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发 病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齐宝芳 【 目的要求 】 l 掌握正气与邪气的基本概念 l 掌握发病的基本原理 l 熟悉发病的主要类型 概 述 l 疾病 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 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 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 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 l 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 ,二者 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 l 发病 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 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 盾斗争过程。 l 发病学说 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 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 素的理论。 概 述 中医关于发病认识的历史沿革 发病机理 : l 内经 提出外内合邪的发病观 “ 外内合邪 ” ;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 “ 两虚相感,乃客其形 ” 。 l 金匮要略 既重视正气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邪气 的重要作用 “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 , “ 客 气邪风,中人多死 ” 。 l 诸病源候论 强调邪气的重要性 “ 人感乖戾之 气而生病 ” 。 l 温疫论 指出正气不足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在因 素 “ 本气充实,邪不能入 ” , “ 本气亏虚,呼吸 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 。 发病类型: l 素问 提出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 ,为 “ 伏气学 说 ” 奠定了基础。 l 伤寒论 提出 “ 伏气 ” 概念。 l 元 王履提出发病类型之所以不同与正气的强弱、感 邪的轻重、邪留的部位有关。 中医关于发病认识的历史沿革 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l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l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l 正气 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简称为 “ 正 ” l 正气旺盛取决于三个条件: 一、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正常 二、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充沛 三、各种机能活动之间和谐有序 正气的基本概念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文天祥 正气歌 节选 人 身 小 天 地 , 天 地 大 人 身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 祛邪外出 修复调节能力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l 正气的防御作用 l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虚生邪而发病 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 候性质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旺盛 邪气不易侵害 建康 正气 虚弱 邪气乘虚而入 发病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发病的基本原理 l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l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邪气的概念 l 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 “ 邪 ” l 邪气的侵害作用 导致生理机能失常 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及功能障碍,以及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等。 造成脏腑经络的形质损害 损伤皮肉筋骨脏腑,亏 耗精气血津液。 改变体质类型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影响其对疾病 的易感倾向。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l 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l 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如:风、火 (热 )、暑邪 实热证 六淫致病 初为卫表证 寒、湿邪 实寒证 七情内伤 直接伤及内脏 l 影响病情与病位 如:疠气致病 危重 风邪 易袭阳位 六淫致病 多轻浅 湿邪 易袭阴位 l 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发病的基本原理 l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l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l 正邪斗争决定发病与否 l 正邪斗争决定证候类型 病变部位、性质、病情轻重 与正邪斗争有关。 正盛邪实,多成实证;正虚邪衰,多成虚证;正虚邪盛,多为 虚实夹杂。 正邪斗争对发病的影响 正胜邪退则不病 邪胜正负则发病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l 环境与发病 l 体质与发病 l 精神状态与发病 l 环境 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域因素 、生活工作环境等。 环境与发病 环境与发病 l 气候因素 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之邪和 易患之病 l 地域因素 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水土性质、生活 习俗导致地域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l 生活工作环境 生活工作环境的不良可导致疾病的 发生与流行,如职业病、矽肺、空调综合症、急、慢 性中毒等 l 社会环境 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 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系等与疾病的 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体质与发病 l 决定发病倾向 体质强则不易感邪发病,体质弱则 易感邪发病。 l 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 阳虚易感寒邪,阴虚易 感热邪。 l 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同感湿邪,阳盛热 化成湿热证,阳虚则寒化成寒湿证。 精神状态与发病 l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可扰乱气机、伤及内脏而致 疾病突发。 l 长期持续性的精神刺激易致气机郁滞或逆乱而缓 慢发病。 发病类型 l 感邪即发 l 徐发 l 伏而后发 l 继发 l 合病与并病 l 复发 复 发 l 复发的概念 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 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一种发病形式。 l 复病 由复发引起的疾病。 l 引起复发的机理 余邪未尽,正气未复,同时有诱因的作用。 复发的基本特点 l 临床表现类似于初病,但不完全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再 现,比初病的病理损害更复杂、更广泛、病情更重。 l 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恢复就愈不完全,预后愈差 ,容易留下后遗症。 l 大多有诱因。 后遗症 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是与 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过程。 复发的主要类型 l 疾病少愈即复发 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疾病如湿温。 l 休止与复发交替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宿根未除 ,在诱因作用下复发如休息痢。 l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 实际上是指临床症状 的轻重交替,如哮喘。 邪未尽除 正虚未复 诱发因素 复发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 期交替 如胆结石 休止与复发交替 如癫痫 疾病少愈及复发 多见较重的外感 热病如湿温 基本条件 基本类型 复发的诱因 l 重感致复 因感受外邪致疾病复发者。其机理是新感 之邪助长体内病邪,或引动旧病病机,从而干扰或损害 了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病理过程再度活跃 l 食复 因饮食不和而致复发者。饮食不节可致脾胃病 复发,鱼虾海鲜可致瘾疹和哮喘病复发,饮酒和过食辛 辣之品可致痔疮、淋证复发 l 劳复 若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病者。过劳可 致子宫脱垂、中风、胸痹心痛等复发 l 药复 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 复发者。 l 情志致复 因情志因素引起疾病复发者。如癔病、 癫狂、梅核气。 l 另外某些气候因素、地域因素也可成为复发的诱因。 复发的诱因 感邪即发 l 概念 又称为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发病迅速之意。 l 临床常见 新感外邪较盛 外感风寒之邪 情志剧变 暴怒大悲 毒物中毒 服毒自杀、毒蛇咬伤、外伤、感受疠气 徐 发 l 概念 指感邪后缓慢发病,又称为缓发。 l 临床常见 外感湿邪,因湿性重着粘滞,故湿邪伤人多为缓发。 内伤邪气,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房室不节,嗜酒成癖 ,日久可成虚劳。 伏而后发 l 概念 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 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l 临床常见 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 破伤风、狂犬病 均经一段潜伏期后才发病 伏暑、伏气温病 常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继发 l 概念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 l 临床举例 久疟之后 继发疟母 肝阳上亢 日久发为中风 肝胆疾病 日久发为癥积、结石 小儿食积 日久发为疳积 哮喘 日久发为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合病与并病 l 合病的概念 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台搭建咨询方案
- 咨询公司表格配色方案
- 建筑标识亮化方案设计
- 水暖管道施工环境评估分析报告
- 大连开业活动方案策划招聘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考核
- 2025版司法局《终止重整程序申请书》民事破产重组类文书(空白模板)
- 学校捐赠活动仪式方案策划
- 在高铁线上的营销方案
- 旅游路线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题附有答案
- (正式版)HGT 20593-2024 钢制化工设备焊接与检验工程技术规范
- 200个句子涵盖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光线传媒公司章程
- 二手车产品目录
-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 护坡工程竣工汇报
- 急诊科护士的病人家属安抚与沟通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心怀国防梦争做好少年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日主题班会课件
- 《运动的快慢》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