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作业习题答案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作业习题答案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作业习题答案_第3页
《模拟电子技术》作业习题答案_第4页
《模拟电子技术》作业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路 - 1 - 第一章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 1、 (a) 2、 (c) 3、 (c) 4、 (a) 5、 (c) 6、 (c) 7、 (c) 8、 (b) 9、 (b) 10、 (b) 11、 (c) 12、 (a) 13、 (a) 14、 (b) 15、 (a) 16、 (c) 17、 (b) 8、 (a) 19、 (a) 20、 (b) 21、 (c) 22、 (c) 三、 解: 0, 2V, 2V。 四、 解: 6V, 5V。 五、解: 图 (a): D 截止, 12 V;图 (b): D 导通, 5 V;图 (c): 通、 止, V;图 (d): 止、 通, 15 V 。 六、解: 波形如题 6 解图所示。 题 6 解图 题 6 解图 七、解: 波形如题 7 解图所示。 电路 - 2 - 题 7 解图 八、解 设 通时的电压降为 图 (a) +8=14 V; 图( b) 6 V; 图 (c) +; 图 (d) 。 九 、 解: 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Z 25阻 R 的电流为 以其取值范围为 I : 1、当 10V 时,若 6V,则稳压管的电流为 4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I 1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 以 6V 同理,当 35V 时, 6V。 2、 (2925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十一、解 设流过 电流分别为 们的规定正方向如题 11 解图 (a)所示。当 导通时, 电路 - 3 - 18 uR (5 24 uR 可见, 通的条件是 12V, 通的条件是 18 V。故 12 V 时, 止、 通, 6+ 18 ; 12V 18 V 时, 导通, 18 V 时, 通、 止, 8 V。 由此可作出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如题 11 解图 (b)所示。 题 11 解图 十二、解: 波形如题 12 解图所示。 电路 - 4 - 题 12 解图 电路 - 5 - 第二章 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 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b) 5、 (c) 6、 (a) 7、 (a) 8、 (a) 9、 (b) 10、 (c) 11、 (b) 12、 (a) 13、 (c) 14、 (b) 15、 (c) 16、 (b) 17、 (b) 18、 (c) 19、 (b) 20、 (a) 21、(c) 22、 (a) 23、 (c) 24、 (c) 25、 (a) 26、 (c) 27、 (c) 28、 (c) 29、 (a) 30、 (b) 31、 (c) 32、 (b) 33、 (b) 34、 (a) (a) (a) 35、 (c) 36、 (a) 37、 (c) 38、 (c) 39、 (b) 40、 (c) 41、 (c) 42、 (b) 43、 (b) 44、 (c) 45、 (c) 46、 (b) 47、 (b) 48、 (b) 49、 (a) 50、 (a) 51、 (c) 52、 (c) 33、 (c) (c) 54、 (c) (a) 二、 填空题 1、 ,锗;电子和空穴。 2、 P 区和 N 区的位置不同。 3、 1 ,小。 4、集 电极。 5、 1 99 6、共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接法。 7、降低,增大,增大。 8、(9、 10、 减小。 11、发射极,集电极,基极, 。 12、线性放大, I。 13、管子的结温允许值的大小。 14、 1510030V。15、电压。 16、饱和,截止,静态工作点不合适,太高或太低;输入信号幅值太大。 17、饱 和 , 截 止 。 18 、 饱 和 , 截 止 。 19 、 ,m 2 ;/,m 2 。小了。 20、温度变化引起元、器件参数变化,直流负反馈。 21、 22、共集电极,共基极,共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功率。 23、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阻容耦 合。 24、零点漂移,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 25、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缓慢的无规则的变化。 26、 80, 410 。 27、线性失真,频率失真。 28、幅度,相位。 29、频域法和时域法,或稳态法和瞬态法。 30、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结电容,分布电容。 31、共基极。 32、 3, 45 。 33、降低;升高。 34、 不变,减小,不变。 减小,不变,增大。不变,不变,减小。 四、 解: 根据 200得: 40V 时 530V 时 路 - 6 - 20V 时 1010V 时 20各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如题4 解图所示。临界过损耗线的左边为过损耗区。 题 4 解图 五、 解: ( 1) 50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管压降分别为 26 R I 所以输出电压 2V。 ( 2)设临界饱 和时 以 六、 答案如题 6 解图所示。 电路 - 7 - 题 6 解图 七、解: 晶体管三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如下表所示。 管号 2 4 6 上 e c e b c b 中 b b b e e e 下 c e c c b c 管型 料 i e e 八、解: ( 1)当 0 时, T 截止, 12V。 ( 2)当 1V 时,因为 60 R A I 所以 T 处于放大状态。 ( 3)当 3V 时,因为 160 R A 所以 T 处于 饱和状态。 九、 解: ( a)可能 ( b)可能 ( c)不能 ( d)不能, T 的发射结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e)可能 十、解 图 (a)电路不能实现正常放大。电路缺少集电极电阻态时电源出端没有交流信号。 图 (b)电路不能实现正常放大。电路中缺少基极偏置电阻 动态时电源入交流电压信号也被短路 。 图 (c) 电路也不能实现正常放大。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没有直流偏置电压,静态电流电路 - 8 - 0 ,放大电路工作在截止状态。 图 (d)电路能实现小信号正常放大。为了保证输出信号不失真(截止、饱和),当输入信号 正时,应不足以使三极管饱和;当输入信号 负时,应不会使三极管截止。 十一、解 1、 )0| B B E R 7 | 2 |C|=2 2= 2|2| C|=2 | 10+2|= 故 2 |C|= 2、 6)991(200|)1( EQ1 1 99 60/十二、 解 1、 91(0/9)1()/( 1+ ) 50/10/1+99) 7.5 2、 .5 十三、解 1、 微变等效电路如题 13 解图所示。其中 电路 - 9 - 题 13 解图 2、 01(1)3/3(50)1()/( u 1+ ) 62/15/1+(1+50) 4 3 十四、解 1、 01(43 )1( E 0 Q = 6 ( 8) (= 4 V 2、 微变等效电路如题 14 解图所示。其中 题 14 解图 01(80|)1( EQ3、 ()801(2/801()/)(1( )/)(1( 1+ )( = 43/1+80) (2)=9.2 4 801 3/1(/1 )/( 电路 - 10 - 十五、解 1、本题电路中,基极电流应利用戴维南定理等效,并考虑偏置电阻的影响后,计算静态工作点。 824 90/ 101()1( 24 (15V 2、 6)201(80)1( EQ 0)/( r 18)(201 372/1 3R o=R C = 2.4 十六、解 1、 01(96 ( 680)1( bbT01(| 01(01()1( )1(| 2、 设表内阻为 电路 - 11 - 01(10/0)1( )/(| 0/201(10/201()/)(1( )/)(1(|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见,信号由射极输出时,因输出电阻小而电路带负载能力强。 十七、解 1、先求各级的 . Q 4 B E 1 R 6)501(80)1( E 1e 1 01276 7 Q 5 B E 2 R 6)501(80)1( E 2e 2 12019 01 Q 11 B E 3 R 6)501(80)1( E 3e 3 求各级的等效负载电阻 3/11/ 253 R 1+ 3)( = 12/5/1+50) (10)=R 10 =电路 - 12 - 求各级的电压放大倍数及整个电 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 e 1 r e 2 r 01(01()1( )1( b e 3 A =( 、 10/第二级的输出电阻 = 第三级的信号源内阻,故 501 (/1 )/( 113 1098十八、解 由于负载开路, 影响整个电路的 因为当 f=, 容抗值远小于 此可以忽略 影响,然后再将 效到基极回路,它等效到基极回路的等效电容为0C ,并与 联。串联后总的等效电容为: ( 故 0471010)1001(2 )1(2 1 663 66 十九、解 1、采用估算法。由图可知 0 E B E 电路 - 13 - 2( Q 2、 ( r 30/49/ R 3、 当电路中只有一个惯性环节时,电路的截止频率可以表示为2 1,其中 R 为 电容 C 所在回路的等效电阻。 在高频区,根据题意,晶体管的结电容可以忽略,影响电路上限截止频率的电容只有负载等效电容 故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为 k H (101 6 0 02 1)/(2 1 12 在低频区,影响下限截止频率的电容有 1C 、 2C 和 可以分别考虑输入回路电容( 1C 、和输出回路电容( 2C )的影响,再综合考虑它们共同作用时对电路下限截止频率的影响。 只考虑输出回路电容 2C 时 2(10102 1)(2 1 36 只考虑输入回路电容 1C 和 ,为了简化计算,忽略偏置电阻及射极电阻的影响,把射极旁路电容 算到基极回路,则有 电路 - 14 - 由于 ,所以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为 4、由于 3 415C E Q 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 截止失真的限制,故电路的动态范围 输入电压最大值 25、由上述分析可知,当输入电压 最大值大于 Ui p 时,电路将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二十、解 1、 估算两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两个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0 ( E 1 Q 63 0 0 e 1 对基极回路进行戴维南等效,得 02B 21B 22B 2Q U 50/ B 2 2B 2 1故 )(1( E 2 Q 电路 - 15 - 6300I 3 e 2 因为电路第一级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第二级为共射极放大电路 故 0/( / R 又因为第二级电路的输入电阻 1(/ 10(250)/)(1(/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判断 1、 2、 3、 4、 5、 6、 二、 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b) 4、 (a) 5、 (a) 6、 (b) 7、 (b) 8、 (c) 9、 (a) 10、 (c) 11、(b) 12、 (b) 13、 (b) 14、 (a) 15、 (b) 16、 (c) 17、 (c) 18、 (c) 19、 (a) 20、 (c) 21、(a) 22、 (a) 23、 (c) 24、 (b) 25、 (a) 26、 (b) 27、 (b) 28、 (1) (c) (2) (c) (3) (a) 三、 填空题 数西( S)或毫西( 。 3. 共源、共漏,共栅。 G S ( o f f ) 1( U , 2G S(K 。 S) ,漏 (D)。源( S) ,源( S) ,漏 (D)。 8. 66V。 9. 自给,分压式。 10. 晶体管的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为双极型;场效应管只有一种载流子导电,为单极型。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晶体管输入电阻小,场效应管输入电阻很大。因为场效应管少数载流子不参与导电,所以热稳定性好。 11. GS( 。 12. 耗尽型场效应管。 13. N 沟道耗尽型 14. 恒流源。 变电阻。 四、解: 因为三只管子均有开启电压,所以它们均为增强型 。根据表中所示各极电位可判断出它们各自的工作状态,如解表 4 所示。 电路 - 16 - 解表 4 管 号 5 1 3 恒流区 4 3 3 10 截止区 4 6 0 5 可变电阻区 五、解: 管子可能是增强型管、耗尽型管和结型管,三个极、 与 G、 S、 D 的对应关系如题 5 解图所示。 题 5 解图 六、解: 在场效应管的恒流区作横坐标的垂线如题 6 解图( a)所示,读出其与各条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值及 ,建立 f( 标系,描点,连线,即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题 6 解图( b)所示。 题 6 解图 七、 解: 1. 源极加电阻 电路 - 17 - 2. 漏极加电阻 3. 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4. 在 R g 支路加 V 为 正 电路如题 7 解图所示。 题 7 解图 八、解: 1、 设 T 工作于放大区, 则可建立下面两个方程: 2G S ( of f )G S 6161 S = 联解上面两个方程可得两组解: 15.7 及 2.3 电路 - 18 - 第一组解不合实际,应予舍去,故 2.3 D= 40 ( 12= = 40 ( (12+1)= 由于 | | |,故所设正确, T 工作于放大区。管子的 2.3 。 2、 6(62| 2 ( of f )m D= 12= i= 12 九、 、 解 1、 设 T 工作于放大区 6( ) 22G S ( of f )G S U 2 得 电路 - 19 - 1 2、 、 2 ( of f )m 1 1 十一、解: 先根据 定义式出求 微变等效电路,如题 11解图 (a)所示。再将由 成的电流源用电压源等效,如题 11 解图 (b)所示,其中 Rg= 。由图可知 )g( 即 g)1(g 故 ) (1 go D/Ro= Rg + 1+ g) 电路 - 20 - 题 11 解图 十二、解 k H 0 010)4/10(2 1)/(2 1 123 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c) 4、 (b) 5、 (c) 6、 (b) 7、 (c) 8、 (c) 9、 (b) 10、 (c) 11、(c) 12、 (a) 13、 (c) 14、 (b) 15、 (a) 16、 (c) 17、 (1) (c) (2) (b) (3) (c) (4) (a) (5) (b) (6 ) (c) 7 (b) 8(b) 18、 (c) 19、 (c) 20、 (c) 21、 (b) 22、 (b) 23、 (c) 24、 (b) 25、(1) (a) (2) (c) (3) (c) 26、 (b) 二、 填空题 1、好。 2、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反相,同相。 3、恒定,小,大。 4、输入级,输出级。5、 , , 0。 6、差分放大,互补推挽。 7、大,提高。 8、四,输出,输入。 9、差模,共模,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10、 0, 。 11、恒流。 12、恒流。 13、前面的。 14、开环增益;最大变化率; 15、不能。 16、能。 17、微电流源电路。 18、 , , ; 1 2 ; 1 )1( ,1 )1( 。 19、之和,大。 20、 2000。 三、解 1、由基极回路方程 1(2 得 01(21 (2 05( Q 2、 01(3 0 026)1( 电路 - 21 - 550/ 2/ 0 3、 )(2 (2 o 四、解 1、计算静态工作点:由电路参数可见, 1(2 ,基极电阻 端的静态压降可忽略不计,并且电路两边参数对称,则有 21( Q 2、 计算 01(300)1(300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01(2121/ 由于电路两边参数对称,双端输出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0c 共模抑制比 差模输入电阻 01()4 3 )1()(2 当共模信号是由两个信号源分别接到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时,共模输入电阻 电路 - 22 - 601(12)(1( 当共模信号是由一个信号源同时接到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时,共模输入电阻 212)(1(21 输出电阻 o 3、当负载 接在 电极对地之间时,电路变成单端输出,重新计算静态工作点。 由于负载电阻 以集电极静态电流与双端输出时近似相等, E 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01( 1(212/ 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601(21)(1(/ 单端输出共模抑制比 R b)中的答案相同。 单端输出电阻 五、解 1、 本电路由差动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两级串联组成。为了计算动态指标,应先求出静态工作点和晶体管的 静态时, 基极电位 和 集电极电流(以下计算忽略了 极电流对 电极电位的影响) R 路 - 23 - 的集电极电流也可通过求解公共射极电阻 电流来计算,两种方法得到的电流值略有区别,请读者自己验证。 射极电流 0)1(3 0 0 3826813 00b e 3r 输入电阻为第一级电路的输入电阻: )(2 2、输出电 阻为第二级电路的输出电阻 )1()( 3、 电压放大倍数为两级电路放大倍数之积 第一级电路差模输入电压放大倍数 d/2121 其中 281)1 5 0 010( 3)1)( 则 41) (1( )1(3 A u 412d 六、解 本题图所 示电路为带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从恒流源电流计算着手。 1、静态时, 射极电流 电路 - 24 - 3 R 和 射极电流 2、动态指标计算时,应先算出 值 1 4 5 651300)1(300 64 5 A u 5 )(2 O 七、解 各复合管等 效管脚如题 7 解图所示。 a) (b) (c) (d) (e) 题 7 解图 复合管的等效 和 解如下: 图( a) 21 图( b) 21 111( 图( c)不能实现复合管作用 图( d) 21 电路 - 25 - 图( e) 321 21111)(1()1( 八、解 图中晶体管 成电流镜电路。 1、开关闭合时,电容 C 被短路,流过开关 S 的电流是 集电极电流 据电流镜的电流关系可得 电极电流: R 2、开关 S 打开 后,电容 C 被恒流充电,充电电流近似等于 ( 当 t 1s 时, 3O u 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二、 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c) 5、 (c) 6、 (a) 7、 (b) 8、 (b) 9、 (b) 10、 (c) 11、(c) 12、 (b) 13、 (b) 14、 (a) 15、 (a) 16、 (b) 17、 (c) 18、 (a) 19、 20、 (b) 21、(a) 22、 (c)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c) 29、 (c) 30、 (a) 31、(c) 32、 (b) 33、 (c) 34、 (c) 35、 (b) 36、 (c) 37、 (a) 38、 (1) (a) (2) (c) (3) (c) (4) (a) 39、 (c) 40、 (c) 三、 填空题 1、正反馈和负反馈。 2、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3、输出电压,输出电阻。 4、输出电流,输出电阻。 5、远大于 1。 6、 1f , 0。 7、负反馈,反馈,正反馈。 8、 f , 9、串联负反馈。 10、 自激振荡。11、输入信号。 12、 附加相移。 13、 )12( n, ,2,1,0 n , 。 14、电路 - 26 - 相位,相位,相位,幅值。 15、相位补偿法。 16、增大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噪声,扩展频带和改变输入输出阻抗。 17、电流,电 压,增大,增大。 18、电压并联。19、电流串联。 20、电压串联。 21、 11, 22、 60。 四、解: 图( 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 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 图( 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 d)、( e)、( f)、( g)、( 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五、解: 图( 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 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 c)所示电路中通过 入直流负反馈,通过 R 2 并联引入交流负反馈,通过 入 交流正反馈。 图( d)、( e)、( f)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 g)所示电路中通过 入直流负反馈,通过 入交、直流负反馈。 六、解: 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 1323 ( h )1 ( g )1 ( f )1 ( e)( d )七、解: 图( 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别为 21f 321 31 式中 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 电阻。 图( 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电路 - 27 - 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别为 12f 21 u 图( 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别为 1 1f 图( d)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八、 解 在图 (a) 电路中,要使输出电压 稳定,必须引入电压负反馈,利用瞬时极性法判别可得,反馈信号引入 射极时,反馈电压 地极性才能与 地极性相同,方可构成电压负反馈。所以,在输出端( 射极之间串联电阻 ,可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为了提高电路开环放大倍数,应在 端并接旁路电容。 图 (b)的分析方法与图( a)类似,在输出端( 极之间串接电阻 ,可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 补充完整的电路如题 8 解图所示。 题 8 解图 电路 - 28 - 九、解: ( 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如 题 9 解图 所示。 题 9 解图 ( 2) 。,故因 1 9 0 k 201 u十、解 1、 分析反馈类型 该电路输出信号由运放 输出端引出,从输出到输入有两个反馈网络,第一个反馈网络是 二个反馈网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