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旅游产业互促发 展的思考 素有“茶乡”之称的 xx 县,全县总人口 13.71 万人, 其中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 87%,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占总 人数的 45.2%。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产业兴 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借助便利交通、区域、 资源和人文四大优势,努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使 xx 旅游得到了长足发展。 xx 的旅游景点多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这就给留 守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为此, xx 县妇联把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作为 一个课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认识到,抓旅游业就是抓 经济,抓旅游业就是抓就业。如何借助生态文化旅游促进 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丰富 xx 生态文化旅游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 一、xx 县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中 的现状 xx 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奇的自 然风光,悠久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经过近几年 的发展,千年土司文化、茶文化、傩文化、蛊术文化、酉 水号子等人文资源得到了挖掘,中南第一奇峡坐龙峡、 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等自然景观得到了开发,xx 旅游 已经成为湘西旅游的一个亮点。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 展中,xx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 计,XX 年,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 3278 人,占旅游从业总人数的 89%,生态文化旅游收入已 经成为她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能歌善舞,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底蕴 xx 县有原始的神秘的民俗风情。土家族和苗族人热爱 生活,能歌善舞。土家族的民族节日有社巴节、跳马节, 苗族有四月八、赶秋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通常要举办 一些活动,表演吃瓷碗、上刀山、踩铧口、对山歌等富有 神秘色彩的节目。xx 的茶文化始于东汉,自唐朝以后成为 历代朝廷贡品,xx 人无论红白喜事都要离不开茶,民族节 日中也要唱茶歌、贴茶联、撰茶诗。每年茶叶节都要举办 茶王斗茶会,其中炒茶能手以女性居多,最为出名的便是 青云山的女儿茶。在农村,少数民族妇女自发成立了摆手 舞队、苗鼓队,逢节庆和丰收就聚集到一起表演庆祝,吸 引了许多外来客人的观看和参与,增加了生态文化旅游的 知识性和趣味性。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资源没有得到 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散落在村村寨寨,十分分散,且受时 空的限制。 心灵手巧,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促进了旅游产品的多元 化 旅游经济的兴起,能剌激和带动旅游产品,不同地域 资源的差异性给 xx 丰富的旅游商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潜在 的消费市场。心灵手巧的土家族妇女喜欢织西兰卡普,吹 咚咚喹,织竹背篓;苗族妇女喜欢织花带,绣花布,打银 器,但是这些多元化的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还处在小农经 济阶段,没有构成旅游产品体系,还是以家庭手工艺作坊 为主,零星地背到集市去卖。缺少用企业精加工、精包装 的理念来开发这些富有地方民族色彩的产品。 勤劳聪慧,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带动了旅游休闲业的发 展 xx 的生态文化旅游以“走进自然”为主题,以“绿色、 生态、休闲”为卖点。一些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借助景区周 边的地域优势,开办了“农家乐”餐馆和家庭旅馆,突出 民族色彩的吊脚楼和石板路,以及土家苗家特色风味的饮 食吸引了外来游客,为当地农村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收入, 让更多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热衷于开办“农家乐”。因为 没有受过专门的接待和服务培训,据调查,这些有民族特 色的“农家乐”餐馆和旅馆接待能力差,环境、卫生、安 全等服务质量达不到旅游接待的要求,跟不上旅游市场的 需要。 二、xx 县农村妇女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中的存在的 问题 通过对 xx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中 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与现代旅游不相符合或落后的地 方,归纳于以下几点: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xx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大部分文化层次偏低,加上受旧 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对自身社会角色 及责任的深度认知不够,在家庭中扮演着从属的角色,依 附思想严重。只是为了赚几个小钱贴补家用才参与到旅游 经济中来。面对机遇,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敢创业, 创大业的意识。 民族特色的产品开发利用不够 截止目前,xx 县旅游没有出现精加工、精包装的民族 旅游产品,出现到旅游市场上的只是农户利用休闲时间制 作的手工艺品,逢节赶集才拿到市场上去卖。缺少工业化 的理念来发展民族旅游产品,形成不了大的旅游产品市场,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经济需要。 接待设施、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完善 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缺少参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意识, 对旅游潜在的巨大利润认识不够,没有尝到旅游产业带来 的甜头。她们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表演,只是为了节庆或 丰收季节自娱自乐,免费送给游客们观赏,没有形成专门 的旅游区表演团队。在餐饮住宿接待方面更是跟不上市场 的需要,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不懂得如何去打理 旅馆,搞好服务;如何抓住旅客的胃口,打造“农家乐” 品牌,所有的服务还停留在原始的待客方式上。 三、妇联组织积极引导农村少数民族参与生态文化旅 游产业的对策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如何充分发挥党联系 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农村妇女的致富技能,倡导新 生活,树立新风尚,以适应生态文化旅游,在 xx 旅游产业 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给 xx 县各级妇联组织提出了新的课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技能培训、整合资源、活动创建三个方 面来引导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参与到生态旅游产业中来,把 握好生态文化旅游这块新的致富领域,使农村少数民族妇 女成为 xx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主力军。 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技能培训 xx 县妇联要以提高农村广大妇女综合素质和参与经济 建设的能力为着力点,以技能、素质等培训为切入点,积 极组织妇联干部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掌握农村少数 民族妇女状况,了解她们对旅游业中致富技能的需求;协 调扶贫开发、劳动、就业等部门资金,联合开办苗绣、宾 馆服务、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班;有计划地对农村少数民 族妇女进行文化、xx 历史及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知识培训。 对培训合格的妇女,为其提供开办“农家乐”餐馆、民族 手工艺作坊等追踪服务。 整合资源,挖掘民族特色的人文资源 要借助旅游业“行、住、食、游、购、娱”六大服务, 找准 xx 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定位,突出民族特色,打 造生态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点。 一是开办“农家乐”家庭宾馆。景区周边的农村少数 民族妇女可利用地域优势、民居特色、民俗特色等开办家 庭餐馆,做一些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可口饭菜,引导参与 到农家生活互动,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有趣的餐饮住宿环 境,以此来获取致富的门路。 二是利用少数民族节日,举办有民族风情的活动。土 家族和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可以 村妇代会为单位,成立民族表演团队。在游客游玩累了以 后,为他们提供一个环境幽雅、典致的场所休息,为他们 表演土家摆手舞、茅古斯、拦门迎亲、禾撮尼嘎等,苗族 鼓舞、上刀山、踩铧口、赶秋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台节目, 以解除旅途劳累。 三是开发民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一个 地方的品牌,也是推介地方特色的一个窗口。xx 存在的少 数民族手工艺品很多,如苗族的苗绣、花带、银器、蜡染, 土家族的织绵,乐器咚咚喹、竹背篓等,都具有旅游产品 的开发价值。这些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政府和各部门 的引导和支持,做大做强民族手工艺作坊,打造出有当地 特色的手工艺旅游产品市场。 以文明创建活动促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和谐的旅游业 中求发展 县妇联深入开展“新农村、新女性”、“五好文明家 庭”、“美德在农家”、“巾帼绿色庭院”等文明创建活 动,以帮助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为前提,倡导新的 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妇女在 学科技、学文化的同时,懂得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 件,创造和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