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化检测系统实现结果可比性的方法ppt课件_第1页
不同生化检测系统实现结果可比性的方法ppt课件_第2页
不同生化检测系统实现结果可比性的方法ppt课件_第3页
不同生化检测系统实现结果可比性的方法ppt课件_第4页
不同生化检测系统实现结果可比性的方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生化检测系统 实现结果可比性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 问题 1 目前,很多实验室都有两台或多台生化分析仪,经 常有不同仪器检测同一项目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怎样才能使两台仪器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呢? 问题 2 即使只有一台生化分析仪,但参加 EQA结果不成功 ,地区间不同实验室结果可比性差。 如何改进 EQA成绩,提高地区间不同实验室之间结 果的可比性呢? 问题 3 病人抱怨在不同医院检验结果不一致,不知道该 相信谁。 医师不知道该如何依据检验结果对患者诊断和治 疗。 卫生部要求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 “互认 ”,降低医 疗成本。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实现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结果具有可 比性,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本要求,也是卫生部提倡 “结 果互认 ”的基础,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目标。 解决 “可比性 ”的关键在于检测系统的量值溯源。 钥匙 检测系统: 是指完成一个检测项目所需要的仪器、试剂、校准 品、检验程序等的组合。 仪器 试剂 校准品 实验程序 固定检测系统(封闭检测系统): 由公司选定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检验程序等组 成固定的组合,用户实验室不能更改。这样的检测 系统经过公司与参考系统校准比对,可以保证结果 的可比性和量值溯源性。 自建检测系统(开放检测系统): 实验室自行选择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检验程序的组 合,其中的每一要件都可以更改。如果自建的检测系统 经过比对、校准验证和偏倚评估,证明其有效性。则成 为有效的检测系统,其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量值溯源 性。 如果自建的检测系统未经过比对、校准验证和偏倚 评估,其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量值溯源性未知,则 称为 “自攒检测系统 ”。 选择检测系统的原则: 选择性能优良的仪器和质量好的试剂; 以性能和质量为主要标准,价格为次要标准; 仪器制造商和试剂生产商的美誉度; 培训和售后服务; 考虑发展因素; 检测系统经过评价确定后,不可随意更换任一要素,特别是试剂和程序。 除非有特殊原因,如原使用的试剂停产等。特别不能因为经济利益的原 因,随意更换试剂。 如果确实需要更换试剂,必须重新评价新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证明是有 效的检测系统,方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实验方法的分级 检验方法学包括: (1)经详尽研究尚未发现不准确度或不确定性原因的决定性 方法; (2)经详尽研究证实不准确度与不精密度可以忽略的参考方 法; (3)可满足临床或其他目的需要的日常使用的常规方法。 决定性方法( definitive method) 是指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 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 用于发展及评价参考方法和一级标准品。 参考方法( reference method) 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充分证实的分析方法,干扰因素 少,系统误差与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较宽的分析范围。这类方法在 条件许可的实验室中应经常使用。 用于评价常规方法和试剂盒,鉴定二级标准品。 常规方法( routine method) 指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他目的的需要,有足够的精密度 、准确度、特异性和适当的分析范围,而且经济实用。 这类方法经有关学术组织认可后可称为推荐方法( recommended method),推荐方法应具有足够的实验证 据。 项目 决定性方法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 钙 ID-MS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邻甲酚肽络合法 氯 电量滴定法、 电流滴定法 电量分析法 中子活化法 硝酸汞滴定法 镁 ID-MS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甲基麝香草酚兰比色法 磷 ID-MS 钾 ID-MS、 火焰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 中子活化法 钠 重量分析法、 火焰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 中子活化法 白蛋白 免疫化学法 溴甲酚绿法 总蛋白 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 肌酐 ID-MS、 离子交换层析法 苦味酸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尿素 ID-MS 尿素酶法 尿素酶法 尿酸 ID-MS 尿酸酶法(紫外法) 尿酸酶法 胆红素 重氮反应法 重氮反应法 葡萄糖 ID-MS 己糖激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胆固醇 ID-MS Abell-Kendall 法, 胆固醇氧化酶法 胆固醇氧化酶法 甘油三酯 ID-MS 酶法 酶法 AST 酶偶联法 酶偶联法 ALT 酶偶联法 酶偶联法 GGT 连续监测产物生成法 连续监测产物生成法 CK 酶偶联法 酶偶联法 生化参考方法(卫生部临检中心 2011.12.23) 分析项目 分析原理 参考方法名称 葡萄糖( Glu) ID-LC/MS/MS 血清葡萄糖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尿素( Urea) ID-GC/MS 血清尿素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尿酸( UA) ID-LC/MS/MS 血清尿酸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肌酐( Crea) ID-LC/MS/MS 血清肌酐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IFCC-Spectrophotometry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浓度( 37 )参考测定方法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IFCC-Spectrophotometry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浓度( 37 )参考测定方法 转肽酶( GGT) IFCC-Spectrophotometry r-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浓度( 37 )参考测定方法 乳酸脱氢酶( LDH) IFCC-Spectrophotometry 乳酸脱氢酶活性浓度( 37 )参考测定方法 肌酸激酶( CK) IFCC-Spectrophotometry 肌酸激酶活性浓度( 37 )参考测定方法 淀粉酶( AMY) IFCC-Spectrophotometry 淀粉酶活性浓度( 37 )参考测定方法 钠( Na) ICP/MS 血清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镁( Mg) ICP/MS 血清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糖化血红蛋白 A1c IFCC-LC/MS/MS 糖化血红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IFCC法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Ultracentrifugation-HPLC 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类胆固醇超速离心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Ultracentrifugation-HPLC 低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类胆固醇超速离心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胆固醇( TC) ID-LC/MS/MS 血清总胆固醇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胆固醇( TC) ID-GC/MS 血清总胆固醇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甘油三酯( TG) ID-LC/MS/MS 血清甘油三酯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甘油三酯( TG) ID-GC/MS 血清甘油三酯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皮质醇( Co) ID-LC/MS/MS 血清皮质醇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睾酮( T) ID-LC/MS/MS 血清睾酮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孕酮( P) ID-GC/MS 血清孕酮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法 血液参考方法( 卫生部临检中心 2011.12.23) 检测项目 检测原理 参考方法名称 白细胞计数( WBC) 单通道电阻抗法 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红细胞计数( RBC) 单通道电阻抗法 红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血红蛋白测定( HGB) HiCN分光光度法 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 红细胞比容测定( Hct) 微量毛细管离心法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血小板计数( PLT) 流式细胞术法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标准品的分级( 3级) 一级标准品(原级参考物质) 是一种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 ,或由高度准确的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且有 证书; 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及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 准品定值。 二级标准品(次级参考物质) 这类标准品可由实验室自已配制或为商品,它的示值必须 用一级标准品和参考方法确定; 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评价或为控制物定值和常规测定的结 果计算。 日常校准品 用二级标准品和常规方法测定得到校准品,用于常规测定 中的标准。 生化标准物质(国家标准) 1.GBW 09174冰冻人血清中葡萄糖、肌酐、尿酸、尿素标准物质 2.GBW 09175冰冻人血清中葡萄糖、肌酐、尿酸、尿素 标准物质 3.GBW 09176冰冻人血清中葡萄糖、肌酐、尿酸、尿素标准物质 4.GBW 09177冰冻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氨酰基 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淀粉酶活性浓度标准物质 5.GBW 09178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标准物质 6.GBW 09179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标准物质 7.GBW 09180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标准物质 8.GBW 09181人血红蛋白溶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 9.GBW 09182人血红蛋白溶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 10.GBW 09183人血红蛋白溶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标准物质 血液标准物质(国家标准) 检测项目 标准物质名称 证书编号 HG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国家一级标物质 GBW09153 WBC 、 RBC、 HBG、 PLT 血细胞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GBW09172 HCT 红细胞比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GBW09173 免疫和核酸标准物质(国家标准) 标准物质名称 标准物质编号 浓度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血清(冻干)标准物质 GBW09164 28.03.2IU/m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38 0.230.08IU/m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39 0.740.23IU/m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0 1.310.42IU/m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1 2.550.80IU/m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2 4.61.3IU/ml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血清(冻干)标准物质 GBW09160 8.000.20NCU/ml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4 0.860.09NCU/ml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5 2.100.29NCU/ml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6 4.350.72NCU/ml 丙型肝炎病毒( HCV)抗体血清(液体)标准物质 GBW(E)090047 8.4 1.1NCU/ml 临床实验室使用常规方法和日常校准品,涉及到分析仪器、 试剂、分析参数和校准品。如果常规方法的检测结果经一系 列合理实验的验证,其量值能够溯源到高级标准物质,说明 检验结果有溯源性。 最高级标准为国际或国家标准,如无国际或国家标准,常规 测量结果通常应该溯源到厂家标准。 实验室认可的两个国际标准 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 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 ISO/15189(医学实验室 质量 和能力的专用要求)都对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可比性提出 了明确要求,强调 方法学比对试验是实现准确度溯源和患者标本检验结果可 比性的重要途径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CLSI) EP9-A2文件提供了不 同检测系统比对试验的方法。 在进行比对试验之前,首先应对自建系统作精密度评价。 EP5-A2文件提供了精密度评价方法。 精密度和准确度 1. 精密度试验 精密度实验一般选择 2个标本, 1个为正常或在医学决定水平 附近,另 1个为异常值。 以本实验室研制的改良血清蛋白方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 11: 1197-1200)的精密度评价为例,实验用 1份正常值混合 血清和 1份高值混合血清。 精密度初步试验 正常值和高值混合血清各重复测定 20次,计算均值,标准差( s), 变异系数( CV% )。 结果如下。 正常值混合血清: x = 71.0g/L, s =1.30g/L, CV =1.81% 。 高值混合血清: x = 96.5g/L, s =1.36g/L, CV =1.42% 。 精密度正式试验 测定:取上述 2个混合血清,每日测定 2次( 2次间隔 2h ), 每次测定均作双份,连续 20天。每次测定均同时做质 控。 离群点检查:如每次双份测定的差值超过初步精密度测 定时 标准差的 5.5倍(是 99.99% 的上限值),这对数据为 “ 离群点 ”,弃去并重新补做。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按文献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按文献 1计算均值,标准差(计算均值,标准差( s),), 变异变异 系数系数 ( CV% )。)。 包括批内包括批内 CV, 批间批间 CV, 日间日间 CV和总和总 CV( 表表 1, 2)。)。 结果判断:按照国内或国际上权威机构公布的精密度指标判结果判断:按照国内或国际上权威机构公布的精密度指标判 断精密度试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如果自建系统的精密度不可接断精密度试验结果的可接受性。如果自建系统的精密度不可接 受,则要查找原因,必要时更换检测系统。受,则要查找原因,必要时更换检测系统。 表 1 精密度试验计算表(正常值混合血清) 正常值混合血清: 日平均均值 =70.1 S日间 (B)=2.32, CV日间 =B/日平均均值 100%=3.32% S批间 (A)=(E/2n)1/2=1.65, CV批间 =A/日平均均值 100%=2.35% S批内 (F)=(C+D)/4n)1/2=1.39 CV批内 =F/日平均均值 100%=1.99% S总 (G)=(B2+A2+F2)1/2=3.17 CV总 =G/日平均均值 100%=4.52% 总 CV4.52% , 低于 IFCC规定的 CV5% 的标准。 表 2 精密度试验计算表(高值混合血清) 高值混合血清: 日平均均值 =91.1 S日间 (B)=1.57, CV日间 =B/日平均均值 100%=1.72% S批间 (A)=(E/2n)1/2=0.87, CV批间 =A/日平均均值 100%=0.96% S批内 (F)=(C+D)/4n)1/2=1.12, CV批内 =F/日平均均值 100%=1.23% S总 (G) =( B2+A2+F2) 1/2=2.12 CV总 =G/日平均均值 100%=2.33% 总 CV2.33% , 低于 IFCC规定 的 CV 5% 的标准。 精密度好,准确度如何? 是 B还是 C? 2. 与参考方法或目标系统比对,实现 自建检测系统的量值溯源 溯源性 ISO15189: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 准,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 性 ”。 自建系统与目标系统比对与量值溯源链 比较方法。应是参考方法或推荐方法,如果该项目没有参考方 法或推荐方法,也可用公认的常规方法。但须具备: 比试验方法有更好的精密度。 干扰影响已知。 与试验方法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 目标系统。性能良好的固定检测系统或室内质控( IQC)和长 期室间质评( EQA)成绩合格的检测系统,可作为比对的目标 系统。 比较方法和目标系统 实验标本 每天收集不同浓度的新鲜血清 8份,连续收集 5天以上,浓 度范围尽可能覆盖该项目的测量范围,且参考值范围以外 的标本尽可能在 50% 以上。 各浓度标本数量的按排可参阅表 3。 表 3 方法比较中分析物浓度水平 实验方法 每天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 8个标本,每个标本测定 2次。第 1次按 18 ,第 2次按 81 的顺序,共测定 5天,各获得 80 个数据。 举例: NCCLS (EP9-A2) 文件 2.3 方法比较步骤 (以淀粉酶测定为例 ) 2.3.1 样品大小至少为 40 个标本 , 每个标本用 2种方法分别作 双份测定 , 因此样本应有足够的量 , 如临床标本的量太少可将 2 份含量相近的标本混合。 2.3.2 每天测定 8 个标本 , 双份测定时第一次按顺序 1, 27, 8, 第二次 8, 72, 1, 共测 5 天 , 将数据整理成表 4。 表 4 淀粉酶测定试验方法 (Y ) 与 BM 试剂 (X ) 比较 (U/L) 试验方法 比较方法 试验方法 比较方法 样品 结果 1 结果 2 结果 1 结果 2 结果 1-2 结果 1-2 1 1792 1795 1672 1676 3 4 2 1755 1751 1561 1562 4 1 3 1598 1595 1480 1483 3 3 . . 38 35 36 39 40 1 1 39 72 75 79 78 3 1 40 54 52 58 55 2 3 离群值检查 方法内离群值的检查:计算每个标本重复测定值间的绝对差 值、每个标本测定值的均值,以平均绝对差值的 4倍为限, 超出限值即为离群点。(表 5) 方法间离群值的检查:计算两方法间成对结果的绝对差值及 其平均值,以平均绝对差值的 4倍为限,超出限值即为离群 点。(表 6) 表 5 方法内复测结果离群值检查 Xi1= 1672 Xi2= 1676 Yi1= 1792 Yi2= 1795 DXi = xi1 - xi2 = 1672 - 1676 = 4, X1= (Xi1+ Xi2) / 2= 1674 DYi = Yi1 - Yi2 = 1792 - 1795 = 3, Y1= (Yi1+ Yi2) / 2= 1793.5 DXi= DXi / Xi = 4/1674 = 0.00239 DYi= DYi / Yi = 3/1793.5 = 0.00167 同样 : I Xi1 Xi2 Yi1 Yi2 DX i DY i DX i DY i 1 1672 1676 1792 1795 4 3 0.00239 0.00167 2 1561 1562 1755 1751 1 4 0.00511 0.00228 3 1480 1483 1598 1595 3 3 0.00202 0.00202 38 39 40 35 36 1 1 0.0253 0.0282 39 79 78 72 75 1 3 0.0127 0.0382 40 56 55 54 52 1 2 0.0180 0.0377 DX = 2.75, 控制限值 = 4 DX = 42.75= 11 进位制 = 11 DY = 2.875, 控制限值 = 4 DY = 42.875= 11.5 进位制 = 12 DX = 0.00698 控制限值 = 4DX = 0.0288 DY = 0.0105 控制限值 = 4DY = 0.0420 本例方法内未发现离群点。 表 6 方法间离群点检查 Xi1= 1672 Xi2= 1676 Yi1= 1792 Yi2= 1795 Ei1= Yi1- Xi1 = 1792- 1672 = 120 Ei2= Yi2- Xi2 = 1795- 1676 = 119 Ei1= Ei1 / Xi1 = 120/1672 = 0.0718 Ei2= Ei2 / Xi2 = 119/1676 = 0.0710 同样: I Ei1 Ei2 Ei1 Ei2 1 120 119 0.0718 0.0710 2 185* 189* 0.1180 0.1210 3 118 112 0.0797 0.0755 . 38 4 4 0.1030 0.1000 39 7 3 0.0886 0.0385 40 2 3 0.0357 0.0545 40 2 E = 1/80Eij =1/803359 = 41.99 I=1 j=1 E 的控制限值 = 4E = 441.99= 167.96 进位 = 168 40 2 E = 1/80 Eij =1/804.831 = 0.0604 I=1 j=1 E 的控制限值 = 4E = 0.2416 v 本例方法间出现 2 个离群点 实验数据的可接受性判断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计算回归方程 y(自建) = a+bx(比对) 计算相关系数( r)和决定系数( r2)。 相关系数 r 0.975或决定系数 r20.95,说明实验数据范围合 适,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 相关系数 r 1/3CLIA88TEa时,测定随机误差不 能接受。如果是方法本身的精密度差,则应更换更好的方法 。 每天随病人标本同时测定,记录结果,绘制质控图。全 部检测数据不超出 2s, 且在靶值线两侧随机分布为成功的 质控结果。 以 Westgard 多规则判断标准,符合 22S规则或 13S规则为失 控。应找出原因予以纠正。 室内质控( IQC) 室间质评( EQA) 主要控制测定的系统误差(准确度)。 是 B还是 C? 室间质评( EQA) 参加国际、国内或地区间质量评价活动。 根据结果的偏倚( % )、能力比对检验( PT) 得分、变异 指数得分( VIS)判断 EQA成绩。 PT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