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我县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我县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我县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我县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县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调研报告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我省西部,滨洲铁路线东侧,居松嫩平原中 部,介于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之间,301 国道穿境而过,处 于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区内。近年来这个以温泉 而著称的小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境 内水系有乌裕尔河、北部引嫩工程和双阳河。幅员面积 3493.2km2,其中耕地面积 1400 km2,占 40.1%,草原面 积 1254.3 km2,占 35.9%。土质以草甸黑钙土为主, 地势低平、自然坡度为三千分之一,我县属大陆性温带和 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我县有盛产野生中草药的历史 ,曾是“小蒿子”中草药的重要供产地。 二、野生中草药历史状况 品种资源 我县开垦时间较晚,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为药用植物 生息提供了良好生存条件。根据 1985 中草药资源普查结果, 我县有药原面积 75 万亩。中草药有 80 种 31 科, 其中豆科 5 种、伞形 4 种、百合科 8 种、菊科 13 种, 其他 56 种,曾经收购过的品种 20 多种,还有 60 余种没有 得到开发利用的历史。 药材蕴藏量 根据 1985 年普查,全县野生中草药总蕴藏量为 4795 万公斤。其中防风 143 万公斤、知母 43 万公斤、黄芩 1.5 万公斤,甘草 3 万公斤、龙胆 3 万公斤。大宗药材蕴藏 量为 4325 万公斤,其中芦根 3500 万公斤、狼毒 100 万公斤、地榆 340 万公斤、大蓟 75 万公斤、小蓟 50 万公 斤、艾叶 100 万公斤、茵陈 15 万公斤、马齿苋 15 万公斤、 公英 25 万公斤、苍耳子 5 万公斤。其他品种蕴藏量 250 万 公斤,有青蒿、益母草、紫苑、历子、白头翁、灵仙、透 骨草、水红子等一些品种。 资源分布 我县属平原地区,大的地形变化不明显,不甚复杂, 所以植被也比较简单,属草甸草原植被、以羊草为主;但由 于小地形变化较大,起伏不等,水热条件不同, 因此植被的构成也发生变化。由于植被和土壤也有密 切联系。如防风主要分布在花园乡和红旗镇,本产区土壤 属草甸黑钙土,地势较平、稍有漫岗、气温稍高,自 然植被以羊草、小禾叶、杂草类为多,适宜防风生长。 同时本产区还生产桔梗、黄芩、甘草、知母、柴胡、狼毒、 地榆等 30 个品种药材。柴胡主要分布在东兴乡, 这个产区的土壤属草甸土,地势低平,呈微起伏状, 气温中等,自然植被以羊草为主,伴生着柴胡、地榆和少 量零星分散的防风、黄芩、知母、龙胆草等 20 余种。 知母主要分布在四合乡,该区的主要特点是平坦、气 温略低、土壤为碳酸盐黑钙土和碳酸盐草甸黑钙土,自然 植被以羊草为主并伴生大批拂子茅草,贝加尔针茅和 杂草类,同时也生长一部分柴胡、防风、龙胆草、车 前子等 20 余种药材。芦根、蒲黄主要分布在三合乡、育苇 场和乌裕尔河河套地,本区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是芦 根、蒲黄的主要产区。 三、野生中草药目前状况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县野生中草药药原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萎缩, 各种中草药商品量 10 吨,与 1957 年的 600 吨相比下降了 98.3%;与 1985 年的 100 吨相比下降了 90%,呈几何数 量级减少。其中野生地道药材仅占 8.5 %。其中野生防 风、甘草、柴胡等主要蕴藏量也锐减。野生龙胆、甘草等 大部品种濒危绝迹。目前来看,无论是中草药的储藏 量还是商品量,都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很难为国家中 药生产企业提供药性优良的野生中草药原料。因此我县野 生中草药资源形势严峻,野生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任务 艰巨,产生这种局面有以下原因。 自 80 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 来,随着对外贸易,制药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中草药需 求量大,尤其是东北产的地道野生中草药 非常受欢迎。在国际国内享有很多的盛誉,受这些因 素影响,受利益驱使,药农和农民大规模无序采挖。 大面积草原被开垦。我县原有草原面积 2519.9km2 。 建国以来,我县历史上曾有两次开垦高潮:一次是 50、60 年代移民垦荒;另一次是 80 年 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职能监管不力而出现第 二次开垦高潮,目前草原面积只剩 1100 km2。同时,由于 草原实行承包制,承包者在产草区小面积私开滥垦, 破坏了植被,一定程度影响野生中草药资源,草原的 开垦很大程度破坏了中草药所依赖生态环境。 草原退化。由于过度放牧,草原沙化,碱化严重等各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草原退化,经济利用价值降低。 气候、人类活动因素。我县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十年 九涝”县份,冬季严寒,而近年来气候显著变暖。60 年代 我县没有居民在引嫩河以外 长期居住。现在新兴马场东北与拜泉搭界的 4 连,几 乎能与拜泉县界“鸡犬相闻”了,这两个因素是野草群落 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大叶樟、小叶樟、碱草群 落减少,杂草类比例较大,从而使伴生其中的野生药 用植物资源减少。 机构改革和法律兑接原因。以前计划经济时期只把野 生中草药当作草经济的副产品,经两次机构改革,没有把 此项行政职能建设起来,导致野生中草药 资源保护工作相对落后。19781987 年只有草原 法,1987 年我省六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野生药材 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在这之间,野生中草药的保护 管理存在断档。 体制因素。80 年代以前,由于草原归国家牧场和集体 统一管理,而目前草原都实行了承包制,对野生中草药保 护工作有很大抵制和阻碍作用。出现了对 中草药重采轻养或重草轻药的局面。 由于野生中草药产出量大幅度减少,采挖野生药材的 经济效益不明显。又随着家养种植中草药是大势所趋。中 草药种苗市场非常紧俏,需求旺盛。采种 育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野生中药材的采挖,受利益 驱使大量的城镇下岗职工和闲暇的农民掠夺性采摘药用植 物的种籽或出售或自己育苗,使野生中草药群落得不 到及时发展。由于他们的药用植物知识不够,利益驱 动及不依法定程序采种曾发生过抢摘野生防风花蕾事件, 后果相当严重。 自然灾害因素。旱灾和涝灾是制约我县农业生产的重 要因素,同样也我县野生中草药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如 XX 年和 XX 年我县连续两年春旱,导致 一些草原地块没有返青,时间都到 6 月份,放眼一望 黄黑一片,没有一点绿色。XX 年春涝使一些低洼地块积水, 导致野生中草药种子粉籽不 发芽。 药食同源因素。上个世纪 5060 年代由于受当时的 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限制。人们无钱买茶叶,人们把黄芩 叶用锅蒸了之后晒干沏水代茶饮用。80 年 代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 的保健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增强,而当今人们大量用公英 叶、小蓟叶、黄芩沏水饮 用,用于保健目的,不仅自己饮用而且还把晒干的公 英、小蓟叶当礼品寄给远方亲戚朋友,另外,随着民族间 经济文化交流,我县不少居民把桔梗 作成鲜族风味小菜食用或出售。 采草与采药之间矛盾,目前草原的经济价值还在于采 草和生产商品草,而野生中草药只能附属产品。由于经济 因素商品草每年采割的大部分时间都集中 在 8-9 月份,导致一些药用植物种籽不成熟,药用 植物群落不能扩大。同时也违背药用植物生态规律,如防 风要达到药用时间一般 3 年,龙胆 5-7 年、黄芩 3 年、 甘草 3 年,过早采草,影响草药的生长和药性。 其他原因。由于农民耕作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等因素。 过去沟边、房前房后较常见被视为蒿草的大蓟、小蓟、车 前草、苍耳、公英等群落也锐减。 四、应对策略 首先关键在于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有采药历史习 惯黎明乡大树林二屯、兴隆村、花园乡的丰收村、红旗镇 银光牧场,由于奶牛养殖成规模,经济效 益显著,当地人们无暇顾及那一点中草药经济利益。 因此,对临近采草区村屯,加大引导,积极服务,加快发 展一项效益显著产业。 认真贯彻实施*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严 格依法实行野生药材采挖证、运输证、收购证三证审批。 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加强野生药材保护工作。要 基本确保野生药材保护工作的经费、人员和公务车辆。 加强现有野生中草药保护区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