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案 下面是由聘才网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 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圈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 志的特点。 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 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 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 下观沧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 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 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 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 春 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 1925 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 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 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 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 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 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 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 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 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 “沁园春”就是 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 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 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 “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 “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 ,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 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 字以内)、中 调(5990 字)、长调(90 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 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 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 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 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 舸 寥廓 峥嵘 稠 遒 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 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1)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 、 “橘子洲” 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 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一句交 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 立寒秋图。 (2)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 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么,那位同学能 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并把词的大意说一下?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 去。 词意: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湘 江水滚滚北去。 (3)思考讨论:“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使 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背景,诗人遭军阀通缉,身 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 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这是他政治 革新失败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表露了他决不妥协的 决心。一个“独钓寒江” ,一个“独立寒秋” ,意境相似, 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 即湘江秋景图。 (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确:万类霜天竞自由。共 7 句。在古诗中,这叫一 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 找出这种领字。(请同学读一下。注意“看”是领字,要稍 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 读出感叹之情。) (2)这里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找同学读一下。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现在大家来找一下, “看”字统领了那些意象?(山、林、 江、舸、鹰、鱼) (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明确:遍、染、争、击、翔 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 一样的枫林。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 什么?(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 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 层林尽染: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 联系: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 ”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 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 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 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 热闹的场面。漫:写出江水满溢之状。争:展现了江面上 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 明确:不能。击: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 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 “飞”太一般了。 鱼翔浅底:“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 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 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 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 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时的那种 轻松自如的神态。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争、竞赛。竟:出人意料。 (板书:竞、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 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 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 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 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 (问)是号召和呼唤。 (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 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 把秋写得萧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 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 的呢?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 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 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 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 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 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 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 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 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 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 到了“怅” 。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于是他就开 始了“问” 。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 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 题, “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 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 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 中显志) 六、课堂小结。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 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七、作业: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 “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 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 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 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 1913 年1918 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 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 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 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 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 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 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 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 “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 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 明确: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 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 (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 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 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稠”形 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 也就是毛泽东 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明确:江山:国家(指代) 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 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 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 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 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 。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 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 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 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 “遏”字, 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 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 (2)提问:“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 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 ,诗人巧妙地借用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 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 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3)最后三句,多么大的气魄!这些青年是真正的风流 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又能主宰沉浮呢?y 因此,我 们说下片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 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 地对上片的“谁主沉浮”提问做了回答。 3、学生再次朗读整首词,体会豪迈的气势。这些豪迈 的气势从何而来? (1)沁园春长沙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象+(情)意 =意象。 客观 主观 主观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 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 等。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 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 “以壮景抒豪情” 。 色彩美:“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中的 “万” “层” “漫”以及“遍” “尽” “透”这些词在范围、 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 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 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 “鱼翔浅底” 、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 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 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文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 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漫”字、 “争”字、 “击”字、 “翔”字等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4、 “同学少年”是否就是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 物”?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才华出众, 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的 “中流砥柱” 。 5、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 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 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 景”中,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 写照,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 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 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 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 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 底的感慨。 词的下片虽然忆事,但也不乏融情于事之处。 一“忆”直贯以下 7 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 雄形象。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 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副多姿多彩、生 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沧茫大地应该 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忆事,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 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 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 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 革命青年。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下片忆事,借景抒情,融 情于事,表达了革命青年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 任的豪情壮志。 四、作业:课外阅读: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词, 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板书: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一首诗: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也有人说是明人的作品)。 1910 年,毛泽东的年龄正与我们现在相仿,性格决定命运。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 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 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 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 二、齐读全词。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本词作于 1925 年。 五四运动和 GCD 成立之后 创立新民学会 湘江评论 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农民运动 国 共两党统一战线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长沙 橘子洲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欣赏 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 长沙 ,听朗读录音。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 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 “立” “洲” 。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 竞自由”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 “遍” “漫” “争” “击” “翔” 。下片“挥斥” “指点” “激扬” “粪土”等。 2、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 小标题。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 独立寒秋图 湘江霜天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 1、写壮景,抒豪情 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注意视角、用词、手 法。 品味明确: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瞰:鱼翔浅底 (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 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思考什么叫“书生意 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 放。 “粪土当年万户侯” ,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 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内容与此相近。(齐诵:“昔秦 皇汉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流击水图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 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 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取象征的手法,形 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 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 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 问题。 2、对比手法: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色彩:“万山红遍” 与“漫江碧透” 动作:“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 “指点江山” 与“激扬文字” 明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 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当时背景下人们的生 活(暗含) 3、语言品味: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 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 ,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 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 ,精当的描绘出游鱼 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 4、景、情、志:注意意象 本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 霜天”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 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 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 深刻认识,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 旧中国的革命豪情,形象含蓄的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 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六、齐诵全词。 七、拓展 1、比较分析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和沁 园春雪中“风流人物”的形象。 2、阅读下列诗句,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 彩上有何不同。 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 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 高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西厢记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3、课外摘抄五首以上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雪导学创意 刘湘玉 【课标 教材 学情】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 1936 年 2 月在陕西清涧准备 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大气磅礴、兴会淋漓的长调。 这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 抒发革命的豪情,成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元首篇,因此,学生通过 学习此篇实践鉴赏诗词的方法,对后面诗歌学习会有触类 旁通的作用。从学的角度考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 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 难点 疑点】 “三分诗七分读” ,让诵读贯穿课堂整个学习过程,给 予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去领悟、品评、鉴赏。 细心品味语言,掌握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及表达的意义, 欣赏本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提高阅读鉴赏诗歌 的能力,这些是学习重点。词的下阙主要是议论抒情,其 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和对主旨句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也 是疑点。 本课按照自由通读,感知诗意;放声诵读,读出韵味; 静心默读,品味语言(手法);深入悟读,个性理解四个层次 设计。从读通到读深步步提升,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所达到的层次。 【自主学习过程】 毛泽东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 才华横溢的诗人。今天我们学习他诗词中的一篇杰作沁 园春雪 。 (一)读通 自由通读这首词,初步感知诗意。 1.了解背景。同桌交流:我所了解的毛泽东和沁园 春雪的诞生。(可在课前) 2.识记字词。查字典识记;同桌互相听写:如:莽莽、 素裹、妖娆、稍逊风骚、大雕。 3.评价概括。用一个对子句来评价词的内容。 交流示例:上阙描绘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 阕评说历代帝王,赞美当今英雄人物。描绘渲染北国风光; 评古论今抒发豪情。作者笔下的雪景“壮观” 、 “壮丽” 、 “壮美”;作者抒发的情怀“恢弘” 、 “豪放” 、 “大气” 。 (二)读懂 放声诵读这首词,要求读出大气天成的韵味。 1.运用诵读技巧来帮助自己理解。 这首词的基调是高亢激昂的,诵读时注意节奏的停顿、 重音、急缓及动作辅助等技巧。 (1)读好停顿。 一般停顿。上下阙间要有稍长停顿,次之是句节间 的短暂停顿。 句断意连。这是用气上的技巧,也是个别句子间的 表意要求。就是说诵读中两个句子虽然断了,但读时却要 读出意义的照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领起字拖音:如:“望” “须” “引” “惜” “数”等 词后的拖音。 重点句。如:“俱往矣”字间拖音和低抑;“还看今 朝”字间停顿和高昂。 (2)读好重音。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句子中的词语需要重读,发音 时吐字要有力量。 如:“冰封” 、 “雪飘” 、 “惟余莽莽” 、 “顿失滔滔”等 词语;再如句子“欲与天公试比高”后三字的重读。 (3)动作辅助。 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除了用声音表达外,有时还需 要用动作辅助表达。这是较高层次的演读技巧了。动作不 易太多太花哨,应从内心感情带动肢体。 2.用自己的想像来描绘画面。 有人说,毛泽东的诗词,霸气天成,任何改写都难肖 其神韵。让我们试着把上阕雪景图,描摹出来看看。 交流示例:大地冰封,千里沉寂,飞雪漫天,万里素 色。登高四顾,惟见长城内外,白雪皑皑。连水势迅猛的 黄河,也喧嚣不再,似悄然睡去的猛兽。山高云低,雪接 云际,天地间一片苍茫。山峦披雪,蜿蜒绵亘,若银蛇狂 舞;雪覆高原,凹凸尽显,似白象突奔。待大雪初霁,丽日 映雪,乾坤间则是“表里俱澄澈”那样的通透与开阔,更 浸染出一种无边的绮丽与绚烂。 3.用背诵强化自己的理解。 好的诗词是珍珠,是宝玉,而背诵能把这些珍珠与宝 玉占为己有,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 交流速背方法并快速背诵。 (三)读精 静心默读这首词。要求从字词句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仔 细品味,鉴赏交流。 1.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说说它的美妙 之处。 比如: 一个最能体现色彩的 一个最能体现广阔意境的 一个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 鉴赏示例:我喜欢“顿”字。它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 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这 一个字起到了化动为静的神奇效果。 2.品句。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给出喜欢的理由。 比如: 一个喜欢的写景句 一个喜欢的议论句 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昆明西山英才教育培训学校招聘3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蚌埠市梅桥中学劳务派遣教师招聘(第四批)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绍兴市人民检察院 绍兴市司法局市级人民监督员选任7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新昌县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四川纵连横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两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3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版胆结石症状诊断及护理要点
- 游戏业界全景剖析
- 微纳机器人装配-洞察及研究
- 2025贵州毕节威宁自治县面向社会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建筑工地垃圾清理与处理方案
- 婴儿奶粉合同(标准版)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推拿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卓望公司安全风控培训课件
- 修井现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做更好的自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年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流程优化计划
- 情感表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