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两基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县教育局两基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县教育局两基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县教育局两基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县教育局两基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教育局两基工作总结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 巩固“两基”成果、丰富指标内涵 推进基础教育发展, 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我县位于 XX 市东郊,辖 36 个乡镇,531 个行政村,总 人口 100 多万,其中农业人口 90 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 2314 元,数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小学 415 所,小学 在校生 107302 人;初级中学 51 所,初中在校学生 47503 人;聋哑学校一所,职教中心一所。现有小学教职工 4489 人,其中专任教师 4470 人,初中教职工 2619 人,其中专 任教师 2362 人。 我县的“两基”工作于 1997 年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1999 年 经省政府复查考核合格。自 97 年“两基”验收达 标后,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全县广大教育 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一直把“两基”巩 固提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及时制订了XX 县“两基”巩 固提高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两基”验收达标后“宣传 不停、机构不撤、力度不减、投入不少”。并做到“两 基巩固提高工作由突击性向常规性转变,由行政强行推 进向依法自觉推进转变”。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县几大班子的领导在各种会议上 强调要从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的政治高度,认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重要性, 要求广大干群克服厌战情绪和松懈麻痹思想,牢固树立科 学的教育发展观,扎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明确 规定乡镇“一把手”仍然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教育领导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仍然是直接责任人,并把“两基” 巩固提高工作列为乡镇领导政绩考核的的重要目标,实行 依法奖惩。县委、县政府还要求教育系统充分发挥一线的 指导作用,加强对乡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监督、评 估和指导。 由于党政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干部、群众的 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的“两基”得以巩固,各项指标 的内涵得以优化,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 础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二、“两基”巩固提高的各项指标情况 、突出重点,稳步提高普及程度 几年来,由于我们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狠抓 “两个转变”,广大干群依法治教的意识得到增强,义务 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XXXX 学年全县初等教育入学 率 99.98%,其中女童入学率由 97 年的 97.5%提高到 99.98%;初中纯入学率由 97 年的 85.6%提高到 95.49%,粗 入学率由 97 年的 98%提高到 98.66%,其中女童入学率达到 95.23%;三类残儿入学率也由原来的 77.7%提高到 88.6%; 中小学生的年辍学率分别由 97 年的 2.99%和 0.03%下降到 2.01%和 0.01%;15 周岁和 17 周岁完成率分别由原来的 99.1%和 90.95%上升到 99.5%和 94.8%。 、加强师培干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两基”巩固提高的前 提条件,是教育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几年 来我县一直狠抓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政治学习以学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 和义务教育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主,以加强教师的师德培 养;业务学习以自学考试、在岗函授、全员培训、继续教 育和脱产进修等形式,促使教师队伍的义务素质和业务能 力不断提高。目前,我县小学专任教师的 4470 人,其中, 学历合格 4466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9.9%;取得大专及 以上学历 121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9.7%;取得相应教 师资格 446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9.9%;取得继续教育 合格的 4427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9%。小学正副校长 563 人,受训持证上岗 524 人,受培训率 93.1%。初中专任 教师 2362 人,其中,学历合格 2276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 的 96.4%;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819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4.7%;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2307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8.5%;取得继续教育合格的 228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7.4%。中学正副校长 125 人,受训持证上岗 107 人,受培 训率 85.6%。 从上述数字来看,我县教育干部和专任教师的学历层 次、业务素质较“两基”验收时有较大的提高。教职工的 管理已上收到县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直管。从 XX 年起,我县 已实施校长任期责任制、教师聘用制,XX 年新增教师的聘 用率达 100%。 、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情况 三个增长及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情况:XX 年本级财政 所拨的教育事业费为 15340 万元,XX 年为 13043 万元,较 上年增长 2297 万元,增长率为 17.6%;财政经常性收入 XX 年为 17260 万元,XX 年为 14856 万元,增长了 2404 万元, 增长率为 16.2%。财政对教育的年增长率与财政经常性收入 增长之比为 1:1.1;XX 年财政总支出为 37030 万元,财政 对教育的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 36%;我县 XX 年人均教育经 费总支出为 373.6 元,财政拨款的生均教育费:小学为 795.8 元,初中为 739.2 元,比 XX 年分别增长 160 元和 127 元; 生均公用经费小学为 2.9 元,初中为 7.1 元。城市教育费 附加基本能足额征收,XX 年应征 280 万元,实征 280 万元, 全部用于教育;城市维护建设税 XX 年征收 12 万元,也全 部用于教育。 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从 XX 年开始 上收到县集中管理,由县财政按教师名册委托银行代发, 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省补津贴均能做到及时足额发放。 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县审计、财政部门每年 都能对学校的教育经费及专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 查审计。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能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属学校 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教育 经费使用合理、规范。 2、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我县自通过省“两基”验收后, 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坚持小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 适度规模办学;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 得到较大改善,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合理利用并逐 步向教育均衡化发展。目前,我县的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 基本达标,学校危房正在逐步缩小,常规教学仪器、设备 及器材配备基本达到省颁配备标准,生均占有图书册数基 本达到规定,并达到充分利用,小学、初中有劳动教育场 所和基本设施,有保证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义务教育信 息化建设逐步加强,小学现有计算机 1116 台,初中 2338 台。 、建立督导评估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两基”达标验收后,我县在一手抓“两基”巩固提 高工作的同时,一手重点抓好“两全”的落实。规范学校 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其做法是:一是狠抓学校常 规管理不放松。先后建立健全学校日常工作常规、学籍管 理常规、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层层明确责任,抓教学全程 管理,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建立督导评估制度, 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几年来,全县除乡镇评估 的中小学外,还有 136 所学校经县组织人员督导评估,评 出优秀等级的小学 26 所,优秀初中 7 所,这些管理规范、 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优秀学校,为推动全县基础教育的整 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狠抓教研网络建设,提高教 学水平。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研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形成县、片、乡镇、学校四级教研网络。由于层层经常性 开展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教学骨干,保证了全县教 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扫盲及成人教育 1、继续扫除文半盲,加强巩固提高。我县 97 年“两 基”验收时,非文盲率达 98.67%。“两基”过后,农村扫 盲工作面临诸多困难,进入低谷。为此,我们克服重重困 难,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堵源头。即提高小学生 的入学率,尤其是农村女孩的入学率,防止辍学,这样就 基本杜绝了 15 周岁文半盲的产生。二是继续扫除青壮年文 半盲。“两基”达标以后,我们几乎每年都将扫除文半盲 数或扫盲后的巩固提高数分解到各乡镇,督促其办班扫盲 或巩固提高。1998 年至 XX 年共扫除青壮年文半盲 6648 人, 目前全县非盲率从 97.6%提高到 98.5%,参加巩固班学习的 有 14511,巩固率为 97.5%。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对农村 剩余文半盲的扫盲工作难度非常大,因此我们认为,以开 办成人技校为主,进一步做好已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 保住脱盲的巩固率,堵住文半盲产生的源头,是我们现阶 段农村扫盲及成人教育的重点。 2、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实 用技术培训工作,一直是我县成教工作的重点。各乡镇有 的利用农村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有的 利用乡镇成技校办班培训,根据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XX 年仅乡镇成技校培训的农民就有 4.45 万人次,XX 年至 XX 年,参加乡镇举办的农村科技培训近 10 万人次,为农民 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利用示范成技校引路。我县 XX 镇、石塘镇和西山 驿镇城技校为合肥市示范成技校,他们不仅坚持办班培训 农民,还利用实验基地进行种养殖实验示范推广。如 XX 成 技校进行花生、棉花、莲子、香稻、七彩山鸡、火鸡种养 殖实验推广;石塘进行的花卉、树苗示范推广等。受到当 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广 他们的经验,以点带面,示范引路,而且每年都给这些示 范乡镇成技校一定的奖励。 三、“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 “两基”债务难以消化。在实施“两基” 过程中,多数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高额的债务至今也 无法清偿。这些债务有相当部分是向私人借款,利息高于 同期银行利息,沉重的债务越滚越大。虽然上面明确要求 积极消化,但县级财政的确没有良策。目前,这些债务仅 靠乡镇、村、学校自身已不但无力消化,还随着利息的增 加越背越重,因而农村教育债务矛盾凸现出来,不少学校 旧帐未还又欠新债,或者还老帐欠新债,经常是讨债人络 绎不绝,学校法人不得不疲与应付。 2、教育经费水涨却不见船高。近几年,从教育经费支 出的数字来看,县政府投入教育的总支出,的确比税费改 革前有较大的增加,但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却大于政府投入的增长比例,真正用于办学的经费却非常 有限。加之由于县财政较为薄弱,生均公用经费不能按标 准纳入财政预算。这种财政支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后果: 一是教师地方津补贴难兑现。教师工资由县统管后,解决 了工资拖欠,确保了国家规定的 4 块工资按月发放,然而 地方性津补贴仍需自行解决,因财力有限,绝大多数农村 中小学无力兑现。二是致使学校工作出现“五难”:改善 办学条件难、教研活动开展难、教师素质提高难、教学质 量保证难。 3、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还引发了与此有关的一 系列新问题。具体如下: 布局调整的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危房改造进程缓慢。 税费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布 局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的基本建设,危房改造等资 金,地方政府很难到位,后续资金无来源;无论是办学条 件还是工资收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乡差别、中小学差别、 强校弱校差别,这三大差别诱发教师队伍不自觉地无序流 动;为减少财政压力,政府对教师编制一再减少,致使学 校无法按新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