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毕业学位论文】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 张宇 武汉纺织大学 分类号 学校代 码 10495 678 学 号 0915143008 武汉纺织大学 硕士学位论 文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 作者姓名: 张 宇 指导教师: 杨 锋 学科门类: 理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研究方 向: 乳化剂的合成及应用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二 年六月 . S. of as y u 012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武汉纺织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武汉纺织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题目: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及其作为化妆品乳化剂的研究 专业:物理化学 硕士生: 张宇 指导老师: 杨锋 摘要 聚甘油脂肪 酸 酯是一款性质优良的新型表面活性剂。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经验及成果 ,在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传统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 思路,设计新的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研究了 以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制备聚甘油及 聚甘油脂肪酸酯 , 然后 以该聚甘油脂肪酸酯作为乳化剂 ,应用于化妆品 膏霜 的合成。 论文采用了微波 辅助 加热的方法, 取适量甘油为原料, 1%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常压,全程通 打开水冷凝装置, 设定微波反应器的功率为 900W, 反应温度为 250, 反应时间为 7备聚甘油。聚甘油的聚合度根据折光率换算确定。 然后 取适量自制聚甘油和 脂肪酸,在常压条件下,全程通 打开水冷凝装置,设定微波反应器的功率为 900W,反应温度为 230 。 以酸值为零来判断反应终 点。 论文研究了 聚甘油的相关测定,包括以折光率与聚甘油聚合度的关系来确定聚甘油的聚合程度,然后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来进一步分析聚合甘油的聚合度分布及成分。 论文还研究了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 相关 性质,包括表面张力,酸值,碱值,乳化力, ,与市售产品进行比较。 通过实验,验证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可以用于聚甘油及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并具有大量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率的优势。 论文 还 探讨了自制的乳化剂合成化妆品膏霜的配方及制备条件。 膏霜的配方为:油相(矿油 八醇 g,硬脂酸 g,棕 榈酸异丙酯 g)水相(制乳化剂 g, g) C 相(稳定剂 g, g,香精0.1 g)。 制备条件为:采用 16%的自制乳化剂与 复配乳化剂,油水两项各自加热至 75 90,混合均匀后,在温度 80下,转速 为 3000r/质搅拌 5行乳化, 待温度降至 30加入香精、稳定剂及防腐剂。 将自制的化妆品参照国家标准进进行检测,包括: 外观、香气 耐热耐寒性 、 等,显示自制的乳化剂应用于化妆品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 聚 甘油;聚甘油脂肪酸酯;微波;乳化剂;膏霜 研究类型: 应用 研究 of as u is an of of to a of of on of of of by as to of of as a 1% as a at 2, 00W, 50 C , of to to to in 2, 00W, 30 C. of to of of to of of to of of of of of PH be of a to of g, g g,) g, g) C (g, g, 0.1 g of 6% of 5 90 , 0 C, 000r/0 C by to to PH in to 目 录 I 目 录 1 引言 . 1 甘油脂肪酸酯概述 . 1 甘油脂肪酸酯简介 . 1 甘油的制备 . 3 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 4 甘油及聚甘油脂肪酸 酯制备新思路的设想 . 4 甘油脂肪酸酯的应用 . 5 甘油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 5 食品行业的应 用 . 6 医药行业的应用 . 7 他行业的应用 . 7 妆品膏霜概述 . 7 状液简介 . 7 化机理 . 9 响乳状液稳定的各种因素 . 11 化剂的选择 . 12 状液的制备 . 13 题研究的意义 . 14 2 实验方法 . 16 验原料及主要试剂 . 16 验仪器与设备 . 16 甘油的制备 . 17 甘油相关性质的测定方法 . 18 甘油聚合度的测定 . 18 目 录 检测 . 18 泽判断标准 . 19 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 19 甘油脂肪酸酯相关性质的测定 . 20 S 检测 . 20 面张力的测定 . 20 值 . 21 化值 . 21 . 22 化力的测定 . 22 H 值测定 . 23 霜的制备 . 23 化体类型的选择 . 23 相的选择及调制 . 23 相成分的选择及调制 . 25 他成分的选择及使用 . 26 化剂的选择 . 26 化剂的加入方法 . 28 体成形 . 28 霜的相关性能的测试 . 29 官、理化指标检测标准 . 29 差稳定性测试 . 30 候稳定性测试 . 30 生物稳定性测试 . 30 霜分散相液滴粒径的测量 . 30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1 甘油的制备 . 31 目 录 催化剂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31 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31 同用量催化剂及反应时间对聚合度的影响 . 32 结 . 33 甘油制备过程相关性质 . 33 甘油组分 . 33 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 34 肪酸种类对聚甘油酯化的影响 . 34 热温度对聚甘油酯化的影响 . 35 结 . 35 甘油脂肪酸酯制备过程相关性质 . 36 甘油脂肪酸酯的成分 . 36 制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性质结果 . 37 霜的配制 . 37 霜配方设计 . 37 霜配方 . 42 霜的相关性质 . 42 结 . 44 4 结论与展望 . 45 论 . 45 文的创新点 . 46 望 . 46 致 谢 . 47 参考文献 . 48 附 录 . 52 1 引言 1 1 引言 甘油脂肪酸酯 概述 甘油脂肪酸酯 简介 聚甘油脂肪酸酯( 称 一系列目前广泛 使用 的高性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 (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使用很少量,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 聚甘油脂肪酸酯 是由天然甘油和脂肪酸在高温下酯化而成的。 亲油基是反应生成的酯,亲 水基是未反应的羟基。改变甘油的聚合度、酸化值和脂肪酸的种类,可以得到一系列 2 13 的天然化妆品乳化剂。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人类生活、生产、科研的重点,聚甘油脂肪酸酯系列正迎合了这个发展趋势,它的来源天然、生物降解性好、安全性好、效率高、色泽气味好。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 定批准用为食品添加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性评价为公认安全的( 本产 0g/于实际无毒物质 3。目前这类的市售产品主要有 W/O 型聚甘油 O 32)和 O/W 聚甘油 623, 这类产品容易形成层状的液晶,产生的胶状网络结构使乳状体稳定性好、保湿性也非常好 4。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为 此,它们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等领域 5。其结构式 6如图 示( R=H 或酰基, n=2,3,4.) 。 图 甘油酯结构图 he of 油分子中有三个羟基,在高温和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脱去一分子的水。而生成 1 引言 2 二聚甘油,这些聚合物属于多羟基的醚类,其中二聚甘油是最简单的一种,其结构和成分依然很多,例如当只有伯羟基参加反应时,生成直链二聚甘油分子;当有仲羟基参加反应时,就可能会生成环状或带支链的聚甘油分子 7。通常聚甘油的聚合度通过测定折光率来确定。聚甘油和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系列 的聚甘油脂肪酸酯。选用聚合度不同的聚甘油,改变脂肪酸的种类,可得到拥有不同聚合度,不同脂肪酸种类聚甘油脂肪酸酯 8。反应式如下: 甘油 (丙三醇 )分子有三个功能基团, 在催化和加热条件下,甘油分子间能相互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甘油。在较 高聚合度的聚甘油中,含有众多不同聚合度、不同结构的产物成分,因而,聚甘油是按照它们的平均聚合度来进行命名的。以甘油为原料聚合生成聚甘油,可以生成聚合度在 2 30 的聚甘油大分子,但实际生产和应用当中,较通常的是二聚甘油到十聚甘油的系列制品。随聚合度的提高,聚甘油外形从粘稠状变到半固体状。 聚甘油酯的外观从淡黄色油状液体至蜡状固体,无色、无味、无臭且气味不产生不良的影响。聚甘油脂肪酸酯具有亲水亲油双重特性,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 、润湿、起泡等性质。同时它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可降解为脂肪和甘油而被人体利用。其稳定性好,在水溶液中不易发生水解,能适应酸性环境、碱性环境和中性的环境,在含盐量较高时也能发挥较好的乳化性能 ,还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及配伍性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甘油脂肪酸酯混合使用 ,会产生更优越的效果 9。 聚甘油酯的合成首先由 0于 1935 年报道, 40 年代在美曾用作人造奶油的乳化剂,但由于当时产品的质量 (如颜色、味、味道等 )不佳,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60 年代初, 1 13等人改进了聚甘油酯的制取工艺,使聚甘油酯的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并提出可以在食品和化妆品中广泛的应用。 70年代后期,美国、欧洲等相继开始了大量生产聚甘油脂肪酸酯,并进行积极的推广应用。 1981 年聚甘油酯 被世界卫生组 1 引言 3 织认为可为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之后日本等国也对其进行进一布得研究和生产,并获得许多专利 14 16。近些年来,聚甘油酯的应用从食品工业逐步的扩大到日化、医药、纺织等方面。 甘油的制备 聚甘油脂肪酸酯通常使用两步法制备 17。首先由无水甘油脱水聚合生成聚甘油,然后由聚甘油 与脂肪酸直接酯化或进行酯交换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 18 24。其中聚甘油的合成是两部反应中较重要的一步。 目前,工业上合成聚甘油的原料主要有甘油和非甘油两类 25。以甘油为原料甘的合成方法有甘油自身脱水法 26、甘油和环氧丙烷缩合法 27及甘油和环氧氯丙烷缩合法 28等。甘油的自身脱水法包括两种:酸催化和碱催化。酸催化时,催化剂主要采用磷酸、硫酸以及其衍生物等,真空减压条件下,设定反应温度 110 130,反应 2 18 小时制取聚甘油。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温度要求较低,整个过程在减压条件下进行,可以去除反应生成的水分,从而促使反应正向进行;缺点则是需要真空条件下进行,对设备要求高,并且反应耗时长,环状聚甘油的生成量较高。使用碱做催化剂时,反应条件为常压,温度 250 270,全程通氮气,反应 1 4 小时制取聚甘油,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时间较短,原料容易获取,成本较低,方法成熟易操作要,环状聚甘油含量低;缺点在于反应温度较高,产品色泽较深。非甘油为原料的合成方法有丙烯基醚法 29、甘油缩丙酮法 30、 1231。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减压,操作的费用较高,步骤比较多,副产物较多,并且 生成的粗产物还要进行分离提纯,较少使用。 N. 2等对以盐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催化剂的聚合反应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它的催化活性顺序为: H)2 述顺序可以看出,碳酸盐比氢氧化物的催化活性高,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相比,在甘油及聚甘油体系中的溶解性更好。然而使用上述各催化剂制备聚甘油时,从反应生成的水量与相对应的羟值关系可以看出,使用氢氧化物做催化剂 制备的聚甘油的羟值、折光率、粘度等指标与文献值最吻合,并 1 引言 4 且反应较容易控制、成本较低,产品色泽较浅;而使用另外几种催化剂,虽然反应的速度较快,但生成的副反应较多,产品的色泽也不理想。因此,一般采用 为催化剂。文献中王力炯 18,谢汝文 26等都选用 化剂。肖凯军 33使用 2鸿鑫 34,何炎艳 35等选用无水 坤于 36,蒋文伟,褚钰宇等则选用 为催化剂。倪永全等选用自制的催化剂 k。但以上 普遍有色泽较深,影响后续的应用的问题存在,崔毅 37等为减少副产物对产物色泽的影响采用 化的同时通惰性气体加还原性金属 效果并不是很显著。日本的三菱公司使用减压真空的方法制备聚甘油,采用这种方法制取的聚甘油色泽较浅,但甘油在高温下容易被蒸出,降低反应产率,加大了后续的反应工序,且反应耗时长达 8。所以优化工艺条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聚甘油产率并使之拥有更好的感官性质是目前聚甘油合成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目前,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普遍采用 聚甘油与聚脂肪酸的直接酯化法 39;另外还有油脂酯交换法和酶合成法等。直接酯化法是取一定量的聚甘油与脂肪酸酯在常压下,反应温度 220 240下反应,每一小时检测一次酸值,直到酸值检测为零时,反应到达终点。 甘油及聚甘油脂肪酸酯制备新思路的设想 目前工业上一般采用碱法制备聚甘油,此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低廉,设备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不足之处在于反应所需温度较高,耗时较长,通常需要耗时数小时,并且还伴随副产物的生成,影响产品的品质。 微波辐射辅助加热是近年来国内外飞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它可应用于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从无机分析的微波消解到有机分析的微波合成和萃取。因为微波加热的里外一致性,可消除传统加热的温度梯度,加速物质分子的碰撞和运动,功率大时可以加快分子的分解,小功率时能消除分子间的作用力,促使目标物质解析并进入溶剂中,另外, 1 引言 5 微波加热还能使不同物质快速发生反应,大大缩短反应时间的情况下合成新的物质。通常,微波加热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速度是常规方法的数百甚至数千倍,并能合成常规方法不容易合成的物质,是一项操作简单,产率高,反应时间段产品容易纯化等优点,逐渐广泛应用于医药、精细化工等相 关科学研究的绿色技术。文献中薛长国、滕艳华 40,易尝凤、邓字巍 41等对微波辐射在聚合反应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刘卉闵、李芝42,黎彧、黄伟乾 43等对微波辐射技术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因此,本论文尝试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来制备聚甘油及聚甘油脂肪酸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率和产品的纯度,获得品质更为优良的聚甘油及聚甘油脂肪酸酯。 甘油脂肪酸酯的应用 甘油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1988 年,美国 妆品原料手册中适用于化妆品的表面活性剂有 1708,其中 作为乳化剂有几百种,常用的有几十种 44 48。近年来 ,在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 ,还牵涉到动物以及环境的保护等问题 ,化妆品原料越发趋向于天然化。在化妆品原料中 ,特别受到青睐的是多功能性且经科学鉴定证明有效的高浓度活性成分的植物抽提物。除此以外 ,消费者对配方中的其它成分也极为关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由于狂牛病问题 ,来源于动物脂肪 (如牛脂等 )的高级脂肪酸酯、高级醇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的原料的使用量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另外 ,有些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大 ,特别是对敏感性皮肤刺激性更严重。为此 ,温和的表面活性 剂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更加显得重要,具有抗炎症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正处于积极的开发之中。因此 ,可以预料来源于植物等的天然化妆品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满足上述各项要求的原料之一。 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化学稳定性好、并且温和对皮肤的刺激性小的表面活性剂, 调节甘油的聚合度、酯化度或脂肪酸的种类 ,可获得具有不同特性的天然化妆品原料。也就是说 ,通过调节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值 (通常可为 2 13),可以满足生产各种化妆品的要求。如 1 引言 6 可被用作表面活性剂、保湿剂、滋润剂等。作为表面 活性剂 ,它可用于 /或 /的乳液 ,无机粉体的分散剂 ,香料增溶剂等。在化妆品中 ,聚氧乙烯系列表面活性剂是被广泛使用的乳化剂之一。与此相比较 ,聚甘油脂肪酸酯对皮肤的剌激性 更加 小 ,化学稳定性也好。但其表面活性较小 ,乳化能力也就不如聚氧乙烯系列表面活性剂 ,因而到目前为止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例极少。 本论文 试使用自制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系列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用于化妆品膏霜配方中,结合聚甘油脂肪酸酯的乳化性、低刺激性和聚氧乙烯系列的高表面活性,配制稳定性能更为优越,刺激性性更小的膏霜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天然 健康之美的诉求。 食品行业的应用 聚甘油脂肪酸酯在食品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单甘脂占世界食品乳化剂比重的60% 70%。在奶乳加工方面 ,亲水性聚合甘油脂肪酸酯单独或与卵磷脂、糖酯混合使用可改善水包油型乳化剂的稳定性、保型性和发泡性。聚甘油脂肪酸酯加入咖啡中,可以使咖啡增白剂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分散性。将其加入有果味或乳酸的酸奶中,可防止酸性乳脂在 5 时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乳化稳定性降低和发泡困难等问题。聚甘油酯还可直接涂于保鲜膜,延缓肉制品的水分散失,同时防止微生物引起的腐败,不影响肉制品的使用效 果 49。日本三菱化学食品公司开发的聚甘油脂肪酸酯于 2001 年生产,以饮料用途为主 50。 日本三菱化学食品株式会社新产品( 2009, 3)运用不均化反应法技术制造的 甘油酯,它与用一般方法制造出来的相同 聚甘油酯相比,亲水性会更好,其浊点比一般聚甘油酯高,即使要高温加热的饮料也能使用,例如 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添加在牛奶含量 40%的奶茶中,显著抑制了白色凝集物的发生,同样添加在咖啡奶中也可抑制油水分离的发生。在酸性含乳饮料中发挥着出色的乳化 稳定效果,多数的醚基的强水合力即使在低 也不易被损坏,在5 以下的酸性乳饮料添加适当 甘油酯,抑制酸性乳饮料中的脂肪上浮,发挥维持稳定的乳化状态的效果。推荐型号 约为 15 的 聚甘 1 引言 7 油单肉豆蔻酸酯)等。 医药行业的应用 聚甘油脂肪酸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酸性、碱性、含盐量高及高温环境下能发挥较好的乳化能力。因此,它常被作为乳化剂、渗透剂和分散剂在医药行业广泛应用,参与乳化的产品有软膏、片剂、口服液、注射液等。与此同时,聚甘油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 医疗功能,十分适合与药效成分复合,可用于治疗抗心脑血管疾病及降低胆固醇的医药制品的生产当中。如聚甘油硬脂酸酯系产品具有调节粉末药剂溶解能力的功效 ,棕桐酸系和亚油酸系聚甘油酯对青光眼、便秘、抑制血糖、降低血中胆固醉等均有疗效 51。 他行业的应用 在材料领域,加入聚甘油脂肪酸酯可以改善材料的可塑性,有利于材料的成型。同时,在材料助剂领域,聚甘油脂肪酸酯可以应用到防雾剂当中,聚甘油脂肪酸酯型防雾剂具有初期防雾效果佳,防雾持续时间长等众多优点。聚甘油脂肪酸酯还可应用于 生产 永久性防雾膜。在轻工纺织行业,聚甘油脂肪酸酯具有耐热、润滑等多重性能,常被用作纤维柔软剂、抗静电剂等。聚甘油脂肪酸酯还在农用化学品生产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凭借着优良的乳化性能和在酸、碱性环境中的稳定性,聚甘油脂肪酸酯经常作为分散剂、乳化剂被用作农药杀虫剂的生产。此外,在石油工业领域中,聚甘油脂肪酸酯也时常被用于润滑油、合成油等的油品加工当中。 妆品膏霜 概述 状液简介 ( 1)乳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的液态霜类化妆品,它是由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一种称为连续相(外相),另一种 称为分散相 (内相 )。为了是两者能稳定, 1 引言 8 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这就是乳化剂。当然,我们也不需要这种体系一直保持,只要在产品使用的有效时间内不分离就可以了。乳液除了有良好的润肤作用,还有保湿效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化妆品。 乳液根据其亲水亲油性可分为三类:型( O/W)、油包水型 W/O、 W/O/W 型或 O/W/现今 , 常根据分散相液滴的大小将乳状液分成三类 : 粗乳液(s),液滴的直径 400m),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液滴的形状和大小,呈蓝白至乳白色,通 常称为乳状液或乳液;微乳液 (液滴的直径 100m ),呈半透明或透明的液体;微细乳液 (滴直径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 (100 400 m m ),是蓝白色液体 51。 化妆品工业常见的膏霜、 乳液、 发乳和护发素等属于粗乳液;一些透明嗜喱型产品、 透明的香波和浴液等属于微乳液。 乳液的成分主要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及功能性成分。油相是由一些非极性或极性低的物质构成,主要包括甘油酯、脂肪醇、烷烃、脂肪酸 、硅氧烷等油脂及其衍生物。它们涂抹于肌肤上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的蒸发,起到保湿、柔软、滋润等作用。水相是由亲水性的物质和水构成,主要有甘油、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活性物、丙二醇以及植物提取液等。水相的加入可以降低油相物质的油腻感,同时调节乳液的粘度,增加产品的保湿性能。要形成稳定的乳液。乳化剂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化妆品乳液中常用的乳化剂主要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更温和,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功能性原料包括营养成分,如维生素 E,胶原蛋白等,还包括香精香料和稳定剂等。这些成分 的加入更好的完善了乳液的功能,提升了品味。 ( 2)化妆品膏霜是一类固态或半固态的乳化制品,是使用最早、应用最普遍的化妆品。它是功能性原料的最佳载体,这个特性使功能性原料能够发挥更好的护肤、美容等功效。目前。常见的膏霜产品有冷霜、按摩霜、护肤霜、保湿霜、美白霜、防晒霜等52。 膏霜的成分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及其他功能性原料组成。油相包括蜂蜡、橄榄油、液体石蜡、凡士林、棕榈酸异丙酯、合成角鲨烷、硅油等。水相则包括甘油、透明质酸、 八醇、羊毛脂等油性成分。甘油是目前应用最多 1 引言 9 的 一种保湿剂,它无色无臭,含有三个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见水分牢牢锁住,起到保湿的作用。膏霜中常用的乳化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烷基磷酸酯盐、脂肪醇硫酸钠、硬质谷氨酸盐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等。另外,添加一定量的香精以及防腐剂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及保存时间。 在化妆品中,膏霜产品是使用量最大、最为常用、使用最早的化妆品种类,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膏霜乳化体又是任何功能性原料的最佳载体和基本基质,以它为载体能是功能性的原料发挥更 好的护肤、清洁、美容甚至医疗的功效。 化机理 目前,乳化体的稳定机理主要有定向楔理论、界面张力理论、界面膜的稳定理论、电效应的稳定理论、固体微粒、液晶理论稳定性。 ( 1)定向楔理论是哈金斯 1929 年提出的乳化体稳定理论。他认为乳化剂是界面上密度最大的物质,它横截面较大的一端指向外相,以“大头朝外,小头朝里”的方式在分散相表面形成保护层而使体系稳定存在。此结论是从几何结构上来考虑乳化体的稳定性,定向楔理论看来是合理的,从能量角度来看,是复合能量最低原,所以形成的乳状液相对稳定。用此理论可解释乳化 剂为一价金属皂液及二价金属皂液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原理,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实例。它理论上有不足之处,仅从几何结构来考虑乳状液的稳定性,忽略实际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是还有其他多方面。 ( 2)界面张力理论是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乳化作用。由于乳化体的形成需要对体系做功,使体系的表面积增大,从而体系的界面能量增高而稳定性降低。加入了乳化剂,可降低界面张力,从 而降低体系的界面能,形成稳定性较好的乳化液。然而,低的界面张力并 不是唯一决定乳化体稳定性的因素。有些低碳醇,如戊醇,能将显著降低油 却不能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