17复元活血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D A 跌打损伤,胸中瘀血 B 跌打损伤,头面瘀血 C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D 跌打损伤,瘀留胁下 E 跌打损伤,痹阻经络 31 18温经汤的功用是: D A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C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D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9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干口 燥,少腹里急,腹满者,治当选用: E A生化汤 B活络笑灵丹 C桂枝茯苓丸 D四物汤 E温经汤 20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致的月经不调,妇女久不受孕,应首选: C A 四物汤 B 胶艾汤 C 温经汤 D 生化汤 E 艾附暖宫丸 20 失笑散的病机是: A A 瘀血停滞 B 寒凝血滞 C 气血郁滞 D 气虚血瘀 E 营血瘀滞 21 失笑散的功用是: B A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B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C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D 活血祛瘀,消癓止痛 E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23生化汤中当归的治疗作用是: B A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B补血活血,化瘀生新 C补血养肝,和 血调经 D养血和营,活血通经 E以上都不是 24生化汤的组成药物是: E 32 A当归、赤芍、桃仁、阿胶、甘草 B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甘草 C当归、赤芍、桃仁、桂枝、甘草 D当归、干姜、桃仁、人参、甘草 E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 25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下,小腹冷痛,治宜选用: E A复元活血汤 B桂枝茯苓丸 C少腹逐瘀汤 D失笑散 E以上都不是 26生化汤证的病机是: D A 寒凝血瘀,留滞胞宫 B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C 子宫虚冷,经脉不调 D 产后血虚,寒凝血瘀 E 产后气滞,瘀血阻滞 27生化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A A 当归 B 川芎 C 桃仁 D 赤芍 E 甘草 28丹参饮证的病机是: C A 寒凝气滞 B 瘀血停滞 C 瘀血气滞 D 气虚血滞 E 营血虚滞 29丹参饮的功用与哪首方剂相同: D 33 A 失笑散 B 复元活血汤 C 桂枝茯苓丸 D 血府逐瘀汤 E 少腹逐瘀汤 30治疗血瘀气滞胃痛的有效方剂是: E A 良附丸 B 理中丸 C 失笑散 D 金铃子散 E 丹参饮 31丹参饮的药物组成有: D A 人参、木香、砂仁 B 丹皮、檀香、砂仁 C 丹参、檀香、白豆蔻 D 丹参、檀香、砂仁 E 丹参、降香、砂仁 32桂枝茯苓丸证的病机是: D A 寒凝血瘀,留阻胞宫 B 冲任 虚寒,瘀血内停 C 瘀血停蓄下焦,气血瘀滞 D 瘀阻胞宫,损伤胎元 E 子宫虚冷,寒凝胞宫 33具有活血化瘀,消散癓块功用的方剂是: E A 鐅甲煎丸 B 大黄庶虫丸 C 少腹逐瘀汤 D 失笑散 34 E 桂枝茯苓丸 34十灰散的功用是: B A 清热止血 B 凉血止血 C 收敛止血 D 祛瘀止血 E 温经止血 35十灰散证的病机是: A A 血热妄行,损伤血络 B 血热妄行,瘀血内停 C 肝火犯肺,损伤血络 D 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E 冲任虚寒,血不内守 36患者突然吐血 5 日,血色鲜红,伴有口干咽燥,舌红,脉弦数,治宜选: B A 咳血方 B 十灰散 C 四生丸 D 犀角地黄汤 E 黄连解毒 汤 37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治宜选用: A A小蓟饮子 B导赤散 C八正散 D猪苓汤 E五苓散 38小蓟饮子的病机是: A A 下焦瘀热,损伤血络 B 下焦湿热,气化失司 C 下焦蓄血,损伤血络 D 肝胆湿热,迫血妄行 35 E 心经热盛,下移小肠 39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功用的方剂是: A A 小蓟饮子 B 八正散 C 五淋散 D 导赤散 E 猪苓汤 40小蓟饮子的组成中含有何方: B A 四生丸 B 六一散 C 鸡鸣散 D 碧玉散 E 五苓散 41何方具有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功用: C A 小蓟饮子 B 四生丸 C 槐花散 D 黄土汤 E 槐角丸 42主治肠风脏毒下血证的最佳方剂是: E A 四生丸 B 十灰散 C 黄连解毒汤 D 黄土汤 E 槐花散 43黄土汤的功用是: B A温脾散寒,涩肠止泻 B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C温肾暖脾,渗湿止泻 D温中散寒,益气养血 E温阳健脾,益气摄血 44黄土汤证的病机是: B A 脾气不足,统摄失职 B 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C 气血两亏,统摄失常 D 气血不固,统摄失常 E 血热妄行,统摄失常 36 45证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暗淡,伴有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疗的最佳方剂是: A A 黄土汤 B 棉花散 C 槐角丸 D 归脾汤 E 理 中丸 46脾阳不足的便血崩漏治宜选用: C A 归脾汤 B 理中丸 C 黄土汤 D 胶艾汤 E 四物汤 A头面瘀血证 B胸中瘀血证 C膈下瘀血证 D下焦蓄血证 E少腹瘀血证 1血府逐瘀汤主治: D 2膈下逐瘀汤主治: C 3少腹逐瘀汤主治: E A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B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C破血下瘀 D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E补气活血通络 4血府逐瘀汤的功效是: B 5复元活血汤的功效是: A 6补阳还伍汤的功效是: E A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 B瘀血停于下焦证 37 C胸中瘀血证 D瘀 阻胞宫证 E瘀血停滞证 7血府逐瘀汤主治: C 8复元活血汤主治: A A当归 B黄芪 C赤芍 D川芎 E桃仁 9补阳还五汤中的君药是: B 10当归补血汤中的君药是: B A当归 B黄芪 C赤芍 D川芎 E桃仁 11生化汤的君药是: A 12补阳还五汤的君药是: B A大便下血 B周身疼痛 C妇人不孕 D恶露不行 E胎动不安 13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阻滞的 C: 14生化汤主治产后血虚受寒的: D 15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的: E A当归 38 B桃仁、大黄 C 桂枝 D川芎 E大黄 17桂枝茯苓丸的君药是 C: 18生化汤的君药是: A 19桃核承气汤的君药是: B 1 桃核承气汤的组成包括: A、 B、 C、 D、 E A 大黄 B 芒硝 C 桂枝 D 甘草 E 桃仁 2 血府逐瘀汤由哪些方剂合桔梗、牛膝而成: B、 D A 四物汤 B 桃红四物汤 C 四逆汤 D 四逆散 E 当归补血汤 3 患者胸中刺痛,痛有定处,可选何方治疗: A、 D A 血府逐瘀汤 B 瓜蒌薤白白酒汤 C 理中丸 D 失笑散 E 鐅甲煎丸 4 具有活血祛瘀功用的方剂是: A、 B、 C、 D 39 A 血府逐瘀汤 B 复元活血汤 C 失笑散 D 丹参饮 E 黄土汤 5 补阳还伍汤的功效是: A、 C、 D A活血 B祛痰 C补气 D通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