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精选关于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观后感 5 月 4 日 ,雨后天晴,艳阳高照, 我们项目部组织参观了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红旗渠。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活动让我们贴身感受到了林 县人民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 据林县县志记载:从公元 1436 年到新中国成立的 1949 年的 514 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 绝收达三十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十室九 空,民不聊生。“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 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彻底解决水资源的 问题,1960 年经林县县委研究决定:截断漳河,劈开太行, 引漳入林,这是解决水资料的根本措施。而当时正值国家 最困难时期,县委县政府便动员全县 10 万民众硬是靠一纤 一锤,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 1250 座山头,凿通 211 个隧洞,架设 152 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 成了全长 1500 多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在“红旗渠“纪念馆中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我 们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幅场景:一位老汉双膝跪地,双手向 天,似向苍天求救,老汉身后,放着一副空空的水桶和一 根被压弯的扁担,导游介绍说:这就是发生在“桑耳庄“的 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杨老汉,刚刚取了个如花似玉的儿 媳妇,在大年三十一大早,杨老汉就挑着水桶到十里以外 去挑水,井边挑水的人,队伍排得如长龙。好不容易,杨 老汉打上水赶回家中,儿媳心疼公公,急忙去接,一不小 心,两桶水打翻在地。儿媳望着洒在地上的水,泪流满面。 她知道,没有了水,这个年就过不成了。公爹安慰她说: 明天咱去邻家借水过年。可是,到哪去借呢?这比油还贵 的水,谁愿意借?这些挑水回来的山民,为了保住桶里的 水在半路上不被人抢,常常故意抓一把沙土撒到水里,使 水变浑,回家等澄清后再吃。这位刚刚过门的儿媳妇,得 觉自己太没用,对不起公爹,于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用一 根麻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杨老汉含恨薄葬了儿媳, 自己也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悬梁自尽 我们又来到吴祖太的照片面前,照片上,是一位风华 正茂的英俊青年。吴祖太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 当年,吴 祖太的母亲病危,收到电报的他却仍然奋战在工地上。当 第二封电报发来时,母亲已经永远离去了。充满愧疚的吴 祖太向着故乡的方向重重的叩了三个响头而他身怀六 甲的妻子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在去看望他的途中因舍己救 人而壮烈牺牲没过多久,当地王家庄隧洞工程发生塌 方,这位当时难得的水利学校毕业生又献出了自己年仅 27 岁的生命 红旗渠就是这样淌着血汗修成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就是在这修建的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红旗渠的修建用了十 年的时间,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 筑就的。红旗渠开闸那一天,聚集了上万名群众,从图片 上,我们可以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如蚁。望着哗哗的 渠水,全场沸腾,人们欢呼着、雀跃着、笑着、哭着 老人们激动得把脸贴在水面上,让泪水和渠水一起流。此 情此景,我们的心也沸腾起来,恨不得能和他们一起欢呼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民世世代代贫穷缺 水的命运,()由此产生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伟大的。我想无 论再过多少年,这种精神永远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历史 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修建红旗渠的人们!历史是永远不会 忘记那些血染红旗渠的英雄们! 谨向那些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红旗渠观后感 从小,我就听说红旗渠。今年暑假,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红旗渠。它是林州人民十个春秋 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第一眼看到红旗渠时,我真不敢相信它是人工挖的河。 它的雄伟壮观、风光秀丽就像天然形成的,它悬在太行山 的半山腰。爸爸告诉我们:“历史上林州严重干旱缺水。林 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 水缺贵如油,十 年九不收。 是旧林州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严重缺水的 状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伟大的林州人民在当时县委的 领导下进行开山引水的艰难工程。那时,科技还落后,没 有现代化的机械。人们只能靠一锤,一铲和一双手在太行 山上修筑成了这条长达 1500 公里的工程。我仿佛看见了以 前林州人民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情景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 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300 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 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 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 止。终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内,解决上万人千百年来吃水 困难的问题,灌溉万亩良田。创造了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 大奇迹的人工天河。今天的红旗渠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 个简简单单而铿锵有力的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 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 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 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 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 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 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多了,但我们要铭记 这段奋斗的历史,在艰难的环境下要勇于创新。我要好好 学习,刻苦钻研,遇到困难要勇于去克服,将来为建设伟 大祖国做出贡献。携手并肩创造祖国的美好明天,让我们 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红旗渠观后感 我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 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电影的主题曲- 今天我们在蒙蒙细雨中重新踏上那条“幸福之渠“,倾听几十 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党员们仍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红旗 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和横跨两省的络丝 潭听着讲解员真实的解说词,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 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 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热情讴歌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 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 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 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 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 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 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 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 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 6 两粮食掺和着野 菜充饥。20 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 架起 157 个渡槽,打通 211 个隧道,终于修成宽 8 米,高 6 米,全长 71 公里的总干渠,我们每个党员听到这里都为 林州人民创造的奇迹所感动。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 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困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 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 林县全境。它也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创业时 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 代又一代人。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 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就在我们举国上下同为 奥运成功举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外卖O2O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支部工作手册讲解课件
- 支气管哮喘吸入剂
- 操场跑道课件
- 播音主持社团课件
- 2025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公共管理学真题含答案
- 撞人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医学技术专业讲解
- 唯奋斗最青春+课件-2026届跨入高三第一课主题班会
- 共青团中央所属事业单位2024年度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分级护理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
- 气候变化与健康课件
- 公司电脑配备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花盆人参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娱乐直播培训课件下载
-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非常详细
- 临沂在编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