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doc_第1页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doc_第2页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doc_第3页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doc_第4页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郭俊朝(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河北邢台054035)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由缓慢到快速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成绩。其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社会地位的确立、高职教育体系的形成、教育类型的确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发展思路的清晰等方面。关键词:改革开放;高职教育;成就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由缓慢到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从高等教育史上来看,仍然处于探索时期,目前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1980年我国东南沿海和一些中心城市率先创办了一批新型地方大学短期职业大学,这是我国最早具有高职教育性质的学校。从1980年到1985年,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职业大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费、走读、不包分配。短期职业大学的出现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80年代,这些学校通过校际协作不断加强合作,共同研究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它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政府重视不够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职教育办成了“压缩式”本科。相对于早期职业大学的发展,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探索,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较成功的发展道路。198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上海电机制造学校、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和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等3所中专学校基础上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实践证明,五年制高职教育便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并且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从总体上看,五年制高职教育适应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适应了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欢迎。20世纪90年代是地位确立阶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高职教育的地位是这个阶段的主题。90年代,探索一条高中程度起点的高职教育之路,成为高职教育战线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991年,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这所学校借鉴北美CBE教育思想,探索形成了以职业能力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由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90年代后期,这种职业能力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界得到广泛推广,并对高职教育地位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的基本方针。它是在整合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举措。1994年和1996年,原国家教委先后批准18所重点中专学校通过举办五年制高职班的形式,继续探索五年制高职教育。199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一部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试办高职教育,并逐步开展试点,至1999年试点的学校达到563所。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职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职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职学校和成人高校。这就确立了高职学校的法律地位。1997年,针对高职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原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就学校名称、招生规模、专业数量、师资情况、实训条件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提出最低条件和要求,对于规范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的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国家决定在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10万人专门用于14个省(市)试行与现行办法有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职教育。所谓“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即国家把高职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下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学校,国家主要负责对高职教育的宏观领导。此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快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速度,缓解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为了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多种机制发展高职教育,为了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对发展本地高职教育的决策权和统筹权。2000年至今是类型确立阶段。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十五”期间,国家在大力扩大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这使得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逐步得以确立。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这份文件是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10多年来试点、改革与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是我国高职教育史上第一个里程碑性质的文件;同时,它也是此后一段时间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从2000年6月开始,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02年9月,27个省(市)的415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此项改革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2000年至2003年,教育部先后共批准建设31所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33所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院和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改善了它们的基础教学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03年,在26所高职院校试点评估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建立5年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2004年至2008年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第一个周期。评估极大地促进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2003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共评出590门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12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如果定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这是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首次提出。2004年4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针对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出现的定位不准确、办学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3的要求,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国务院提出重点建设100所高职院校的计划,正式拉开了中国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工程的序幕。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总结了“十五”期间高职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为“十一五”期间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具体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目前,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其中第一批28所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这次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初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和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在此同时,各地也启动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国高职教育整体的教育质量。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成就(一)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国家法律政策角度上来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由高等教育的补充部分提升为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职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4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从而确立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看,发展高职教育对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因此,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确立了高职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重点地位。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二)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虽然我国高职教育还仅限于专科层次,但是高职、高专等不同形式的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国家和各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基础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贯彻实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教育类型确立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短期职业大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把“有实际工作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采用普通本科院校普遍使用的“学科式”知识教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8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急需,这时的高职教育缺乏明显的类型特色。90年代,高职院校把培养目标调整为高级应用性人才,并通过借鉴北美CBE职业能力教育模式开展教学,突破了本“压缩型”课程模式,初显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进入21世纪,高职教育重新定位,高职院校调整发展方向。在“为企业行业服务”的思想指导下,高职教育界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认识逐渐清晰,培养目标定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仅仅依靠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局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标志着高职教育在我国成为一种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并基本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首先,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转型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据2008年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在我国遭受冻雨和特大地震,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的形势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0%。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继续对高技能人才产生极大需求,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其次,政府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首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各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据2008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交流研讨会”上透露,今后国家将会继续支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高职教育的发展环境大大改善,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第三,正在不断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第四,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基础教学能力的提高,都使得我国高职教育逐步进入持续发展的轨道。(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高职教育处于试点阶段,发展较慢。9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试点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深入发展,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在总结90年代发展经验的基础上,2000年教育部确立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5的基本思路。2003年教育部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高职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高职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2006年,在规模取得大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提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各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极大地增强了广大高职院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遇到的挑战更为巨大。党的十七大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了宏伟的蓝图,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挥高职教育的后发优势。当前,中国高职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上,即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从1999年至2005年,我国高职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还是从招生规模上,都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规模的快速增长并没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且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然,现在广大的高职院校,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内,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上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需要把工作的重点真正全面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使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当今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的动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高职教育界和企业界只有进一步加强合作,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继续寻找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合作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才有光明前途,企业才能真正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参考文献:1温景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再认识J.辽宁高职学报,2002,(6).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32004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2,73.4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