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_第1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_第2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_第3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_第4页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设计方案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第一节 矿区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1、位置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黑里河镇,行政区划隶属宁城县黑河镇管辖。 矿区东西长 北宽 区面积 区地理坐标:东经11820571182202,北纬 412132412154。 2、交通 矿区距黑里河镇镇政府所在地 9砂石路,距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90经平双公路至赤峰市区 178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详见图 1 二、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采矿权人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 。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项目设计概算总投资为 元。该矿区周边目前没有其他矿业权设置。矿区内无居民区,矿区距最近的大松树沟村约 600m。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其次为蒙古族、满族、回族等民族,劳动力资源充足。矿区内主要活动为牧业活动。 矿区所在地黑里河镇地处宁城县南西部,经济特点是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耕地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中,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梁、大豆等 。工业经济不发达,仅有简单的机械修配厂、粮谷加工厂等作坊式个体企业。近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地方电力及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有所发展,为矿山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小型铜矿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 2 经调查咨询,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迄今为止未发现文物古迹和重要人文景观。矿区附近没有大型电力、水利等重要国民经济建筑物、构筑物及军事设施。 3 图 1通位置图 第二节 矿山开采历 史及现状 一、矿区开采历史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始建于 2004 年,属于当时的黑里河乡的乡镇企业,开采矿种为铜矿, 矿山不建设选矿厂,为单独采矿项目, 2006 年投入生产。矿山生产规模 吨 /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截止 2009 年 12 月,矿山开采了 4 年多。主要开采的是一中段即 1171m 到 1143m, 1143m 水平以上矿量已采空,采空区面积约2093矿方提供资料, 2006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共生产销售矿石约 吨,采矿损失率 矿石贫化率 10%。 二、矿山开采现状 矿山今后开采的是 1135m1067m,截止 2009年 12月 31日,矿山剩余储量 产能力为 吨 /年。现状主要是两个平硐。 三、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经现场调查,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周边无矿业权设置。 第三节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山开采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 2009 年 6 月为该矿延续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 矿权人及矿山名称均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地址在宁城县黑里河镇大松树沟村,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 吨 /年,开采方式为 地下开采。矿区面积 效期限 2009 年 6 月到 2010 年 6 月。核准开采标高从 1135体赋存标高 1175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1 表 1区范围拐点坐标 6 度带 3 度带 拐点号 x Y 拐点号 x Y 4 1 4581500 20613000 1 4582000 20613000 2 4582000 20614330 3 4581500 20614330 4 区面积 开采标高 1135、矿山资源及储量 根据赤峰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于 2004 年 9 月提交的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地质普查报告:截止 2004 年 9 月,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 吨,铜平均品位 据矿方提供资料, 2006 年 1 月至 2009 年 10 月,共生产矿石约 矿损失率 矿石贫化率 10%。则动用资源储量 = 1(=吨。截止 2010 年 1 月 31 日,矿山剩余储量 吨。 三、矿山建设规模、设计生产服务年限 1、矿山建设规模 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为 吨 /年,长春黄金设计院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设计生产规模为 吨 /年。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 330 天,每天 3 班,每班 8 小时。 2、服务年限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矿区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 吨,矿山设计服务年限 。 截止 2009 年 11 月,矿山剩余服务年限计算如下: T=( ( /1=。 四、矿山工程布局 本项目为单独采矿项目,不设选矿厂和尾矿库,矿区的平面布置主要包括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废石场、矿区道路和临时取土场,最终占地面积为 13535 采矿工业场地围绕平硐 硐 置, 布置有 储矿场、空压机房、 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沉淀池、清水池、机修间等建筑。 占地面积为 5448 办公生活区设在采矿工业场地东侧约 110m,占地 面积为 2772简易的砖混结构。 废石场紧邻采矿工业场地,地势较平缓,现状占地面积为 1168终占地面积为 1767 矿区道路经废石场由办公生活区和采矿工业场地中间横穿而过,长约 410m。占 5 地面积为 2050 临时取土场设于办公生活区北东侧约 80m,占地面积为 1498 五、矿山开采方式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该矿 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六、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顶板管理方法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开采对象为 号矿体。 矿床开采总顺序为自上而下的下行式开采,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为后退式。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顶板管理方法为空场法( 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 )。 七、矿床开拓 矿山以往开采过程中,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开拓系统由 成。未来矿山开采继续沿用原有开拓系统。设计在 1143 水平矿体下盘岩石移动界限之外 20来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 +盲竖井开拓。 口坐标: X=4581668、 Y=39613610、 Z=1143 m,平硐 230m;平硐口坐标: X=4581664、 Y=39613536、 Z=1171 m,平硐 192m;盲竖井坐标: X=4581668、 Y=39613547、 Z=1143 m,盲竖井深度 81m(井底水窝 5m)。 矿床分 4 个中段开拓,一中段( 高 1171m,二中段( 高 1143m,三中段标高 1103m,四中段标高 1067m。 八、采矿工艺 该矿主体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采用单排普通漏斗自重放矿底部结构。矿块长 4050m,中段高 28矿房宽度为矿体厚度,间柱宽度6m,顶柱高度 3m,底柱高度 5m。回采工 作面自下而上分层进行回采, 矿房回采采用浅孔落矿,矿柱回采根据现场安全情况采用崩落法进行回采。在矿柱回采的同时,有计划地采取崩落围岩的方法处理采空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岩石移动角为:上盘岩石移动角 65,下盘及侧翼岩体移动角为 67。 九、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该矿山为地下开采,矿山主要废弃物为掘进产生的废石,现状废石场沿山坡排放废石,平均排放高度 石场占地面积 1168前排放废石约 2100 6 根据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废石产生量为出矿量的 20%,则至矿山闭坑共产生废石 吨,废石排放量 2、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 该矿山不涉及选矿工艺, 废水主要是矿井排水 、 生活污水等。 矿井排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 52m3/d,矿井水经平硐自流,直接排至地表污水池,坑内排出的地下水仅含固体颗粒物,沉淀后供采矿生产循环使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办公生活区生活用水,用水量 5m3/d, 排放量 1825 ,部分用于办公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就近排 放。 7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气象 矿区属干旱 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雨量集中在 78 月份,气候以干旱、多大风少雨雪为特征,根据宁城县气象局多年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 ,昼夜温差 13 左右,最低气温 ,无霜期 145 天, 10 月下旬至翌年 3 月上旬为霜降封冻期,最大冻土深度 平均降水量 平均蒸发量 2255大风速 21m /s。 二 、水文 矿区内水系不发育。矿区仅有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雨季有季节性洪水。矿区西北约 2 公里黑里河由北向南流经此处。 三、土壤 矿区内土壤类型为褐土,在森林保存较好的地段,地面常有薄层枯枝落叶,其下为腐殖质层,厚 灰色,有机质 3 5,高的可达 10以上。心土为棕褐色粘化层,厚度在 40 70粒径小于 0 30。 四、植被 矿区大部分为林地。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广泛。东亚阔叶林向岭北泰加林双重过渡地带,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外缘为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油松、桦树长势良好。植被覆盖率在 40 五、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面积为 665000山地面工程全部建在矿区之内。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分别见表 2 表 2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8 地类名称 面积( 比例( %)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农用地 草地 67700 地 570100 设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27200 计 665000 二节 地形地貌 一、地形 矿区属七老图山南端,其地势总体呈南西高、北东 低,属中浅切割,最高点高程为 1372m,最低海拔高度为 1073m,相对高差 299m。 二、地貌 根据矿区地貌形态特征,将 矿区 划 分 为 低中山 ()和 沟谷 () 两种地貌类型。 1、低中山 矿区整体地貌形态为 低中山 ,呈东西向分布 , 西高东低。顶部多为 浑圆状, 坡角在 20 25左右, 植被较为发育 ,多为松树及灌木丛 。 2、沟谷 位于矿区中东部 , 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呈“ U”字型,长约 700m,宽约 600见照片 2 低山地貌 沟谷 地貌 照片 2区地貌 第三节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一、地层 9 矿区出露及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和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 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 该组地层分布于矿区大部。其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南倾,倾角 60,主要岩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 组成,其岩层夹有片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等。 2、第四系全新统( 第四系全新统 地层 分布于矿区 中东部沟谷中 , 岩性为砂 砾 (碎) 石、 其中砾(碎)成份约占 45%,细砂约占 30%,含少量粉砂。砾(碎)石岩性多为片麻岩、大理岩。厚 2 8m。 二、侵入岩 矿区内 未见侵入岩体。 三、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1、大地构造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台北缘( ),内蒙台隆东段( 2),以八里罕 红山断裂为界,北西侧属喀喇沁断隆( 24),南东侧为热水 五家断陷盆地。矿区位于内蒙古地轴东部断隆区的黑里河断褶带中段。 2、矿区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的压性断裂及近东西向的张性断层,为次级断裂构造。规模均较小,长数 10m,宽 10对铜矿体有一定的截切,但错距一般小于1m,影响不大。 3、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照中国地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为 度,该矿区属较不稳定地块。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含水岩类划分 根据矿区含水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将矿区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太古界变质岩的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二、含水层(组)分布规律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全新统冲洪积含水层为主,分布在山间沟谷之中。岩性主要为 10 砂砾石,含水层厚 1位埋深 2现场民井调查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单井涌水量小于 100m3/d,水化学类型属于 型水,矿化度 L。 2、太古界变质岩的基岩裂隙水 矿区为太古界变质岩分布区,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岩石风化裂隙不发育,其风化深度 6m 左右,裂隙宽 间含少量裂隙水。沿沟谷底部有泉水流出,泉水流量一般小于 ,水化学类型为 型水。 三、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地下水径流方式为由地形较高处向低洼地带径流汇集,通过沟谷第四系含水层排出区外,最终汇入 黑里河。 本矿床充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面积小,补给来源差。 四、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 1064m 标高。矿体全部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确定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第二类、第一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五、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 矿区内没有区域上的主要含水层, 根据矿方提供的资料,矿井平均排水量 50t/d;矿井水回用于采矿凿岩、防尘作业,不外排。 矿区及其附近无其他工矿企业,大松树沟村居民使用村民自用水井,矿区开采几年来 ,基本未影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 一、矿区岩土体类型、分布、特征 根据矿区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和工程地质特征,将矿区岩土体划分为以下二种坚硬岩和碎石土两种 类型: 1、 坚硬岩: 分布于矿区大部,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类,地表风化较强,风化深度 23m 左右,风化带内岩石多呈块状。 风化带以下岩石一般较完整,裂隙节理不发育,岩石力学稳固性较高,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 抗压强度大于 60坚硬岩。 2、碎石土: 分布于山间沟谷之中。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 厚度 2密,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220 260程地质条件一般。 二、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11 1、软弱岩层分布与特征 地质构造简单,构造破碎带不发育,矿体及围岩较完整、稳固,无明显软弱岩层。 2、节理裂隙与断裂带分布与特征 矿区断裂构造主要为近南北向的压性断裂及近东西向的张性断层,为次级断裂构造。规模均较小,长数十米,宽约 10对铜矿体有一定的截切,但错距一般小于 1m,影响不大。 3、风化层分布与特征 地表 20岩石风化较强, 风化带内岩石疏松易碎; 其下岩石风化作用较弱。 4、矿体围岩的岩石质量和 稳定性 矿体围岩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致密块状构造,抗压强度大于 60石坚硬, 稳定性较好 。 三、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 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第二类,简单型;以 块 状岩类为主,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第六节 矿体地质特征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目前仅发现一条铜矿体,编号为 号。 号脉铜矿体:走向 64,倾向北西,倾角 70,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变化不大。矿体规模小,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地表露头长约 75m,厚约 石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矿石品位 地表由探槽工程控制,控矿标高 1175m,目前深部矿体控制至 1067m 水平,控制深度 108m。矿体特征见表 2 表 2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矿体特征一览表 矿体 编号 矿体 形态 产 状 () 规 模 (m) 倾向 倾角 长度 (m) 赋矿 标高 (m) 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标高 (m) 厚 度 (m) 最小 最大 平均 脉状 334 70 225 1175135七节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矿区 为低中山地貌,矿区内除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外不存在其它工程建设活动,无其它工业企业,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一、地表工程设施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 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附近无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矿区地表工程设施主要为废石场、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 12 等,见照片 2 采矿工业场地 办公生活区 平硐 废石场 照片 2区地表工 程设施现状 二、矿区附近村镇分布情况 矿区内无居民区,矿区距最近的大松树沟村约 600m。 三、矿区附近采矿活动 经现场调查,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周边目前尚无矿业权设置。 行政生活区 13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第一节 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一、评估范围 评估对象为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223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结合本工程建设的特点, 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 1、矿区 范围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 矿区面积 2、 矿业活动影响范围 矿山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废石场、矿区道路等地面工程均设在矿区之内。 3、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 矿区及其附近无其他矿业权设置及其他工程建设活动,无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 综合上述分析,确定评估区范围为矿区范围。评估区面积 二、评估级别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 评估区内无居民集中居住区,最近村庄为大松树沟村。 评估区内没有国家和自治区政府规定的矿产资源禁采区;没有其它法律法规规定不 允许开采的地区,也没有自治区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及历史文物保护区;也没有根据自治区生态保护需要划定的生态脆弱区;也没有城市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军事禁区。评估区内也无铁路、省道、重要湖泊及主要水系分布,不属于国家和自治区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 14 评估区内无高等级公路经过和其它较重要设施,评估区附近无较重要旅游景区。 评估区及其附近无较重要水源地。 评估区占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无地表水体,矿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井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联系不密切,矿井正常涌水量 52 m3/d,小于 3000m3/d,地下采矿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蚀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 5m,矿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 地基稳定性好。 地质构造简单,矿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小。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 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 20,相对高差小,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沟谷南侧为反交,沟谷北侧为斜交;主要建筑(办公生活区)布置于沟谷南侧。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表表 C. 1 ,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 3、矿山建设规模 矿山设计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 吨 /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表 该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 4、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分级表,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见表 3 15 表 3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判别表 项 目 条 件 分析结果 矿山建设规模 年产 吨 小型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3、矿区地质构造较简单。 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动影响较轻。 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 20,相对高差小,办公生活区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为反交。 简单 评估区 重要程度 1、评估区内分布无居民集中居住区; 2、无重要交通和建筑设施; 3、远离各级自然保扩区及 旅游景区; 4、无重要、较重要水源地; 5、评估区内影响的土地资源类型为林地、草地、工矿仓储用地。 较重要区 评估级别 三级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一、 地质灾害影响现状评估 评估区所处地貌类型为低中山,海拔高程约 1372 1073m、地形坡度较陡,但岩体较完整,地表植被发育;经现场调查,评估区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评估区发育一条沟谷,沟谷内松散堆积物不发育,降雨较少,不具备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条件,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的沟谷不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 现状废石场沿山坡排放废石,平均排 放高度 大排放高度 2m,废石场占地面积 1168前排放废石约 2100石均为硬质岩,且排放高度较小,经现场调查,现状条件下没有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办公生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矿区道路建设在缓坡之上,且已经使用 6 年,现状条件下没有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16 评估区无大的集中供水水源地,不存在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根据现状调查,经过 6 年的地下开采,矿区已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现状采空区面积约 2093由于所开采矿体较薄,且岩石稳固性好,评估区现状条件下没有发现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及地裂缝地质 灾害。 据实地调查, 在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 。 二、 矿山开采对 地下含水层 影响现状评估 1、含水层结构破坏 该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地下开采及巷道掘进破坏了 局部的 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经调查走访, 矿井 正常涌水量 52m3/d。 2、矿井疏干对含水层影响 据实地调查, 在现状条件下, 矿井 正常涌水量 52m3/d,小于 3000 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 矿井疏干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3、对矿区及附近水源的影响 矿区及 周围无地表水体; 据实地调查, 在现状条件下, 矿山开采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未对附近水源造成明显影响。 4、对地下水水质影响 该矿山不建设选矿厂, 废水主要是矿井排水 、 生活污水等。 矿井排水 矿井正常涌水量 52m3/d,矿井水自流至地表污水池,坑内排出的地下水仅含固体颗粒物,沉淀后供采矿作业使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办公生活区生活用水,用水量 5m3/d, 排放量 1825 ,部分用于办公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就近外排。 总之,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轻。 5、矿区开采对含水 层破坏现状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 223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现状条件下,矿区开采采矿工程 对含水层破坏程度为较轻,其他评估单元对含水层无影响。 三、 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现状评估 17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 方式为地下开采,地表破坏较小。矿区附近无各类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距离最近的城市宁城县天义镇 90公里,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主要为废石场、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等。 1、废石场 地面塌陷区剥离产生的废石直接堆置于原地貌上,使 矿区内的自然景观遭到完全破坏,造成地面起伏不平,形成人工堆积地貌。 废石场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为较严重。 2、 办公生活区及采矿工业场地 办公生活区及采矿工业场地的建设 与原有自然景观不协调,增加景观破碎度,使原来连续分布的森林生态景观中产生生态斑块, 改变了项目区的生态景观格局,降低原景观的审美价值。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为较轻。 四、矿山开采对 土地资源 影响现状评估 1、矿山开采前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将评估区所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矿区工程布置图采用叠合图法进行分析,矿山开采前土地资源 类型为 工矿仓储用地、林地、草地(见附图 2、矿山开采不同工程单元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和影响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各功能区的建设占用了土地资源。现状条件下,废石场占地 1168矿工业场地占地 5448办公生活区 占地 2772区开采共占用、破坏土地、植被 938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 223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进行各 功能区土地资源影响程度分级评估,评估结果见表3 表 3矿山土地资源影响现状情况表 地质环境分区 占用土地面 积( 占地类型 判据 破坏性 质 对土地资源影响程 度分级 废石场 1168 林地、草地 2 公顷 占用 较轻 采矿工业场地 5448 林地、草地 2 公顷 占用 较轻 办公生活区 2772 工矿仓储用地 2 公顷 占用 较轻 合 计 9388 五、矿山 地质环境 影响现状分区评估 18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现状评估结果,综合确定现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分 区为较严重区、较轻区和不影响区。 1、较严重区 废石场: 现状条件下,废石场未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废石场现状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2、较轻区 采矿工业场地 现状条件下, 采矿工业场地 未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采矿工业场地 现状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办公生活区 现状条件下, 办公生活区 未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办公 生活区 现状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3、 不影响区 评估区内现状其它没有被占用和破坏的区域, 面积 655612定为不影响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区见表 3 表 3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区说明表 分区名称 亚区名称 占地面积( 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防治难度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景观 土地资源 较严重区 废石场 1168 无 无 较严重 较轻 较大 较轻区 采矿工业场地 5448 无 无 较轻 较轻 较小 办公生活区 2772 无 无 较轻 较轻 较小 不影响 现状其它没有被占用和破坏的区域 655612 合计 665000 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预测评估 (一)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废石场设在天然缓坡之上,矿床开采后,该矿区所排放废石占地面积较小,废石 19 大部分为变质岩等硬质岩,基本不含泥质类物质,其总体排放高度小于 5m,预测废石场的建设本身不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面建设工程主要有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 活区,地表挖方及削坡工程施工在缓坡之上,无大的挖方及削坡工程,并已投入使用 6 年;依据野外调查和分析,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该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可能引发地面沉陷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根据赤峰地区金属矿山开采经验,开采铜矿体所引发的地面沉陷地质灾害地表变形极小,地表破坏不明显。故而本方案仅预测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1、矿山地下开采引发 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的范围预测 根据 岩土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年)对矿区地下开采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的预测方法,圈定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范围。 依据岩土工程手册,当采深采厚比 q 30 时,地表将出现大的裂缝或塌陷坑,易出现非连续的地表移动或变形;当 q 30 时,地表不出现大的裂缝或塌陷坑,即出现连续有规律的地表移动和变形。 采深采厚比 q=30 处水平投影距离 算公式: 0 深采厚比值 q=30 的界线(由矿体地表露头处起算); 体斜深; M:矿体厚度; 、 、 :地形坡度角、矿体倾角、岩石移动角。 采深采厚比及地表移动范围计算结果见 表 3 表 3采深采厚比及地表移动范 围计算表 矿体号 地形坡度角 () 矿体倾角 () 岩石移动 角 () 矿体厚度 ( m) 矿体斜深 AB(m) q=30 处水平距离 AC(m) 15 70 65 城县海里河松海铜矿 I 号矿体赋存于 角闪斜长片麻岩中 ,矿体呈脉状,倾向北西,倾角 70。矿体最大厚度 小厚度 均厚度 度变化较小、较稳定。 由于矿方未提供矿区钻孔资料,分析矿区地质资料,矿体呈脉状,因而本方案以表 3算的 q=30 处水平距离为界,由矿体 露头处向北西方向量取 定出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范围。在此范围内,距离矿体露头越近,可能的塌陷变 20 形破坏越严重。 经上述原则圈定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范围均在矿区以往采空区范围之内,经现场调查及访问,目前该区尚未发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迹象;但未来开采深部矿体( 1143使上部采空区失去 1143m 水平以下矿体的支撑,破坏原有应力平衡,预测可能引发上部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面积为 887 2、 地表最大变形值预测 根据国家煤矿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 程在充分采动时,各种移动与变形最大值计算如下: 地表最大下沉值:mq/ 式中: m 为矿体真厚度; q 为下沉系数, q=.9+p); p= 1 /; 为矿体倾角; r 为最大影响半径, 岩石移动角, H 为矿体埋深。 最大变形值计算见下表 3 3最大变形值计算表 矿体编号 矿体垂深 H( m) 岩石移动 ( ) 影响半径 r( m) 矿体真厚度 ( m) 最大下沉值 ( 1 号 108 65 842 3、地质灾害环境影响程度预测 预测评估区矿体大面积采空后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表 3测的最大地表下沉值 1842能塌陷的面积 887质灾害规模较小。 矿区地面工程均不在预测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之内,未影响到村庄、居民聚集区、交通干线及工程设施安全;地质灾害影响对象为地表植被、土地以及经过该区域的人员;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 100 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 10 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 223山地质 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表 行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分级评估,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 (二)矿山开采对地下含水层影响预测评估 1、含水层结构破坏 矿区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太古界变质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矿区开采会截穿 局部 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太古界变质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导致地下水 21 静态储量逐渐减少。但矿区地下水含水层含水微弱。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预测矿坑最大涌水量 100 m3/d,对地下水含水层破坏较轻。 3、矿井排水对含水层影响 根据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开采设计方案,未来开拓井巷会达到 1067m 水平,开拓深度增加,但仍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1064m 标高),矿井涌水量不会有大幅度增加,矿区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弱;预测矿坑最大涌水量 100 m3/d,小于 3000 m3/d;预测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预测矿井排水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4、对矿区及附近水源的影响 矿区及周围无地表水体;矿区开采可能致使随着矿区的开采使地下水位略有下降,但不影响其功能。矿山开采不会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不会对附近水源造成 明显影响。 5、对地下水水质影响 该矿山为单独采矿项目, 废水主要是矿井排水 、 生活污水等。 矿井排水 矿井预测涌水量 100m3/d,矿井水自流至地表污水池,坑内排出的地下水仅含固体颗粒物,沉淀后供采矿作业使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是办公生活区生活用水,用水量 5m3/d, 排放量 1825 ,部分用于办公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就近外排。 预测矿区开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轻。 6、矿区开采对含水层破坏预测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 223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预测矿山采矿工程 对含水层破坏程度为较轻,其他评估单元对含水层无影响。 (三)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 1、地面塌陷区 矿山在未来地下开采过程中,采空区面积逐步扩大,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对原地表形态、地层层序、植被等发生直接的破坏, 出现塌陷坑及伴生裂缝,使地形 22 地貌发生改变。预测地表最大下沉值 1842面塌陷变形较轻微,预测地面塌陷区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2、废石场 井巷掘进产生废石直接堆置于原地貌上,使废石场附近自然景 观遭到完全破坏,造成地面起伏不平。并且废石场高度随着矿区开采的进行逐步加高,占地面积亦将逐步扩大, 废石平均排放高度 2m,其形 成的人工堆积地貌与周围景观不协调,预测 废石场 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为较严重。 3、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道路 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道路的建设 与原有自然景观不协调,增加景观破碎度,使 原来连续分布的森林生态景观中产生生态斑块, 改变了项目区的生态景观格局,降低原景观的审美价值 。 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道路能够满足未来生产所需, 破坏面积 不会增加 。预测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为较轻。 4、临时取土场 临时取土场 与原有自然景观不协调,增加景观破碎度,使 原来连续分布的森林生态景观中产生生态斑块, 改变了项目区的生态景观格局,降低原景观的审美价值 。 临时取土场 破坏面积小, 预测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为较轻。 (四)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预测评估 1、矿山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 山开采前土地资源 类型为 工矿仓储用地、林地、草地(见附图 矿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2、 矿山开采不同工程单元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和影响 宁城县黑里河乡松海铜矿持续开采,预测废石最终排放量为 废石平均排放高度 2m,预测 废石场 最终占用土地资源 1767 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面塌陷破坏土地资源面积887 矿山闭坑后,实施的治理恢复工程需覆土;而以前的矿山建设过程中未保存表土,所需覆土土源取自临时取土场,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废石场治理恢复需覆土1634 832 530需土 2996 土厚度 2m,临时取土场破坏土地资源 23 1498 采矿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能够满足未来矿山生产所需,预测其占地不会增加,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分别为 54482772 预测矿区开采共占用、破坏土地资源 12372 上述各功能区占用、破坏的土地资源类型为工矿仓储用地、林地、草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 223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附录 E 进行各功能区土地资源影响程度分级评估,评估结果见表 3 表 3矿山土地资源影响预测评估表 地质环境分区 预测占用土地面积( 增加占用土地面积( 最终占用土地面积( 占地类型 判据 破坏性质 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分级 地面塌陷区 0 887 887 林地、草地 2 公顷 破坏 较轻 废石场 1168 599 1767 林地、草地 2 公顷 占用 较轻 采矿工业场地 5448 0 5448 林地、草地 2 公顷 占用 较轻 办公生活区 2772 0 2772 工矿仓储 用地 2 公顷 占用 较轻 临时取土场 0 1498 1498 林地、草地 2 公顷 破坏 较轻 合 计 9388 2984 12372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分区评估 综合上述分析, 根据矿区不同地段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将评估区分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影响较轻区和不影响区。 1、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废石场: 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废石场不会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治理恢复难度较大,预测 废石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1、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 地面塌陷区 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地质 灾害影响程度较轻,危险性小; 对含水层破坏程度为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恢复难度较小, 预测 地面塌陷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24 采矿工业场地 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 采矿工业场地 不会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预测 采矿工业场地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办公生活区 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 办公生活区 不会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预测 办公 生活区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临时取土场 预测未来矿山治理恢复过程中需建设临时取土场,临时取土场不会引发地质灾害, 对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对 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预测 临时取土场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3、不影响区 评估区内预测后其它没有被占用和破坏的区域, 面积 652628定为不影响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级见表 3 表 3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说明表 分区名称 亚区名称 占地面积 ( 预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防治难度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 形地貌景观 土地资源 较严重区 废石场 1767 无 无 较严重 较轻 较大 较轻区 地面塌陷区 887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轻 较小 采矿工业场地 5448 无 无 较轻 较轻 较小 办公生活区 2772 无 无 较轻 较轻 较小 临时取土场 1498 无 无 较轻 较轻 较小 不影响区 现状其它没有被占用和破坏的区域 652628 合计 665000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 根据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技术要求 (国 25 土资发 200469 号)进行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 a、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地面塌陷区:根据地质灾害可能的发育程度取 B=1、 C=S=:W=+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评估区地面塌陷地质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