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部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李振兴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 要求,我县紧紧围绕“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 发展目标,以“两增两减一保护”为中心任务,按照“区 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 坚持政府主导、村企联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开 发、保护生态,旅游带动、综合开发的原则,注重基础产 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队伍建设,找准平台、创 新机制、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加快我县扶贫开发工作。 一、合力攻坚,确保扶贫开发片区建设取得实效 “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两不愁、 三保障”为总目标,以实现“两增两减一保护”为扶贫攻 坚主要任务,以落实片区规划为主线,重点抓好基础设施、 产业培植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目 前,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34302 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整 乡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社 会帮扶等项目,解决了 10.94 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收 问题,连片特困地区与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整村推进惠千村。投入 9509 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 307 个,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 的要求,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绿化亮化、危 房改造等项目,项目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 用卫生厕、住舒适房、培产业壮”的目标,农村文明程度 大幅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整乡推进筑平台。投入整乡推进专项资金 3500 万元实 施了 2 个整乡推进项目,通过抓基础设施、产业培植、社 会事业等项目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收入明显增加,素质得到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安居工程暖民心。投入 1754 万元实施了扶贫安居工程 项目 1754 户,实现“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产业有发 展、环境有改善”的目标。 产业扶贫换穷业。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 的原则,投放扶贫到户贷款 11000 万元,开展以种养为主 的产业增收工程,拓宽群众增产增收途径。投入 1840 万元 重点发展了蚕桑、红米、重楼、板蓝根等产业,扩大了扶 持贫困户的面,进一步调动了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 极性,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 易地扶贫挪穷窝。投入 1160 万元实施了 11 个易地扶 贫搬迁项目,安置转移 402 户 1700 人,实现了“搬得出、 稳得住、有发展、能脱贫”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全 县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之一。 素质培训拔穷根。投入 339 万元开展劳务输出培训 6100 人,实现有序转移输出 4880 人,劳动力转移成为全县 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社会扶贫添活力。投入定点帮扶资金 1900 万元,实施 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培植、社会事业等项目,解决 了项目村水、电、路、住等热点难点问题。项目村成为了 带动周边村寨发展的榜样,发挥了建设和谐文明新村的示 范作用;投入对口帮扶资金 3700 万元,开展了整村推进、 产业培植、社会事业、科技培训等方面对口帮扶工作。通 过实施对口帮扶项目,项目村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产业培植迈出新步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帮扶工作从过 去注重“扶贫、输血”转向注重“扶智、造血”上来,从 而形成了社会帮扶工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的 态势,为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出谋划策,化解扶贫开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调研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值得在今后工作中研究和改进。 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整合。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面 广、贫困程度深和基础设施滞后、基础产业脆弱、农民整 体素质不高是我最大的县情,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 延续过去部门各自为战、资金分散使用、救济式“输血” 帮扶的老模式,扶贫开发工作将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度。因 此,国家应增加扶贫开发资金规模,加大整合涉农部门扶 持资金力度。 群众参与有待进一步调动。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 人口多、耕地少、收入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均外出打工, 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在家里的农民大多是 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在少数地方形 成了干部热、群众冷的倾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 分。 资金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严格 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了专 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但项目保证金制度、项目 竣工验收制和资金报账制仍存在不十分到位的地方。在今 后的工作中、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委、县政府把扶贫片区 开发工作拿在手中、紧抓不放,每周一次巡视检查,每月 一次现场会督办。但扶贫开发现场会结束后,后续发展和 扶持会削弱。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组织模 式,建立一支组织协调力强、长期不走不撤的组织机构, 以利片区开发工作的顺利推广。 建设内容有待进一步统筹。片区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尊 重群众意愿,从群众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 从总体上来看,我县片区开发进展较快,但建设的内容不 够全面。少数村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高,对产业增收 项目的投入研究少;对新农村建设房屋拆建的热情高,对村 容村貌整治的办法研究少。所以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突出 重点,全面推进,真正让群众在片区开发中受益。 三、勇于探索,创新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 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创 新。 要在财政扶贫机制上创新。一是不断健全资金投入机 制。坚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扶贫村的项 目建设上,确保实施扶贫开发的每个贫困村投入在 100 万 元以上,每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XX 万元以上。要整合扶贫 资金。将中央、省、州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 整合集中起来,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各司其职” 的原则,整合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规模效应,确保 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资金的 80%用于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 工作。对捆绑之后的剩余资金,由政府统筹安排到重点项 目,不留余地,不搞机动;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要将各 涉农项目对重点村倾斜,特别是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农 村能源、广电话邮“四通”、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要对 重点贫困村倾斜;要整合部门帮扶资金。充分发挥县直部 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优势,千方百计筹集各类资金、物资, 投入到驻村扶贫项目建设之中;要整合社会扶贫资金。充 分发挥全社会扶贫帮困作用,积极探索招商扶贫新路子, 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 力量,关心和支持扶贫事业。二是不断健全项目建设机制。 坚持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 理制、廉政责任制等“五制”要求,严格按规划组织项目 实施和拨付使用扶贫资金,加强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对 扶贫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和规范管理,确保工程 质量。三是不断健全整体联动机制。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做到领导重 视到位。实行片区建设领导挂钩负责制,做到一个项目村 有一个任副县级以上的领导负责、一个部门领导任工作队 长,形成了县级领导牵头抓、部门领导分头抓、工作队员 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到位。层层签订扶贫工作目 标责任状,并将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部门配合到位。进一步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将扶贫工作纳 入年度政府工作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考核;群众参与 到位。动员群众参与规划,号召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捐资 参与项目建设,通过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创新。一是要严格资金投向。扶 贫开发资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集中用于整村推进、劳动 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主要投向改变贫 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直接相关的基础 设施和生产项目,并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杜绝“跑、 冒、滴、漏”。二是要实行阳光操作。要综合考虑贫困人 口数、人平纯收入、人均 GDP、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参 数,按照“因素法”分配扶贫资金,全力推行“阳光工程” ,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公示公告制度,到村到 户的资金、项目,事前要公示,事中、事后要公告。凡是 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都要树立“公告牌”,哪 个方面给了多少钱,搞什么项目,牌子上都要有说明,接 受群众监督。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要在严格执行报账制 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扶贫主管部门 要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加强对扶贫资金管 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四是要加强绩效考核。要严格实行问 责制和追究制,将重点贫困村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效 益,与年终重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结合起来,对项目建设 质量差、效益低的重点村,项目主管部门要削减资金计划, 或缓拨项目资金;对项目建设质量好、效益明显的村,要 进行通报表彰,进行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要在扶贫开发模式上创新。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 动摇,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契机,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强力推动整体脱贫进程。一是深入实施整村推进,让贫困 村早日改变贫困面貌。对剩余的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按照 协调推进、滚动发展的方针和集中财力办大事、捆绑资金 保重点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地认真制订和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确保实现扶持一村、脱贫一村、 致富一村的目标,全面完成整村推进计划,每年实施整村 推进项目 70 个以上。二是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让贫困农 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 势,紧紧围绕“三围、四带、六培植”发展战略,大力调 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抓好产业化建设,力争用 3 至 5 年 的时间,旅游、糖酒、生物资源创新、畜牧、水能、矿产、 劳务输出等产业产值均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 业达到 5 家,税收收入突破 2 亿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经营,围绕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着力引进、培育 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银企 合作扶贫”工程,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扶贫贷款投入力 度,妥善解决好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投入困难,帮助贫困户 脱贫致富,实现银、企、农三赢。不断拓展产业化扶贫领 域,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对招商扶贫、旅游扶贫 项目的扶贫贴息贷款力度。三是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让 贫困地区的农民摆脱贫困。坚持将转移劳动力、发展劳务 经济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大 力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创新培训方 式,每年安排 100 万元资金,实施“阳光工程、“绿色 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培训活动,市场需 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想干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见效 快就培训什么。到 XX 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到 7 万人以 上,年均劳务收入达到 6 亿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比重达 60%以上。四是大力实施搬迁扶贫,让贫困农民生产 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突出重点、优化服务、农民自愿 的原则,认真落实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移民 安置区。深入宣传发动,有组织、分步骤的对需搬迁的特 困户进行移民搬迁,切实解决深山库区等自然条件恶劣地 区群众的居住和生存环境,每年实施易地转移安置贫困人 口 200 人以上,解决 0.66 万人绝对贫困人。五是大力实施 社会扶贫,让贫困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坚持在认真 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认真 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计划生 育奖励扶持等各种救助和帮扶政策措施。继续动员和组织 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大力开展社会事业 扶贫,切实解决贫困弱势群体的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 养老难等实际困难。力争到 XX 年,使每个整村推进村都有 卫生室、卫生路、用上电、饮上水、能上学等,生产生活 环境明显改善。 要在整体联动机制上创新。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全社会 的共同参与,需要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坚持扶 贫开发与重点工作相结合。从我县实际情况看,扶贫开发 工作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在县委、县 政府每个阶段、每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中,扶贫工作都应处 于重要地位,只有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扶贫工作才有可 能取得实际成效。二是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 前提和基础。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科技扶 贫力度,增加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增 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必须着眼农民增收,大力拓展贫困农 民增收渠道,建立贫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把新农 村示范村建设与扶贫重点村建设紧密结合,将新农村建设 示范村确定为扶贫重点村,有利实施项目资金配套,同时 要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重点村力度,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 步伐。三是坚持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大力调 整农业结构、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的同时,立足贫困村实际,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的思路,科学制定好贫困村产业建设规划,并从信息、资 金、科技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以发挥农业产业化在农村 经济发展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