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理论 第 2 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a) 1121211212212122112(b) 1)( 1 2221112212121 (a) 12 (b) 141112 (c) 14 1112 2激磁磁通ff 恒定 260232 dd (a) 311 3211 (b) 312432121 43211 2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 示。 ( s ) + + _ R ( s ) s+ 图 2图化简中间结果 3 423212112 3211 2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 示 。 图 题 2统信号流程图 21542142126542122154214213211112(a) b c d ia g d e fa b c d e fc d 1 1(b) 122121122211 2 2由选加原理 ,可得 121221221221111 第三章 3分三种情况讨论 (a) 当 1 时 221221222211112121,122 b) 当 10 时 22222222222121121s i i o a r ct c) 当 1 时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 ,有 22 2 2s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22212220 3(1) 0,0,50 ) 0, ) 10, (4) 0,20 0,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1 1)( )( 2 ss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0)0)1.0() 0)( ,此时有 0)()(,)(0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0)(0 0t (2) ,此时有 0)(,)(,)(110 ,于是稳态 误差级数为 110 )( , 0t (3) 2210 21)( ,此时有 12210 )(,21)( , 2)(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2)()( 21210 , 0t 3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5 0 (1 1)( )( 2 ss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232220220222001200050098)000)001.0(55 稳态误差级数为 o i o i 3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2 加入比例 微分环节后 21222111102222222可见取2 ,可使 03n3 6442 按照条件( 2)可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 02)22()2()(22()(1)(1(232将上式与 0)(1 较,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2()2( 2)( 2 根据条件( 1),可得 2 解得 1a ,于是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32)( 2 3 )1(,%28%,% sr sr 53 ) sr a 过阻尼系统,无超调。 3( 1)当 a = 0 时, 22,n。 ( 2)n不变,要求 ,求得 a = 1. 单位脉冲响应 (a) 无零点时 0,1s i n ( b)有零点 1z 时 0,111s i 22 2 ta r c t n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可见有 1z 零点时,单位脉冲响应的振幅较无零点时小,而且产生相移,相移角为 112 。 2单位阶跃响应 (a) 无零点时 0,11s i 1 222 ta r ct ( b)有零点 1z 时 0,11s i 22 2 ta r c t n 加了 1z 的零点之后,超调量 3系统中存在比例 11 ,当误差信号 0,由于积分作用,该环节的输出保持不变,故系统输出继续增长,知道出现 0,比例 此,系统的响应必然存在超调现象。 3在 常量的情况下,考虑扰动 系统的影响,可将框图重画如下 122 11 122 11 + _ N ( s ) C ( s ) 图 题 3统框图等效变换 1121222 根据终值定理,可求得 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0, 单位斜坡函数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11K 。 从系统的物理作用上看,因为在反馈回路中有一个积分环节,所以系统对阶跃函数 的扰动稳态误差为零。在反馈回路中的积分环节,当输出为常量时,可以在反馈端产生一个与时间成正比的信号以和扰动信号平衡,就使斜坡函数的扰动输入时,系统扰动稳态误差与时间无关。 3( 1)系统稳定。 ( 2)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系统有两个极点具有正实部,系统不稳定。 ( 3)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系统不稳定。 ( 4)系统处于稳定的临界状态,由辅助方程 462 24 求得系统的两对共轭虚数极点2; 4,32,1 。须指出,临界稳定的系统在实际中是无法使用的。 3( 1) K0 时 ,系统稳定。 ( 2) K0 时,系统不稳定。 ( 3) 0K3 时,系统稳定。 3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1()2(2 23 列写劳斯表,得出系统稳定应满足的条件 02 2)1)(2( 和 K 应满足的不等式和条件 2,1,1 )1(20 K 2 3 4 5 9 15 30 100 6 4 据列表数据可绘制 K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的曲线,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为图 的阴影部分。 图 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 3根据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2( )3(2 得到特征方程 03)2(2 23 列写劳斯表 根据劳斯判据可得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40 K 当 4K 时系统有一对共轭虚数极点,此时产生等幅振荡,因此临界增益 4 根据劳斯表列写 4 0122 2 s 解得系统的一对共轭虚数极点为 62,1 ,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即为 6 。 第四章 41) 31 1 0,45.0 j ),与虚轴交点 123 1 常规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4统( 1)常规根轨迹 ( 2) 2044 2 1 ,2 ,与虚轴交点 26010 1 K 。常规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4统( 2)常规根轨迹 41) 22 1 0,0 j ;常规根轨迹如图 a)所示。从根轨迹图可见,当 01 K 便有二个闭环极点位于右半 s 平面。所以无论 K 取何值,系统都不稳定。 图 题 4统常规根轨迹 ( 2) 2121 ss 0,0 j ;常规根轨迹如图 b)所示。从根轨迹图看,加了零点 1z 后,无论 K 取何值,系统都是稳定的。 4系统特征方程为 0112 以 为可变参数,可将特征方程改写为 011 2 ss s 从而得到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1)( 2 ss 根据绘制常规根轨迹的方法,可求得分离点为 0,1 j ,出射角为 150P 。参数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4统参数根轨迹 ( 1) 无局部反馈时 0 ,单位速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 差为 1尼比为 ;调节时间为 %56st s ( 2) 时, 2.1 , %)5(5比较可见,当加入局部反馈之后,阻尼比变大,调节时间减小,但稳态误差加大。 ( 3) 当 1 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此时 系统有二重闭环极点 12,1 s。 4主根轨迹如图 示。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是 K 。 图 题 4统主根轨迹 4 主根轨迹分离点 0,1 j ;与虚轴交点 2j ,临界 K 值 2 。主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4统主根轨迹 41) s 1的根轨迹如图 示。 图 s 1根轨迹 ( 2) 分离点 0,212 j;会合点 0,212 j;与虚轴交点2j;临界稳定 K 值为2。根轨迹如图 示。 图 ss 2/(1 )2/(1 根轨迹 ( 3) 1 分离点 0,2 1 j,根轨迹如图 示。 图 1 根轨迹 讨论:当 较小时,且 K 在某一范围内时,可取近似式 1。若 较大,取上述近似式误差就大,此时应取近似式 。 4系统的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4统的根轨迹 4当910 两个分离点,当91一个分离点, 当91有分离点。系统的根轨迹族如图示。 图 题 4统的根轨迹族 第五章 5(1) 11 ar c t 029011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1)极坐标图 (2) 11 1 2411122a r c t ga r c t 0 1 0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2)极坐标图 (3) 121 1 2904111022a r c t ga r c t 2 5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3)极坐标图 (4) 11 12 218041110222a r c t ga r c t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4)极坐标图 5(1) 11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1)伯德图 (2) 211 1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2)伯德图 (3) 211 1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3)伯德图 (4) 211 12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 4)伯德图 5 )1022a r c t ga r c t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极坐标图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伯德图 相角裕度 ,增益裕量 5( 1) 11 为非最小相位环节,其幅频、相频特性表达式为 ar c t 0218 011 该环节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德图 ( 2)惯性环节 11 幅频、相频特性表达式为 a 211 该环节的伯德图如图 划线所示。由图可见,两个环节具有相同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有根本区别。 5(a) 0 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示。 图 题 5 0 (b) 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示。 图 题 5 (c) ss 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示。 图 题 5 ss 5(a) 闭环系统不稳定。 (b) 闭环系统稳定。 (c) 闭环系统稳定。 (d) 闭环系统稳定。 5 0 时,经误差修正后的伯德图如图 示。从伯德图可见系统的剪切频率 ,在剪切频率处系统的相角为 a r c t ga r c t g 由上式,滞后环节在剪切频处最大率可有 相角滞后,即 解得 。因此使系统稳定的最大 值范围为 。 图 题 5统伯德图 5 11 知两个转 折频率 sr a a d /1,/31 21 。令 1K ,可绘制系统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5统伯德图 确定 180)( 所对应的角频率g。由相频特性表达式 a r c t ga r c t g 可得 c 解出 7 3 在图 找到 ,也即对数幅频特性提高 系统将处于稳定的临界状态。因此 5由 ) 知 1K ; 由 )1( 知 1 是惯性环节由11 从 1 增大到 10, )(L 下降约 可确定斜率为 20 ,知系统无其他惯性环节、或微分环节和振荡环节。 由 0) 和 83)1( 知系统有一串联纯滞后环节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由 831801)1( a r c t 。可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 0 K 。 第六章 6(a) 1 前网络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6前网络伯德图 (b) 11 后网络的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6后网络伯德图 6(1) 无源校正装置的特点是简单,但要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必须满足其输入阻抗为零,输出阻抗为无限大的条件,否则很难实现预期效果。且无源校正装置都有衰减性。而有源装置多是由直流运算放大器和无源网络构成,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校正效果。 ( 2)采用比例 型转变为 。 (3) 利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在剪切频率附近提 供的相位超前角,可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从而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 (b) 当 减小,相频特性 )( 朝 0 方向变化且斜率较大时,加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程度。 (c) 可根据扰动的性质,采用带有积分作用的串联校正,或采用复合校正。 6 6462 1)校正前 )/4 sr a ; ( 2)串联超前校正 c, )/6 sr a ; ( 3)串联滞后校正 1100 110 c, )/0 8 0 sr a 。 ( 4)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大,从而降低了系统响应的超调量。与此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带宽,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 在本题中,串联滞后校正的作用是利用其低通滤波器特性,通过减小系统的剪切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稳定裕度,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某些暂态性能。 6 0 )/ sr a )/sr a 。 经超前校正,提高了系统的稳定裕度。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6统校正前、后伯德图 6 12 4 示, 。取新的剪切频率为 图 题 6统校正前伯德图 滞后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1125 c,校正后系统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6统校正后伯德图 6 1 sG o,超前校正装置 s c,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2 sr a 满足设计要求。 6 ,取 128 处的 为新的剪切频率,该处增益为 故取 , 则 ,滞后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6 0 0 sr a 满足要求。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6统校正前、后伯德图 6未采用反馈校正时, ,带宽为 采用反馈校正后,调整 K ,使 10K ,此时 27 。带宽为 可见,采用反馈 校正,可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并可使带宽增大。系统反馈校正前、后伯德图如图 示。 图 题 6统反馈校正前、后伯德图 第七章 7(a) s i n,s i n0,s i 其中 ,1a r c s i (b) ,s 0其中 ,12a r c s i 00 7 时绘制的系统线性部分的极坐标图和非线性环节的负倒幅特性如图 示, 交点,故系统稳定。 图 题 7统的稳定性分析 令 =,可求得 ,将 代入 1,可得 ,当 时,系统不会产生自持振荡。 7 ,系统线性部分的极坐标图和非线性环节的负倒幅特性如图 示,其中 实轴上从2到 的直线。 图 题 7统的 稳定性分析 有交点,系统将出现自持振荡,振荡频率为 振幅为 7令 21 , 得 1222 2 即有 示,奇点为稳定焦点。 图 题 7统的相平面图 7以下结 果可和仿真结果比较。 22 , ,1)(或或或 相平面分为三个区: I 区 10 1101 1101 用等倾线法绘制的相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7统相平面图 根据图 统有一个稳定的极限环,且自持 振荡的振幅为 一步可用谐波平衡法确定自持振荡的频率。由图 交点可确定自持振荡的频率为 图 题 7统极坐标图和负倒幅特性 7 , )( 相平面分为三个区: I 区 用等倾线法绘制的相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7统相平面图 根据系统的相轨迹,可知系统奇点的类型是稳定焦点,系统响应是衰减振荡的。 7对题 7统加入微分负反馈后,令非线性环节的输入变量为 E,输出变量为 y。 ()(t 相平面分为三个区 : I 区 62 1608)81( 取 5.0等倾线法绘制的相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7统相平面图 与未加速度反馈的情形比较,系统将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平衡点(调整时间短),奇点为稳定节点,其响应具有单调衰减的性质。 7系统的各变量名如图 示。 图 题 7统框图及变量名 (1) 00, 220,022220,0220220,10,1,111用等倾线法绘制的相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7统( 1)的相平面图 (2) 00,1,2(12 2 。 1220,0221220,0220222,11用等倾线法绘制的相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7统( 2)的相平面图 第八章 8(1) 1 , 11 (2) , az (3) , 2(4) 2 , 3211(5) , 2 c o s2 s 8 1) , 11 ( 2) 22 12 22 ( 3) 2 1, 22 1111 ( 4) 21 3 ss 8(1) az , 1 (2) 212 2 z (3) 21 zz 11 (4) 11 , 11 8(a) 1(b) 1(c) 1 211 8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1(;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1( )1(1)( )( ; 差分方程 )()1()()1()1( T 8(1) 01 令 ,11 03 6 可得系统稳定的条件 0K 。 (2) z 样系统的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题 8样系统根轨迹 8 z 6 3 令11 根据劳斯判据 ,要使系统稳定,应有 。 所以采样系统的临界稳定的 K 值为 8 1111 11111 1 11 采样系统在输入 )(1)( 时的稳态误差终值为 8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3 6 6 zz 实轴上的根轨迹 1,; 分离点 s; 和虚轴交点 ) 采样系统的根轨迹如图 示。 图 采样系统根轨迹 8 11 1 9 0 0 4 zz 由 1求得 10K ,将 11, 10K 代入,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3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课件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 OSL集团-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虚拟资产交易所业务创新、外延驱动成长
- 高一物理必修2功率课件
- 离婚协议中财产清算与子女监护权转移范本
- 离婚协议书:离婚后子女兴趣培养与财产分配范本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示范
- 品牌国际化广告代理合同
- 小区门卫巡逻与巡查
- 服饰品牌线下销售渠道规定
-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 伤逝-课件完整版
- 【七年级上】书法教案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轮胎印痕分析与运用课件
- 库房温湿度记录表
- 10KV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报告
- (精选word)英语四线格(a4打印)
- 家谱模板,树形图(绝对精品,一目了然)
- 移动商务文案写作教程课件
- SP30超级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手册
- 《幼儿园早操培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