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3 篇 这几天,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好评不断, 引发热议。 一部电视剧再次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也 提醒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 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成效显著,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这不意味着反腐败可 以停一停、缓一缓,须知道腐败与反腐败永远处在权力天 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也只有反腐败的力度 和强度不断加大,才会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败的成绩都是暂时的,反腐败的斗 争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 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 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 弄清楚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 权力展开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 量的也不尽相同。 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 。权力是 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 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 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荣, 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 远,用审批权巨额受贿,成为“小官巨贪” ,无不是异化了 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 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 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 。一个政 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 “阵痛” ,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 分子吮吸“营养” ,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 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 。说到底,政党特别 是执政党,尤其是带领 13 亿多人民追梦的执政大党,自身 不健康,如何有力量来干事创业 。对执政党来说,反腐败 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反动” ,是剜毒疗伤,这少不 了疼痛,就像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 管干部 240 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万件,给予纪律 处分万人,XX 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 2566 名。数字背后是 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成果, “纯洁” 决不是形容词,而是反腐败斗争中的“动词” ,是每一名党 员都应达标的底线要求。 对人民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得民心” 。权力离 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讨论反腐斗 争一样。不过,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 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 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 得罪十三亿人民。 ”,一语直击反腐败斗争的要害:这是一 场不折不扣的人心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反腐败的实 践证明 ,赢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蝇、打虎拍蝇也赢得了民心。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 世道人心的失落。 ”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 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 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 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而这也恰是我们党和国 家的“人民名义” 。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 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 给乡下老母亲汇 300 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 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 超过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 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 。反腐决 心之强、贪腐为害之烈,通过视听语言呈现,让人尤觉震 撼。 “厉害了,我的人民!” 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 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 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 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愿。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 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 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 斗争的艺术再现。在调查武长顺案件期间,举报人到中央 纪委接受约谈,为避免被打击报复,一路竟换了三次车牌; 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权钱交易,事发后,仅仅清理从白家查 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 间 少数人的腐败行为,甚至让编剧周梅森感叹, “远 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 。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 以让观众对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 社会氛围。 “我不干好事也就罢了,我还干这么多的坏事,就自 己感觉到自己简直是不可饶恕” “钱财有什么用,钱财没有 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让我罪孽深重” ,这是落马官员朱明国、 魏鹏远的忏悔。但到要承担后果时才幡然醒悟,一切已为 时晚矣。女县委书记袁菱落马后,常常回忆昔日在大学工 作时的生活。她始终记得,夏天的时候,一家三口省吃俭 用买了个空调装在 9 平方米的书房,全家挤在空调前吃饭, 其乐融融。可如今,这样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一人不廉, 全家不圆” ,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给不了心安, 很多人看不透这朴素的道理 ,最终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 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老虎” “苍蝇”一起打,让反腐 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 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 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 , 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 。朱明国承认, “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 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 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 转,正如周梅森所说, “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 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 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 ,还要依靠 思想建设和制度 建设继续推进。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 亿” ,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 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 是反腐的意义。 一名官员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元,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 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 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 酱面。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车祸, 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 海未竟的事业 3 月 28 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电 视剧人民的名义 ,定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时 隔多年,反腐剧再次回归荧屏,而且“尺度”颇大剧中级 别最高的贪腐官员“官至副国级” ,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 都陷入贪腐。 本剧导演、制片人李路说:“本剧的力度、布局之大, 是前所未有的。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 使然。 ” 原著小说作者、编剧周梅森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 者说:“作为一个作家,如果你不敢写,或者写得不痛不 痒,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读者和观众的信任。老百姓是真的 关心反腐,对腐败的切齿痛恨不容置疑。 ” 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出生于 1956 年,代表作有 人间正道 绝对权力 国家公诉 至高利益等。他 只在徐州市政府挂职过一年副秘书长,并没有从政经历, 如何写好官场, “只能说我非常关注这个时代,关注这个时 代的政治 生态,看透了权力背后的面孔” 。 李路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没有人天生是 贪官,没有人脸上写着贪官二字。从导演的角度,我 更看重的是描绘官员内心世界和人格的演变过程。对人性 的挖掘,是反腐剧需要思考的。 ” 小说中,某官员家属受贿 150 万元,破案过程就来源 于南京市浦口区反腐部门的一个真实案件。 “我曾经下到反 腐第一线,和办案的同志们聊。我们以前觉得,反腐就是 把犯罪嫌疑人抓过来,软硬兼施,其实不是,是斗智斗勇。 像这个案件,完全是零口供办案” 。 当时,受贿的方式是卡,可以用来消费和提现,但写 的不是受贿人的名字,而银行取款机的监控录像也因时间 久远已经销毁,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门的同志注 意到,卡里还剩几千元“零头” , “就看受贿者舍不舍得这 几千块钱,如果他拿着这张卡再去取钱或者消费,证据就 拿到了。最终,受贿者还是舍不得,拿着卡去买了贵重物 品 ,还和自己的卡合并使用” 。证据到手,犯罪嫌疑人立 刻被捕。周梅森把这个案子写进了小说,也成为电视剧中 的一个重要案件。 从年轻时候起,巴尔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尔扎克 所处的是一个新旧交替、金钱至上的时代,和现在有很多 相似之处。 “巴尔扎克有一个观点讲得非常好,小说家必须 面对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小说家的 任务不仅在于描摹社会现象,还要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小 说家又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周梅森说, “巴尔扎 克的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社会思考的追求,这也是我 这部小说所追求的东西。 ” 弱势群体对贪腐有切齿痛恨 在人民的名义中,除了描写官场,周梅森还花了 近一半篇幅写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 “我的几乎每一部小说 都会有一定篇幅触及弱势群体,这个群体我非常熟悉。 ”周 梅森自己曾是一个煤矿工人,十几岁就在煤矿半工半读, 1979 年离开煤矿后,仍有很多亲戚朋友在煤矿工作。 “高楼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一方面,我们 改革开放,物质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两极分化严重,这是 非常可怕的。 ”周梅森在人民的名义中写到一个老工人 郑西坡,工厂破产,工人下岗,他本来是帮助政府做说服 工作的,但后来被贪腐官员欺压,打官司又被司法腐败压 迫,为了保卫自己的工厂,他被逼无奈搞出一个群体性事 件。 “这正是贪腐的可怕之处,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败 坏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愤怒。 ”周梅森说, “有些无 耻的腐败官员,连老百姓的救济款都贪,没有底线到这种 程度。底层老百姓对腐败有切齿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写出 老百姓的这种痛恨。 ” 反腐主题的文艺作品在过去十几年一度出现空白,反 腐剧也在电视屏幕上消失,此次人民的名义以前所未 有的力度回归观众的视野。周梅森说:“文艺作品对腐败 和反腐败问题的描写,也是一种监督。过去我们的文艺作 品对这些群体性事件都是回避的,官僚们以为你不写,老 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盗铃。 ” 在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沦 陷了,老书记、接班者、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法院 副院长、大型国企老总、省会城市副市长全是腐败分 子;小说中级别最高的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国级” 。 周梅森说:“我们写出来,不是要让人民绝望,而是 要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要让 人们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这样的肩负着反腐职责的同 志,面对多么大的风险,要让老百姓相信我们。 ” 95 后剪完片子称“重塑三观” 当周梅森刚写完 3 集剧本的时候,制片人兼导演李路 就与他签约;为了筹拍这部“很有风险”的电视剧,李路差 点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贷款,最终,投资方是 5 家民营企业 “个体户” ,而且从不干涉拍摄。 周梅森告诉李路,之前他的绝对权力和国家公 诉两部反腐剧,审查修改意见 有八九百处,这次也要做 好心理准备。 “结果,这次我们给最高检影视中心和国家新 闻出版广电总局都呈送了剧本,审查过程比较顺利。当下 的国家形势和反腐力度,需要这种重拳出击的剧。 ”李路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还公开表示: 这段时间,我们在审看周梅森编剧、李路导演的人民的 名义时,一直被这部现实主义大剧感染着剧中腐败 势力非常猖獗,形势非常严峻,但看的过程中,每一集都 有正面的力量,光明 hold 住黑暗。从这部剧中,我们看到 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议李路给电视剧改个更抓人眼球的名字, 但他坚决不同意。 “先立正,再观剧。主旋律不是喊口号 ,也可以拍得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展览会展位租赁及现场安全维护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安全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航空运输安全认证包装箱采购协议
- 2025公务员单招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环保设施共建与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公务员超市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款奔驰商务车月租合同-企业灵活定制商务出行服务协议
- 2025年汽车抵债担保及维修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与环保评估技术服务合同
- 中心吸氧培训课件
- 电站安全急救课件
- 新型医药销售外包(CSO)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口腔诊室6S管理
- 临期保持食品管理制度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旅游景区反恐管理制度
- 文印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总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测试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县级医院运营管理制度
- XX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各岗位廉政(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