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含解析) 课时训练 13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 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 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 “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 C为了纪念神农氏 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3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 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 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 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 括 ( ) 私田开始出现 农业产量的提高 “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小农经济逐步 形成 A B C D 5.近年河南省发掘的 9 000 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 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 )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6十字绣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下图中的十字绣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 A落后的原始农业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72010 年在安徽省蚌埠市发掘出双墩 1 号墓,出土随葬品 2400 余件(如图),据考古专家 论证,该墓主极有可能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君。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当时人们还不会烧制瓷器 B当时冶金业特指青铜铸造 C当时金属乐器铸造术先进 D当时钟离国国君身份是大宗 8.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 窑产品( )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 9.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 心劳手以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 A社会地位 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 D知识水平 1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 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1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 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 58 座, “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 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 ) A保证朝廷有丰富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12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 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 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生产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 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 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 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 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 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是否可信?请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朝代 粮食亩产量 (市斤) 人均粮食 占有量 (市斤)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 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14.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 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 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 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 各地。 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 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 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 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材料三 据中国文物网信息: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 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 6 万件之巨,已 有富商出价人民币 6 亿元欲收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三中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解析:铁器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私田大量开垦,最终封建土地所 有制形成。 答案:D 解析:“禾”是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主要由“ 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体现农业 生产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古代农业的发展。A 、C、D 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制度、农具、地理原 因,中外基本相同,只有 B 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答案:B 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 展。“公元前 6 世纪” 是春秋时期,这时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 私田” ,所以 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仅凭河南发掘出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等不能说明 A、D ,而中国古代南稻北粟格局并 未改变,B 也排除。从出土的石磨盘、磨棒、石铲等磨制石器以及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本地 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的耕牛、纺车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 B 符合题意。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铜器编钟一组”,揭示了春秋时期金属乐器铸造术的先进。 答案:C 解析: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匠技艺高超,使用 上等原料,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大多精美绝伦。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即是官窑工艺 高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依据职业分工来划分四民,故答案为 B。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炼钢技术的成熟,“以生铁陷其间”,据此判断应为灌钢法,这项技术最 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答案:C 解析:官营手工业拥有技术、规模优势,故选 B。官窑产品不投入市场获利,排除 A。与 朝廷威严无关,排除 C。官窑实行技术垄断,不利于创新,排除 D。 答案:B 解析:注意对材料中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订货”的理解,这应该属于计工受值的生产方式, 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方式,因此 D 正确。 答案:D 13.答案:(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量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 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 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2)可信:粮食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或粮食产量的提 高保障了粮食供应,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茶 叶种植。 不可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 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较强等)下,“ 业于茶 者七八”的说法存在夸大之嫌,尚需存疑。(任选其一回答即可) (3)形成原因:政治基础: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人民生活较安定。经济基础:商品 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增加;各地生活习俗融合。文化基础: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 响;科举制度的推行,文人阶层壮大。 14.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第(1)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 特征;影响可以从手工业发展对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来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回答 明清时期制瓷业的特点。中国经济结构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较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谈判实战攻略:三策略制定离婚调解合同》
- 空调设备采购、安装与能源审计整改合同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支付方式调整补充协议范本
- 《智能电子合同签订与数据安全保密协议书》
- 暑期学校师德培训
- 负面情绪管理培训体系
- 辽宁省就业促进条例课件
- 公文处理标准培训
- 麦田少儿画课件
- 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 张穗鸿教学课件
- 皮肤感染的护理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智能书柜阅读活动方案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 简短戒烟干预戒烟成功
- 寿司下周活动方案
- 地面维修液压支架故障排除技术措施
- 降低口腔炎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 呼吸专科护士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