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建》观后感.docx_第1页
《梁益建》观后感.docx_第2页
《梁益建》观后感.docx_第3页
《梁益建》观后感.docx_第4页
《梁益建》观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益建观后感 梁益建观后感一: 央视颁奖词评价他:自谦小 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 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 妙手,一根是仁心。 “我就是个小医生” “我就是个小医生,治病救人才是头等大事儿。 ”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梁益建说。这么多优秀的人,这么大的 荣誉砸到自己身上,一开始他有点惶恐。 今年 1 月中旬,梁益建荣获 XX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的消息从北京传来。 “这个奖该给别人啊。 ”这是梁益建脑 海里浮出来的第一个想法。但后来梁益建也想通了,奖项 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但是更是一种责任。 “这个奖不仅 仅是给自己,更是代表医务工作者去领的一个奖。 ” 就在昨天,他亲自操刀,为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矫正的 手术。手术从早上 11 点一直到下午 4 点多,时间达 5 个小 时。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来自河北。正是 在网络上得知梁益建的医术精湛,才不远千里来求医。 “这 是第二次手术,最后再做一次大手术,他的脊柱基本就可 以恢复到了理想状态了。 ”整天围着手术台和患者转,动辄 手术要长达 10 个小时,这个 5 小时的手术,对于梁益建来 说,太正常不过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术,昨天他提前一个小时下班。 家里人正在等着他回家,一起看晚上播出的颁奖典礼。 梁益建观后感二: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 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亲自主刀挽 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 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2 月 8 日,XX 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来自成 都三医院的骨科医生梁益建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听众,现 场掌声雷动。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 家,多年来,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 生命,让患者得到重生。在患者眼中,他是华佗再世,而 在同行眼中,是勇攀医学高峰的勇者。不断探索医学的边 界,铸造了同行难以企及的医学高度。 央视颁奖词评价他: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 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 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我就是个小医生” “我就是个小医生,治病救人才是头等大事儿。 ”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梁益建说。这么多优秀的人,这么大的 荣誉砸到自己身上,一开始他有点惶恐。 今年 1 月中旬,梁益建荣获 XX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的消息从北京传来。 “这个奖该给别人啊。 ”这是梁益建脑 海里浮出来的第一个想法。但后来梁益建也想通了,奖项 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但是更是一种责任。 “这个奖不仅 仅是给自己,更是代表医务工作者去领的一个奖。 ” 就在昨天,他亲自操刀,为一名患者做了脊柱矫正的 手术。手术从早上 11 点一直到下午 4 点多,时间达 5 个小 时。这名患者本身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来自河北。正是 在网络上得知梁益建的医术精湛,才不远千里来求医。 “这 是第二次手术,最后再做一次大手术,他的脊柱基本就可 以恢复到了理想状态了。 ”整天围着手术台和患者转,动辄 手术要长达 10 个小时,这个 5 小时的手术,对于梁益建来 说,太正常不过了。 唯一不同的是,做完手术,昨天 他提前一个小时下班。家里人正在等着他回家,一起看晚 上播出的颁奖典礼。 “我治得好”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 75%以上是脊柱侧弯 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 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 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 者,梁益建的话不多,沙哑的声音说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 “我治得好。 ”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 籁,意味着一线生机。据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统计,XX 年 至 XX 年间,梁益建在该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 507 名, 其中,417 人已术后出院,余下 90 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更多的人,正在因为遇到了梁益建,获得重生。 尽可能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 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 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 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 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梁益建博士团队从 XX 年开始 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 近 200 位,金额近 500 万元。 “唯一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放弃” 目前,国际公认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有三大禁区, 即: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 “禁区” ,意味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 梁益建对病人有个统计:75%的人是北、上、广等地 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外 是从网络上查询到梁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案后赶来的。 从 XX 年至今,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已经超过 1000 例,梁益建成为终结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术“禁区说”的 那个人。 “别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绍的经 验就是坚持、不放弃 ,我一步步地走,边走边总结经验, 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坚持下来, 回头一看: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 梁益建创造的脊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是在国内还是 国际,在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的。XX 年 2 月,他发表在 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上的论文,以“无一问题提出” 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篇文章提约 20 个问题的惯例。 梁益建观后感三: 在治疗病例上,梁益建突 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 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据公开报道, XX 年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超过 1000 例 梁益建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职能范围之内的 事, “做梦都没想到还能感动中国 ”。自己只是全国医务 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是众多医生中的一个代表 “大美医生”梁益建 骨科硕士、神经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 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专攻重度脊柱畸形的 截骨矫形手术。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 凸、先天性脊柱后凸、僵硬性脊柱侧弯的研究及手术矫正 工作。经手术治疗完全矫正的脊柱畸形最重者为 180。获 国家适用新型专利 1 项。主编脊柱畸形手术学 。XX 年获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XX 年获“中国医师奖” 、 “大美医生” 荣誉称号。 昨晚,XX 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成都市 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梁益建名列其中。他参与“驼背手 术”3000 多例,让许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获得新生。 每周一、周五,梁益建给数十名“天线宝宝”调校完 头盆环牵引设备,脱下白大褂常常已经是晚上 8 点。回到 家中,他必须打上两个小时太极拳,才就寝。 治驼背 量身打造“天线宝宝”设备 2 月 6 日星期一,53 岁的梁益建穿着白大褂走进成都 市三医院骨科住院部医生办公室。才下午 1 点多,不少头 上和腰上戴着金属铁环的病人已在此等候。他们穿戴的是 头盆环牵引,是梁益建针对脊柱畸形患者量身打造的,这 些患者因此被称为“天线宝宝” 。走到排在第一的病人面前, 梁益建伸出手指一比划笑着说:“又长高了几公分!” 拿出扳手,梁益建拧松病人头盆环上的螺母,拇指快 速拨动螺丝,拉动金属杆,反复调整螺丝位置。此时的梁 益建更像是一名维修工,医院的脊柱畸形患者都等着他和 他的同事来“维修” ,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 四川话、普通话,梁益建每天都要随机切换。病房里, 除了四川的病人,更多的是河北、云南、青海等外地病人, 不少是通过 QQ 群、贴吧慕名而来。一位外地赶来的病人拿 着片子找到了他。利用工作间隙,梁益建给对方分析起治 疗方案。 说段子 治疗结束大家都脱胎换骨 脊柱畸形 180、190,梁益建都敢接手。 “现在对 很多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年龄大的都不采用矫正的方式, 因为存在风险。 ”梁益建说,但有的病人因为脊柱畸形已经 影响到了心肺功能、消化功能,活下来都是问题。 “现在不 用呼吸机了吧?”云南来的张映清已经 41 岁,因病跑遍北 京广州等地,最后在病友圈找到梁益建。经过治疗,已经 摆脱了呼吸机。 站在梁益建旁边的普措来自青海玉树,今年才 20 岁, 刚来的时候脊柱侧弯,现在已经比梁益建高出一个头。 “我 们这盛产美女帅哥啊!”梁益建总是会蹦出一些段子, “治 疗结束回老家,大家都是脱胎换骨。 ” “天线宝宝”的天线上,挂着一些彩色气球。原来, 这是他们的“课后作业” ,梁益建要求他们休息时锻炼肺活 量,没事就吹气球。 “6 分钟爬完 15 楼。 ”梁益建“吓唬” 自己的病人,让他们加快速度。张映清达不到这个速度, 梁益建又会安慰她:“没得事,慢慢爬嘛!” 为了锻炼大家的肺活量,梁益建找来了音乐老师,每 周二、周五,骨科活动室都会响起歌唱声。请老师的费用, 一节课 120 元,是梁益建自己掏的腰包。他要求每个人去 练习唱歌都必须签到。 做公益 从募捐到与公益组织合作 XX 年 2 月,梁益建到盐源县做医疗支援。泸沽湖畔, 胸口几乎贴近大腿的伍才林引起了他的注意。征得医院同 意,他将伍才林接到成都,经过 13 个小时手术,这名十多 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平躺着被推出手术室,原来身 高不到 130 厘米,康复后达到 178 厘米。伍才林因此改名 为“伍才立” 。 XX 年,木里县的患病小伙刘仁富向梁益建求助。 “我 一个医生,也没有多大能力。 ”梁益建直言,因为治疗费用 的原因,有些爱莫能助。不过,他承诺:“等我有了钱就 来接你治病。 ”于是,梁益建联手茶馆老板,在医院里搞起 了募捐,碰到一些有钱的朋友,他也半开玩笑地招呼对方 支持一下。过了一年,他筹够了治疗费用,开车到木里县 将小刘接到成都治疗。 XX 年,梁益建尝试与公益组织合作。目前在成都市三 医院就诊的 90 名脊柱侧弯患者中,受基金会捐助的达 95% 以上。从 XX 年 11 月至今,基金会已累计对成都市三医院 共 149 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额达万元。 谈感言 只是做了医生职能内的事 从小痴迷武术的梁益建,学了 28 年太极拳。他的人 生三大爱好被总结为“喝茶、太极、治驼背” 。他会把病人 的片子拍到手机上。如果第二天有手术,晚上在家,还要 打开手机反复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